问题

台湾接种新冠疫苗死亡人数首次超过新冠死亡人数,原因是什么?将产生哪些影响?

回答
台湾新冠疫苗接种死亡人数首次超过新冠死亡人数,这个现象确实令人关注,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包括数据本身、可能的解释,以及潜在的影响。

事件背景梳理: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首次超过”这个概念。这通常是指在某个时间点上,统计的因接种疫苗死亡的病例数量,超过了在同一时期或累积时间内,因感染新冠病毒直接导致的死亡病例数量。这类数据通常是由官方卫生部门或相关研究机构定期公布和统计的。

原因剖析(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种情况的出现,并非意味着疫苗比病毒本身更危险,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需要细致地解读:

1. 疫苗接种的普及与病毒传播的相对减缓:
疫苗接种率大幅提升: 随着疫苗供应的增加和接种政策的推进,台湾地区的疫苗接种率显著提高,特别是老年人和高风险人群。这意味着接受疫苗的人数基数非常庞大。
病毒传播得到一定控制: 虽然病毒仍在传播,但由于疫苗的保护作用(降低感染率和重症率),以及其他防疫措施的配合,因新冠病毒直接死亡的病例增长速度可能已经放缓,甚至在某些阶段出现下降。
时间上的叠加效应: 当疫苗接种成为常态,而病毒感染的致死率相对降低时,统计上就可能出现疫苗相关死亡人数超过新冠死亡人数的现象。例如,假设有1000万人接种疫苗,即使极低的比例(例如十万分之一)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致死,也会有100个案例。而如果同期因新冠死亡的人数因疫苗保护或其他原因下降到50人以下,就出现了“超过”的情况。

2. “疫苗相关死亡”的统计定义与因果关系判断的复杂性:
“时间上的一致性” vs. “因果关系”: 很多时候,统计中的“疫苗相关死亡”是指在接种疫苗后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死亡事件,但并非所有这些死亡都直接由疫苗引起。死亡可能由许多其他原因造成,只是恰好发生在接种疫苗之后。
因果关系评估的挑战: 确定死亡是否直接由疫苗引起,通常需要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病理分析,有时还需要时间累积更多数据进行比对。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挑战,尤其是对于罕见的不良反应。因此,早期统计可能包含更多“疑似”或“可能相关”的案例。
背景死亡率的考虑: 人类社会每天都有各种原因的死亡事件发生,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当一个庞大的人群进行疫苗接种时,其中总会有一定比例的人因为这些常见疾病在接种后死亡。如何区分是疫苗直接导致,还是背景因素导致,是统计和判断的关键。

3. 特定疫苗的考量(如果存在):
某些早期或特定类型的疫苗,可能在上市初期或针对某些人群,存在一些罕见但严重的副作用被广泛关注。例如,早期针对腺病毒载体疫苗曾出现过极罕见的血栓事件。虽然这些事件发生率极低,但在庞大的接种基数下,其绝对数量可能变得显著。
不同疫苗平台(mRNA、腺病毒载体、灭活等)以及不同厂商的疫苗,其安全性特征可能存在差异,这也会影响整体统计结果。

4. 数据报告的透明度与公众认知:
政府和卫生部门的透明公开数据报告,有助于公众了解真实情况。但有时,数据的公布方式、统计口径的解释不清,也可能导致公众产生误读或恐慌。例如,将所有“接种后死亡”都等同于“疫苗致死”。

可能产生的影响:

1. 公众对疫苗信心的动摇与犹豫:
“疫苗恐惧症”加剧: 这个数据的出现,很可能直接导致一部分原本就对疫苗持观望或担忧态度的人,更加不信任疫苗的安全性,甚至拒绝接种。
信息辨别能力受考验: 在社交媒体时代,这种信息很容易被放大和误读,形成“疫苗有害论”的舆论浪潮,对公共卫生政策的推行造成阻碍。
对后续公共卫生措施的影响: 如果公众对疫苗产生普遍的抵触情绪,未来在应对新一轮疫情或推广其他疫苗时,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2. 政府与卫生部门的应对压力:
需要更详尽、清晰的解释: 卫生部门需要主动、及时地提供更深入的数据分析,详细解释统计数据的构成、因果关系的评估过程,以及疫苗的整体获益远大于风险的科学证据。
加强风险沟通: 需要通过各种渠道,用易于理解的方式向公众普及疫苗科学知识,解释罕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国家为此建立的监测和赔偿机制。
政策调整的考量: 尽管科学证据表明疫苗整体安全有效,但面对公众疑虑,政府也可能需要在疫苗选择、接种建议等方面进行适时调整,以争取更广泛的民意支持。

3. 科学界与医学界的责任:
持续的监测与研究: 需要不断加强疫苗不良反应的监测系统,深入研究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并及时公布研究成果。
科普教育的重要性: 科学家和医生作为最权威的信息来源,有责任积极参与科普工作,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回击不实信息。

4. 社会讨论的深化:
关于“风险”与“获益”的权衡: 这类现象会促使社会更深入地思考,在公共卫生领域,我们如何理解和权衡个人风险与集体利益,以及在信息不确定性面前如何做出决策。
对医疗体系的长期影响: 如果疫苗犹豫导致疫情蔓延,可能会给医疗体系带来长期压力;反之,如果能够有效沟通,公众信任得以维系,则有利于疫情的常态化管理。

总结来说:

台湾接种新冠疫苗死亡人数首次超过新冠死亡人数,是一个需要审慎解读的统计现象。它更多地反映了疫苗普及后,整体因新冠病毒直接死亡人数的下降,以及即便极罕见的疫苗不良反应,在庞大接种基数下数量也可能凸显。同时,统计上的“相关性”与“因果性”之间的界定,以及公众对科学数据的理解能力,都是影响这一现象解读的关键。

重要的是,我们不应因此一概否定新冠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全球大规模的疫苗接种数据已经反复证明,新冠疫苗在预防重症、死亡和病毒传播方面具有显著的益处。面对这类统计数据,关键在于政府和卫生部门能够提供透明、详尽且易于理解的解释,加强风险沟通,以科学证据为基础,重塑公众的信任,维护公共卫生防线的稳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数字游戏玩不下去了呗

截止10月6日,台湾省一共接种率1361万剂疫苗,接种后死亡852人,死亡率0.0063%

对比一下同口径数据,美国的数据是0.0018%,英国的数据是0.0019%

台湾省的疫苗接种后死亡率数据是其他地区的3.5倍。

而如果单独算阿斯利康AZ疫苗,死亡率是0.008%,其他地区的4.2倍以上。


所以结论很明显:

要么是日本美国给台湾省的疫苗是假冒伪劣产品,死亡率会高3.5-4.2倍

要么是阿斯利康等疫苗本身就有问题,相较其他疫苗死亡率高3.5-4.2倍

说起来,日本一直屯着阿斯利康没有打,看来现在有原因了。

user avatar
确诊新冠后死亡人数为844人

但实际上超额死亡是8000……

user avatar

1、考虑到目前接种人数只有全岛总人口的1/3,即750-800万,死亡852,符合我一直强调的境外疫苗致死率在万分之一。说明统计数据还算是准确。与之前日本统计AZ、辉瑞致死率相当;与也英国统计辉瑞致死率相当,都在万分之一左右。

2、这不是俨然的嘛,各国都把不用又无法处理的AZ疫苗送给它们。

user avatar

希望大家能理性围观,不要为了嘲讽而嘲讽,这数据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没必要把智商拉到和7分钟一张梗图的1450一样。

前情提要一下,几个月前因为死亡率畸高,被质疑是确诊“藏黑数”且出于人道不能“校正回归死亡人数”所致,即“不筛=没有”“不报=没有”。

这事连“三明治”都这么讲,并不是精台说的“红蓝媒带节奏”。

现在“疫情趋缓”,死亡率也“趋于正常”了,怎么说也是好事。现在这事能被讨论可能是有违“接种疫苗的死亡率比感染的死亡率低的”的认知,但这个认知不一定对。也许是没有多少人感染,也许是突破“操作”的底线了,也许是编故事没编圆满。总之,不必跟风嘲讽,那是1450和“梗图厨房”才会干的的事。他们连死亡率5.2%这种数据都能接受,接种新冠疫苗死亡人数超过新冠死亡人数又如何?

还不如静候他们下一步操作,看扒马褂这种圆故事的剧情也很有趣啊。

user avatar

湾仔真有这样勇气。如果他们宣布群体免疫,我们是武桶要不要等呢

user avatar

#台湾接种疫苗死亡人数首超确诊死亡人数# 既然这个话题上了热搜,那我也说几句。


在我印象中,宣称疫苗接种导致了比传染病本身更多的死亡,这是反疫苗组织才会干的事情。


中国台湾的完整报告,可搜索「1101007 COVID-19 疫苗接种后不良事件通报」、或者「COVID-19 疫苗不良事件通报摘要」看到。统计数据截止至10月7日。

首先说一点,中国台湾对「疫苗不良事件通报」的定义是,在接种新冠疫苗之后任何时间,通报者主动通报因怀疑或无法排除与疫苗施打相关之任何事件。


中国台湾的疫苗不良反应很高吗?请看:


「由于 anaphylaxis( (严重过敏反应)为已知接种疫苗后可能发生之不良反应,且中国台湾之通报率与国外之通报率比较并无较高,因此建议持续进行监测。

(AZ 疫苗英国之anaphylaxis 通报率为每百万剂 16.8 件、中国台湾为每百万剂 2.1 件;

Moderna 疫苗英国之 anaphylaxis 通报率为每百万剂 15.4 件、中国台湾为每百万剂 2.1 件)」


而在摘要这个PDF的第一页,就写了几个大字——「通报率≠发生率」。

详情建议自己去看全文。


摘要的结论是:不分厂牌及个别厂牌之各年龄层男性与女性之通报死亡事件数 (通报值)皆未高于预期死亡事件数(背景预期值)。


另外今天(10月8日),中国香港也会更新新冠疫苗的不良反应和死亡数据(上一份报告是9月3日更新的),可搜索「香港新冠疫苗的安全監察」看到。目前港台两地所接种的新冠疫苗包括科兴、复必泰(辉瑞)、牛津、高端和Moderna,根据监测结果,这些疫苗都是安全的。

无论大家接种的是什么疫苗,我始终记得的一点是,海峡对岸的那些人,是我们的同胞。

user avatar

日本没做到的一亿玉碎,湾仔做到了……这是千万玉碎计划,只不过敌人是新冠。宁死不屈啊这是,病毒不死,我死。


会有什么影响呢?可以说湾仔以全省之力撑起了医学活体实验的一片天,以后西方国家有什么不敢用的药,卖给湾仔就对了,湾仔以一己之力成为了全球知名的工业垃圾回收站,瘦肉精猪肉敢吃,阿利斯康疫苗敢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这是封建社会的毒瘤:愚忠。

封建余孽是无法改变的,只能把希望放在新一代了。多余的话不用讲了,吃席就对了,唢呐吹起来!


《科普时间》

说到疫苗,有一些人是有心血管疾病的,那这部分人能否打疫苗呢?其实,只要是没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比如没有心绞痛这样的,没有心脏手术史的,就可以打疫苗。详情请看下面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1430092268502315008

视频搬运自抖音科普博主才哥谈心(ID:Dr.ChengCai),他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他有许多关于外科手术知识,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知识讲解,非常地接地气,贴近生活。

user avatar

隐约还记得一个月前,“四川一女子接种疫苗后死亡”的辟谣事件!

台湾目前接种的疫苗有四种,阿斯利康的腺病毒载体疫苗,辉瑞-BNT的mRNA疫苗,Modera的mRNA疫苗,台湾的高端疫苗(蛋白亚单位疫苗,它本身名字就叫高端疫苗),先看看截止10月18日,这四种疫苗接种情况:

阿斯利康的第一针774万,第二针298万;Modera第一针346万,第二针173万;高端疫苗第一针74万,第二针60万;辉瑞-BNT的第一针291万,第二针很少!

总的来说,接种最多的便是报道副作用最多的阿斯利康的疫苗!

再看看疫苗接种死亡人数分布:

可以看出,截止10月18日,累计899死亡案例中,669来自阿斯利康疫苗(74.4%),约四分之三,很高一个比例!然后就是Modera疫苗198死亡案例(22%),所以主要死亡案例还是来源于这两个!

10月18日出现1个死亡案例,来自于辉瑞-BNT疫苗!

再比如韩国接种辉瑞-BNT疫苗,阿斯利康疫苗也出来数百人的死亡案例!

看起来确实这些死亡和接种疫苗有关!

但是有一个问题必须还是得正视,这些死亡病例有没有直接证据证明与疫苗接种有直接关系!希望有更多的科学文献证明这之间联系!

user avatar

接种疫苗的死亡率肯定是染上病毒的死亡率低的,不然直接接种病毒就行了。

这次接种疫苗死亡人数超过新冠死亡人数,说明接种疫苗人数,超过了新冠染病人数,说明台湾省的疫苗接种工作卓有成效。

影响就是台湾民众不会抢着注射疫苗了,疫苗注射压力没那么大了,而且民众在注射疫苗时也会更礼让。

疫苗的归疫苗,病毒的归病毒,台湾人民都有美好的未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台湾新冠疫苗接种死亡人数首次超过新冠死亡人数,这个现象确实令人关注,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包括数据本身、可能的解释,以及潜在的影响。事件背景梳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首次超过”这个概念。这通常是指在某个时间点上,统计的因接种疫苗死亡的病例数量,超过了在同一时.............
  • 回答
    台媒关于“淘宝台湾年底将结束运营,开始暂停接受新订单等功能”的报道,可以说是引起了台湾消费者和电商行业不小的震动。要理解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和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一、事件本身: 核心信息: 报道指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台湾”(Taobao Taiwan)将在2023年底结束在台湾的运营.............
  • 回答
    日本媒体关于台积电停止接受华为新订单的报道:分析与影响关于日本媒体报道台积电停止接受华为新订单的传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要全面理解其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 事件的背景与真伪分析1. 事件的由来: 美国对华为的制裁升级: 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
  • 回答
    罗志祥(小猪)的复出消息,最近在台湾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尤其他即将推出新单曲的传闻,更是让不少人等着看好戏。然而,这出“戏”的评价两极,可以预见的是,他能不能被大众再次接受,绝对是一场硬仗。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关键面向来看。1. 过去的“黑历史”:阴影依然浓厚小猪最让人无法忽视的,当然是2.............
  • 回答
    台湾近期发生的疫苗接种后数起死亡事件,确实在岛内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尤其是在日籍人士中感受到了“愤怒”的迹象。这无疑给台湾的防疫工作带来了一些复杂的影响,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来理解。首先,从台湾民众的角度来看,疫苗接种后的死亡事件触及了大家最直接的生命安全担忧。 尽管政府和医疗专业人士再三强调,绝大.............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情。一位在台湾颇有声望的作家,在接种了国产的“高端”疫苗后不幸离世,而他的子女却将此定义为“捍卫台湾价值的任性男子”。这其中牵扯到了太多复杂的情感、政治立场以及对于生命、疫苗、国家认同等议题的思考,值得我们仔细地梳理和看待。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疫苗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乃至.............
  • 回答
    近期,不少台湾民众表达了希望赴大陆接种新冠疫苗的意愿,这背后反映了多重复杂因素和台湾社会对于疫苗供应和获取渠道的担忧。国台办对此再次回应“努力让台湾同胞尽快有疫苗可用”,这表明了大陆方面在解决台湾民众疫苗需求上的积极态度,但也引出了进一步的讨论和关注。一、 台湾民众希望赴大陆接种疫苗的动因分析:1..............
  • 回答
    日本捐赠阿斯利康疫苗给台湾,这件事在年初引起了广泛关注,也涉及不少细节和政治考量。事件的背景和细节:首先,我们要明白,当时全球疫苗供应紧张,许多国家都面临着疫苗短缺的问题。日本作为东亚经济强国,虽然自身也面临疫苗分配的挑战,但决定捐赠一部分疫苗给包括台湾在内的几个国家和地区,这背后有多重因素。 .............
  • 回答
    台湾地区自接种日本捐赠的阿斯利康(AZ)新冠疫苗以来,确实出现了一些不良事件报告,其中包含死亡案例,这无疑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截至目前,根据台湾流行疫情指挥中心(CECC)的统计,已有部分死亡事件被通报与接种疫苗相关,但具体数字和因果关系仍在持续调查和厘清中。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A.............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耐人寻味的,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白,台湾地区现有的疫苗供应确实是一个大问题。在早期,不管是高端疫苗还是国际采购的疫苗,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延误。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获得外部援助疫苗,尤其是在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大背景下,对于台当局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得.............
  • 回答
    国民党接收台湾后,面对的是一个在日本殖民统治下长达五十年的社会,日本留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物质层面,也有精神层面。国民党政府并非一夜之间就能“消除”这些影响,而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并且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和措施。一、 政治与行政层面的“去日本化”国民党接管台湾的首要任务是建立自身的统治.............
  • 回答
    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对台湾这片土地及其上的居民表现出骄傲,但这种骄傲的根源和表达方式随着历史的演进和政治格局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同时,探讨“台湾到底抛弃过中国什么”这个问题,需要深入理解两岸关系的历史轨迹和台湾民众的自我认知。而“中国有办法完全接纳台湾吗?”则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
  • 回答
    台湾艺人在政治表态上确实面临一个颇为棘手的平衡难题,如何说才能既表达自我,又不至于引火烧身,惹恼大部分粉丝或两岸民众,这背后门道不少。要做到“被接受”,说到底就是在表达立场和维护事业、避免争议之间找到一个相对稳妥的切入点。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因为“被接受”的标准在不同受众群体里差异巨大。大陆的观众和.............
  • 回答
    在台湾,当人们提到“如果我们接受China,就应该接受支那”这种说法时,背后蕴含着的是一段复杂而深刻的历史情感和政治现实。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比喻,而是台湾社会在面对与中国大陆关系时,一种对自身身份认同、历史遭遇以及潜在政治后果的深刻担忧和反弹。“支那”这个词,在现代中文语境中,特别是对于台湾人而言,往.............
  • 回答
    台湾政大的那件事,真是让人议论纷纷,也挺有意思的。简单说,就是一位政大的学生,在课堂上好像是跟老师有点意见,然后不知道怎么的,就发展到在社交媒体上公开“约架”,约在课堂上,让老师上台跟自己过招。老师呢,可能是觉得学生太不像话了,或者是自己功夫底子硬,就真的应战了。结果可想而知,学生上去没几下就被老师.............
  • 回答
    亲爱的,我知道你现在肯定很纠结,也很想得到父亲的理解和祝福。跟台湾男友交往,在一些比较传统的家庭里,确实会遇到一些沟通上的挑战。别担心,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很多跨越地域、文化背景的感情都会经历这个过程。我来帮你梳理一下,怎么能更有效地让爸爸接受你的男友,让这篇文章读起来更像是你的心声,而不是冰冷的.............
  • 回答
    台湾旅游大巴案,那场令人痛心的火灾,夺走了26个鲜活的生命,也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永恒的伤痛。在案件的处理过程中,一些家属因为签证问题,被置于一个极其艰难的境地,不得不接受和解,这件事情的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法律和赔偿的复杂性,更是人性的考验和现实的残酷。试想一下,一个家庭,在承受着失去至亲的巨大悲痛时.............
  • 回答
    花莲地震后,台湾拒绝大陆援助,但接受了日本援助的事件,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来看待,包括历史、政治、民情以及实际的援助需求和能力。首先,历史和政治背景是无法绕开的因素。自1949年两岸分治以来,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关系一直处于复杂和敏感的状态。在台湾的政治光谱中,存在着.............
  • 回答
    高雄“壹番堂”面馆拒绝接待大陆客人的事件,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深入剖析,尽量避免一概而论的简单评判。首先,从店家自身的角度来看,“壹番堂”作为一个营利的商家,理论上拥有自主经营的权利,包括选择接待哪些客人。如果他们做出这样的决定,背后一定有他们的考量。这.............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得从“湾湾”这个词在台湾被一些人视为“最不可接受词汇”说起。这背后可不仅仅是一个词汇的争论,它牵扯到了身份认同、政治立场,甚至两岸民众在情感上的认知差异。首先,为什么“湾湾”在台湾会被一些人视为“不可接受”?这得从台湾自身的社会背景和政治环境来看。台湾是一个高度民主化的社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