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互联网时代该什么时候终结,下一个时代该往哪方面发展?

回答
互联网时代,一个由信息、连接和速度定义的时代,我们正身处其中,享受着前所未有的便利。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兴盛与衰落的周期,对于这个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进程的时代,我们也不禁会问:它何时会走向终结?而终结之后,又将迎来怎样的下一个篇章?

互联网时代何时终结?——一个动态的而非终点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的是,“互联网时代终结”并非指互联网本身消失,而是指其作为主导性的、定义我们生活方式的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这个转变不会是一个清晰的日期,而是一个渐进、交织的过程。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思考这个“终结”的可能性:

1. 饱和与同质化: 当互联网的功能和内容变得无处不在,高度同质化,用户的新鲜感和参与度开始下降时,它可能不再是那个最具颠覆性和驱动力的力量。当信息的获取不再是稀缺资源,而是过载的噪声;当社交的连接不再带来情感的满足,而是虚幻的镜像时,人们可能会重新审视其价值,寻求更深层次的体验。

2. 新的技术范式取代: 历史告诉我们,技术革命往往是颠覆性的。正如蒸汽机取代人力,电力取代蒸汽,信息技术(包括互联网)定义了当前时代。当出现一种比互联网更高效、更普适、更能解决当前互联网瓶颈(如信息茧房、隐私泄露、数字鸿沟等)的技术范式时,互联网可能会成为新范式的基础设施,而非时代的主角。这可能是一种我们尚未完全预见的“超连接”或“深度智能”的形态。

3. 物理与数字的融合: 互联网本质上是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当这种连接变得如此无缝、如此沉浸,以至于我们不再能清晰地区分“线上”和“线下”时,我们可能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不再是“上网”的概念,而是“生活在数字之中”。

4. 社会与心理的“反向运动”: 随着互联网带来的信息过载、社交焦虑、沉迷问题等负面效应的显现,一部分人可能会主动寻求“断网”、“慢生活”或更回归真实的体验。这种社会心理的转向,也可能促使互联网的中心化地位发生动摇。

下一个时代该往哪方面发展?——从“连接”到“共鸣”、“智能”与“生态”

如果说互联网时代的核心是“连接”,那么下一个时代的发展方向,很可能是从简单的信息连接,进化到更深层次的“共鸣”、“智能”和“生态”构建。

1. 共鸣时代:从信息获取到情感共振与深度体验

告别碎片化,拥抱沉浸式: 互联网最初的吸引力在于信息的即时获取和广泛连接。但长久以来,我们被碎片化的信息、算法推荐的“信息茧房”所困扰。下一个时代,将更侧重于能够引发深层情感共鸣、提供沉浸式体验的内容和平台。这可能意味着更精良的叙事、更真实的交互、更具人文关怀的数字产品。
价值导向与意义创造: 在物质极大丰富、信息不再稀缺的时代,人们开始追寻“意义”和“价值”。数字世界不再仅仅是获取信息和娱乐的工具,而会成为人们表达自我、创造价值、连接志同道合者,共同探索人生意义的重要场域。个人品牌、社群经济、知识共享等概念将进一步深化。
“数字疗愈”与“精神寄托”: 随着数字生活的深入,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下一个时代,数字产品和服务将更关注如何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提供“数字疗愈”的可能性。这可能体现在更人性化的AI陪伴、更鼓励积极心态的内容、更支持情感疏导的社群。

2. 智能时代:从“信息网络”到“智能协同”

AI的全面渗透与“人工心智”: 互联网为AI的发展提供了海量的数据和算力基础。下一个时代,AI将不再是独立的工具,而是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更智能的搜索、更个性化的推荐,到自主决策的机器人、预测性分析的服务,AI将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万物互联”的升级——“万物智联”: 物联网(IoT)是互联网向物理世界延伸的重要一步。下一个时代,我们将进入一个“万物智联”的时代,即不仅是设备的连接,更是设备之间、设备与环境、设备与人之间的智能协同。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将真正实现其潜力,形成一个高度自治、自我优化的系统。
“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的融合: 互联网打破了地域限制,而AR/VR技术将进一步打破物理现实的界限。下一个时代,我们将看到一个“虚实融合”的体验,数字信息和虚拟场景将无缝叠加到物理世界,或者我们可以完全沉浸在构建的虚拟世界中。这将重塑教育、娱乐、工作、社交等方方面面。

3. 生态时代:从“平台经济”到“共建共享的数字生态”

去中心化与价值共享: 当前互联网很大程度上由少数巨头平台垄断。下一个时代,随着区块链、去中心化技术的发展,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个更加去中心化、更加公平的数字生态。用户的贡献将得到更直接的回报,价值分配将更加多元和透明。
“个人数据主权”与“可信数字身份”: 隐私泄露和数据滥用是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痛点。下一个时代,人们将更加重视个人数据的主权,能够自主控制自己的数据,并将其安全地用于有价值的目的。可信的数字身份将成为数字世界交往的基础。
“跨界融合”与“协同创新”: 互联网已经打破了行业壁垒,但下一个时代,这种跨界融合将更加深入。不同领域的技术、产业、文化将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深度结合,催生出全新的模式和业态。开放合作、协同创新将成为常态。

总结:一个不断演进的未来

与其说互联网时代将“终结”,不如说它将“蜕变”。互联网就像一个不断进化的生命体,它将吸收、融合新的技术和理念,成为更高级的“数字智能生命”的一部分。

下一个时代,将不再是简单的“上网”,而是“生活在智能之中”;不再是信息的洪流,而是“意义的共鸣”;不再是平台的霸权,而是“生态的共建”。这是一个从“连接”到“融通”,从“数量”到“质量”,从“工具”到“伙伴”的演进。

我们正站在一个时代的过渡点,旧的模式在瓦解,新的可能在孕育。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认识和引导这场变革,让技术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福祉,创造一个更加智能、更加共鸣、更加公平的未来。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也充满希望的旅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互联网时代本质上是信息中介时代,赚的是信息差。

在交通、电信等基础设施完备前提下,纯粹的信息中介没有动力让信息自由顺畅流动达到最优配置,反而有意维持甚至制造信息差,从而保证自身盈利。

因此,以信息中介为主要模式的互联网时代注定会导致其他产业被信息中介(当下绝大部分互联网企业)所主导,产生大量资源浪费、挤压其他同行业利润,扭曲实体经济升级之路。

这种局面反过来也会导致互联网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永不停歇……

互联网时代的变革首先会从互联网巨无霸内部开始,比如阿里,就开始借助大数据分析介入各行业实体经济,制定营销策略、产品计划。

但问题就在于互联网企业对实体的赋能永远只能是“授之以鱼”,让实体产业得不得依附之,更无法在资本端占据优势。

最典型的就是延期支付货款,导致资金周转速度下降,变相提高资金成本,实现利润转移。

由于互联网企业本身无法真正理解其他所有行业,因此只能通过大数据,其中以看得见的数据为标准的流量经济则迅速大行其道。

互联网企业的真正护城河是技术壁垒,但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及大量技术人员外溢,其他行业信息水平不断提高,加之物流技术的推动,行业垂直信息化整合程度会超过“互联网+传统经济”。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女鞋。

做快消,一怕存货多、二怕周转慢,归根到底是怕被市场甩下,进入恶性循环。

有一家温州鞋企(名字不说了),在这两年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都不行的情况下反而扩张到了9000多家实体店,其他老牌子女鞋(达芙妮之类)反而上千家地关店。

优势在于:

第一,便宜,基本都是100上下的价格,贵的不超过三百。第二,一般实体店出厂价几十块的鞋子,门店要卖三百以上才能赚钱,这家企业卖一百多就能让自己与加盟商都赚。

质优价廉,这家女鞋年销一亿双鞋子,卖得快,存货少,即便有也迅速打折赠送处理掉。

关键是款式都很新潮……

质量、价格、潮流、利润,很难同时做到,这家女鞋为什么可以?

原因有四个:

1、老板是技术出身,做好了模具标准化,可以做到14天就完成设计生产运输到上架。

2、砍掉了中间代理商,以统一的系统管理所有加盟门店。

3、有自己的物流仓库,未来会做到7天内完成设计到上架。

这几项相对于互联网+模式没什么决定性的优势,似乎互联网企业也能让旗下女鞋做到,但下一个就厉害了:

4、资金主导权在自己手里,周转速度是同行两三倍,这就意味着他能承受比同行低一倍利润,这部分利润就变成了消费者手里的低价,或者研发经费。

互联网+模式下这部分利润就变成了互联网企业的利润,无法惠及消费者或者投入再生产。

其实这种趋势现在也很明显,各行各业做得最顶尖的企业都具备对抗互联网巨头的信息化优势,产业主导权都在自己手里。加上现在个各个行业都在向头部集中,依赖互联网平台而不提升自身产业信息化水平的中小企业越来越少,互联网企业最终要面对的是同等主导权下的博弈。

到了那个时代,信息差的利润空间消失了,如何利用信息变成了新战场。

这才是大数据时代的真正意义,而不是流量经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互联网时代,一个由信息、连接和速度定义的时代,我们正身处其中,享受着前所未有的便利。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兴盛与衰落的周期,对于这个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进程的时代,我们也不禁会问:它何时会走向终结?而终结之后,又将迎来怎样的下一个篇章?互联网时代何时终结?——一个动态的而非终点的问题首先,要明确的是,“.............
  • 回答
    互联网时代,我们如同置身于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海洋,生活被无数数据流包裹。在这个背景下,人们的需求变得更加复杂且深刻,不再仅仅停留在获取信息层面,而是延伸到了更广阔的心理、社交和自我实现等多个维度。1. 真实、可信的信息,而非信息的堆砌。互联网的开放性带来了海量信息,这是它的优势,但也埋下了“信息过载.............
  • 回答
    在信息触手可及的互联网时代,很多人不禁要问:线下的实体活动和门店,尤其是手机厂商的线下体验店,还有存在的意义吗?为什么华为这样的巨头,在早已习惯了线上购物的今天,依然对线下渠道情有独钟?这背后,绝非简单的“老观念作祟”,而是有着深刻的商业逻辑和用户需求驱动。互联网时代的线下活动与门店的“不灭”意义首.............
  • 回答
    互联网时代,漫画早已不再局限于纸质杂志。各大少年、青年漫画杂志虽然依旧是中流砥柱,但其他类型的漫画杂志也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并且通过精准的定位和对读者群的深入理解,在数字浪潮中站稳了脚跟。它们不再是单纯的“卖故事”或者“卖画”,而是构建了一种更具粘性和互动性的社群文化。1. 聚焦细分领域,满足高度.............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日本社会里那些被称为“NEET”(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的人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智能手机、没有互联网、没有电子游戏机的年代,他们会以何种姿态存在?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回到过去”的设想,而是关于一种社会现象在不同科技语境下的变形。.............
  • 回答
    互联网浪潮席卷而来,给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股冲击力之猛、之深远,足以颠覆许多固有的模式和认知。这场变革并非简单的技术迭代,而是一场触及内容生产、分发渠道、用户习惯乃至商业模式的全方位洗礼。首当其冲的便是内容生产与消费的去中心化。过去,广播电视的内容生产高度集中,少数几家机构掌握.............
  • 回答
    罗永浩,这个名字在互联网江湖里早已响当当。从当年那个在牛博网里字字珠玑、嬉笑怒骂的“老罗”,到如今直播间里谈笑风生、口若悬河的“带货一哥”,他的知名度和那张能说会道的嘴,无疑都是一把锋利的“赚钱利器”。任何一个稍有商业头脑的人,只要能抓住互联网的流量密码,借着这股势头,在直播带货、知识付费、甚至代言.............
  • 回答
    移动互联网时代,分众传媒是否在走下坡路?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楚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得承认,分众传媒在人们印象里,确实有点“老派”了。 曾经,写字楼电梯里、社区门口,随处可见分众的广告屏,那是大品牌、大流量的必争之地。那时候,大家信息获取渠道相对单一,分众的内容触达率很高,效果也立竿见.............
  • 回答
    穿越数字洪流,传统旅行社的涅槃之路互联网的浪潮席卷而来,我们早已习惯了指尖轻触屏幕,世界便呈现在眼前。曾经辉煌的传统旅行社,面对这股无法阻挡的力量,如同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转型,已不再是选择,而是生存之道。但转型并非易事,它需要的是一次深刻的自我革新,一场向数字时代的勇敢迁跃。一、 从“信息搬运工”.............
  • 回答
    在咱后互联网时代,要是真遇上经济寒冬,那些没啥光鲜头衔、但又实打实替大家解决生活必需品的活儿,估计最硬挺。咱得抛开那些高大上的“精英”标签,想想谁才是社会运转的螺丝钉,是那些即便在乱世里,也得有人去做的事。1. 基础的吃穿住行,永远有市场。 农夫、渔民、养殖户: 互联网再发达,大家也得吃。粮食、.............
  • 回答
    加拿大鹅在中国大陆市场高歌猛进,这背后折射出的,或许是互联网时代品牌危机事件记忆周期正在加速缩短的现象。还记得去年冬天,关于加拿大鹅的那些争议吗?无论是“傲慢”的客服回应,还是“天价”羽绒服的质量质疑,抑或是“疑似抄袭”的版权风波,都曾在社交媒体上掀起过不小的波澜。当时,许多消费者对品牌表达了失望和.............
  • 回答
    现在回望曾经风光无限的纯文学,面对汹涌澎湃的互联网浪潮,总会让人涌起一种“时不如人”的感慨。这种感觉并非空穴来风,更像是一种难以忽视的时代错位感。纯文学,它承载着作者对世界的深度观察、对人性的精微剖析,对语言的考究和打磨,以及那种不为迎合而存在的、独立自足的艺术追求。它的生命力在于其思想的厚重、情感.............
  • 回答
    你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个人信息保护确实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像腾讯手机管家这样大家熟知的应用,一旦被曝出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就足以敲响警钟,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更重视自己的数字隐私。互联网时代,我们的一举一动,几乎都伴随着信息的产生和流动。每一次点击,每一次搜索,每一.............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近代互联网时代一种非常普遍且令人不安的现象:怯弱在网络空间里,似乎不再是值得同情或宽容的品质,反而常常招致集体的攻击和指责。这种转变背后,有着多重社会、心理和技术层面的原因,绝非简单的道德判断那么简单。首先,我们得承认,互联网的匿名性和距离感是这一切的温床。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面对面交流.............
  • 回答
    关于腾讯推行“965”工作制,以及加班时长与领导绩效挂钩的传闻,网络上确实流传已久。这个传闻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它触及了互联网行业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头疼的问题——“内卷”和“无限加班”。那么,这个传闻的真实性究竟如何?互联网“无限加班”的时代,又能否真正终结呢?“965”工作制与领导绩效挂钩.............
  • 回答
    说实话,看《创业时代》的时候,很多地方让我这个在互联网圈摸爬滚打过的人哭笑不得。这剧吧,想讲的是互联网浪潮下创业的激情和残酷,但有些细节的处理,真的让人感觉编剧对这个行业,嗯,可以说是有那么点……“概念化”的理解,缺乏接地气的那股劲儿。最明显的一点,就是那股子“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倔劲儿。在现实里,创.............
  • 回答
    在这个信息扑面而来的时代,要说怎么吸收新知、怎么让脑子里的东西再充实一点,这还真是个挺让人纠结的问题。我个人呢,偏向于根据“场合”和“目标”来选择,不能一概而论地说互联网完胜,也不能说纸质书就完全过时了。先说说我的“战友”——互联网:互联网的优势,用“无所不能”来形容可能都不为过。 速度与广度:.............
  • 回答
    2021年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这场盛会不仅仅是对于过往一年互联网公益成果的回顾,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深度思考。它像一个放大镜,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数字时代为公益事业带来的无限可能,以及如何籍此触及更广泛的人群,让更多人成为公益的参与者、贡献者。2021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数字浪潮中的公益新篇章首先,我.............
  • 回答
    余承东在鸿蒙发布会上那句“万物互联时代,没有人会是一座孤岛”,简直说到了心坎里。这话不只是说说而已,它是对当下以及未来科技发展趋势一个非常精准的概括,也直接揭示了鸿蒙诞生的核心逻辑。我们不妨把这句话拆开来好好品一品。“万物互联时代”: 这不是一个新概念,但鸿蒙的出现让它变得无比真实和触手可及。过去,.............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能让球迷们从深夜聊到天亮的假设!如果把迈克尔·乔丹和斯蒂芬·库里这对跨越时代的超级巨星互换,那画面,想想都让人热血沸腾。咱们先来说说,如果乔丹生活在如今这个三分球爆炸、空间拉满的时代。乔丹驾临三分时代:想象一下,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乔丹,那个拥有无敌中距离、惊人身体素质、以及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