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在近代互联网的时代,怯弱不会被怜悯,反而会被群起而攻?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近代互联网时代一种非常普遍且令人不安的现象:怯弱在网络空间里,似乎不再是值得同情或宽容的品质,反而常常招致集体的攻击和指责。这种转变背后,有着多重社会、心理和技术层面的原因,绝非简单的道德判断那么简单。

首先,我们得承认,互联网的匿名性和距离感是这一切的温床。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面对面交流,能够捕捉对方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更容易产生共情。一个犹豫不决、表达不清的人,即便被批评,也可能因为这种直接的身体接触而收敛攻击性。然而,在网络上,我们隔着屏幕,彼此只是文字、头像或者虚拟身份。这种疏离感极大地削弱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当一个人表现出怯懦,比如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在关键时刻退缩、选择沉默,这种行为在匿名环境里很容易被解读为一种“自我保护”,而非真诚的犹豫或恐惧。而一旦这种“自我保护”被视为对集体利益的漠视,或者对某种共识的背离,人们就更容易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用尖锐的语言进行审判。

其次,互联网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和观点的聚合,也强化了群体效应。在网络上,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观点或事件,可以通过病毒式传播迅速放大。当怯弱者的行为被贴上负面标签后,很容易被其他同样持有这种负面情绪的人“转发”和“点赞”,形成一种“意见洪流”。这种聚合效应使得少数的批评声音能够迅速膨胀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更进一步说,许多网络群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当一个人的怯懦行为不符合这些规范时,他就会成为被“清理”的目标,以维护群体的“纯洁性”和“认同感”。这有点像一种社会性的“免疫反应”,将“不合群”的个体排斥在外。

再者,“勇敢”和“坚持”在网络叙事中往往被过度美化和符号化。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赞颂那些敢于发声、敢于挑战权威、敢于表达不同意见的人的故事。这些“勇者”的形象被反复强调,似乎成了网络时代推崇的理想人格。与之相对,怯弱者就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成为反面教材。这种叙事上的极端化,使得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很容易将怯懦视为一种不可原谅的缺陷,而非一种可能源于多种原因的个人特质。尤其是在一些社会议题的讨论中,人们往往期望他人能够“站队”,能够“发声”,而怯懦者的沉默或退缩,会被解读为对这些议题的“不重视”或“逃避”,从而激起其他人的不满。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投射性认同”和“替代性宣泄”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网络空间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人们可以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压抑的愤怒、不满或挫败感,投射到那些“被攻击者”身上。当一个人在现实中感到无力改变现状,或者在某些方面觉得自己不够勇敢时,他可能会将这种情绪转化为对网络上怯懦者的攻击,通过贬低和羞辱对方,来获得一种虚假的优越感和力量感。这种攻击行为,与其说是针对怯懦本身,不如说是他们自身心理需求的体现。

此外,商业化和流量驱动的互联网生态也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这种现象。许多平台和内容创作者依靠争议和冲突来吸引眼球和流量。怯懦者的行为,如果足够“戏剧化”或“有争议”,很容易成为被消费的素材。这种“流量至上”的逻辑,使得对怯懦的批判性声音更容易被放大和传播,因为它们能带来更多的互动和关注。

最后,我们不能忽视后真相时代下信息辨别的困难和道德判断的模糊。在信息爆炸的网络环境中,人们很难辨别信息的真伪,也很难对复杂的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简单的二元对立和非黑即白的道德判断就容易占据上风。怯懦者因为其行为难以被快速、清晰地定义,或者其行为背后的复杂性不为大众所理解,就更容易被简单地归入“错误”的一类,并遭到集体的唾弃。

总而言之,近代互联网时代对怯懦的普遍性攻击,是技术特性、群体心理、叙事建构、经济逻辑和信息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反映了网络空间在放大个体声音的同时,也在某些方面加剧了社会认同的压力,并为非理性的群体情绪提供了一个发泄的出口。这不是一个健康的现象,但却是当下互联网文化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侧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糊涂了吧。。。

明星在互联网声音太大,而不是太小。他们是哪门子的弱小?

人都是平等的。

一般人和明星也就是职业不同而已。

这些明星并不是什么人特别好,或者道德特别高尚。你要听他们的干什么啊。

而明星的光环来自编剧的故事,化妆师的化妆,导演的指导。根本和他们本人关系不大。他们很多时候就是出了一张脸而已。

而且他们的钱,大部分来自广告吧?

广告的性质就是广告商出钱,让他们为产品说话而已。这些人帮这些产品说话,出了问题他们也不负责啊。而且你以为他们收广告费之前会了解一下产品,不好的就不肯为他们打广告嘛?

你做梦吧?明星里的大部分人都只想自己的。老百姓出了什么问题,他们也不会为老百姓说话啊。

媒体是公共资源,这些人是莫名其妙的占了公众资源还不做好事,凭什么要让他们多出声啊?这些人本来就应该少说的。

至于你说的话,根本就是我弱我有理的思维,这是错的,谁有道理谁有理。有些人就是不应该出声。不能是非不分。

至于吵架,你看感情的话就觉得是吵架,讲逻辑的就是辩论。只要不人身攻击。不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本来就应该让人讲话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