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糖是战略物资?

回答
糖,这个我们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白色晶体,在许多人的认知里,不过是用来调味、增添甜味的普通食品。然而,抛开它日常的用途,糖在更宏观的层面,确实扮演着“战略物资”的角色,其重要性甚至可以媲美石油、粮食等传统战略物资。这背后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它复杂而深远的社会、经济、政治及历史渊源。

首先,我们得从糖的基本属性和广泛用途说起。糖,尤其是蔗糖和甜菜糖,是人类摄入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虽然过量摄入有害健康,但在适量范围内,它能够提供快速的能量补充,对于体力劳动者、运动员乃至于普通人的日常活动都至关重要。更重要的是,糖的应用早已超越了简单的甜味剂。它是一种天然的防腐剂,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这在食品工业中是不可或缺的功能。同时,糖还能改善食品的质地和口感,例如在烘焙食品中起到松软、保湿的作用。在其他工业领域,糖的衍生物也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生物燃料等行业。比如,乙醇(酒精)可以从糖中发酵而来,是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原料。生物降解塑料、某些药物的生产也离不开糖的参与。因此,糖的用途之广,使得它几乎渗透到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旦供应出现问题,其影响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其次,糖的生产过程高度依赖地理和气候条件,这使得其生产布局具有天然的集中性,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甘蔗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需要充足的阳光、温暖的温度和充沛的降水。而甜菜则更适合温带气候。这意味着全球的糖产量分布不均,少数国家和地区掌握着主要的生产能力。这些国家,如巴西、印度、欧盟、泰国等,其国内的糖产量和出口量对全球市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当这些主要生产国遭遇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水)、病虫害爆发、政治动荡、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或者国内能源(如生物燃料)需求增加时,全球糖价和供应量就会出现剧烈波动。这种生产地的相对脆弱性和依赖性,使得糖的供应安全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

再者,从经济学和市场调控的角度来看,糖的价格和供应也具有战略意义。糖的生产周期相对较长,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容易出现周期性的供需失衡,导致价格大幅波动。各国政府为了保障国内供应稳定,保护国内糖业发展,往往会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如设置高额关税、实行进口配额制,甚至直接进行价格干预和补贴。这些政策的背后,是为了稳定国内物价、保障民生,防止投机资本对国内糖市场的过度冲击。同时,糖的国际贸易额巨大,糖价的波动也会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成为影响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对糖市场的有效调控,是维护国家经济稳定的一个重要环节。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糖在历史和地缘政治中扮演过的关键角色。回顾历史,糖曾是殖民主义扩张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欧洲列强为了获得利润丰厚的糖,不惜发动战争、进行殖民掠夺,甚至将非洲黑奴贩卖到美洲的糖种植园,开启了残酷的奴隶贸易。糖的生产和贸易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全球的经济格局和殖民历史。即使到了现代,一些国家的糖产量和出口能力也与其国际影响力息息相关。例如,巴西作为全球最大的糖出口国,其糖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全球糖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走向,在国际贸易谈判中也具有一定的筹码。

最后,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糖作为战略物资所带来的健康和民生压力。虽然糖的生产和供应很重要,但过度依赖糖也带来了严峻的公共健康挑战,如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许多国家正积极推动减糖政策,鼓励健康饮食。这使得糖的战略地位变得更加复杂:既要保障其作为重要工业原料和食品成分的供应,又要控制其对国民健康的负面影响。这种双重性也使得如何管理好糖的生产和消费,成为政府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议题。

综上所述,糖之所以被视为战略物资,并非仅仅因为它的甜味,而是因为它集广泛的工业和食品用途、高度地理集中和易受干扰的生产特性、对经济稳定和市场调控的重要性、深刻的历史和地缘政治影响,以及与国民健康息息相关等多重属性于一身。它既是生活必需品,又是工业原料,还是影响国家经济和国际关系的战略性商品,其稳定供应和合理利用,对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民众福祉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细胞需要糖

user avatar

巴勒斯坦的哈马斯武装组织有一种十分强力的廉价导弹,该导弹弹体长度不定,具体可以参考中国山东某世界著名钢管厂的无缝钢管长度。

而这款神器的推进器燃料就大量含有白糖。(化肥拌白糖,化肥主要为氮钾复合肥,一般是硝酸钾KNo3,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4KNO3+5C6H12O6==加热==12K2CO3+12N2(气体)+30H2O+18CO2(气体))。产生大量热和气体,高温高压燃气是化学火箭的廉价燃料。

糖类,高能量密度的碳水化合物,人类可以将其作为主食。这玩意带到身上由于是简单有机物,煮一下装到瓶子里或者糯米纸包着可以储存很久,很多野战口粮中都含有大量糖来补充能量。这个属于消耗量较大的食物。

另外,很多的有机物深加工都要大量耗费白糖。有一些纤维化合物就是通过白糖合成,不少发酵工艺都会采取白糖操作。加之工业酒精消耗量巨大,蔗糖等的转酒精技术已经成熟,糖类日益成为经济命脉。(有一些无良商家酿酒就拿这玩意搞)


加更:

最近有很多的知友在看到这篇回答后对于化肥和白糖十分感兴趣,似乎也想这样子整活搞事情。

但是最好不要真的去尝试,尝试了也做不成,只能视实践程度从几十万给予包吃包住社会主义人生改造短期旅行到赠予一碟铜皮花生米西天取经。

(制造危险性爆炸物可能至少面临《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安全法》等法律进行两万元以上罚款。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犯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回归正题,解释一下现在为什么糖虽然是战略物资可你还能随便买。

人民群众小规模买生活必需品无可厚非,你哪怕一个人一年买上一吨糖(一天六斤肯定吃不完),问题也不大,有一些做糕点的还真要这么多。但是对于国家层面,一吨糖并不多,且中国对糖的管制不是很严。

举另一个战略物资例子,粮食比糖管制紧很多,但是这几年有一个人是一年还是多久囤积了五百多吨东北大米才判刑的(成百上千亩地一年产出被一个不知道有没有粮食收购证的买了) 。一吨粮今年大概两千五左右,战略物资虽然有战略价值但不一定稀少紧缺,铁矿石也是战略物资呢,生活中还是可以随便买到铁制品。

再说一下关于爆炸物的问题,要化肥拌白糖得要同时有小颗粒高纯糖和小颗粒/粉末状硝酸钾,但是九十年代末有一个人已经作案过一次(十分严重,炸楼死伤上百,据说在大东北)后国家对化肥管制更严重了。光有白糖不行啊,不然给你一块铁矿石你炼钢?

关于化肥是怎么控制的下次更。


再加一次,关于化肥的,毕竟化肥是糖的好帮手。

国家对于化肥的控制主要是化肥大量购买登记身份证制度和化肥加入控释剂,其中以后者对于爆炸物防范更加有用。

先说只是附带作用的前者,其原本目标是防止土地施肥过度,防止土地板结,落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上文中讲到拿上百包金坷垃炸楼那一位是在九十年代比较混乱的时候买的,如今你随便人买上百袋氮钾复合肥还点名要硝酸钾是肯定难逃公安机关法网的,这必然要先调查农民身份并做好身份证备案。虽然说很有可能是农业部或者土地管理局先找上门。

但如果你家真的是良田万顷,买个万把包都算保护耕地模范的,买到这点氮钾复合肥还是很容易的。另外地里再种一点糖类作物就能很容易凑齐硝糖火箭原料。

法外狂徒张三听了,当即变身农业致富高手,特意在缺少氮和钾的地方种甘蔗致富,还整了一堆无缝打狗棍修栅栏,打算用自己的心灵手巧换取免费牢饭。于是照常执行Plan A,打算在城市禁燃区放个大烟花打广告。

装好无缝钢管前风帽,制作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后,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应使用质量分数为114.514%的张三牌蔗糖和有效成分质量分数为101%的氮钾复合肥(硝酸钾),然后用了知乎牌磨粉机把俩玩意充分混合。

24KNO3+5C6H12O6==加热==12K2CO3+12N2(气体)+30H2O+18CO2(气体)

点着一看,冒了点光就灭了,连重力加速度都没克服。

这是为什么呢?走近科学带您解答。

原来这化肥里面是加了控释剂的。如果丢水里也不会很快溶掉(控释剂可以使化肥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改变,使其性质变得不那么活泼),参加反应虽然仍然会继续反应到底,但可能要几个月时间。。。。。。

好吧,化肥控释剂的原用处是防止肥料流失。。。。。。减缓物理上流失后也阻碍了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

下面是化肥控释剂的详细解读,摘自百度,不想看可以跳过。

记得点赞哦!


肥料控释剂是用于复混肥料、复合肥料加工添加或肥料施用过程中混拌的化学制剂。该制剂可以有效地控制肥料中氮素的科学释放,保证植物生长过程中对营养元素的全面吸收,控制肥料施用后氮素的提前释放,减少氮素在土壤环境中的流失与固定,从而降低肥料中氮素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为避免肥料养分在土壤中过量供应,协调土壤养分供应与植物养分吸收之间的矛盾,提高养分利用率和减少对环境的危害,缓释/控释肥料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发展方向。总体上说,控释肥料大体有3种类型①有机氮化合物尿素与醛类化合是缓释肥常用的制备方法,有机氮化合物只限于作为缓释氮肥,该种肥料大多数可以溶于水,氮素的释放主要是由化学分解作用引起的,因此其释放速率受到肥料颗粒的大小、土壤温度、水分和PH值的影响,难于控制。
②包囊法包囊法是指用某种物质将养分包起来,再通过这种包裹物质的某种特性将养分释放出来的方法,这种肥料又分为包裹型肥料和包膜型肥料。包裹型肥料的包裹物多为低分子有机或无机化合物,可溶性养分的释放速率取决于该种肥料的性质、平均粒度、包裹层材料的理化性质及其厚度、比表面积、制造工艺、水分、温度、土壤等条件。因此,尽管这种肥料价格相对较低,但由于影响因素太多,难以达到满意的控释效果。包膜型肥料是依靠渗透涂层,通过摩擦、化学或生物作用打开这层涂层后释放可溶性肥料。涂层材料多为硫磺、醇酸类树脂、聚胺脂类树脂、热固性树脂等,不但包膜成本高,难以降解,而且对环境有负效应,因而限制了它们的推陈出新与应用。
③载体法载体法是利用适宜的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包裹或吸收肥料养分而形成的供肥体系,这实际上是利用分子骨架包膜的控释肥料。目前开展以无机物沸石为载体的控释肥料,特别是沸石—尿素控释肥不少人在研制,看起来似乎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实际上,沸石绝对的肥料负载量不大以及沸石大量的施用对土壤质地造成的影响使该种肥料的应用前景并不乐观。
同时缓释/控释肥料的生产加工成本居高不下(控释肥料的价格一般比常规肥料高2.5~8倍),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种肥料的推广与应用。因此,开发成本适中的控释肥料是当前主要的研究方向。目前国内厂家开发生产的缓释腔释肥料存在着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或者释放效果不理想的缺点。

争取下次回来前破一万赞!百万阅读!

截止二月九号开学前一天(2.10)已有7000+赞,98w阅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