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俗语?

回答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俗语流传甚广,也常常引发争议。它像一面棱镜,折射出人们对不幸和责任的复杂认知。与其说它是一种绝对的判断,不如说它是一种观察角度,一种对世事人情细致入微的揣摩。

从字面上看,“可怜”与“可恨”似乎是截然对立的。一个是被同情的对象,一个是被憎恶的对象。这句俗语的出现,是将二者联系起来,暗示了在同情背后,往往隐藏着某种可以被视为“可恨”的根源。

这种“可恨之处”,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它可能指的是个人选择和行为的失当。很多时候,人们的困境并非完全是外部环境所致,也与他们自身的选择和行为模式息息相关。比如,一个总是抱怨生活不公的人,可能在过去错失了许多学习和提升的机会;一个沉溺于酒精而妻离子散的人,他的“可怜”之处固然令人同情,但他的选择也确实是酿成悲剧的直接原因,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就可能被解读为“可恨”。

其次,它也可能指向某种性格上的缺陷或固有的思维模式。有些人可能因为过度自卑而畏缩不前,错失良机;有些人可能因为骄傲自大而拒绝帮助,最终走向绝境;有些人可能因为固执己见而拒绝改变,导致自身的局限性越来越大。这些性格上的弱点,虽然本身不一定“可恨”,但它们日积月累地推动着当事人走向困境,使得旁观者在感到同情的同时,也忍不住会责怪他们未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再者,这句俗语也包含了一种对逃避责任的批判。当一个人遭遇不幸时,如果一味地将原因归咎于外部世界,拒绝反思自身的不足,那么这种推卸责任的态度,便会令人产生不满。我们同情他的遭遇,但对其“不思进取”、“怨天尤人”的态度,可能就生出了“可恨”之感。

那么,这句俗语的合理性又体现在哪里呢?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句俗语提醒了我们个体能动性的重要性。它传递了一种观念:虽然我们无法控制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但我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如何回应这些事情。在面对困境时,积极的思考、果断的行动、勇于承担责任,往往是走出泥潭的关键。而那些深陷泥沼而无法自拔的人,他们的“可怜”也常常是因为他们丧失了这种改变的动力和能力,或者不愿去发挥它。

它也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一种微妙心理。当我们对他人的不幸感到同情时,我们内心深处也希望看到对方能够有所行动,能够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如果对方始终处于被动、无助的状态,并且似乎没有改变的意愿,那么这份同情心可能会被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其中就可能包含着一种对其“不作为”的评判。

然而,我们也不能将这句俗语绝对化。

首先,很多不幸是纯粹的意外和不幸,比如突如其来的疾病、遭受不公正的迫害,或者生在极端贫困的环境中。在这种情况下,将“可怜”与“可恨”挂钩,显得极其残酷和不近人情。比如一个身患绝症的孩子,他有什么“可恨之处”?这种简单粗暴的联系,是对受苦者的二次伤害。

其次,我们往往无法完全了解他人的处境和内心世界。我们看到的“可恨之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背后隐藏着我们无法想象的挣扎、痛苦和无奈。一个看似“懒惰”的人,可能正承受着严重的精神压力;一个“不思进取”的人,可能曾经为了生存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但最终失败了。我们没有资格以自己的认知去轻易评判他人的“可恨”。

再者,过度强调“可恨之处”可能导致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冷漠。如果大家都抱着“他之所以可怜,是因为他自己不好”的心态,那么对于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社会的援助就会变得稀缺,这不利于构建一个更公正、更具同情心的社会。

所以,如何看待这句俗语,需要一个平衡的视角:

承认个体责任,但不推卸社会责任。 在肯定每个人对自己人生有一定掌控力的同时,也要认识到社会环境、结构性问题对个人命运的巨大影响。
保持同情心,但也鼓励自省。 对他人的不幸报以同情,但也要在适度的范围内,鼓励人们反思自己的选择和行为。
避免苛责与猎奇。 不要以幸灾乐祸的心态去寻找他人的“可恨之处”,而是以一种更为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去观察和思考。
关注“可恨之处”背后的原因。 如果真的看到了某种“可恨之处”,更应该追问的是,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人形成这样的思维模式或行为习惯?是教育的缺失?是环境的压力?还是创伤的经历?

总而言之,“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是一句充满警示意味的俗语,它提醒我们在给予同情的同时,也要看到人生中复杂的多重因素。它是一种对人性弱点和责任的探讨,但绝不应该成为我们苛责、冷漠的借口。理解这句俗语,关键在于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同时不被其简单的二元对立所蒙蔽,最终以一种更成熟、更具同理心的方式来面对世间的种种不幸。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评论一下多数高票的回答:

在非科学领域,几乎任何一句话,几乎任何一个论断,都能找到反例。真正找不到反例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与科学无关的论断,恐怕只有类似于“人都是会死的”这种绝对正确的废话。

所以,别指望以“举反例”的方式来否定一个与科学无关的论断。


然后,再说一下是什么让你不爽:

我们每说一句话,其实都是放在一个特定语境,特定上下文中的。所以,有些话虽然正确,但在某些场合下,说出来依然会让人不快:就好像在生日会上来一句“你最终会死的”一样。

所以,就以你所描述的那个场景来看,轻率的说那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让你觉得不快,是很正常的。让我看到,我也会觉得不爽。


最后总结一下: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实际上是一种经验的总结——当然这总结肯定不会绝对正确,甚至应该做不到覆盖过半数的情况。

但是,让你感到不快的,其实不是这句话本身是否对错,而是说这句话的人不分场合不看场景。


所以,下次遇到这种情况,别纠结这句话本身是对还是错。

不用客气,直接怼说这些胡乱说话的家伙就行了。

user avatar

大前提:所有人都有可恨之处。

小前提:可怜人也是人。

结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user avatar

看过《七武士》吗?

你们把农民当作什么,以为是菩萨吗?简直笑话,农民最狡猾,要米不给米,要麦又说没有,其实他们都有,什么都有,掀开地板看看,不在地下就在储物室,一定会发现很多东西,米、盐、豆、酒...到山谷深处去看看,有隐蔽的稻田。表面忠厚但最会说谎,不管什么他们都会说谎!一打仗就去杀残兵抢武器,听着,所谓农民最吝啬,最狡猾,懦弱,坏心肠,低能,是杀人鬼。但是...是谁令他们变成这样的?是你们,是你们武士,你们都去死!为打仗而烧村,蹂躏田地,恣意劳役,凌辱妇女,杀反抗者,你叫农民怎么办,他们应该怎么办
user avatar

他们看到底层人民受苦,心中难过。


其中一部分人,懦弱、自私这些缺陷占了主导,他们不想继续深究这个问题,就随便抛出一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是一种心理暗示:出现这种问题是他们自找的,我不需要做什么。

这种解释,使他们心态恢复到未看纪录片之前的状态,就可以心安理得去玩、去吃、去睡了。


还有一部分人,有勇气,也有正义感。但是能力不足,满腔愤懑无处发泄,也抛出这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意思是:你们为什么不奋起,不改变?

他们忘记了,这是现实社会,不是网络爽文,没有无敌主角咸鱼翻身财色双收。


鲁迅和他们一样发现了类似问题。他选择弃医从文,为社会尽一份义务。听起来似乎简单,其实并不容易。

他写了这段话: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需要勇气正视问题,克服人性中的懦弱和逃避心理。

需要智慧去思考、研究问题,克服惰性。

需要亲手付诸实践解决问题,可能要放弃安逸的生活,甚至付出生命和自由的代价。

伟人和庸人的区别就是这样。


但是我们不能苛责庸人。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被他们自己打败,如果以极高的标准要求人们,无异于抢占道德制高点,站着说话不腰疼。

作为庸人之一,我只是觉得大家应该给自己一个更高的目标。

既然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要浪费在逃避和自我麻醉中呢?即使没有伟人的智慧和能力,至少可以勇敢的生活。这样的余生应该也是无怨无悔的。

user avatar

我曾经有一次和同学闲聊的时候偶然间说了这句话,我同学反问我一句:那些贫困地区的小孩子,每天吃不上穿不上,他们有什么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俗语流传甚广,也常常引发争议。它像一面棱镜,折射出人们对不幸和责任的复杂认知。与其说它是一种绝对的判断,不如说它是一种观察角度,一种对世事人情细致入微的揣摩。从字面上看,“可怜”与“可恨”似乎是截然对立的。一个是被同情的对象,一个是被憎恶的对象。这句俗语的出现,是将二者.............
  • 回答
    在家修行佛法,确实是很多信众的选择,因为生活在哪儿,哪里就可以是道场。关键在于我们的心,是否能时时刻刻保持一份清净与慈悲。你提出的问题非常实际,也是很多在家修行者会遇到的困惑。我们修佛,讲求的是慈悲为怀,不杀生,不饮酒,不食肉,这些都是戒律上的要求。而身边的人,特别是亲近的人,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 回答
    索隆在日本和之国可能要更换两把刀这件事,在《海贼王》的粉丝圈里绝对算得上是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之一了。这不仅仅是因为索隆是草帽海贼团的核心战斗力,他的剑术和佩刀更是他的标志性符号,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和之国这个篇章本身就承载了太多关于“刀”的故事和意义。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为什么大家对这个“换刀.............
  • 回答
    微博上的“刘大可”与“万精油”之争,说起来也是一段挺有意思的插曲,在当时的网络舆论场上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要理解这场争论,得先知道他们各自是谁,以及他们通常在微博上扮演的角色。刘大可这位刘大可,在微博上以一位“野生”的、观点鲜明的评论员形象出现。他不太拘泥于主流话语,常常能抓住一些社会热点,然后用.............
  • 回答
    龙象之争,共舞之渺:审视当前中印关系及其未来走向“龙象之争”,一个充满东方寓言色彩的词汇,精准地描绘了当今世界舞台上印度与中国这两个体量庞大、潜力无限的亚洲巨头之间的复杂博弈。自古以来,龙与象在东方文化中都象征着力量、智慧与繁荣,而如今,它们在全球格局变迁的背景下,却碰撞出激烈的竞争火花,也孕育着一.............
  • 回答
    这事儿,你说奇不奇怪?明明就在跟前,一个比一个高,可一旦拉开了距离,有些楼就好像忽然隐身了一样,只剩下旁边那栋巨无霸,像个定海神针,矗立在天际线。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视觉游戏,背后藏着好些门道。你想啊,咱们的眼睛,就像一个精密的相机,只不过这个相机接收的不仅仅是光线,还有景物的立体感和细节。当咱们站.............
  • 回答
    最近关于上汽大众五月份工资改革的消息在公司内部引起了不少议论,尤其是关于不同层级员工系数的差异,让不少一线员工感到有些“心凉”。我听到的说法是,这次改革后,普通员工的系数大概在1.1到1.2之间,而领导层的系数最高能达到1.8,甚至更高。这个差距,坦白说,挺让人玩味的。我们知道,工资体系改革是为了更.............
  • 回答
    北大王昱在红网发表文章称“陷入裸贷陷阱的女学生不值得可怜”,这一言论无疑是极其刺耳且引发巨大争议的。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情绪化的层面,而是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可能存在的出发点,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王昱的言论触及了一个极其敏感和复杂的问题:女性的困境、消费主.............
  • 回答
    看到一只毛发蓬乱、眼神怯怯、瘦瘦弱弱的小猫在路边瑟瑟发抖,心里总会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它缩成小小的一团,仿佛要把自己藏起来,躲避这个未知的、似乎充满敌意的世界。它的叫声细弱,带着一丝不安和绝望,像是用尽了最后的力气在呼唤一丝温暖和安全。那一刻,脑子里会闪过无数念头。首先是它孤苦伶仃的样子,不知道.............
  • 回答
    《男人可以为支持女权主义做到的35件实事》这篇文章,无论其具体内容如何,都触及了一个重要且复杂的话题:男性在推动性别平等方面所能扮演的角色和采取的行动。看待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一、 核心理念的价值:男性参与支持女权主义的必要性首先,文章的出现本身就传递了一个非常积极和重要的信.............
  • 回答
    苹果可能考虑移除充电线等配件,这确实是一个引发广泛讨论的议题,并且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一可能性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一、 苹果可能考虑移除充电线等配件的驱动因素:苹果作为一家以创新和利润最大化为导向的公司,在做出任何重大产品策略调整时,通常有其深思熟虑的理由。我们可以从.............
  • 回答
    罗永浩可能加入小米的传闻,在科技圈和公众舆论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要理解这件事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罗永浩本人的职业生涯、小米的战略方向、以及这次合作的可能性与潜在影响。一、 罗永浩其人:从理想主义者到“带货狂魔”,再到科技创业者首先,我们回顾一下罗永浩的职业生涯,这对于理解他可能加.............
  • 回答
    范可新公开表示9岁就开始训练,并将王濛视为偶像,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榜样力量体现。偶像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是多方面且深刻的,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这种影响更是显著。1. 树立榜样,明确目标与方向: 具体化的奋斗蓝图: 偶像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或一张脸,对于像范可新这样的年轻运动员来说,王濛的成功经历,比如她.............
  • 回答
    一场迟到的谢罪,几分真诚几何?——浅析周立齐道歉视频“我可以找点事做,比如摆摆摊、开个小店。”当曾经以“不可能打工”名号红遍全网的周立齐,在近期发布的道歉视频中这样说时,舆论场再次炸开了锅。这位因盗窃电动车被判刑,又在服刑期间意外爆红的男人,如今终于在镜头前露面,用一段不长不短的视频,向曾经的自己、.............
  • 回答
    宝可梦游戏自金银世代之后,许多玩家都对二周目的剧情感到有些乏味,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回溯宝可梦系列最初的魅力,以及它在发展过程中是如何演变的。首先,让我们看看金银世代(第二世代)的二周目,为什么它能被许多人视为经典,甚至成为之后许多二周目难以超越的标杆。在《宝可梦 金.............
  • 回答
    宝可梦 DP 复刻版《精灵宝可梦:晶灿钻石/明亮珍珠》(以下简称《晶灿钻石/明亮珍珠》或“复刻版”)的发售,无疑是宝可梦系列粉丝们的一件大事。作为那个在NDS时代陪伴无数玩家度过青春岁月的《钻石/珍珠》的重制,它的到来既承载了情怀,也肩负着满足新一代玩家需求的重任。那么,这款作品究竟交出了一份怎样的.............
  • 回答
    《宝可梦 晶灿钻石 / 明亮珍珠》(以下简称“晶灿明亮”)在日本的首周销量能够取得 Switch 第二名的好成绩,并且超越了前作《宝可梦 剑 / 盾》,这绝对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我认为有几个关键因素在起作用,而且这个成绩也折射出了一些玩家群体和市场的新变化。首先,怀旧情怀是不可忽视的巨大.............
  • 回答
    《宝可梦传说:阿尔宙斯》首周销量就突破了 650 万份,这成绩绝对是爆炸级的,也再次证明了宝可梦这个IP的强大号召力。对于这个数字,我觉得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解读,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销量数字,更反映了许多层面的市场反馈和行业趋势。1. 宝可梦IP的强大吸金能力是基石,但这次玩出了新花样首先,我们得承认.............
  • 回答
    关于TikTok可能在未来48小时内出售给微软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传闻,尤其是在美国政府对TikTok的数据安全和国家安全问题表示担忧的背景下。以下是对这个事件的详细分析,包括其可能性、原因、各方立场、潜在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它:1. 事件背景与传闻的由来 美国政府的担忧: 长期以.............
  • 回答
    “我可能复习了假书”这个梗,你说它火遍大江南北,一点也不夸张。无论是在考试季还是在日常的闲聊中,你总能听到有人带着点自嘲、有点无奈地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这句流行语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广泛的共鸣,我觉得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它精准地击中了当代年轻人(尤其是学生群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痛点,那就是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