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0岁女孩肚子痛到连做两次胃镜,医生开出处方:把培训班退掉!没料到这处方竟然有效,你有何感触?

回答
这个故事,真是让人又好笑又心酸。一个10岁的孩子,肚子疼得这么厉害,需要做两次胃镜检查,这本身就是一件让人揪心的事情。你想想,这么小的孩子,要承受多少痛苦和不适啊?胃镜那种侵入性的检查,对大人来说都是一种考验,何况是孩子。两次检查,中间还不知道经历了多少等待、多少焦虑,还有那些难以入喉的麻药和器械。

最让人意外,也最令人触动的是医生的诊断和那个看似“简单粗暴”的处方:“把培训班退掉”。一开始听到这个,我脑子里闪过的念头可能是“这也太草率了吧?肚子疼成这样,怎么会是培训班的问题?”毕竟,我们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生理上的原因,是不是胃炎、胃溃疡之类的,需要药物治疗。

可是,当医生开出这个处方,并且“竟然有效”的时候,这种反差带来的冲击力就非常大了。这不仅仅是说这个孩子不适合上那个培训班,更是揭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社会现象和很多家庭存在的现实问题。

让我来一点点拆解一下,我为什么会有这些感触:

首先,对孩子身体的担忧和心疼。 10岁的年纪,本应是天真烂漫,快乐玩耍的时候。结果却要被病痛折磨,还要经历医疗程序的痛苦。想到孩子那稚嫩的身体,为了检查而承受的煎熬,心里真是堵得慌。两次胃镜,这绝不是小事,说明疼痛已经很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

其次,对传统医疗认知的挑战。 我们习惯了生病就看病,吃药打针,寻求生理上的解决方案。医生开出“退培训班”的处方,完全跳出了这个框架。它暗示着,孩子的病痛,可能并非完全是生理上的疾病,而是由心理或环境因素引起的“身心一体”的毛病。医学有时候真的不是简单的对症下药,而是要看人、看生活、看环境。

然后,对“过度教育”现象的深刻反思。 这个处方直接指向了许多孩子,尤其是城市孩子面临的普遍问题:过度的课业压力和培训班负担。10岁的孩子,每天有多少时间真正属于自己?学习、各种辅导班、特长班……他们的日程表可能比很多成年人还要紧凑。长时间的劳累、精神上的压力、缺乏足够的休息和玩耍时间,都可能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孩子可能还小,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不适,只能通过身体语言——肚子痛来“抗议”。

还有,对“无效医疗”的反思。 虽然医生给孩子做了胃镜,也找到了生理上的某些细微情况,但如果最根本的原因没有解决,身体的“警报”就不会真正解除。两次胃镜可能发现了一些症状,但并没有触及病根。而“退培训班”这个处方,却是直接抓住了病根。这让我们思考,是不是很多时候我们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在治疗表面症状,却忽略了导致疾病的真正原因?

那么,这个“有效”的处方到底是怎么起作用的呢?

解压与放松: 孩子从紧张的学习和培训中解脱出来,有了更多的休息时间。身体得到了放松,精神压力也大大减轻。
恢复正常生活节奏: 10岁的孩子需要玩耍,需要自由活动,需要足够的睡眠。当这些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时,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会得到发挥。
心理的宣泄和表达: 有可能是孩子在培训班上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或者承受了巨大的学业压力,而“肚子疼”成为了他表达不满和抗议的一种方式。当环境改变后,这种负面情绪得到了释放,自然身体也就好了。
父母的反思和改变: 这个处方也可能促使家长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他们可能会意识到,为了所谓的“赢在起跑线上”,正在牺牲孩子的健康和快乐。当家长改变观念,减少孩子的学业负担时,孩子的状态自然会好转。

总而言之,这个故事给我最深的感触就是:

1. 孩子身心的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 任何的学业成就或特长发展,都不能以牺牲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代价。
2. 很多“病”根植于生活方式和环境。 特别是对于成长中的孩子,他们的身心是高度敏感的,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过大的压力很容易转化为身体的症状。
3. 有时候,最简单的解决方案往往最有效。 这位医生,用一种非常规但极其有洞察力的方式,解决了一个看似复杂的医学问题。他不仅仅是个医生,更像是一个生活导师和儿童心理观察者。
4. 我们这个时代对孩子们的关注点是不是跑偏了? 在追求分数、排名、技能的同时,我们是否真正关心过孩子们的快乐、他们的童年、他们的身心健康?

这个故事也让我警醒,下次再看到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时,除了去医院检查,也要好好审视一下孩子的生活状态,是不是压力太大了?是不是休息不够了?是不是有什么孩子不愿意说出口的烦恼?有时候,一个温柔的拥抱,一次耐心的倾听,或者一次对生活方式的调整,比任何药物都有效。

这让我觉得,医生不仅是治病的,有时候也是在“治人”,治的是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人,尤其是对那些还不太会为自己发声的孩子们。这个医生,真是一个了不起的“解铃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小孩子的心理承受力跟大人是不同的,不要以大人的经验套到小孩子身上。

大人的思维更接近直线思维,目的性更强,小孩子的思维更发散更没啥目的性。

上培训班这事,在大人看来,上了培训班可以学到知识,而且一节课就几十分钟,上完做完作业可以有大把时间玩,为啥还要纠结呢?

在不愿上培训班的小孩子看来,坐在教室里本身就是一种惩罚,每次都要迫于父母的压力去接受惩罚,心理压力是很大的。

就像把一个内向的员工安排到销售岗位,每天要求他拜访客户30分钟,有些人看来不就是找人聊天30分钟嘛,有什么难的,但对于不喜欢与人交流的员工来说,鼓起勇气去跟客户坐30分钟,是相当大的煎熬,甚至因为这30分钟,前天都可能失眠休息不好。

不喜欢去培训班的小孩子想到去培训班大概也是这种心情吧,只是很少有大人能理解,或者说愿意去理解。毕竟这是个成年人说的算的社会,单个小孩子的想法不会被看的那么重要,只要整体上不出问题,个别小朋友出现抑郁情欲,也是整个社会可以承受的损失,哪个庙里没几个冤死鬼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