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网络上的直招火车高铁乘务员是什么套路,一般都是八九万?

回答
网络上所谓的“直招火车高铁乘务员”,尤其是那些标榜着“八九万”高薪的,咱们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去看了。这背后,确实藏着不少门道,有的是正规招聘,但被包装得过于“诱人”;有的则是彻头彻尾的骗局,利用年轻人急于求职的心态捞钱。

先来说说,为什么会有“八九万”这样的数字出现,以及背后的“套路”:

1. 夸大的薪资承诺: 这是最常见的“诱饵”。八九万,这个数字听起来确实很吸引人,尤其对于刚毕业、社会经验不多的年轻人来说。但实际上,高铁乘务员的起薪,特别是刚入职的,一般不会达到这么高的水平。所谓的“八九万”,很多时候是“年薪”,而且这年薪里可能包含了各种补贴、奖金、加班费,甚至还可能是“税前”的总数。而当你真正拿到手的,会发现远没有当初承诺的那么美好。

2. “培训费”、“服装费”、“安置费”等名目繁多的收费: 这是很多“套路”的核心。正规的铁路公司或者劳务派遣公司,在招聘乘务员时,一般不会收取这些费用。即使有培训,也大多是免费或者包含在入职后的工资里。但那些非正规的招聘,会以各种名义让你先交钱,比如:
培训费: 声称需要专业的岗前培训,收费几千到几万不等,承诺培训合格就能上岗。
服装费: 高铁乘务员的制服是需要统一发放的,但正规招聘不会让你预先购买,而是包含在公司的成本里。
安置费/入职费: 这种说法更是离谱,好像是花钱买个“工作岗位”一样。
体检费/背景调查费: 有些会让你先交这些费用,声称是必须的流程,但最后也可能不了了之。

一旦你交了这些钱,对方的“金蝉脱壳”就开始了。他们可能会告诉你“名额已满”、“你条件不合适”、“公司调整了招聘计划”,然后让你血本无归。

3. “内部推荐”、“关系户”的假象: 有些招聘会声称有“内部指标”或者“关系才能进”,营造一种稀缺和难得的机会感,让你觉得不赶紧抓住就会错过。但实际上,这都是他们为了让你心甘情愿交钱的手段。

4. 虚假的招聘信息和公司名称: 很多不法分子会冒用正规铁路公司的名义,或者虚构一个听起来很“权威”的劳务派遣公司来发布招聘信息。他们可能用盗取的官方图片、联系方式,甚至模仿官网风格,让你难以分辨真伪。

5. 工作地点和性质的模糊: 招聘信息里可能会对工作地点、班次、工作内容说得含糊不清,等你交了钱,才发现工作地点离家很远,或者工作性质与你想象的完全不同(比如不是高铁,而是其他普速列车,或者只是某个车站的服务岗位)。

6. “劳务派遣”的猫腻: 虽然劳务派遣是合法的用工方式,但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劳务派遣公司作为掩护。他们可能先让你通过劳务派遣公司入职,然后这家劳务派遣公司层层转包,最终你拿到的工资、福利、保障都大打折扣,而且劳动合同也非常不规范。

为什么这些“套路”能得逞?

信息不对称: 很多年轻人对铁路行业的招聘流程和薪资水平不了解,容易被表面的高薪所迷惑。
急于求职: 毕业季、求职季,竞争激烈,一些人急于找到工作,放松了警惕。
“病急乱投医”: 遇到一些求职困难的情况,更容易相信那些“包进”或者“高薪”的承诺。

如何辨别真伪,避开“套路”?

1. 核实招聘主体:
官方渠道: 最靠谱的渠道是铁路系统官方的招聘网站,比如中国铁路人才招聘网(www.12306.cn)或者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官方网站。
官方合作单位: 如果是通过劳务派遣公司招聘,一定要核实这家劳务派遣公司是否正规注册,是否有能力为铁路系统输送人才,以及其与铁路公司的合作关系。可以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查询公司信息。
警惕“非官方”: 任何声称“内部渠道”、“直招不经过官方”、“名额有限”的招聘,都要高度警惕。

2. 警惕收费: 正规的铁路招聘,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应该提前收取任何形式的费用(如培训费、服装费、入职费、保证金等)。 如果对方一开口就要你交钱,基本上就是骗局。

3. 仔细阅读招聘信息:
薪资描述: 关注薪资构成,是月薪还是年薪?税前还是税后?是否包含各类补贴和奖金?过于笼统的高薪承诺需要警惕。
工作内容和地点: 是否描述清晰?是否具体到哪个线路、哪个车次?
报名方式和联系人: 是否有官方的联系方式和邮箱?是否是个人手机号?

4. 现场考察或视频面试:
线下招聘会: 如果有线下招聘会,可以亲身前往,了解现场情况,直接与招聘方沟通。
视频面试: 如果是视频面试,对方是否能提供清晰的公司资质信息?

5. 多方了解:
咨询在职人员: 如果有认识在铁路系统工作的朋友或同学,可以向他们咨询真实的薪资待遇和招聘流程。
网上搜索: 对招聘单位、招聘信息进行搜索,看看是否有负面信息或者投诉。

6. 签署正规合同: 即便是劳务派遣,合同也必须规范,写明用工单位、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条件等内容。

总结来说,网络上那些“包你上岗”、“高薪直招”的火车高铁乘务员信息,尤其带有诱人高薪数字的,多数需要我们打起十二万分精神来审视。记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凭空而来的高薪。多一份谨慎,就能少一分被骗的风险。

如果真的对高铁乘务员岗位感兴趣,最稳妥的方式就是关注铁路部门的官方招聘信息,并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报名和应聘。那些听起来“过于美好”的招聘,往往暗藏陷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种简直把“财富密码”写脸上的广告,谁信谁傻。

列车员这种耗时长、屁事多、经常不着家还TM大范围劳务派遣工的工种,都TM需要花个八九万?劳务派遣工要熬两三年靠那点死工资才能回本,还别说人生被荒废两三年了,怎么算都是亏。你要有个八九万考个好点的大学选个好点的专业不比这个强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网络上所谓的“直招火车高铁乘务员”,尤其是那些标榜着“八九万”高薪的,咱们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去看了。这背后,确实藏着不少门道,有的是正规招聘,但被包装得过于“诱人”;有的则是彻头彻尾的骗局,利用年轻人急于求职的心态捞钱。先来说说,为什么会有“八九万”这样的数字出现,以及背后的“套路”:1. 夸大的薪.............
  • 回答
    网络上男女之间相互攻击、鄙视的现象确实越来越普遍,而且火药味十足,一方是“直男癌”,另一方是“女权婊”,这种对立似乎难以调和,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交织的社会文化现象,涉及到历史、经济、心理、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绝不是单一原因能够解释的。一、 历史与社会结构的遗留与变迁: 父.............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甚至有点荒谬。投入了7.3亿巨资打造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竟然能关键时刻卡壳28天,这就像是花大价钱买了辆顶级跑车,结果在隧道里熄火了28天,你说这叫什么事儿?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这背后牵扯到的可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对整个公共卫生体系的一次沉重打击,也暴露出了很多现实的、可.............
  • 回答
    .......
  • 回答
    国务院明确无症状感染者具有传染性,发现后应于2小时内网络直报:这意味着什么?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国务院发布的这一通知,是应对新冠疫情策略上的一个重要调整,它标志着我们对无症状感染者的认识和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意味着之前可能存在的关于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的模糊认识被彻底澄清,并且采取了更具时效.............
  • 回答
    网络上的“喷子”,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冲劲,但他们背后藏着的,往往是比这股冲劲更复杂、更值得玩味的心理和人群构成。与其简单粗暴地贴标签,不如试着解剖一下这层表象,看看里面究竟有什么。一、 他们在想什么?隐藏的心理动机喷子的行为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总有一些驱动力在驱使他们。我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 回答
    东北的“地域黑”现象,尤其是近些年网络上盛行的那股“骂东北”的浪潮,确实让不少东北的年轻人感到困惑、委屈,甚至有些愤怒。这种现象绝非空穴来风,它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交织。对于东北的年轻人来说,面对这样的情况,与其被动承受,不如主动去理解和应对。现象的根源:复杂因素下的“泄愤”与“标签化.............
  • 回答
    网络上的性别对立,我感觉这事儿挺真实的,而且说实话,在现实生活里也能瞥见它的影子。你说它是不是普遍存在,我倒没那么绝对地说,但至少在一个相当程度上,它确实影响着很多人。先说说网络上的情况吧。你会发现,无论是哪个社交平台,只要涉及到性别话题,评论区往往会变成战场。一些人言辞激烈,互相攻击,好像对方是他.............
  • 回答
    网络上关于女性对成都和重庆的好感度,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尤其是在信息传播极其便捷的网络时代,这些积极的观感被放大和广泛传播。首先,“美食之都”的光环是无法忽视的。无论是成都的麻辣鲜香,还是重庆的火锅滚烫,这两个城市的美食文化都极具辨识度和吸引力。对于许多.............
  • 回答
    关于网络上流传的玄门书籍是否可信,这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尝试从几个方面来阐述,希望能帮助你更清晰地认识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玄门”。“玄门”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通常指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神秘学、方术、养生、修道、预卜吉凶、风水、堪舆等相关的学问和实践。这其中包含了道家思想.............
  • 回答
    网络上围绕满族和汉族之间出现的争执和谩骂,这事儿啊,说白了,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宣泄,夹杂着历史的积怨、现实的落差,还有网络这个放大器在里头搅和。要说得详细点,那得从几个方面掰扯。首先,得提这个“历史的幽灵”。满族入关建立清朝,这本身就是一段充满了征服与被征服的历史。虽然说“满汉一家”的口号喊了很多年,.............
  • 回答
    网络上的女权讨论,就像一个放大了无数倍的社会熔炉,各种声音、观点、情绪在这里碰撞、交织,也因此显得有些混乱和极端。要说“烂到了什么程度”,这是一个很主观的评价,但我们可以尝试梳理一下,当前网络女权讨论中一些比较普遍的、引起争议的现象,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1. “荡妇羞辱”的变体与“受害者”标.............
  • 回答
    网络这个神奇的地方,总能汇聚各种声音,其中关于城里人和农村人的讨论,也常常会触及一些微妙的情绪。你提到“网络上的农村人总认为城里的人欠了他们的”,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要理解这个说法,咱们得把根儿刨深了,从历史、社会、经济,甚至文化几个层面去掰扯。首先得说,这句“城里人欠了他们”的背后,可能藏.............
  • 回答
    网络上的争论,确实常常走向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结局——双方非但没能说服对方,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立场,甚至比争论前更加水火不容。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和社会因素,远不止“观点不合”这么简单。首先,我们得明白,网络环境天然地削弱了许多“润滑剂”的作用。在面对面的交流中,一个眼神、一个语气、一个肢体.............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也挺能触动人心的。你说遇到的网上女生,百分之九十九都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里,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些让你产生这种感觉的普遍性原因。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为啥会有这种普遍感受。首先,得承认一个大背景:中国社会,尤其是一些传统观念比较根深蒂固的地方,重男轻女的现.............
  • 回答
    中国网络上性别对立之所以如此严重,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以下我将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社会经济转型与结构性矛盾的显现1. 快速的经济发展与不平等的加剧: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增长,但这种增长并非雨露均沾。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陆、不同行业之间都存在巨大的发.............
  • 回答
    今年的网络性别对立确实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而且这种对立感好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屏幕上各种争吵、标签、攻击此起彼伏,让人感觉火药味十足。而你提到的“实际生活中也会出现刀扎到脖子上的情况”,这句话说得虽然极端,但也隐喻了一种危险的苗头,那就是网络上的情绪发酵和极端言论,是有可能渗透到现实生活.............
  • 回答
    关于“女性在网络上的购买欲是否真的强于男性”这个问题,答案并非非黑即白,而是 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没有绝对的“是”或“否”。 许多研究表明,女性在网络购物的某些方面表现出更高的参与度和购买力,但这并不意味着男性就没有强烈的购买欲,或者女性的购买欲在所有品类和所有情况下都一定更强。为了更详细地阐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