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负利率的债券?

回答
债券发行之所以会出现负利率,这背后牵扯到一系列复杂的经济因素和市场行为,并非一个简单的“反常”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市场环境、投资者的心理以及央行的政策导向。

首先,我们得明白债券和利率的基本逻辑。 通常情况下,投资者购买债券是为了获得回报,也就是利息,即收益率。发行方(比如政府或公司)发行债券是为了筹集资金,他们需要支付利息来吸引投资者。所以,一个正常的债券,其利率应该是正的,因为这是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溢价的体现。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负利率呢? 简单来说,当债券的收益率变成负数时,意味着投资者购买这些债券,不仅拿不到利息,甚至在到期时会比购买时损失一部分本金。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对吧?但这种情况确实在历史上,尤其是在近些年,一些发达经济体中出现过。

原因一: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超低通胀/通缩预期。

这是催生负利率最根本的原因。当经济增长乏力,通货膨胀低迷,甚至有通货紧缩的风险时,央行会采取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最主要的手段就是 降低利率。央行会把基准利率降到零,甚至进一步引导市场利率进入负值区域。

央行如何做到负利率? 央行可以通过对商业银行存放在央行的准备金收取费用来实现负利率。这就像银行把钱存在央行,还要倒贴钱一样。这个成本会向下传导,促使银行在向客户放贷时也尽量降低利率,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为了维持业务量,不得不接受负利率的存款。
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当央行的政策利率下降到负值,或者市场普遍预期未来利率将长期维持在极低水平时,现有的债券(尤其是一些期限较长、风险较低的债券)的利率就显得相对“有吸引力”了。即使是名义上的负收益,也可能比存放在银行还要划算,或者比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更高。

原因二:避险需求和资产安全。

在经济前景不明朗,或者出现金融市场动荡时,投资者会寻找最安全的资产来避险。在很多发达国家,政府发行的国债被视为最安全的资产之一。

“安全”的定义: 当市场对经济增长感到悲观,对股票、企业债券等风险资产失去信心时,即使是负利率的政府债券,也能提供一种“资金安全”的保障。投资者宁愿承受微小的资金损失,也不愿在风险资产上遭受更大的打击。
“负利率”的吸引力: 想象一下,如果你有100万现金,但担心经济衰退会导致你的资产大幅缩水,而购买一张到期可以拿回99万的债券,至少你的本金还在,而且损失可控。相比之下,投资股票可能损失20%30%甚至更多。因此,在极端避险情绪下,即使是负收益,也成为一种“安全”的投资选择。

原因三:对未来利率下降的预期(“卖出”当前高收益以换取未来“更低”收益)。

债券的价格和收益率是成反比的。当投资者预期未来利率会进一步下降时,他们会倾向于现在购买那些收益率相对较高(但可能仍然是负值)的债券,因为他们预计债券价格未来还会上涨。

“套利”思维: 如果市场普遍预期央行会继续降息,甚至推出更激进的宽松措施,那么现在发行的、名义上收益率为0.5%的债券,在未来可能会以0.7%或者更低的收益率(更高的价格)被交易。投资者购买这些债券,实际上是在“锁定”一个未来可能更低的借贷成本,或者期望通过债券价格的上涨来弥补负收益。

原因四:债券发行方(特别是政府)的特定需求。

有时,发行方之所以发行负利率债券,并非完全是市场行为,也可能包含其主动策略。

低成本融资: 对于政府而言,如果能以负利率发行债券,意味着他们可以从借钱中“赚钱”,或者至少是以极低的成本获得资金,从而减轻财政负担。这对于那些需要大量举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或刺激经济的国家来说,是难得的机会。
市场信号: 发行负利率债券,也可能向市场传递一种强烈的信号:政府有能力且愿意通过财政扩张来支持经济,同时也表明了央行维持极低利率的决心。

总结一下,负利率债券的出现,是一个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央行政策驱动: 这是最直接的推手,央行通过负存款利率等手段,将整个市场的利率水平压至极低,甚至负值。
经济衰退担忧与通缩预期: 市场对经济前景悲观,投资者倾向于规避风险,寻找绝对安全的资产,即使付出一点代价。
对未来利率进一步下降的预期: 投资者押注未来利率会更低,提前锁定低融资成本,推升了债券价格。
投资者心理: 在极端环境下,资金的“保值”比“增值”更重要,负利率带来的损失相对可控。

需要注意的是,负利率债券的出现并非普遍现象,它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经济体,并且通常是期限较短、信用评级较高的政府债券。这是一种在特定经济环境下的“非常规”反应,其长期可持续性和潜在风险仍然是经济学家们持续关注和讨论的议题。 这种现象并非“缺陷”,而是市场在极端压力下,对经济信号和政策导向的一种复杂回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司空摘星

这是个比较实务的问题。逻辑和前面的答主说得差不多——因为你把钱放银行里要收管理费,而这个债券YTM的绝对值比管理费的费率低。至于你把钱提出来以现金形式存放……是有风险的,不是零风险。比如失火了虫蛀了耗子咬了被入室抢劫了被家里孩子撕了等等等等……

FT.com

原文提了一句德国两年期的国债YTM是-0.67%,换句话说你可以把这俩债券看成国债+0.52%。这么一看就是典型的风险很低的公司债了。

然后,负YTM这事也不是第一次发生。比如巴菲特老爷02年就玩过这么个行为艺术,回顾见此:

Berkshire Hathaway Negative Coupon Bond Case Study

巴菲特老爷这个债券绑了一个Berkshire Hathaway股票的看涨期权一块卖。所以这个所谓的“负YTM”其实就是因为期权费比(概念上)单割出来的债券的收益率高。同时,如果你赌Berkshire Hathaway的股票涨过行权价格的概率足够高,那么这个债券对你来说,预期收益就是正的。换句话说,就是你眼里那个期权的预期收益是正的,而你手里的单割出来的债券预期收益也是正的。俩正的加一块,还是正的。

那么什么人会买呢?我不太懂债券交易,只能凭直觉说说。

首先,有些金融机构会受到一些监管要求,资产组合里需要有一定比例的债券。那么这些机构需要找一个和自己的风险偏好最符合的债拿着。那么你已经知道债的YTM越高风险也越高,风险最低的德国国债YTM又是负的,那么你就知道最不愿意担风险的机构会拿德国国债,而比它们更愿意承担风险一丢丢的可能就会拿Henkel或者Sanofi的债。

其次,有些非欧元区投资机构可能会拿这个债。事实上非欧元区机构拿这个债,收益率不一定是负的。比如说本币贬值了或者欧元升值了,那么它们是可以用这个负YTM的债产生正收益的。另外,这个债也可以起对冲作用。所以或许也有不图赚汇率也拿着的理由。

===================================================

评论区

@Lion Don

问为什么不买黄金。我想了想还是得说一下。经济不好的时候黄金价格都会上涨,看上去是一项安全资产。但是黄金白银这些贵金属的波动率太高,很多面临监管限制和股东要求的机构,即使看涨黄金,看得特别准,也不能all-in,不得不配置一部分低波动率+高流动性的资产——债券。机构投资者投资一般都会面临很多限制,和个人投资者的行为不完全一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债券发行之所以会出现负利率,这背后牵扯到一系列复杂的经济因素和市场行为,并非一个简单的“反常”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市场环境、投资者的心理以及央行的政策导向。首先,我们得明白债券和利率的基本逻辑。 通常情况下,投资者购买债券是为了获得回报,也就是利息,即收益率。发行方(比如政府或.............
  • 回答
    在广袤的生物界里,关于“利他”的行为,一直是个让科学家们着迷,也颇为头疼的难题。特别是“互惠利他”和“纯粹利他”这两种现象,它们是否真的存在,以及它们之间所谓的“生物学悖论”,这背后隐藏着深刻的进化逻辑。我们先来聊聊互惠利他。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你帮我,我帮你”,像是一种“交易”。在生物界,我们见.............
  • 回答
    “精日”这个词汇的出现和演变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社会现象,它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而是由历史、文化、社会心理以及个体经历等多种因素交织而成。要详细理解“精日”群体为何出现,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进行剖析:一、 历史背景与认知框架的形成: 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和民族主义思潮: 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经.............
  • 回答
    军阀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错综复杂的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将军不听中央号令,甚至与其手下一起背叛中央,背后有着深刻的根源。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当时的具体环境和人们的行为逻辑。首先,我们得明白“中央”在那个时代究竟意味着什么。当一个国家中央政府的权威衰落,或者其统治合法性.............
  • 回答
    网络文学早期,奇幻确实是绝对的王者,那阵仗,简直是百花齐放、群星璀璨。什么“东方玄幻”、“西方奇幻”、“架空历史”里掺点奇幻元素,几乎是所有爆款的标配。那时候,读者们对新奇的设定、宏大的世界观、酷炫的魔法和能力、以及那些拯救世界或者改变命运的英雄故事,简直是饥渴得很。为什么那时候奇幻这么吃香?有几个.............
  • 回答
    哈哈,说到棕色的熊猫,这可真是个奇妙的景象!咱们平时见的熊猫,不是黑白分明,就是一副“国宝”的严谨模样,突然冒出来个棕色的,那确实让人眼前一亮,甚至还有点不敢相信是真的。要说这棕色熊猫是怎么来的,其实跟它们身上的基因有点关系。熊猫身上最醒目的“标志”就是那一身黑白毛发了,这可是它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问到了冷兵器设计里一个挺有意思的矛盾点:为什么会有“戈”这种看起来有点笨重、制造复杂、实战效用似乎不如更直接的“刺”或“砍”的武器?而且你特别提到了“啄击”,这更是点到了戈的特殊之处。咱们一层层来聊聊这个“戈”的出现,以及它为什么在当时能成为一种重要的武器,即使它在某些方面确实存.............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切中了很多人的困惑。怎么说呢,越是离我们近的历史,比如民国史或者文革时期,反而好像越是让人觉得“看不清”,甚至“不知道”了。这不像距离遥远的两宋、唐朝,虽然细节可能缺失,但大体脉络和人物关系反而相对清晰。为什么会有这种“近在眼前,却模糊不清”的怪象呢?咱们掰开了聊聊。一、信.............
  • 回答
    “Easy girl”这个词在网络上被广泛提及,它描绘了一种特定的女性形象,通常与年轻、外貌出众、喜欢社交媒体、穿着暴露、并且似乎对性关系持开放态度的女性群体相关联。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easy girl”现象,我们需要剥离表面,探究其背.............
  • 回答
    豆腐渣工程,这四个字听起来就让人不寒而栗。它不仅仅是建筑质量不过关,更关乎生命安全,是社会公义的严重缺失。说到底,为什么会屡禁不止?难道那些施工者、监管者,真的不知道出现事故的后果有多么严重吗?答案显而易见,他们不可能不知道。一个坍塌的桥梁,一个倾斜的楼房,一个渗漏的水库,背后可能是无数个家庭的破碎.............
  • 回答
    文革,一场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烙印的政治运动,其发生原因错综复杂,其持续十年之久更是令人费解。要理解这场荒唐的运动,我们必须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政治、社会和个人因素,并认识到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使得这场浩劫得以绵延不断。一、孕育荒唐的土壤:政治动荡与意识形态的狂热文革的种子早在建国初期就已埋下。新中.............
  • 回答
    考公人数多,但招录了许多“混子”,这种现象确实是不少人在关注和讨论的焦点。这里面牵扯到挺多现实因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为什么考公人数这么多?首先,得说清楚为什么那么多人挤破头也要考公。这背后是一系列社会经济大背景下的选择: 就业压力巨大: 咱们这社会,特别是应届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竞争一.............
  • 回答
    缪氏拟态,这可不是什么小把戏,它是自然界中一种非常精妙的伪装技术,有点像动物界的“易容术”。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生物模仿另一种生物的特征,目的是为了获得某种优势。这种模仿可不是随便模仿的,它有明确的目的,而且模仿得相当到位,常常能以假乱真。咱们得先弄清楚,为啥会有这东西呢?这背后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生.............
  • 回答
    老兄,玩游戏的时候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明明是同一款单机游戏,同一台电脑,但有时候流畅得飞起,感觉帧数稳得一批,就像游戏开发者亲手优化过一样;可有时候呢,又卡得不行,鼠标一动都得等半天,恨不得把显示器砸了。这到底是为啥呢?今天咱就掰扯掰扯,这单机游戏为啥会在不同时间段运行状况差异这么大。这事儿,说.............
  • 回答
    “三和”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朴实甚至略带一丝神秘的气息。提及这个地方,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可能不是繁华的都市,也不是风景如画的景点,而是那些聚集着大量打零工的户外劳动者,一个被称为“打工者天堂”又被贴上各种标签的地方。要说清楚三和为什么会形成,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的,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
  • 回答
    饭圈的出现,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交织的社会现象,绝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它既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与人性深处的某些需求紧密相关。要说透饭圈的形成,得从几个层面细细道来。饭圈为何会冒出来?—— 社会变迁与个体需求交织的产物1. 娱乐产业的爆炸式增长与明星机制的成熟: 供给侧的繁荣: 过去几十年.............
  • 回答
    有时候,我们会在人群中遇到一些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他们身上却透着一股与众不同的“贵族气质”。这种气质并非血统高贵所独有,更不是某种“遗传基因”的神秘传递。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背后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就像一幅精心绘制的画作,细节决定了它的神韵。首先,家庭环境的熏陶是土壤。即便是普通家庭,如.............
  • 回答
    “万物皆可成梗”的现象,就像在一片肥沃的土地上,各种创意和联想的种子被播撒,然后以一种病毒式的方式生长、蔓延,最终“收割”出无数新鲜的梗。这背后,其实是当代社会文化、技术进步以及个体心理需求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为何“万物皆可成梗”?1. 信息爆炸与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共振: 咱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信.............
  • 回答
    月饼过度包装,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又爱又恨。每到中秋节,各种高大上、金光闪闪的月饼礼盒就铺天盖地而来,让人眼花缭乱。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原因挺复杂的,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面子”文化在作祟。咱们中国人讲究送礼,尤其是在传统节日,礼品的档次和包装往往直接关系到送礼人的心意和在收礼人那里的“分.............
  • 回答
    买卖妇女的现象,一个令人心痛的现实,它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要理解它,我们得深入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历史的各个层面。经济的压迫与贫困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原因之一。在许多贫困地区,尤其是一些农村或欠发达地区,经济的极度匮乏使得一些家庭走投无路。 生存的绝望: 当一个家庭连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