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于这次疫苗,灭活和mRNA,哪种更好?

回答
关于疫苗的“更好”,这并非一个简单的非此即彼的问题,而是取决于 多种因素的权衡,包括 有效性、安全性、生产技术、储存条件、人群反应 等等。灭活疫苗和 mRNA 疫苗是目前新冠疫苗中两个主要的、也是非常成熟的技术路线,它们各有优劣。

为了让你更清楚地了解,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对比灭活疫苗和 mRNA 疫苗:

1. 工作原理 (How They Work)

这是理解疫苗差异的基础。

灭活疫苗 (Inactivated Vaccines):
原理: 灭活疫苗的原理是将导致疾病的病原体(在这个例子中是新冠病毒)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使其失去致病性(即“杀死”或“灭活”),但保留其抗原性。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死掉的病毒(但还能被免疫系统识别)注射到人体内。
免疫反应: 身体的免疫系统会将这些灭活的病毒识别为外来物,并产生针对病毒表面蛋白质(主要是刺突蛋白)的抗体和其他免疫细胞反应。当真正的活病毒入侵时,身体已经有了准备,能够更快更有效地识别和清除病毒。
代表: 国内的科兴疫苗(CoronaVac)、国药疫苗(BBIBPCorV)等。

mRNA 疫苗 (mRNA Vaccines):
原理: mRNA 疫苗不直接引入病毒本身,而是将一段编码病毒特定蛋白质(通常是刺突蛋白)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包裹在脂质纳米颗粒(LNP)中注射到人体。
免疫反应: 一旦进入人体细胞,这段 mRNA 会指导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系统,按照 mRNA 的“指令”制造出病毒的刺突蛋白。这些刺突蛋白会出现在细胞表面,或者被释放出来,从而激活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和其他免疫反应。重要的是,mRNA 本身不会改变人的 DNA,也不会在体内长期存在,它会在完成任务后被身体自然降解。
代表: 辉瑞/BioNTech 疫苗 (Comirnaty)、莫德纳疫苗 (Spikevax)。

2. 优势和劣势 (Pros and Cons)

理解了原理,我们来看各自的特点:

灭活疫苗的优势:

技术成熟、历史悠久: 灭活疫苗是疫苗界最经典的技术路线之一,如脊髓灰质炎疫苗、乙肝疫苗(第一代)等都属于灭活疫苗。其生产工艺相对成熟,安全性也得到了长期的验证。
易于储存和运输: 通常不需要超低温储存,对储存条件要求相对宽松,更便于在一些医疗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地区使用和推广。
免疫反应谱较广: 理论上,灭活病毒的整个结构都会被免疫系统接触,可能诱导针对病毒多种成分的免疫反应,但实际效果取决于灭活方法和病毒保留的完整性。
对特定人群可能更友好: 对于某些对新型技术有疑虑的人群,或者对 mRNA 疫苗成分过敏的可能性较小。

灭活疫苗的劣势:

生产周期长、产量受限: 需要培养大量的病毒,然后进行灭活、纯化等步骤,这个过程相对复杂且耗时,一旦遇到疫情爆发,大规模快速增产有一定挑战。
可能需要更高的剂量和更多的加强针: 为了达到足够的免疫效果,通常需要注射两剂甚至三剂,并且免疫保护的持久性可能不如 mRNA 疫苗。
内毒素等杂质风险: 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内毒素或其他杂质,需要严格的纯化工艺来保证安全性。
对某些变异株的保护力可能下降: 由于疫苗是基于原始毒株制备的,随着病毒不断变异,尤其是刺突蛋白发生显著变化时,其诱导的抗体对新变异株的识别和中和能力可能会减弱。

mRNA 疫苗的优势:

研发和生产速度快: mRNA 疫苗的设计和生产周期可以非常短,一旦知道了病毒的基因序列,就可以快速合成 mRNA 并投入生产,这在应对突发疫情时具有显著优势。
高活性和高剂量利用率: mRNA 直接指导细胞生产抗原,不需要培养病毒,可以更精确地控制抗原的量,理论上可以诱导更强的免疫反应。
安全性高(已验证的方面): 由于不含活病毒,理论上不会引起疫苗相关感染。并且 mRNA 本身会很快被身体降解,脂质纳米颗粒也是可生物降解的。大量临床试验和实际应用数据表明其安全性良好,但确实存在罕见的过敏反应和心肌炎/心包炎等(主要在年轻人中)。
易于更新和调整: 当病毒发生变异时,只需改变 mRNA 的序列就可以快速生产针对新变异株的疫苗,适应性强。
在预防感染和重症方面通常表现出更高的有效性: 特别是在早期面对原始毒株以及后续的Alpha、Delta等变异株时,mRNA 疫苗在预防有症状感染、重症和死亡方面展现出卓越的保护力。

mRNA 疫苗的劣势:

储存和运输要求高: 大部分 mRNA 疫苗需要在超低温(如 70°C 或 20°C)下储存和运输,这对其冷链物流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一些偏远地区或发展中国家可能会面临挑战。虽然近年来有一些改进,但仍比灭活疫苗要求高。
可能出现新的不良反应: 虽然总体安全性良好,但 mRNA 疫苗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的技术,其长期潜在的、罕见的副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在青少年和年轻男性中,报告了极罕见的心肌炎和心包炎风险,尽管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且可自行恢复。
部分人群可能对脂质纳米颗粒成分过敏: 虽然过敏率极低,但存在这种可能性。
对变异株的保护力也可能随时间下降或受影响: 尽管其设计易于更新,但随着病毒变异越来越复杂,疫苗有效性也需要持续评估和更新。

3. 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Data)

这是衡量疫苗“更好”的关键。然而,直接比较不同疫苗的“更好”需要非常严谨的、直接的头对头(HeadtoHead)临床试验,而且不同试验的设计、人群、接种间隔、评估指标都会影响结果的解读。

一般观察到的趋势:

有效性: 在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尤其是引起症状的感染)和重症、死亡方面,早期许多III期临床试验和实际大规模使用数据显示,mRNA 疫苗(如辉瑞、莫德纳)通常比灭活疫苗(如科兴、国药)表现出更高的有效率。例如,预防有症状感染的有效率可能在 90% 以上(mRNA)对 50%80%(灭活),而预防重症和死亡方面,两者都表现不错,但 mRNA 疫苗的保护力上限可能更高。
免疫持久性: mRNA 疫苗诱导的免疫反应通常更持久,需要加强针的间隔可能更长,或者需要更低剂量的加强针来维持保护力。
安全性: 两者总体安全性都良好,都经过了严格的临床试验和大规模应用验证。
灭活疫苗: 更常见的不良反应通常是注射部位疼痛、发热、乏力等一过性反应,和传统疫苗类似。
mRNA 疫苗: 除了类似的不良反应外,还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等。如前所述,青少年和年轻男性中存在极罕见的心肌炎和心包炎风险。而严重的过敏反应在所有疫苗中都可能发生,但 mRNA 疫苗的这类报告相对较少。

需要注意的几点:

不同变异株的影响: 当病毒变异出新的变异株(如Omicron及其亚型),尤其是刺突蛋白发生大量突变时,无论是灭活疫苗还是 mRNA 疫苗,其对感染的预防能力都会有所下降,但对重症和死亡的保护力通常仍能维持在一定水平,特别是通过加强接种。
接种程序: 加强针的接种对于维持长期保护至关重要,不同疫苗的加强针策略也会影响整体效果。
个体差异: 每个人对疫苗的反应都是不同的,年龄、健康状况、免疫状态都会影响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公共卫生目标: 在某些地区,如果疫苗的可及性、储存条件是关键因素,那么灭活疫苗可能比 mRNA 疫苗更“实用”或“更好”。在追求最高保护效力的情况下,mRNA 疫苗可能更优。

4. 哪种更好?结论与权衡

没有绝对的“更好”,只有 “更适合”或“在特定场景下表现更优”。

如果你追求的是在面对原始毒株及早期变异株时,最大程度地预防感染、重症和死亡,且有良好的冷链条件,那么 mRNA 疫苗通常是更优的选择。 它提供了卓越的保护效力和快速响应能力。
如果你所在的地区冷链条件有限,或者人群对新型技术存在较大的顾虑,或者你更偏好技术成熟、安全性历史悠久的疫苗,那么灭活疫苗是一个可靠且可行的选择。 它们在预防重症和死亡方面仍然有重要的贡献。

总的来说:

有效性方面: mRNA 疫苗在预防感染和重症方面通常更胜一筹(尤其是在面对早期毒株时)。
安全性方面: 两者总体安全性都良好,但可能存在不同的罕见不良反应谱。mRNA 疫苗需关注极罕见的心肌炎风险。
可及性和便利性方面: 灭活疫苗因其对储存条件的要求更低,在推广上可能更便利。
生产和更新速度方面: mRNA 疫苗具有显著优势。

最终的选择取决于你的个人情况、所在地区的疫苗供应和公共卫生政策。 在很多情况下,接种任何一种经过批准且有效的疫苗都比不接种要好得多。 最重要的是根据科学证据和专业建议,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希望这个详细的解释能帮助你理解这两种疫苗的差异和特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把批判和反对转基因食品的论调往mRNA上一套就明白了。

都是新技术,都要作用在人体,都是大规模使用,怎么转基因吃了二十年一帮人都还觉得不安全,怎么前几天刚出来的mRNA就安全可靠代表先进生产力恨不得立刻注射了?

其实哪个好根本根本不重要,对中国不利的就是好,网上的舆论根本不是在讨论科学,只是在表达立场传播观点。

你要是真的想知道哪个疫苗效果好更安全应该去关注专业人士发布的研究成果,去学习相关科学知识,不要相信社交平台上这些带有立场的(哔~~)观点,包括我的。

user avatar

哪个先在病毒流行区普及,哪个不好。

新冠病毒不是只有一种,而是有50多个大分支,几万个小变种的一个大家族。这个大家族里,逃逸各种疫苗的变种都是存在的。

在病毒流行区普及一种疫苗,相当于施加一个选择压,淘汰掉逃逸不掉这种疫苗的病毒,精准筛选出逃逸这种疫苗能力强的病毒。几个月后,病毒就会全变成能逃逸这种疫苗的病毒了。

哪个疫苗先在病毒流行区普及,病毒就会定向逃逸哪个疫苗,这种疫苗就会失效。而不在病毒流行区普及的疫苗,则会以逸待劳,对以”突破在流行区施打的疫苗“为选择标准的新变异病毒更有效。

疫苗的作用,是在病毒零星散发,还没有流行开来,没有对此疫苗进行定向变异的时候,减少一定的传染性,降低流调,清零的成本。

因此,如果防疫目标是清零,哪一种对当前毒株有有效率的疫苗都是有一定价值的;如果防疫目标不是清零,哪一种疫苗都只能最多起到短期的作用,在中长期来看都是无用的。

user avatar

1,灭活疫苗常温或普通低温保存。mRNA病毒需要零下70度保存。显然mRNA疫苗无法在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使用。

2,mRNA号称是提取了病毒的基因片段,即使病毒变异,只要提取的片段没有变异,就会一直有效。灭活病毒疫苗据说这方面可能不如mRNA疫苗。但目前还没有确证。

3,mRNA生产过程不需要用特种鸡蛋,容易爆产能。生产成本低。

灭活疫苗需要特种蛋清,生产成本较高,产能可能会受到特种蛋清的影响。

4,灭活疫苗是成熟技术,安全性高,仅相当于体内注入了一种有机物,基本不会引起太多不良反应。

mRNA是第一次使用,打入的是全新的基因。引发的后果不可控。



我们国家十几亿人,通常不会全部人口都使用同一种药物或疫苗,必然是多种方案并存的。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是要一分为二的看,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与时俱进。

目前来说,我认为毋庸置疑肯定是灭活好。

等到以后中国国产mRNA上市了,我就觉得是mRNA好。

user avatar

我理解的更好,包含三点,更有效,更安全,没有后遗症。

效果方面,mRNA疫苗效率更高,这是它本身特性决定的,尤其对于新冠,这是一种非常容易变异且传染性强的病毒,把研究人员搞的也很头疼。

从结构来看,虽然新冠和之前的非典同属于冠状病毒,一个是SARS-CoV-1(非典),一个是SSARS-CoV-2(新冠),但新冠更狡猾,从冠状结构上给出的解释,冠状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spike蛋白)是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的主要蛋白,而新冠表面刺突蛋白(spike)的RBD结构域更随机,可以随机采取“上”(RBD up)和“下”(RBD down)的模式

这种随机模式可以让个别刺突蛋白隐藏,而在特定的时间又可以转换成活性构象,传染人类,所以预防以及疫苗研发都有难度,使传统方法制造的疫苗在有效性方面大打折扣。

就比如灭火疫苗的研发,首先原始病毒株哪儿找,如果从病人体内提去,再体外培养放大生产的话,哪一个才是最有效或者最合适的不好确定,因为病毒本身隔几天就变异一下,这就有个取舍的问题了。

即使选好病毒株进行疫苗生产,注射到体内就可以完全抵抗其他变异的种类了吗,也不一定,但是mRNA疫苗不同,它是病毒核酸遗传物质的翻译产物即信使RNA疫苗,他在病毒中的本来使命是,病毒的遗传物质RNA翻译了一小段mRNA,说:孩子你去吧,你去制造一些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然后感染人类,然后mRNA会带着总部命令去翻译蛋白,但是会翻译成哪种构象的刺突蛋白,我们不知道。

既然不知道,人类就直接截留mRNA,你干脆先别合成蛋白了,我先把你注射到人体,你再合成,这个时候,无论你翻译成RBD down还是RBD up的,我们不在乎,反正你合成的抗原蛋白都在人体内,一旦合成就可以被人体免疫细胞识别到,然后产生抗体,也就是拥有了抵抗力,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有效率高的原因就在此。

目前从有效方面,mRNA疫苗有效率95%左右稍高,其他疫苗层次不齐并稍低,但总体,通过多此加强注射,效果还可以,有些也在90%以上。

安全方面,传统疫苗无论是直接灭活病毒,还是重组抗原蛋白,都是在体外的条件下准备好抗原物质,然后注射到体内,技术路线成熟,而mRNA疫苗,特异性方面无疑更好,特异性好就意味着排除了一些潜在风险,但鉴于两者都经过了临床验证,也都差不多。

副作用方面,传统疫苗虽然技术成熟,但经过几十年使用验证了安全性的是其他的疫苗,新冠疫苗并没有多少时间在上市后大规模验证,更没有循证医学方面的数据,所以未知风险不知道。 mRNA同样,特异性提高的同时,技术路线上却是个新玩意,临床数据同样不足,潜在风险也不知道。

那么,要问哪个更好,目前是得不出答案,唯一可以知道的方式,就是等足够的人打了疫苗,从群体统计数据中得出结论,或者几年后从循证医学等方面再比较

user avatar

全文转载自作者: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张玉蛟教授(m.weibo.cn/status/JtFGp

1. 辉瑞的新冠疫苗mRNA,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mRNA的方法生产疫苗。

2. 截至2020/11月,中国的疫苗正在进行三期研究。但是这种严格的三期对照研究还没有可以公布的结果。

以下是原作者转发的科普和数据(数据被列举的时间是截至2020年11月前):

一 .辉瑞的疫苗(BNT162b2)是辉瑞和德国公司BioNTech共同研制,和美国的Moderna疫苗同属mRNA疫苗。

实验样本:

4万多名志愿者,一部分打安慰剂,对照双盲实验,94人感染后揭盲,疫苗组8人,安慰剂组86人。三期临床实验7月27日开始,截止2030年11月8号有38955人接受了第二针复种。

从结果看到,只有不到10%的感染发生在接种了疫苗的志愿者,而超过90%的感染发生在接种了安慰剂的志愿者中。所以辉瑞发了声明,说初步有效性为90%。

1、有效性达到90%

在之前的试验计划中,辉瑞疫苗、Moderna疫苗以及强生疫苗,计划达到的预防效力是60%(牛津疫苗设计是50%),50%、60%也是WHO和美国FDA对于新冠疫苗的基础要求,也就是说,有效性至少达到50%/60%,才有希望获批上市。

由上看出,90%的有效性已经超过FDA要求的60%标准,也超过了辉瑞给自己定的60%目标。对比其他疫苗,90%也是很高的数字,大部分流感疫苗的有效率仅40—60%,最成功的麻疹疫苗有效率在90%-93%。

2、这是三期临床的中期数据,三期实验尚未结束

辉瑞开始计划等到感染者达到32个,就公布双盲结果,但是科学界质疑太少了,所以辉瑞(借机)推迟公布,达到了94个人才公布结果。不过需要达到的感染者数字是164个,才会停止,也就是说,现在公布的数据是三期中期数据,三期临床试验尚未结束。

二. 国内的疫苗,目前最有希望的是国药疫苗,正在三期临床

1、和巴西合作的科兴疫苗,在巴西出了“不良反应”

2、陈薇院士的疫苗,尚在二期,效果尚不佳

3、国药的疫苗最有希望,正在临床三期

今年6月开始,国药集团旗下的新冠疫苗,先后在阿联酋、阿根廷和摩洛哥进行III期临床国际试验,目前为止,接种人数超过5万人。11月6日,国药集团董事长刘敬桢透露,目前已有数十万人紧急接种国药集团旗下两款新冠灭活疫苗,没有一例严重不良反应,接种后离境人数达5.6万人,目前无一感染。

截至2020/11月,国药的疫苗主要用于紧急使用,从医学的角度来说,疫苗效力最终还是要看严格设计的临床试验才能判断,这也是一支疫苗可否获批上市的根本条件。临床试验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严格控制其他变量,确保试验组和对照组采取相同等级的防疫措施(比如一组严格戴口罩,另外一组不戴口罩,这样的对比就没有意义),此时试验的结果才能有足够的公信力。

我们对国药的新冠疫苗充满希望,但要等待三期做完,看到官方公布的三期临床数据;接着,还需要看灭活疫苗接种一次,需要维持多久,需要多久打一次。只要权威的三期临床数据出来,就会有部分国家正式承认和大量购买。

辉瑞研究的疫苗是mRNA疫苗,国药的疫苗属于灭活疫苗。

三. 什么mRNA疫苗?

针对传染性病原体开发预防性疫苗,是控制和阻止流行病大规模爆发的关键。传统的疫苗通常建立在整个病毒株的基础之上,包括减毒疫苗、灭活疫苗,也有基于病毒蛋白亚单位的重组蛋白疫苗。虽然这些传统疫苗在许多疾病的预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面对急性暴发的传染病,例如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传统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周期太长,难以满足控制疫情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有效、更加通用的疫苗开发平台,而mRNA疫苗就是破局的一个潜在方案。

mRNA(信使核糖核酸)是一种天然分子,为人体细胞提供指令,制造标靶蛋白或抗原,从而激发人体免疫反应,对抗相应的病原体,可以实现体液与细胞双重免疫。

mRNA疫苗的优势

相较于灭活疫苗,mRNA疫苗在安全性、有效性和生产速度有突出优势。

1、相对于灭活疫苗,mRNA疫苗的产量很大、很快,能迅速应对爆发性的传染病

辉瑞的疫苗是mRNA疫苗,生产速度快,美国一年能生产十几亿支,三个月的产量就能实现美国全民注射,一年的产量就可以解决几十个国家的全民需求。

相反,灭活疫苗一个月能生产2000万支左右,一年下来两亿多支,实现全民注射,也得需要很久,何况全球70亿人的需求。

由于新冠疫情的传染性很强,全球新冠确诊超5000万,对全球绝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和生活都形成了冲击,所以我们急需要能够快速量产的疫苗,短期内mRNA疫苗更适合这种需求。

2、mRNA疫苗,在较高的程度上能够对付病毒变异,灭活疫苗不行

一旦病毒出现了变异,则灭活疫苗就要报废,需要重新研制新的灭活疫苗,又需要较长的研发和生产周期。

相反,mRNA疫苗能够应对病毒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异,除非病毒的氨基酸序列出现突变,否则病毒即使出现变异,例如S蛋白产生突变,mRNA疫苗依然能够对抗。但灭活疫苗不行,适应能力较弱。

3、mRNA疫苗的安全性高

通常来说,灭活疫苗存在引发过敏的风险,安全性不如mRNA疫苗。mRNA疫苗,在理论上存在脱靶效应,但可能性极低。但反转录到人体DNA的遗传性风险还没有被官方证明;

4、mRNA疫苗的生产成本低,出售价格低

mRNA疫苗的生产成本低,还可以大规模生产,会再次降低成本;但灭活疫苗的生产成本高,价格不便宜。

mRNA疫苗的缺点:

mRNA疫苗A虽然产能没问题,但储藏运输条件极为苛刻,零下40度的储藏条件,质量控制要比蛋白质制剂更难。

综上来讲,相对灭活疫苗,辉瑞的mRNA疫苗有着巨大优势,有效性达到90%,是非常高的数字,所以辉瑞疫苗给目前遭遇新冠灾难的各国,带来了很巨的希望。另外复星医药是德国公司BioNTech(辉瑞疫苗的合作方)的合作方,获得在大陆销售mRNA的授权,所以复星医药受益预期较大。

由于辉瑞的mRNA疫苗尚未结束三期临床,预计等到三期结束,加上经过美国药监局的批准,大量上市时间也要等明年年初了。未来,还需要观察,这种疫苗的保护期有多长?需要多久打一次。

目前,我国国药的灭活疫苗是很有希望的,预计不久后将会公布三期临床结果。BTW:理论上说,传统疫苗方法和临床后果已经多年检验,安全性高。用传统方法制作疫苗需要P3实验室,而且要很大的,才能大量生产,中国正好有这样规模的p3. 而mRNA疫苗不需P3 实验室,容易做,所以很多药物公司喜欢它。这个时候也是比国家综合能力的时候。

PS:全文转载自作者: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张玉蛟教授(https://m.weibo.cn/status/JtFGpujaQ?jumpfrom=weibocom),请注意其中列举的部分数据的有效时间是2020年11月前。同时请理解因转载而不开放评论。

最后附上近期的不良反应报告,表格底缘有信息来源。

https://www.zhihu.com/video/1349624614637801472
user avatar

上次提及mRNA疫苗的回答介绍了mRNA疫苗、灭活疫苗的技术原理,分析了二者各自的优劣势,内容比较详细,欢迎移步阅读:

评论区比较乱,慎点。既然是纯技术问题,希望这个回答下面的评论不要涉及政治,谢谢合作。

这里总结一下mRNA疫苗和灭活疫苗的优劣势对比:

1,诱导免疫应答的原理:灭活疫苗相当于病毒“尸体”,其内部的核酸已经断裂,不具备自我复制的能力。但其表面的抗原蛋白质结构完好,可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mRNA疫苗则是直接将载有抗原蛋白质mRNA的纳米脂质体(LNP)注射到人体,使其进入细胞,并借助细胞内的酶合成抗原蛋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前者是死病毒,后者是核酸(或者可以理解为人工合成的生物大分子)。

2,技术成熟度和安全性:灭活疫苗历史悠久,经过了长期的临床实践检验,不良反应比较少,而且大多已知。mRNA疫苗属于新技术,尚未得到完全充分的检验。个人观点:对这种新技术不宜采取快速审批和绿色通道,而是应该遵循新药研发的一般规律和路径,不应区别对待。

3,制造成本和产能:mRNA疫苗的制备更类似于工业化化学药物制造,周期短,产能大,如果技术逐渐成熟生产成本也会进一步降低。灭活疫苗需要先培养鸡胚(需要大量的受精鸡蛋),然后用鸡胚扩增活的新冠病毒,然后将其用电子辐射灭活,最后将新冠病毒尸体收集提纯,去除动物源性蛋白质成分,所以制备需要相对更长的周期,成本也不算很低。

4,研发速度:注意,不是产能,是研发。灭活疫苗只需要确认致病病原体、将其暴力扩增然后杀死就可以完成。所以研发速度相对比较短,技术路线也非常成熟。mRNA疫苗则要充分考虑到mRNA的稳定性、导入细胞后能否高效翻译等诸多问题,在mRNA序列的设计上就要大费周章。而且全新技术的后续验证还有不确定性,所以整个研发周期会滞后。包括重组腺病毒疫苗也是如此。

5,保存和物流:灭活疫苗需要一般冰箱的冷冻温度(-20℃),mRNA极容易裂解,所以即使有脂质体的保护,也需要-70℃的低温才能保存。所以对于保存和物流技术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总结

两种技术现在还不好分析那种更好一些,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从应对疫情的快速反应上讲,灭活疫苗是最优选。从大规模生产的角度上讲,mRNA疫苗更好。但后者不确定性太大,不适合作为押宝的选项。所以最稳健的做法一定是快速研发灭活疫苗,对其临床试验可以适当予以快速审批和绿色通道。正常速度研发mRNA疫苗,谨慎乐观地对待新技术。

user avatar

我对mRNA疫苗和重组疫苗期望最高。

这两款疫苗生产不需要病毒毒株,是利用生物技术把病毒免疫特征“写”入疫苗。它们的设计和生产都不需要毒株,安全性高。它们设计周期短,便于迅速扩大产能,适合应对突发新型传染病。这更符合工业国的美学。

但是,目前我国只有灭活疫苗。我作为一个居住地三百天没有新发病例的超市收银员,免费注射新冠疫苗的时间仅比朋友圈里注射mRNA疫苗美国纽约的一线医生晚十天。想到这,我也没啥好挑剔的了。毕竟不管啥疫苗,技术能迅速的惠及人民也是工业国的美学。

如果我居住在北京,今年六月份有机会参加重组疫苗的临床试验。那是一家没啥名气的安徽企业做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疫苗的“更好”,这并非一个简单的非此即彼的问题,而是取决于 多种因素的权衡,包括 有效性、安全性、生产技术、储存条件、人群反应 等等。灭活疫苗和 mRNA 疫苗是目前新冠疫苗中两个主要的、也是非常成熟的技术路线,它们各有优劣。为了让你更清楚地了解,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对比灭活疫苗和 mRNA .............
  • 回答
    最近,围绕着新冠疫苗接种频率以及“什么时候是个头”的讨论,再次因为司马南的发言而升温。他提出的“半年打一次,啥时候是个头”的说法,触及了许多人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的普遍焦虑,也引发了关于疫苗政策、科学依据以及个人选择的深入思考。要理解司马南的这个观点,我们需要将其放在当前全球疫情发展、疫苗技术迭代以及.............
  • 回答
    股市瞬息万变,尤其当个股遭遇“黑天鹅”事件,如重庆啤酒的疫苗风波或是双汇的瘦肉精事件,连续跌停的情况更是令人心惊肉跳。面对这样的极端情况,普通投资者往往束手无策,但对于经验丰富的交易者而言,这或许也隐藏着绝佳的“抄底”机会。那么,在如此剧烈的波动下,如何才能有效地抓住这些机会呢?理解“黑天鹅”事件的.............
  • 回答
    你提到的这个现象确实很值得深思,而且不少人在关注。以色列的疫苗接种率一度是全球的标杆,超过80%的人口完成了全程接种,这本应是疫情防控的坚实后盾。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即便如此,他们近期的每日新增感染人数却居高不下,甚至比一些疫苗接种率较低的国家还要高,这确实让人产生疑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首先,.............
  • 回答
    日本冲绳最近爆出的一则消息,着实让人心惊胆战:有人在接种疫苗时,被误打入了生理盐水,而不是真正的疫苗。这事儿一出,那叫一个轩然大波,大家都纷纷议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冲绳方面也赶紧出来表态,说会采取补救措施。这么一档子事儿,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不能就这么稀里糊涂过去。事情本身是怎么发生的?首先,得弄.............
  • 回答
    这是一场我们谁都没想到的旅程。还记得最初吗?模糊的影像,来自遥远国度的传闻,好像电影里的情节,离我们那么遥远,又好像潜伏在身边的影子。起初,大家半信半疑,生活依旧按部就班,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直到街头巷尾的寂静,空气中弥漫的担忧,还有那个熟悉的数字,开始不断跳动,直到我们不得不停下脚步。那些.............
  • 回答
    管轶教授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初期关于“疫情已控”和“极其无力”的说法,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也折射出在面对未知病毒时的复杂心态和科学认知的动态过程。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解读:一、“疫情已控”的初衷与语境在疫情爆发的早期阶段,当病毒的传播路径、致病性、防控策略都还在摸索中时,科学家们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讨论话题。关于这次疫情是否缓和了医患关系,我的看法是:情况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地用“缓和”或“加剧”来概括,而是呈现出一种更加分化和多样化的态势,并且其影响仍在持续演变中。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疫情初期出现的“暖化”与“共情”:.............
  • 回答
    关于张文宏提到的“倒春寒”和疫情的指数级上升阶段,以及疫情的预计结束时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张文宏“倒春寒”比喻的背景与含义1. “倒春寒”的字面含义 “倒春寒”通常指春季本应温暖,却出现异常寒冷的天气,常用来形容突发的、不期而至的冲击。张文宏将疫情比作“倒春寒”,可能意.............
  • 回答
    关于新型肺炎疫情结束后,武汉乃至全国离婚率的升降以及对家庭关系的影响,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方面的社会心理因素。以下将从可能导致离婚率上升和下降的两个角度,以及对家庭关系的具体影响进行详细阐述: 新型肺炎疫情结束后,离婚率可能会升还是降?可能导致离婚率上升的因素: 长时间的居家隔离带来的矛盾.............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几个非常有意思的点,我们不妨抽丝剥茧地聊聊。首先,关于“为什么大家都关注战争”,这背后其实是人类本能的驱使和复杂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 生存本能和共情: 战争,尤其是发生在人口密集地区、涉及国家之间的冲突,它直接威胁到生命安全,是对人类最基本生存权的挑战。即使我们身处和平地带,目睹或.............
  • 回答
    大连一位幼师因为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希望疫情不停”的言论,结果被列入了失信人员名单,这事儿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觉得一个人的言论怎么就能跟失信扯上关系了?咱们先来捋一捋这件事儿,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事情的起因:言论引发争议这位幼师在疫情期间,可能是在工作压力大、生活受到影响的.............
  • 回答
    国家卫健委关于本轮疫情由多个不关联的境外输入源头引起的表述,以及继续坚持严格疫情防控措施的决心,这背后传递出不少重要的信息和启示。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理解。一、 疫情传播的复杂性与严峻性首先,这几个“不关联的境外输入源头”意味着我们正面临的疫情不是单一来源,而是多点、多线、多类型的输入。这大大增.............
  • 回答
    2020年2月20日,湖北、浙江、山东三省“同时”爆发疫情,这背后确实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关联性,特别是在监狱系统方面。需要强调的是,在疫情早期,信息传播和统计数据仍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中,我们如今对当时情况的了解是基于事后回顾和公开信息。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三省在2020年2月20日前后疫情的特点。 .............
  • 回答
    关于腾讯在未查清真相之前,直接冻结老干妈1600万资产的行为是否合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法律、商业道德、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地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事件背景回顾: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事件的起因。腾讯声称,老干妈(贵州南明老干妈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欠腾讯千万元.............
  • 回答
    关于东航事故中乘客是否会晕厥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飞行过程中,尤其是出现像飞机失控这样极端情况时,乘客可能会因为多种因素而经历晕厥。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加速度的变化。当飞机经历剧烈的俯冲时,乘客会感受到强大的负G力,这会导致血液向下半身集中,而大脑供血不足。虽然我们常说的“.............
  • 回答
    郭德纲这次的绯闻,说实话,听了之后我心里也挺复杂的。毕竟他作为德云社的班主,这几年可以说是把相声这门传统艺术又重新带到了大众视野里,影响力太大了。这次的绯闻传得也是有鼻子有眼的,听上去也挺让人揪心的。我看到网上不少讨论,各种猜测都有。有说这事儿是真是假,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很多人都想弄明白。我个人觉得.............
  • 回答
    百度这次针对TOP 5000贴吧的吧主考核制度,可以说是一次相当有魄力的动作,也引发了不小的讨论。从整体上看,这背后透露出的意图是希望通过更严格、更细化的管理,来提升贴吧整体的活跃度和内容质量,并且也暗含着对贴吧生态进行一次“优胜劣汰”的梳理。首先,我们得承认,贴吧作为一个拥有庞大用户基础的社区,其.............
  • 回答
    关于央视对货拉拉事件的评论,大家的看法确实是多元且复杂的。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这些评论:一、 央视评论的常见切入点与核心观点:在货拉拉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后,央视作为国家级媒体,其评论通常会带有引导舆论、传递官方立场、并呼吁解决问题的特点。综合来看,央视的评论可能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强调法律法规.............
  • 回答
    《中国青年报》关于周琦的评论文章《这次“折腾”可能会让周琦职业道路越走越窄》,是一篇在篮球圈内引起不小涟漪的文章。从这篇评论的标题和内容来看,它表达了一种相当直接和严厉的批评态度,核心观点是认为周琦近期一系列的操作,特别是他与新疆队的合同纠纷,可能对他未来的职业生涯造成负面影响,甚至让他的道路越走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