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ZZ之后的高达抛弃了变形机构?

回答
说起“ZZ之后的高达作品是不是很少有变形了?”这事儿,其实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观察,也不是说完全没有,但确实感觉上,那种像《Z高达》和《高达 ZZ》里那种,机体还能变个飞机、变成战斗机形态的设计,在后来的作品里没那么主流了。这背后啊,其实挺多原因交织在一起的,不能简单地说是什么“抛弃”,更像是一种发展和取舍。

你想啊,最早的高达,像初代《高达》里,那叫一个硬核写实,主要就是拼的是装甲、火力和驾驶员的技术。但到了《Z高达》那个年代,宇宙殖民地、太空飞船这些概念都普及了,而且观众口味也在变。所以,为了让机器人不仅仅是“人形兵器”,还能适应太空战的复杂性,变形功能就被提出来了。

《Z高达》和《变形》的概念:

《Z高达》当时引入的“可变MS”这个概念,简直是划时代的。它让一台MS不仅仅能在陆地或宇宙中用人形作战,还能变成“Wave Rider”形态,这个形态在宇宙中有着更高的机动性和更快的速度,就像一架战斗机一样。这不仅增加了战斗的观赏性,也极大地丰富了MS的战术运用。你想,突然从一个能飞能打的战士变成一架能在宇宙中急速穿梭的战机,这给对手的心理冲击可太大了。

而《高达 ZZ》呢,更是把这个“变形”玩出了花。ZZ高达本身就分成了好几个部分,最后还能组合成一个更强大的“GFortress”形态。这种变形设计,更多的是为了强调其火力输出和强大的综合能力,也给了观众一种“这台机体不止一面”的惊喜感。

为什么后来变形设计减少了?

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说“抛弃”,更像是“策略调整”和“成本考量”。

1. 设计上的挑战与成本:
你想,一个能变形的MS,意味着它的骨架、关节、装甲等等都要非常精巧,要能够承受变形过程中巨大的应力,还要保证变形后的两种形态都能有比较好的可动性和稳定性。这在设计上就是个巨大的挑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在动画制作上,尤其是早期的,《Z高达》和《ZZ》里那些复杂的变形过程,制作成本也相对更高。
想象一下,要把一个机器人的腿折叠起来,变成翅膀,手臂再变成推进器,这些动作在动画里要画得流畅、合理,还要表现出机械的质感,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2. 战术思想的演变:
到了《逆袭的夏亚》时期,宇宙世纪的战术思想也开始有所变化。虽然高速机动依然重要,但对MS本身的综合性能、装甲防护、以及能够搭载的武器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像牛高达(ν Gundam)和沙扎比(Sazabi)这样的机体,虽然也有很强的机动性,但它们的“变”体现在于其强大的武装和特殊装备,比如牛高达的浮游炮,沙扎比的扩张装甲和强大的火力。
与其通过变形来提高速度,不如把重点放在提升MS在人形状态下的作战能力,比如加强装甲、提升出力、增加武器挂载点等等。这种思路,在很多后续的作品里得到了延续。

3. “卖玩具”的考量:
高达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IP,它不仅仅是动画,更是模型玩具的代名词。变形机构在玩具化方面确实有优势,能让模型产品卖得更酷炫,小孩也更喜欢。
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大家对模型精细度和涂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些变形机构,为了实现变形,可能会牺牲一部分人形状态下的造型和细节,或者在玩具上显得不够“帅气”。相对地,那些造型更优美、细节更丰富的非变形机体,反而更能吸引模型玩家。
而且,就算是不变形的机体,也可以通过增加翅膀、推进器、特殊武器等方式来体现其“帅气”和“强力”,比如《SEED》系列里的自由高达(Freedom Gundam)和脉冲高达(Impulse Gundam)的背包系统,虽然不是整体变形,但通过可拆卸和组合的背包,同样能实现多种形态和功能,也很好地满足了玩具市场的需求。

4. 风格的多元化:
高达系列发展了几十年,风格也越来越多元。有些作品,比如《高达 W》就更侧重于机体的“美型”和“华丽”的战斗风格,《高达 SEED》系列则强调了“写实”的战斗描写和“人性”的挣扎,这些作品的侧重点不一样,自然对变形机构的需求也不同。
《SEED》系列中,虽然有像脉冲高达那样可以更换背包实现不同功能的机体,但这更多的是一种“模块化”的思路,而不是整体变形。像自由高达、神意高达(Destiny Gundam)等,它们在人形状态下的设计就非常突出,变形只是作为一种额外的能力,而不是其核心卖点。

并非完全消失,只是形式变了:

当然,这也不是说变形机构就彻底消失了。只是说,那种像《Z》和《ZZ》那样,机体本身能变成一整架飞机的“大变形”,在后来的宇宙世纪作品里确实变少了。

你也能看到,在一些非宇宙世纪的作品里,变形机构还是有的,比如《高达 G Reconguista》里就有一些能变形的机体。而即使在一些注重写实的系列里,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半变形”或者“拟似变形”的设计,比如可以伸展出翅膀、追加推进器、或者变换武器形态等等。

而且,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看,很多高达机体都会有“背包”或者“浮游炮”这种可以拆卸、组合、或者变换攻击方式的设计,这些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功能性”的“变形”或者“形态变化”,只是它没有像《Z》那样,直接把整个机体变成一架飞机那么彻底。

所以,与其说是“抛弃”,不如说是随着时代发展、技术进步、观众口味变化以及IP本身的策略调整,变形设计不再是衡量一台MS是否“先进”或“酷炫”的唯一标准。大家开始更关注机体的整体设计、功能性、以及它们在故事中所扮演的角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答高达历史、科技原因的,基本是入戏太深。

纯粹是商业原因,因为自变形金刚和超时空要塞开始的变形潮流过了,而且设计困难、模型化设计困难:

1、要还原得好,关节必须多,易于松脱,拼出来的模型刚性差。

2、要预留变形所需的折叠位置,这些坑、槽会影响高达本身的完整性

3、高达本身的形状不适合变形设计

4、80年代技术不够好,拼装模型就更加了。

这些东西,在动画或者漫画中,由于艺术性,变更一些构件比例、忽略一些细节,一笔带过读者也看不出端倪;但真的实体化后,问题就马上暴露,例如这样:

80年代《变形金刚》G1,大力神的漫画形象和孩之宝的玩具(注意,还不是拼装的)

漫画:你看我是不是很帅
玩具:你能看出来我是谁吗……

而且如果留意看,会发现大力神玩具膝盖的地方,是左右脚连着的,更别说关节了。因为如果不是这样固定,这个合体、而且每部分还能变形、而且变形完毕比例还能像辆车的玩意,根本就站不稳。

注意了,《变形金刚》G1是1984年,高达Z是1985年,高达ZZ是1986年,以当时业界的技术力,财团B把Z高达、ZZ高达模型化得像模像样,已是很难得。

同样原因,以三段变形著称的《超时空要塞》,迟迟没有出模型。因为对于当年的技术来说,太难了,变型飞机后腿很难处理(不过晚些年后终于还是出来了)。

那就算关节、刚性问题得到解决(或被回避),还是存在问题。

在90年代中期,当时大热的Wing高达两个世代机体都是可以变形的。我不太确定这个时代关节问题解决得如何,因为Wing是典型的“回避了多关节问题”式的变形——其机制非常简单,几乎等同于仰面躺下,再往脸上盖个盾牌就完事了,其他还有些翅膀、脚底等非受力位置的屈折。

Wing 0 TV版鸟形态黑白稿

这么一看,你会觉得,哦,虽然稍微有点怪,不过……还行

但一旦模型化……

问题在哪,非常一目了然:在设计稿中,飞机头(红色那部分,是人形态的盾牌)的比例放大了,后面喷射器(人形态的腿部)比例缩小了,而且还故意选了个从机头方向看过去的角度,让机头比例更大喷射器比例更小,两杆枪也比较紧贴,最后整体大致呈三角形,好像还比较符合空气动力学(折过纸飞机的都知道)。

但一旦模型化马上穿帮:原来盾牌的比例没那么大,高达的大白长腿又找不到位置缩起来,由于盾牌小了两杆枪也明显起来,最后大致形成一个宽阔矩形加一个梯形的组合体,后面两条带着小腿曲线的长棍状“喷射器”莫名其妙,完全不像个飞行器的样子。因为人形态的各部分比例符合美感更重要,所以只能牺牲鸟形态的比例。

高达形状(特别是腿)不适合变形,可见一斑。所以即使以后有变形的机体,很多都会像Z那样做成类锥形或者桶型的腿(例如灵格斯),以便变成喷射器后没那么违和——对比下变形金刚就知道,为了让变形之后像模像样,人形态都长得比较嶙峋,个体之间也因而差异巨大;但高达们整体风格定了,无法做成这样根据变形需要大幅整改。

但即使如此麻烦,后续高达作品中,即使是跟卖模型紧密相关的TV作品,也有不少可变形的机体,例如上面说的《逆袭夏亚》的灵格斯、《V》中的V、《W》中的Wing、Wing0、次代、《X》中的空中霸王和阿斯塔隆(变态弟弟机)、《Seed》的圣盾、《OO》中的主天使,等等。

如果是不用太优先于考虑模型化的非TV作品,那就更多了,如小说《闪光的哈撒韦》中的Penelope高达(俗称大白鹅)、漫画《在提坦斯的军旗下》大量可组合或变形的机体(两部作品都是近年才有限的商业模型化)。如果作者是狂热的变形爱好者,那就更加放飞自我了……

长谷川裕一创立的海盗系列,从《海盗》到《ghost》(相当部分已进入游戏,少数已经模型化),从上往下从左往右数,第3排2、3机;第4排3、4机;第5排第2、3机;第6排1、3机,均可变形,此外还有可以变狮子和飞碟的2架上图没列出(不过是民间征稿的,不算完全长谷川设定);而且不仅是机体,武器也是各种可变形可组合,就问你怕不怕(滑稽)

然而问题还是始终存在,例如6排1机,原谅色那个,是长谷川委托KA(角木肇)设计的《ghost》主角机,最初没打算设计成变形。后来长谷川漫画里画着画着觉得不过瘾,愣是自己强行加了个MA形态(可见作者对变形的执念)。但长谷川要面对的就是最经典的问题:带有仿肌肉曲线的粗壮小腿怎么摆都不合适,费尽心思摆弄,最后岔开来硬说它是翅膀(长成两根凹凸不平的棍子似的翅膀,你觉得能飞吗);但这种变形方式又导致大腿甲片无处安放只好放在机头下前方,形成个莫名其妙的铲状结构在辣眼睛……于是,高达形状、比例不适宜变形的结论再次得到了印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ZZ之后的高达作品是不是很少有变形了?”这事儿,其实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观察,也不是说完全没有,但确实感觉上,那种像《Z高达》和《高达 ZZ》里那种,机体还能变个飞机、变成战斗机形态的设计,在后来的作品里没那么主流了。这背后啊,其实挺多原因交织在一起的,不能简单地说是什么“抛弃”,更像是一种发展.............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近年来,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确实呈现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这一现象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技术、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互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自由主义衰落的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与贫富差距的加剧1.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自由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私有化、减少政府干预,但其在21世.............
  • 回答
    俄乌战争期间,虚假信息(假消息)的传播确实非常广泛,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媒体运作、技术手段和信息战策略。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信息战的直接动因:大国博弈与战略竞争俄乌战争本质上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北约)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双方在信息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俄罗斯.............
  • 回答
    政府与军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政治与军事体系问题,其核心在于权力的合法性和制度性约束。虽然政府本身可能不直接持有武器,但通过法律、组织结构、意识形态和历史传统,政府能够有效指挥拥有武器的军队。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法律授权与国家主权1. 宪法与法律框架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国家宪法或法律。例如.............
  • 回答
    关于“传武就是杀人技”的说法,这一观点在历史、文化和社会语境中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以下从历史、文化、现代演变和误解来源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武术的原始功能与社会角色1. 自卫与生存需求 中国传统武术(传武)的起源与农耕社会、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在古代,武术的核心功.............
  • 回答
    关于近代历史人物是否能够“翻案”的问题,需要结合历史背景、人物行为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以及历史评价的客观性进行分析。袁世凯和汪精卫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历史评价确实存在复杂性和争议性,但“不能翻案”的结论并非基于单一因素,而是综合历史、政治、道德等多方面考量的结果。以下从历史背景、人物行为、.............
  • 回答
    关于“俄爹”这一称呼,其来源和含义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同时要明确其不尊重的性质,并指出如何正确回应。以下是详细解析和反驳思路: 一、称呼的来源与可能的含义1. 可能的字面拆解 “俄”是“俄罗斯”的拼音首字,而“爹”在中文中通常指父亲,带有亲昵或戏谑的意味。 若将两者结合,可能暗示.............
  • 回答
    民国时期(19121949)虽然仅持续约37年,却涌现出大量在文学、艺术、科学、政治、哲学等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师级人物”。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多重历史、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思想解放与文化启蒙的浪潮1. 新文化运动(19151923) 思想解放.............
  • 回答
    航空航天领域在待遇和职业环境上确实存在一定的挑战,但国家在该领域取得的飞速发展,主要源于多方面的国家战略、技术积累和系统性支持。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国家战略与长期投入:推动技术突破的核心动力1. 国家层面的战略目标 航空航天技术往往与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密切.............
  • 回答
    吴京作为中国知名演员、导演,近年来因《战狼2》《英雄联盟》等作品及个人生活引发公众关注,其形象和言论在不同语境下存在争议,导致部分人对其产生负面评价。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原因: 1. 个人生活与公众形象的冲突 妻子被曝光:2018年,吴京妻子的近照和视频被网友扒出,引发舆论争议。部分人.............
  • 回答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对乌克兰的支持确实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这一现象涉及多重因素,包括国际局势、地缘政治博弈、信息传播、经济援助、民族主义情绪以及国际社会的集体反应。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俄乌战争的爆发与国际社会的集体反应 战争的爆发: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入侵.............
  • 回答
    《是大臣》《是首相》等政治剧之所以能在编剧缺乏公务员经历的情况下取得成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的综合作用: 1. 构建政治剧的底层逻辑:制度与权力的结构性认知 政治体制的系统性研究:编剧可能通过大量研究英国议会制度、政府运作流程、政党政治规则(如议会制、内阁制、党鞭系统等)来构建剧情。例如.............
  • 回答
    关于“剧组中男性可以坐镜头箱而女性不能”的现象,这一说法可能存在误解或过度泛化的倾向。在影视拍摄中,镜头箱(通常指摄影机或固定设备)与演员的性别并无直接关联,但若涉及性别差异的讨论,可能与以下多方面因素相关: 1. 传统性别刻板印象的延续 历史背景:在传统影视文化中,男性常被赋予主导、主动的角.............
  • 回答
    印度在俄乌战争中不公开表态、在安理会投票中对俄罗斯的决议案弃权,这一行为背后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和外交策略考量。以下是详细分析: 1. 与俄罗斯的经济与军事合作 能源依赖:印度是俄罗斯的重要能源进口国,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印度从俄罗斯进口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以缓解对西方能源的依赖。尽管.............
  • 回答
    关于“公知”与高校知识分子的关系,这一现象涉及中国社会、教育体系、媒体环境以及知识分子角色的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高校知识分子的特殊性1. 教育背景与专业素养 高校知识分子通常拥有高等教育背景,具备较强的知识储备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专业素养使他们更倾向于参与公共讨论,尤其.............
  • 回答
    短视频平台在字幕中对“死”“钱”“血”等字打上马赛克,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涉及内容监管、文化规范、法律合规和平台运营策略: 1. 避免敏感内容传播这些字可能与以下敏感话题相关,平台通过屏蔽来防止违规内容扩散: “死”:可能涉及自杀、死亡、濒死等话题,容易引发负面情绪或被用于极端内容(如自杀教程.............
  • 回答
    素食主义作为一项社会运动,其发展与传播确实涉及复杂的动机和行为逻辑。从现象学角度分析,素食主义者的“带节奏”行为可能源于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和目的: 一、社会运动的传播逻辑1. 信息传播的网络效应 在社交媒体时代,素食主义者通过短视频、直播、图文等形式形成信息扩散链。例如,YouTube上"V.............
  • 回答
    伊朗的伊斯兰革命(1979年)是20世纪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其爆发和“逆世俗化”趋势的形成,是多重历史、社会、经济和宗教因素交织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历史背景:波斯帝国的衰落与殖民影响1. 波斯帝国的遗产 波斯帝国(公元前550年)曾是中东最强大的帝国之一,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