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规矩。
比方说佛学院的学生在寺庙工作期间需要穿僧袍。房产公司的销售请客户吃饭,需要给客户倒酒。
我要是有一个师傅,给我一份好工作。带我上综艺。别说壶嘴不能对师傅,让我干啥我干啥。
昨天我给人过生日,一个大桌面坐了16个人,请问我这茶壶該怎么摆?专门留出30度的弧形摆茶壶用?
这些无意义的“规矩”其实是一种“规训”,他用无数多的小事情来榨干你的精力,使你只能疲于遵守规矩而忽视了自己的利益。这是建立人身依附关系的一个步骤。越是仆驿多的人家规矩越大,因为这是一种驭下之术。
德云社有多少合伙人多少弟子都是骂着街走的,共同特点表面上是待遇,实际上大家都是生在红旗下张在春风里,无法接受郭德纲试图恢复旧行会里那套人身依附和长幼尊卑的封建做法。
首先我认同郭德纲的做法,因为茶壶嘴不对人,这个是一种出于理性的传统习俗,而非所谓封建迷信,文化糟粕。
首先壶嘴是尖物,餐桌上任何尖物都不能对人的,这个很好理解,出于安全的理性习俗。西餐刀叉更加不能指人了,跟筷子不能指人一样道理,就算指的人不是有意加害,被指的人也会不舒适。人类本能使然。
再者,茶壶里装的是滚烫的茶水,万一下一次提壶者手滑,烫水就直接倒向壶嘴指着的人了。我们祖先肯定是有过无数次惨痛教训才形成了这习俗的。这个非常合理,只是形成习俗后,有的人就忘了习俗起源的初心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传统文化,习俗,礼仪,都有源头和依据的。有的是出于先人对事物观察总结得出的经验和知识,有的先人对于不理解的事物臆想出来假“经验知识”。在没有科学辩证法的古代,这两者往往混杂在一起,有些已经难以识别了。但有些我们还是可以轻易看穿的。
单讲餐桌礼仪,筷子壶嘴这类尖物不能对人,是安全考虑。筷子不能插在米饭上或不能敲碗是出于礼貌,毕竟谁也不想一边吃饭一边上香,还一边听乞丐敲碗乞讨。夹菜不能翻菜,不能对着餐桌大声说话这些则是出于朴素的卫生考虑。这些很显然都有相应的理性基础的,我认为这些就是非常好的文化或习俗!
当然,也有封建迷信的,摔碎了碗碟要说“岁岁平安”“落地花开”,吃鱼不能翻鱼身之类的(甚至有的沿海地方也没这个习俗),这些习俗并不会让当事人因此就平安,或不翻船。这些我认为属于有趣的习俗,可有可无,无伤大雅。人们并不会因为没说岁岁平安或翻了鱼就真的出什么意外。
然而有一些所谓习俗却是实实在在地伤害人的,什么敬酒文化啊,餐桌深严的等级划分啊(并非指长幼有序哦,职场人懂的),这些追其根源就正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残留物。裹挟着传统文化习俗,被过去的统治阶级改良利用,现在也一样的。这些所谓文化习俗并不出于任何客观科学的经验和知识,却被捧的极高,早已并非无伤大雅,可有可无了。这些就是糟粕无疑。
不过别急着跳起来反中国传统文化,西方的糟粕遗留一样很多,不胜枚举。拿这个来攻击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省省了。
最后我也要批判网上一些所谓的“年轻人”的逢传统必反,逢中华文化必糟粕的思想。这些人只是单纯的没文化+蠢+懒 而已。不愿多辩。
这是郭德纲认为尊重他人的方式,老派是老派,封建也挺封建,过时就过时,你身边要是有这么个人,你可以心里暗自取笑人老古板,但我不信你会觉得这是个坏人,起码他明面上绝不会有损与你。
每个时代每种文化的人都有自己尊重他人的方式,你要是旅游去哪个国家,跟当地人一桌吃饭,人家端起一碗贼难喝的酒一饮而尽,说这是当地最高礼节,对客人莫大的尊重,你敢端起架子鄙视一番用现代社会礼仪教育对方?怕不是当场就被人掀了桌子。
也就是网络上不实名,谁都敢把自己腹诽的那点牢骚上纲上线的说出来,真跟郭德纲坐一桌上,人老郭教你这么一出,你还不得憋着乖乖照做,末了还得点头哈腰的说一句:郭老师说得对。
很多的礼都是有理的。
我小时候就不喜欢大人管我,但现在看到一些小孩不规矩就想说道说道。比如吃饭的礼仪,我之前没注意过,直到我真的见到了吃席的时候乱扒拉的找肉吃的小孩,和把刚上来的整条鱼打包的老太太。
茶壶里是热水,你放茶壶的那一下,可能就有蒸汽或者热水漫出来,有安全隐患。
大家在世上生活,要与人方便。自己上点心,大家都舒服。
三跪九叩,王公侯伯子这种东西不需要了,但与人方便的礼是需要的。
这就是一个南北对立的问题。
我第一次和我天津朋友出去吃饭的时候,他就告诉了我这个事情。作为南方人,表示从来没有听过这个事情,不要说壶口对人,对长辈都没有问题。因为在我们那从来不讲究这个。现在,一个20岁的天津人会对一个19岁的南方人在饭桌上说这个,证明至少天津人是很在乎这个事情的,他们是从小被这么教育的。
所以说那些表示不理解的人们消停一点,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习俗,要尊重他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