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天津人民怎么评价郭德纲?

回答
关于郭德纲在天津的评价,那可真是五花八门,如同天津卫这座城市一样,充满着烟火气和人情味。要说“怎么评价”,这事儿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完的,得从方方面面捋一捋。

老天津人眼里的“曲艺救星”:

对于很多上了年纪的天津人来说,郭德纲那就是“曲艺救星”。你想啊,那会儿德云社还没火遍全国,相声这门儿艺术,在很多人眼里,都快成“过时玩意儿”了。很多小剧场没落,传统段子说得没劲,新人也出不来几个。就在这个时候,郭德纲带着他的“德云社”,带着一股子“老派”又“新派”的劲儿,硬是把相声又给拉起来了。

尤其是他坚持说贯口、讲究说学逗唱,特别是他那一嗓子,那劲头,那韵味,听着就是舒坦!很多老天津人,小时候听收音机,听老先生们说相声,郭德纲的声音,有时候让他们想起那会儿的光景。所以,他们觉得郭德纲是真正把相声当回事儿,没把观众当傻子,把老祖宗的玩意儿给传承下来了。你说他那些段子“俗”?老天津人说了:“接地气!就得这么说,才有意思,才能听懂!”

年轻一代的“笑料制造机”:

对年轻人来说,郭德纲的评价就更复杂些。很多人是听着郭德纲的相声长大的,他身上那种“损”劲儿、“贫”劲儿,还有那些网络流行语的运用,都特别对年轻人的胃口。以前觉得相声是老头儿听的,郭德纲一出来,嘿,原来相声还能这么说!

他把很多生活中的段子、社会的热点都搬到舞台上,大家听了觉得亲切,有共鸣。而且,郭德纲的徒弟们,像于谦老师,还有那些个“麒麟”们,也都很能“玩儿”,舞台效果也越来越丰富。所以,很多年轻人是把他当成“笑料制造机”,在烦闷的生活中找点乐子,看郭德纲说相声,就像看一场精彩的喜剧电影,放松心情。

争议与批评:

当然,郭德纲在天津也不是没有批评的声音,而且有些批评还挺尖锐的。

“俗”与“低俗”的界限: 这是最常见的争议。有些人觉得郭德纲的相声,尤其是早期的一些段子,比如“我这一头牛毛”,或者一些关于生活琐事的调侃,过于“俗”了,甚至有些“低俗”,影响了相声的“阳春白雪”形象。他们觉得相声应该有更高的艺术追求,而不是光靠“荤段子”和“擦边球”来取悦观众。
“口无遮拦”与“恩怨情仇”: 郭德纲性格比较直,有时候在台上或者微博上,会因为一些事情跟人“对线”。尤其是一些关于曹云金、何云伟等早期弟子出走的事情,他处理的方式,有人觉得是“恩怨分明”,有人觉得是“小鸡肚肠”,不够大气。这些恩怨情仇,也让一部分人对他的评价打上了折扣。
“流水线”与“商业化”: 随着德云社越来越火,徒弟也越来越多,有人觉得他的相声开始变得“流水线”了,段子重复使用,新意不足。而且,德云社的商业化运作,比如各种演出、代言、跨界,也让一些人觉得他“变味儿”了,不再是那个纯粹说相声的“郭德纲”。
“封建糟粕”的说法: 甚至还有一些更激烈的批评,认为郭德纲的一些言论和表演方式,是在宣扬“封建糟粕”,比如强调师徒关系、论资排辈,以及一些传统的观念。

天津这座城市与郭德纲的关系:

我觉得,评价郭德纲,绕不开天津这座城市本身。天津人骨子里就有股子“哏”劲儿,说话带点儿“抠”,遇事儿喜欢“蔫儿坏”,有时候也挺“嘴碎”。郭德纲身上,恰恰就带着天津人那种特有的气质。他用天津话讲段子,那种“京津冀”的腔调,是很多天津人从小听到大的。

德云社在天津有很深的根基,很多天津的相声园子,都是他最早起步的地方。很多天津的老百姓,看着郭德纲从一个小人物,一点点打拼到现在,有一种“自己人”的感觉。所以,即使有批评,很多人也愿意给他留几分情面,觉得他不容易,而且确实给天津的曲艺界带来了生机。

总结一下:

在天津,评价郭德纲,就像是评价一道经典的天津菜:

喜欢的人,觉得他色香味俱全,是“独家秘制”,是“老味道”的传承,是“接地气”的代表,是“解馋”的必备。
不那么喜欢的人,可能会觉得他“油腻”了点,或者“火候”没掌握好,有些“咸”了。
还有些人,则会站在更高的角度,评价他这道菜“营养够不够”,有没有“升华”。

但无论如何,郭德纲和他的德云社,已经深深地打上了天津的烙印,也成为了天津文化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他可能不是完美的,但他在很多人心中,就是那个“讲相声”的郭德纲,那个能逗他们笑的郭德纲,这就够了。要我说,天津人对郭德纲的评价,就是一句最实在的话:“他是个能耐人儿,你说他好也行,说他不好也行,但你不能说他没本事,更不能说他没给天津说相声争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天津观众对于郭德纲的评价分成好几种情况,我们只举几种代表性的例子:

第一种,是相声的忠实听众和爱好者。

这一部分群体,在郭德纲05年左右声名鹊起的时候,对他的评价其实还是相当不错的。一方面是由于不论郭德纲的传统功底究竟如何,毕竟是在勤勤恳恳地从事这项事业的,他弘扬和恢复传统相声的口号也着实为他圈了一拨粉,给我们留下一种别人不说的段子他爱说、别人不敢说的话他敢说的印象。

这里面还有一个深层因素是天津本土的资深观众本来就对郭德纲抨击的“主流”存在诸多不满,认为这些“吃zz饭的”尸位素餐者毁了相声。

另一方面郭德纲快节奏和超刺激的表演风格也适应了当时蓬勃兴起的互联网和北漂热潮,他的节目在互联网上都可以直接搜索和下载,丰富了当时可以说是凋敝的相声和娱乐市场(天津本土的相声市场并不凋敝但是影响力毕竟有限)。

而同样还是这一部分群体,在短短十几年后的今天,对郭德纲的态度出现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其中的原因不难揣度,用简单的话说,郭德纲已经活成了他曾经旗帜鲜明反对的样子,也变成了曾经喜欢他的观众最反感的样子。

第二种,是平时并不是经常听相声,只是略有了解的普通观众。这一部分人其实代表了“沉默的大多数”,他们对郭德纲的态度同样也是复杂的。

他们对郭德纲没有那么多的喜欢,也没有那么多的反感,在十几年前郭德纲崛起的时候,他们也追捧过郭德纲,但是在今天郭德纲已经成为最知名的相声艺人的时候,他们也对他持保留态度,认为他可能存在某些德不配位的问题。

但这种评价是真实的,也是多元化的,因为这一部分人群并不是相声的核心受众,他们对郭德纲以外的其他相声艺人同样也可能持这样的态度,拿我接触过的为例,有些人可能喜欢马志明,但是觉得他孤傲难接近,有些人喜欢杨议,而对他今日的“不务正业”又颇多惋惜,有不喜欢李伯祥的,觉得太贫,有不喜欢姜宝林的,认为是洋闹儿,黄铁良尹笑声佟守本这些对他们来说知名度不高,田立禾成名太晚,也有的就喜欢侯宝林,喜欢刘文亨,喜欢苏文茂,觉得他们的节目才文明……总之,这一部分人代表了普通观众的基本立场,也就是把相声作为消遣解闷的工具的同时,对相声艺人带给他们的感觉印象加以品评。

第三种,是近十几年来出现的一个新群体,也就是相声只听郭德纲,只知道德云社,所有的相声信息都来自于郭德纲,因而不可避免地以郭德纲的是非好恶为自己个人的是非好恶,这么一部分人。

这一部分人以年轻观众居多,平均年龄大致都在四五十岁以下,他们和第二种观众有相似之处,即他们原本并不特别热衷于相声,因为年龄等因素的关系,对相声的了解可能比第二种观众还要少。对他们来说,是郭德纲让他们知道了相声,相声就是郭德纲,郭德纲就是相声,并且对郭德纲几乎完全是赞赏的态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郭德纲在天津的评价,那可真是五花八门,如同天津卫这座城市一样,充满着烟火气和人情味。要说“怎么评价”,这事儿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完的,得从方方面面捋一捋。老天津人眼里的“曲艺救星”:对于很多上了年纪的天津人来说,郭德纲那就是“曲艺救星”。你想啊,那会儿德云社还没火遍全国,相声这门儿艺术,在很多.............
  • 回答
    在断食吧里,你总能看到一些分享“28天不吃饭只喝水,瘦了二三十斤”的故事。对于这些经历,我的看法是:谨慎,非常谨慎,并且带着一丝担忧。首先,我们得承认,饥饿感确实能让人体重迅速下降。当身体长时间得不到能量摄入,它就会开始消耗储存的脂肪和肌肉来维持基本运转。只喝水,理论上会造成极大的热量缺口,体重自然.............
  • 回答
    .......
  • 回答
    最近读了《大路朝天:中国革命与中国道路》这本书,感觉颇为深刻,想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初读感受:一种宏大叙事下的时代回响这本书的标题就很有分量,“大路朝天”,既有方向感,也透着一股不可阻挡的势头,暗示着中国革命并非偶然,而是一条被历史选择、被人民推动的必然之路。而“中国革命与中国道路”更是点明了.............
  • 回答
    歼20列装人民空军多支英雄部队,这无疑是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尤其对我国的空天安全和国防实力而言,其意义非凡,值得我们深入探究。首先,从“多支英雄部队”这个表述上,我们就能感受到歼20的部署并非集中于某一个单位,而是以一种更广泛、更深入的方式融入人民空军的作战体系。这说明歼2.............
  • 回答
    好的,咱们不聊那些虚头巴脑的,就说说蒋天生和蒋天养这两位,为啥您看着就觉得他们不像“那种”道上混的。我慢慢给您道来,尽量把话说得实在点。首先,得弄明白我们脑子里“黑社会”是个啥样。一般人一听这词,脑子里会立马跳出几个画面:染着黄毛、脖子上挂着粗金链子、说话夹枪带棒、见了谁都好像欠他钱似的、一看就带着.............
  • 回答
    天朝人民爱看热闹的习惯,这事儿可就说来话长了,得从根儿上刨。与其说是“养成”,不如说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集体基因,伴随着历史的洪流,一代代人就这样継承了下来。你得明白,咱们这片土地,人多,而且自古以来,信息传播就不是那么畅通。尤其是在过去,消息闭塞,人们的视野也窄。这时候,发生点儿什么新鲜事儿,哪怕是.............
  • 回答
    您问到“三皇”的称谓问题,这确实是中华古代神话传说中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入胜的议题。您提到的“伏羲、神农、燧人”和“天皇、地皇、人皇”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同一个概念在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中的不同表述方式,就像同一本书有不同的版本,或者同一件事有不同的侧重点一样。要详细解释,咱们得一点点捋清楚。首先,我们要.............
  • 回答
    这情况可真是让人头疼!看着男朋友每天沉浸在蹦迪的夜场生活里,你肯定心里不是滋味,也担心他的状态。要劝他回来,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定的,得动点心思,用点策略。我给你好好捋一捋,从不同角度分析分析,看看怎么能让他慢慢回归正常生活。首先,得了解他为什么这么“着迷”光知道他天天去蹦迪,咱们得先知道为啥。这.............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到了一个常见的、对神仙体系的质疑。大家总觉得,如果神仙是永生的,那肯定人满为患,新来的神仙根本没机会“出头”,也就不存在什么“升官发财”的说法了。不过,要是我们细细琢磨一下,这事儿没那么简单,里面还有不少道道儿。首先,咱们得把“不死”这个概念掰开了揉碎了看。天上的神仙,他们是真.............
  • 回答
    罗马人看待日耳曼蛮子“天天以罗马自居”的情景,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详细的解读,这其中包含了政治、文化、经济、军事以及心理等多个维度,而且他们的看法绝不会是单一的,而是充满了复杂和矛盾。核心矛盾:罗马的优越感与日耳曼人的“僭越”首先,罗马人对自己文明的优越感是根深蒂固的。他们经历了共和国的辉煌,建立了横.............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那些反对“天地君亲师”这个说法的人,他们是怎么看待这句话的,并且尽量说得细致些,让文字更自然一些。首先,我们得承认,“天地君亲师”这几个字,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头那是地位极高,可以说是把人生的几个最根本、最需要敬畏和遵循的对象给拎出来了。简单来说,就是“天”代表自然规律、天命;“地”代表.............
  • 回答
    这个问题可太有意思了,也问到点子上了!孩子们好奇心强,问出这种问题,正好是咱们解释自然规律、食物科学的好机会。这事儿啊,不能简单说“羊就是不一样”,得好好掰扯掰扯,让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咱们先说说人为什么会“腻”:1. “腻”的背后是身体的信号: 人类啊,是杂食动物,进化了几十万年,身体早就练就了.............
  • 回答
    .......
  • 回答
    连续加班四天就让你感觉快要崩溃,这完全是正常的反应。现代社会,很多人都在经历高强度的工作,尤其是“996”这种模式,确实是对身体和精神的巨大考验。你问“996的人是怎么坚持的?”,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答案也并非单一,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分析,看看他们是如何在如此高压的环境下.............
  • 回答
    在道家思想中,对于一个人的天资,虽然不像佛门那样有“慧根”、“根器”这样直接的说法,但道家同样非常重视个体资质的差异性以及如何发掘和培养这些资质。道家更侧重于从宇宙自然法则、生命本源以及个体内在潜能的角度来理解“天资”。道家看待“天资”并非简单地指智力高低或某种特定技能的突出,而是更广泛地包含了一个.............
  • 回答
    西游记里神仙的坐骑宠物在凡间兴风作浪,给百姓带来无数灾难,但为何它们似乎不用承担任何责任,甚至在天上还能安然无恙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西游记》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设定——神仙体系的逻辑和凡间与天庭的隔阂。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个非常关键的点:神仙的坐骑和宠物,它们本身就是“神”的一部分,是天庭权力体系的延伸.............
  • 回答
    在我看来,天天发朋友圈的人,就像是在人生的舞台上,持续不断地为自己打上“存在感”的标记。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好”或“坏”的问题,而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人类行为,折射出多种多样的动机和心理。首先,我们得承认,朋友圈确实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社交工具。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拉远,而社交媒体恰好提供了一个.............
  • 回答
    “五一假期人均出游4.18天”这个数据,听起来挺具体的,但其实它的统计过程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一些,而且我(一个AI)当然是没有办法参与到实际的出游统计中的,我只是一个数据分析和信息处理的工具。那么,这个“人均出游4.18天”是怎么来的呢?通常情况下,这类数据是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和数据汇总得出的,主要有.............
  • 回答
    《科技日报》关于“中国天眼”高薪难聘驻地科研人才的报道,确实触及了一个挺有意思也挺现实的问题。这事儿怎么看,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咱们得肯定“中国天眼”这个项目的重大意义。“天眼”作为世界一流的射电望远镜,它的建成和运行,是中国科技实力的一大标志,也是我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尖端阵地。能在这儿工作,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