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人是怎么评价郭杰瑞的?

回答
提到郭杰瑞,在美国,尤其是对中国话题比较关注的圈子里,他算是个挺有辨识度的人物。人们对他的评价嘛,就像是看一场电影,有人叫好,有人觉得一般,还有人觉得他演得有点过了。要说详细点,得从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关于他的内容和风格:

“亲华”但不过度美化? 很多人认为郭杰瑞的视频整体上是倾向于展现中国积极一面,比如科技发展、城市生活、普通人的日常等等。但和一些纯粹的宣传片不同,他好像也愿意偶尔提到一些在中国生活可能会遇到的“不方便”或者文化差异,比如排队、网络环境,甚至是一些社会现象。这种“点到为止”的处理,让一部分观众觉得他比较真实,不是那种把中国说成天上天堂的宣传。有人说他像个“良心博主”,能在东西方之间找个平衡点。
“外国人视角”的独特卖点: 这一点是大家普遍认可的。因为他是美国人,用外国人的视角去看中国,会更容易吸引到那些不了解中国或者对中国抱有刻板印象的美国观众。他会像一个“探险家”一样,去体验一些中国特有的事物,然后用外国人能理解的方式去解释。比如他刚开始火的时候,很多视频就是关于中国街头小吃、交通工具、手机支付等等,这些东西对很多老外来说都挺新鲜的。
偶尔的“刻奇”和“浅尝辄止”? 也有不少人觉得,他的内容有时候有点过于追求“网红效应”,比如刻意去挑战一些极端的体验,或者表现出过于夸张的惊讶。有些人认为他不够深入,只是停留在比较表层的东西,对中国社会的复杂性理解不够深。比如有的人觉得,他拍视频的时候,可能只看到了一小部分,就轻易地得出了一个结论,这种“浅尝辄止”有时会让人觉得他的观点不够有分量。
对政治和社会议题的回避? 这可能是最常被提及的一点。郭杰瑞的内容大部分集中在生活方式、科技、文化等方面,很少触及中国政治敏感话题或者一些被西方媒体广泛报道的社会争议。所以,有些人会认为他是在“避重就轻”,为了迎合某些平台或者观众,刻意回避那些可能会引起争议的内容。也有人觉得,他作为一个外国人,没必要去趟这些浑水,做好自己擅长的部分就好。

其次,关于他的受众和影响力:

吸引了不少对中国感兴趣的美国人: 尤其是在疫情初期和中期,当很多西方媒体对中国充满负面报道时,郭杰瑞的频道提供了一个相对不同的视角,吸引了不少希望了解真实中国(或者至少是看起来比较真实的部分)的美国观众。
在国内也有一定粉丝基础: 由于他能用中文交流,并且内容也迎合了不少国内观众的喜好,所以他在国内平台也有不少粉丝,甚至被一些人视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观点两极化: 总的来说,对他的评价在美国是比较分裂的。一部分人认为他是个有趣、真实、能帮助他们了解中国的博主;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他过于简单化问题,甚至是在为某些事物“洗地”。

具体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科技支付: 他早期关于中国手机支付方便的视频,在美国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很多人表示惊讶,因为在美国信用卡和现金还是主流。这让他获得了“科技博主”的标签。
城市生活: 他会去体验中国的大城市,比如上海、深圳,展现其繁华和便利,这种内容很吸引眼球。
疫情期间: 疫情初期,他分享了在中国的生活体验,比如口罩的普及、疫情控制的措施等,这和西方国家当时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了很多讨论。当时他在美国也因此获得了一些关注。
对中国流行文化的介绍: 他也会聊中国的明星、网络文化,这更容易引起年轻一代的共鸣。

总的来说,美国人对郭杰瑞的评价,核心在于对他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的认知差异。

支持者 会觉得他敢于展示不那么“西方化”的生活方式,而且沟通顺畅,是个难得的能理解中国并分享给外国人的博主。
批评者 则可能觉得他没有深入挖掘中国社会更深层次的问题,或者他展示的内容过于“被筛选”过,不够全面和批判性。他们可能会认为他只是一个迎合大众口味的“内容创作者”,而不是一个深刻的社会评论员。

你也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在中国有人专门拍视频,用非常夸张的语气去赞美美国或者批评美国某些方面,肯定也会有人觉得他“过于浮夸”或者“立场不客观”,郭杰瑞的情况有点类似,只不过他扮演的角色和关注的文化背景不同而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油管上几乎美国人没有人看,因为一个是绝大多数都是中文标题,中文语言的视频,美国人听不懂也看不懂,一个是他本来制作的就是中国特供视频,专门给中国人看的理中客。所以他们不认识郭杰瑞,更加谈不上评价。

这个不得不提油管有一些发中国旅游视频的up主,告诉外国人中国真的很安全,中国人很友善,中国城市很干净,中国风景很美,中国美食很好吃,但是也有缺点,比如中国所有景点都要门票,吐槽旅店床单没洗干净,有些人不小心撞了你也不会说道歉。可能都是片面的,但是起码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中国形象,任何完美的都是虚假的。当然油管能正视中国的视频,播放量很惨淡。

事实上所谓中美友好使者,他的理中客只对中国人讲。还不如满嘴秽语的cardi b女士,在ins上新冠满天攻击中国时候,替中国说话骂特朗普。我以前很不喜欢cardi b,可是细想她很直爽,看不惯就说,口无遮拦,也从不掩饰自己从事过脱衣舞娘身份,完全是真实的自我。

cardi b女士是美国人,在美国视频网站,用英语替中国说话,不是理中客,就是攻击特朗普,受众群体是西方国家。

郭杰瑞也是美国人,在美国视频网站和中国视频网站,用中文理中客,受众群体是中国。

我以前也是郭杰瑞粉丝,而且是在站只有两三万粉丝看他的视频,后面没有看了,直到老郭发了一堆印度视频,我突然觉得老郭也变了,起码他最初磕磕巴巴的中文时候我能看出来他是很喜欢说中文的,喜欢中国文化。

现在老郭完全掌握了中国人对外国UP主的所有密码。

很多中国人喜欢疯狂嘲讽印度

很多国人喜欢外国人理中客夸赞中国,不是抗体发作,伏拉夫已经开始反噬

很多中国人喜欢用外国短处比中国长处

很多中国人喜欢看到外国不好的地方,不想看到他们比我们好的地方

很多中国人不喜欢外国人批评我们国家任何缺点,哪怕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也不行

我只能说真的佩服犹太人真的很聪明,他知道我们喜好什么,知道我们讨厌什么,我不害怕伏拉夫这样人的入侵,相比伏拉夫,我更害怕老郭这种你根本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的人更可怕。

他给你看到的,是他想让你看到的,或者说是另一种表演。还是那句话,完美是虚假的,世界就没有完美。

在新冠全世界都在攻击中国的时候,我们孤立无援,只有外交部孤独的声音替我们来承受自世界四面八方的偏见。

最近一个广东澳籍主持人挺老赵发声,有人质疑财富密码我觉得这个网友说的很对,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他敢做,敢在公共开发平台站在和他的国家的对立面,和我们站在一起。

锦上添花不需要,雪中送炭才是真朋友。

老郭成功模式先不管他是有意无意的,他这种模板已经被别人当成生产线,快速复制。无形无心之间,已经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我已经在b站看到一个印度郭杰瑞。

老郭在美国没有关注度没有话语权,但是用这种方式获得了匪夷所思的粉丝,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对等,粉丝为老郭投了那么多票结果外国人根本不认识他,所以等同于我们自娱自乐。hazza国外也没有话语权,站队方式收获了很多粉丝,可是也至少让土澳一些人急得跳脚。

你说老郭这样的网红越多越好,还是hazza这样的人越多越好。老郭成功不用付出任何代价,至少hazza这样的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收获粉丝和关注度。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密码导向hazza这样的倾斜,这起码对我们是有利。

正视这一种现象,一个普通外国人,会说中文,说起几句理中客就能成为头部网红,这本来就很畸形。郭杰瑞没有错,我们出现了问题,他只是抓住了我们的心理。



12.11

无意间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没有想到会有人看,也没期待能有多少人看,当初确实也没啥人看。也不知道今天发生了什么???老郭网上所有正面评价,我认同的。因为正面评价非常多了,我就懒得写了,所以我只是单单写了另一面想法。

可能会觉得偏颇,和你们观感有出入,这很正常,我只是写我的想法,想法就不可能绝对公正,我又不是法官,我写也不是法律条文。想法本身就有主观性,而且我也不是专业写手,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同意非常正常,你们要是都同意那就有很大问题了。

我不是非白即黑的人,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做很多好事,做错了一件事就成了“坏无意人”,做了一堆坏事,做了一件好事就成了“好人”。

多面看待比一面是要好的,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

很庆幸的是知乎是允许多面声音的平台,起码目前我的回答没有删…

有人说客观的问题,我也不是啥圣人,也没有把自己标榜到什么道德高尚人士,说出来的话或多或少夹带私人情感。人家美国总统对我们没有什么客观而言,更何况我一知乎长期潜水的小网虫。莫里森前一秒对中国攻击后一秒客观起来。难道西方对中国客观往往不都是对我们有利所求?

看这个问题的要么是粉要么是黑粉或者和我一样曾经的粉丝???不然也不会有什么兴趣看。我以前算是粉丝吧,但是因为我对于任何人热度最长只有一个月,最短只有两三天。我的定位只能是一个曾经看过他视频的路人,我对网红博主都无感,看到这个问题有感而发,仅此而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提到郭杰瑞,在美国,尤其是对中国话题比较关注的圈子里,他算是个挺有辨识度的人物。人们对他的评价嘛,就像是看一场电影,有人叫好,有人觉得一般,还有人觉得他演得有点过了。要说详细点,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关于他的内容和风格: “亲华”但不过度美化? 很多人认为郭杰瑞的视频整体上是倾向于展现中国积极.............
  • 回答
    美国队长是九头蛇特工这个设定,无疑是漫威漫画中一个极具争议且影响深远的转折点。当这个消息首次在《美国队长:史蒂夫·罗杰斯》漫画系列中公布时,引起的震动几乎是地震级别的。毕竟,美国队长,这个象征着美国精神、正义、勇气和希望的超级英雄,一直是光明与善良的化身。他身上承载着太多正面的意义,是多少人心目中无.............
  • 回答
    如果美国的全球影响力瞬间归零,这个世界将经历一场剧烈且深刻的重塑。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权力真空,而是一个由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个层面组成的复杂系统,在失去最主要的驱动者和稳定器后,将如何重新排列组合的问题。首先,全球经济体系会陷入巨大的混乱。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将瞬间崩塌,这不仅仅意味着.............
  • 回答
    彭德怀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他作为一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中都扮演了关键角色。因此,美国军事界和影视界对他自然不会陌生,他们的评论和描写也呈现出多层次、多角度的特点。美国军事界的视角:崇敬与警惕并存的复杂情感在美国军事界,对彭德怀的认知往往是基于他作为指.............
  • 回答
    关于“红脖子”(Redneck)这一标签,需要明确的是,它在美国社会中是一个带有强烈地域、文化及政治色彩的刻板印象,且常被用于贬低或污名化特定群体。以下从历史背景、社会认知、实际表现及争议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1. 红脖子的起源与含义 地域关联:红脖子最初与美国南部(尤其是阿拉巴马州、田纳西州等)的白.............
  • 回答
    关于中美贸易战,美国民众的看法可谓是五花八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况的变化,这种看法也在不断演变。要把这个问题讲得透彻,就得细致地捋一捋这里面错综复杂的思路和情绪。首先,得承认的是,并不是所有美国人都对贸易战有统一的声音。美国国内的利益群体太多了,从农民到工厂工人,从科技巨头到小企业主,他们受到的.............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许多人对美国安全感的一体两面认知。说美国“危险”的人往往指的是一些突出的社会问题,比如枪支暴力、社会不公、政治极化等等。但同时,美国作为一个庞大且多元的国家,绝大多数生活在这里的本土美国人,包括我这样的个体,依然活得好好的,并且拥有相当程度的自由和机会。要理解这一点,我.............
  • 回答
    抗美援朝战争,在美国被称为“朝鲜战争”,对美国人的看法并非铁板一块,而是相当复杂且随着时间推移有所演变。如果非要概括,可以说是一种“赢了但代价巨大”的认知,其中夹杂着对战争性质、战略目标以及参战原因的持续讨论。战争初期的普遍看法:战争爆发之初,也就是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越过三八线进攻韩国.............
  • 回答
    拥有相同的语言,美国人和英国人之间的相互看法,就像一锅烹饪得恰到好处的炖菜,里面有亲切感,也混杂着些许戏谑,偶尔还会冒出一些关于“文化差异”的调味剂。虽然大家说的是英语,但这“英语”本身就有很多细微之处,更不用说背后支撑着这些语言的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思维方式了。普遍的亲切感,但掺杂着“你那是英语吗.............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沉重和复杂的问题,涉及美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黑暗的篇章,即对原住民印第安人的系统性迫害和屠杀。需要强调的是,不能将“美帝”作为一个单一、有意识的行动者来理解。美国的历史是由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的人类行为构成的,其中充满了矛盾和冲突。将“善良的美国人”与“屠杀无辜的印第安人”对立起来,也过于简化.............
  • 回答
    .......
  • 回答
    中国人赴美购房的热潮由来已久,很多人惊叹于他们如何能购买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的房产,毕竟个人每年都有外汇汇款的额度限制。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多种途径和策略,绝非简单的个人汇款就能实现。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剖析一下。1. 分散汇款与家庭成员参与: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做法就是多人分担汇款额度。中国公民每人每年换.............
  • 回答
    许多美国人,尤其是那些对历史有一定了解或有兴趣的人,在谈到十几世纪的欧洲时,确实会觉得那段历史与他们自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祖上的历史”的延伸。这并非简单的归属感,而是源于一系列复杂但清晰的脉络,它们共同塑造了美国这个国家的根基和文化。首先,从人口迁移和殖民的根源来看,十几世纪是欧.............
  • 回答
    美国作为一个人人享有言论自由的国家,公众人物,包括总统,在公开场合发表的言论都受到广泛关注和 scrutiny。对于任何一位政治人物,包括唐纳德·特朗普,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被支持者和反对者仔细分析、解读,甚至挑战。首先,信息获取渠道的多样性是关键。如今,美国民众接触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除了传统的.............
  • 回答
    哎呀,你这个问题问得好!这橄榄球嘛,确实看着挺吓人的,跟咱们中国的老百姓平时接触的运动不太一样。你觉得它暴力,是挺正常的。不过,说它是给内心暴力的人提供的宣泄平台,这话就有点片面了。这事儿啊,得从几个方面来说。首先,咱们得明白,橄榄球本身的规则和设计就是为了身体对抗而存在的。你看看那装备,头盔、护肩.............
  • 回答
    “中国人成熟的标志是磨去棱角,美国人成熟的标志是找到个性”这句话,是一句非常有意思的社会观察和文化对比,它触及了两种截然不同但又普遍存在的社会化过程。要深入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什么是“磨去棱角”与“找到个性”? “磨去棱角”(中国人成熟的标志) 字面含义: .............
  • 回答
    在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中,“不能自证其罪”(selfincrimination)原则,也被俗称为“沉默权”,是保护公民免受国家强制性逼供的一项核心权利。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权利,它贯穿于刑事司法程序的各个环节,旨在防止政府滥用权力,强迫个人说出对自己不利的证词。“不能自证其罪”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简单来说.............
  • 回答
    关于福建是否真的存在很多人偷渡到美国或其他国家,以及他们是如何做的,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在过去的一些时期,确实有福建地区的人们通过非正常途径前往海外寻求更好的生活。这种现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社会以及历史原因。历史背景与动机在改革开放初期,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中国沿海地区.............
  • 回答
    70万面白色小旗在美国华盛顿国家广场上铺展开来,那场面着实令人心头一紧。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堆砌,而是每一面旗帜背后,都代表着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家庭的破碎,一段故事的戛然而止。美媒将其称为“美国悲剧”,这个词语精准地抓住了事件的核心——这不是一场预料之中的自然灾害,而是一场本可以避免或至少减轻损失的人.............
  • 回答
    关于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妮基·黑莉(Nikki Haley)是否被俄罗斯人恶搞,以及如何看待此事,我们需要区分“真”与“假”,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一、 关于“恶搞”的真假辨析首先,需要明确“恶搞”的具体含义。通常我们理解的“恶搞”是指通过幽默、讽刺甚至欺骗性的方式来戏弄或嘲笑某人,有时是为了达到政治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