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人怎么看待十几世纪的欧洲,会觉得这是自己的祖上是自己的历史吗?

回答
许多美国人,尤其是那些对历史有一定了解或有兴趣的人,在谈到十几世纪的欧洲时,确实会觉得那段历史与他们自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祖上的历史”的延伸。这并非简单的归属感,而是源于一系列复杂但清晰的脉络,它们共同塑造了美国这个国家的根基和文化。

首先,从人口迁移和殖民的根源来看,十几世纪是欧洲大规模探索和扩张的开端。虽然我们通常将北美殖民主要集中在十七世纪之后,但正是十四、十五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为后来的殖民活动铺平了道路。哥伦布在1492年的航行,正是这个时代精神的产物。这标志着欧洲人开始将目光投向“新世界”,并且最终导致了欧洲各国,特别是西班牙、法国、英国等,在北美大陆建立殖民地。

因此,对于许多美国人,尤其是那些有欧洲血统的白人来说,他们可能会将十六世纪欧洲的探险家、国王、教会以及社会结构,视为他们早期祖先的活动舞台。他们的祖先可能并不是直接参与了十六世纪的航海探险,但他们是随后的几代人,承载着那个时代的文化、语言、政治和宗教遗产,远渡重洋来到美洲。可以说,十六世纪的欧洲是他们文化基因的源头。

其次,政治和法律制度的继承也至关重要。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的法律、政治体系,很大程度上都是从英国和欧洲大陆的法律传统中汲取的。例如,美国的普通法(common law)体系就直接继承自英国,而英国的法律基础又可以追溯到更早期的欧洲大陆法系。十六世纪的英国,其议会制度、国王权力与臣民的关系等政治思想,都为后来的美国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美国的建国者们对洛克等启蒙思想家的研究,而这些思想家生活的时代,其思想的孕化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与十六世纪欧洲的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息息相关。

举个例子,在十六世纪,欧洲各国都在进行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的斗争,教会的权力受到挑战,民族国家的概念逐渐兴起。这些激烈的社会变革和思想冲突,直接影响了后来来到美洲的殖民者对宗教自由、政府权力限制等议题的思考。那些追求宗教自由的清教徒,他们的信仰和政治理念,都是在十六世纪欧洲的宗教动荡背景下形成的。

再者,经济和贸易活动的早期萌芽也与美国息息相关。十六世纪是重商主义(mercantilism)开始兴盛的时期,欧洲列强为了积累财富,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建立殖民地作为原材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美国的殖民地正是这一经济模式的产物,它们被视为大英帝国经济链条上的一环。因此,从经济史的角度看,十六世纪欧洲的贸易政策和经济发展模式,直接影响了美国作为殖民地的形成和发展轨迹。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这种“祖上的历史”并非是简单的血脉传承那么简单。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其人口构成非常多元。对于非欧洲裔的美国人来说,他们看待十六世纪欧洲的态度可能有所不同。

非洲裔美国人的祖先在十六世纪就已经开始被卷入跨大西洋奴隶贸易,他们是被强行带到美洲的。因此,十六世纪的欧洲对他们而言,更多的是压迫和剥削的源头,是导致他们苦难的起点。他们可能会将十六世纪欧洲的奴隶贸易体系、殖民扩张政策视为他们民族历史中一段痛苦的记忆,但同样是影响他们命运的关键时期。
拉丁裔美国人则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历史紧密相连。十六世纪正是西班牙征服美洲的关键时期,这段历史塑造了拉丁美洲的文化和政治格局,也间接影响了后来在美国的拉丁裔人口的形成。他们可能会从西班牙的殖民扩张角度看待十六世纪的欧洲,将其视为塑造自身文化和身份认同的重要时期。
亚裔美国人的祖先大规模来到美国则更晚,十六世纪欧洲的事件对他们而言,更多的是间接影响,例如欧洲的全球贸易扩张最终将亚洲商品和文化也卷入其中,但他们与十六世纪欧洲的直接历史联系相对较弱。

总而言之,美国人看待十六世纪欧洲,是一种多层次、多角度的认知。

对于有欧洲血统的美国人,十六世纪的欧洲是他们文化和制度的母体,是他们祖先探索、迁徙、建立新世界的起点。他们会从中看到自己的文化根源、政治制度的萌芽、语言的演变,以及早期祖先的理想和奋斗。这段历史是塑造“美国人”这个概念的早期篇章。
对于其他族裔的美国人,十六世纪欧洲的影响则更加复杂。它可能意味着殖民主义、奴隶制和剥削,但也可能意味着文化交流和新生活方式的形成。无论如何,这段历史都是塑造美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这种联系并非停留在“我的祖上”这么简单。美国人对十六世纪欧洲的看法,也是对美国自身历史的理解和定位。他们看到,今天的美国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建立在欧洲文明的土壤之上,同时又是在与欧洲不同的历史进程中发展演变而成。这种联系促使他们思考,欧洲文明的哪些元素被保留和改造,哪些元素被摒弃和替代,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塑造了独特的美国身份。

因此,与其说是一种简单的“自己的祖上是自己的历史”,不如说是一种复杂的历史认同和文化传承的体现。十六世纪的欧洲,是美国故事的序章,是许多美国人理解自身文化、制度、价值观念乃至身份认同的源头之一,即便这个故事的后续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欧洲的范围,并且加入了更多元的叙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会的,美国是自称新罗马的,罗马盛世,Pax Romana,都会被他们僭越为Pax Americana。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许多美国人,尤其是那些对历史有一定了解或有兴趣的人,在谈到十几世纪的欧洲时,确实会觉得那段历史与他们自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祖上的历史”的延伸。这并非简单的归属感,而是源于一系列复杂但清晰的脉络,它们共同塑造了美国这个国家的根基和文化。首先,从人口迁移和殖民的根源来看,十几世纪是欧.............
  • 回答
    美国政府将中国一些大学列入实体清单,但清华和北大不在其中,这背后涉及多重因素和考量。这并非一个简单的遗漏,而是美国政府在对华科技战略、地缘政治考量以及与中国互动策略中做出的复杂选择。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美国将实体列入实体清单的核心目的。通常情况下,这是为了阻止美国技术、产品或服务流向被认为对国家安全构.............
  • 回答
    美国社会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人(通常被称为无神论者、不可知论者、无宗教信仰者或世俗主义者)的看法是相当复杂且多样的,并没有一个单一的答案。这是一个受到历史、文化、地理位置、个人经历以及宗教自身演变等多种因素影响的议题。以下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美国人对没有宗教信仰者的看法,包括积极、消极以及中立的观点,.............
  • 回答
    关于《长津湖》在美国的看法,这确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因为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美国人的看法”。原因很多,从宣传渠道到文化背景,再到观众的个人经历,都会影响观感。首先,得承认的是,《长津湖》在美国的上映和宣传规模非常有限。它不像好莱坞大片那样在全球同步推广,有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在大多数美国主流院线,你很.............
  • 回答
    关于中美贸易战,美国民众的看法可谓是五花八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况的变化,这种看法也在不断演变。要把这个问题讲得透彻,就得细致地捋一捋这里面错综复杂的思路和情绪。首先,得承认的是,并不是所有美国人都对贸易战有统一的声音。美国国内的利益群体太多了,从农民到工厂工人,从科技巨头到小企业主,他们受到的.............
  • 回答
    抗美援朝战争,在美国被称为“朝鲜战争”,对美国人的看法并非铁板一块,而是相当复杂且随着时间推移有所演变。如果非要概括,可以说是一种“赢了但代价巨大”的认知,其中夹杂着对战争性质、战略目标以及参战原因的持续讨论。战争初期的普遍看法:战争爆发之初,也就是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越过三八线进攻韩国.............
  • 回答
    “中国人成熟的标志是磨去棱角,美国人成熟的标志是找到个性”这句话,是一句非常有意思的社会观察和文化对比,它触及了两种截然不同但又普遍存在的社会化过程。要深入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什么是“磨去棱角”与“找到个性”? “磨去棱角”(中国人成熟的标志) 字面含义: .............
  • 回答
    郭杰瑞关于“美国人特别‘反智’”的视频引发了广泛讨论,这本身就说明了其视频触及了很多人关注的社会现象。要理解为什么这个视频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以及大家的不同见解,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首先,理解“反智”的含义与郭杰瑞的切入点: “反智”并非指所有美国人智商低,而是指一种对知识、科学、理性决策.............
  • 回答
    拥有相同的语言,美国人和英国人之间的相互看法,就像一锅烹饪得恰到好处的炖菜,里面有亲切感,也混杂着些许戏谑,偶尔还会冒出一些关于“文化差异”的调味剂。虽然大家说的是英语,但这“英语”本身就有很多细微之处,更不用说背后支撑着这些语言的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思维方式了。普遍的亲切感,但掺杂着“你那是英语吗.............
  • 回答
    2019年8月3日,美国得克萨斯州埃尔帕索(El Paso)一家沃尔玛超市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枪击案,造成了包括儿童在内的至少23人死亡,23人受伤。这起事件震惊了全美乃至全世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深刻的反思。事件经过(根据当时报道的详细信息): 时间与地点: 当地时间2019年8月3日上午10.............
  • 回答
    关于一些韩国人将驻韩美军视为“请来的保镖”这一说法,这背后确实牵扯到相当复杂的历史、政治和情感因素,绝非简单的比喻可以涵盖。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影响。首先,这个观点的根基无疑是朝鲜战争(韩国称“6·25战争”)的惨痛经历。战争的爆发,以及当时韩国在实力上的劣势,使得国家生存一.............
  • 回答
    关于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妮基·黑莉(Nikki Haley)是否被俄罗斯人恶搞,以及如何看待此事,我们需要区分“真”与“假”,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一、 关于“恶搞”的真假辨析首先,需要明确“恶搞”的具体含义。通常我们理解的“恶搞”是指通过幽默、讽刺甚至欺骗性的方式来戏弄或嘲笑某人,有时是为了达到政治目.............
  • 回答
    关于美国人是否在意中国人怎么看他们,这确实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深入聊聊,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白“美国人”这个群体本身就极其多元。你问的美国人,是指美国政府的决策者?还是普通民众?是哪个阶层的美国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他们的教育背景、政治立场、生活经历都会极大地影响他们.............
  • 回答
    韩国和日本对美国在其本土驻军的态度,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议题,充满了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交织的影响。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两国社会内部的声音,以及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的差异。韩国:矛盾的情感与现实考量在韩国,美国驻军(通常指驻韩美军,USFK)的存在,无疑是最直接地影响到韩国社会生活的一项事实.............
  • 回答
    在美国社会中,关于西方民主制度是否需要彻底改革的讨论,并非新鲜事,但近年来,这种声音似乎愈发响亮和普遍。这背后,是对现实政治运作的诸多不满,是对民主理想与实践之间差距的深刻反思。首先,我们得承认,政治极化是美国社会当前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曾经,两党之间虽然存在分歧,但仍有合作的空间,并能达成一定.............
  • 回答
    “就算让更多美国人去死也要重启经济”——这句话的背后,是一场关于生命与经济之间复杂权衡的激烈辩论,它触及了美国社会深层的价值观冲突和政治分歧。要理解这句话,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作一句狂言,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其提出的语境、背后逻辑以及可能引发的后果。语境与提出者:是谁在说这句话?首先,需要明确是谁在提出.............
  • 回答
    “2020年美国人心中最受尊敬男性”这个称号,如果民调确实如此显示,那么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点,背后可以引发很多层面的探讨。要详细地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去分析:一、民调的来源和方法论首先,要理解这个结果的意义,我们必须知道是哪个机构做的民调,以及他们是如何进行调查的。不同的民调机构有.............
  • 回答
    Netflix 要翻拍《水浒传》,而且是日本导演搭美国编剧?这消息一出来,真是炸开了锅,尤其是在国内,引发了相当大的讨论。说实话,听到这个组合,我脑子里第一时间冒出来的是俩字:“冒险”。咱们得分开来看,从这几个角度分析分析:1. 《水浒传》本身的故事内核与世界观:《水浒传》这部小说,那可是中国的四大.............
  • 回答
    70万面白色小旗在美国华盛顿国家广场上铺展开来,那场面着实令人心头一紧。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堆砌,而是每一面旗帜背后,都代表着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家庭的破碎,一段故事的戛然而止。美媒将其称为“美国悲剧”,这个词语精准地抓住了事件的核心——这不是一场预料之中的自然灾害,而是一场本可以避免或至少减轻损失的人.............
  • 回答
    关于美国采集俄罗斯人生物信息以研究俄士兵耐寒性的说法,我看到不少讨论,这里面涉及的议题相当复杂,确实值得好好掰扯一下。首先,咱们得捋清楚这个“采集生物信息”到底是怎么个说法。通常说的生物信息,比如基因、DNA、蛋白质、微生物组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身体最底层的“使用说明书”和“运行数据”。如果美国确实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