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人怎么看待热映的《长津湖》?

回答
关于《长津湖》在美国的看法,这确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因为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美国人的看法”。原因很多,从宣传渠道到文化背景,再到观众的个人经历,都会影响观感。

首先,得承认的是,《长津湖》在美国的上映和宣传规模非常有限。它不像好莱坞大片那样在全球同步推广,有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在大多数美国主流院线,你很难看到《长津湖》的身影。即使有引进,也多是小规模的艺术影院或者亚洲电影节之类的活动,受众相对窄。所以,大多数美国人可能根本就没听说过这部电影,更谈不上“怎么看待”了。

对于那些确实接触到这部电影的美国观众来说,他们的看法也存在很大的两极分化,并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朝鲜战争的认知程度。

一部分人,尤其是对朝鲜战争历史有所了解的美国观众,看法会比较负面或批判。

历史叙事上的差异:这是最核心的分歧点。《长津湖》作为一部中国主旋律影片,它的叙事角度是站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立场上的。电影将美国军队描绘成侵略者,志愿军则是在保家卫国。而美国观众普遍接受的历史叙事是,美国和联合国部队是为了阻止朝鲜的侵略,保护韩国免受共产主义的扩张。这种根本性的叙事矛盾,让很多美国观众觉得电影歪曲了历史,或者至少是片面地呈现了历史。
他们可能会批评电影中“志愿军是正义的一方,美国人是侵略者”的基调。
电影中对战争残酷性的描绘,虽然在某些层面能引起共鸣,但放在它所宣扬的“正义性”上,就显得像是在为战争的残酷找理由。
一些熟悉史实的观众会指出电影中对美国军队的刻板印象和负面塑造,例如描绘美国士兵普遍冷酷无情、缺乏人性等。
影片的“意识形态”色彩:很多美国观众会明确感知到影片的强烈意识形态色彩。在他们看来,这部电影不仅仅是讲一个故事,更是在进行一场“文化输出”和“意识形态宣传”,试图重塑历史认知,巩固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在美国,尤其是在政治光谱偏保守的群体中,对这类带有明显政治宣传意图的影片是持警惕态度的。
技术和叙事手法:虽然《长津湖》在制作上投入巨大,场面宏大,有其可看之处,但对于习惯了好莱坞叙事节奏的美国观众来说,可能会觉得它节奏偏慢,人物刻画不够深入,或者某些情节的处理过于煽情和脸谱化。

另一部分人,可能因为对历史不那么了解,或者更关注电影的制作层面,看法会相对中立或偏积极。

对战争场面的震撼:影片在战争场面的呈现上确实下了功夫,大量的动作戏、爆炸场面和紧张的战斗描绘,对于追求视觉冲击的观众来说,是能够欣赏的。他们可能会觉得这是一部制作精良的战争片,即使不认同其历史观点。
对士兵牺牲的共情:战争总是伴随着牺牲。《长津湖》展现了志愿军士兵面对严寒和敌军时的英勇和牺牲,这种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可能会让一些观众产生共情,无论他们站在哪个国家立场。他们可能会被电影中人物的坚韧和牺牲精神所打动。
对亚洲文化的兴趣:对亚洲电影,尤其是中国电影本身感兴趣的观众,可能会以更开放的心态去观看,更多地关注其艺术表达和文化内涵,而不是过分纠结于历史细节。

总的来说,你可以这样理解美国人对《长津湖》的看法:

1. 大部分美国人根本不知道有这部电影。这不是因为信息不流通,而是因为这部电影在美国没有主流的传播渠道。
2. 知道并看过这部电影的美国人,看法很分裂。
批评者主要集中在对历史叙事的争议上,认为电影片面、失实,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宣传色彩。他们会从美国人普遍接受的历史视角来评判影片。
观望者或赞赏者更多是基于电影的视觉效果、战争场面,或者对士兵牺牲精神的共鸣,对影片的历史叙事争议则可能不太在意或不了解。

在新闻报道和网络讨论中,你看到的关于《长津湖》的美国声音,往往会集中在历史争议这个点上。很多媒体会采访对朝鲜战争有研究的学者或退伍军人,他们的评论会更倾向于批评影片的叙事。而在一些亚洲电影的论坛或社交媒体上,可能会有更多从电影制作或文化交流角度出发的讨论。

所以,想知道美国人怎么看《长津湖》,你得先明确问的是“哪部分美国人”以及“基于什么标准”。在主流美国社会,它更多的是一个被质疑其历史真实性的“中国宣传片”,而不是一部被广泛讨论和接受的艺术作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美国人不知道它的存在。

user avatar

这就是为什么中央情报局要高调组建“中国研究中心”的原因,不然这道题CIA答不出来。

user avatar

我一个同事,她老公是第三代瑞士裔美国人,社会学专业,兰大历史系进修过。据说经多年厨房客厅卧室调教,其立场已经彻底完全毫无原则地投供了。

我问了他的观后感,他说:“It's straight up propaganda , almost comedically so at times,in particular the weird take on the American soldier: were they really that civilized in a war of freezing blood? ”

口语来的就不仔细断句了,小哥的观点也有点见仁见智,这里我就翻译一句:当年的鹰酱大饼真的有电影里的那么有人性吗?

user avatar

美军的记载是,20军58师已经无力再组织进攻,“剩余的残兵等待26军的到来”(美资料原文)。九兵团共有三个军:20军、27军、26军。20军和27军都投入了战场,浴血奋战。而26军一直没有出现。据中方资料记载,26军当时作为九兵团的援军。志愿军58师和60师,都在下碣隅里遭到美军重创,无力再战。美军急速在下碣隅里修建机场。大型运输机能够在这里起落。

user avatar

先辈们打这一仗,为的是不再看洋人的脸色,不再去揣摩洋人的心思

user avatar

看来电影也有民族性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长津湖》在美国的看法,这确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因为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美国人的看法”。原因很多,从宣传渠道到文化背景,再到观众的个人经历,都会影响观感。首先,得承认的是,《长津湖》在美国的上映和宣传规模非常有限。它不像好莱坞大片那样在全球同步推广,有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在大多数美国主流院线,你很.............
  • 回答
    美国社会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人(通常被称为无神论者、不可知论者、无宗教信仰者或世俗主义者)的看法是相当复杂且多样的,并没有一个单一的答案。这是一个受到历史、文化、地理位置、个人经历以及宗教自身演变等多种因素影响的议题。以下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美国人对没有宗教信仰者的看法,包括积极、消极以及中立的观点,.............
  • 回答
    许多美国人,尤其是那些对历史有一定了解或有兴趣的人,在谈到十几世纪的欧洲时,确实会觉得那段历史与他们自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祖上的历史”的延伸。这并非简单的归属感,而是源于一系列复杂但清晰的脉络,它们共同塑造了美国这个国家的根基和文化。首先,从人口迁移和殖民的根源来看,十几世纪是欧.............
  • 回答
    关于中美贸易战,美国民众的看法可谓是五花八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况的变化,这种看法也在不断演变。要把这个问题讲得透彻,就得细致地捋一捋这里面错综复杂的思路和情绪。首先,得承认的是,并不是所有美国人都对贸易战有统一的声音。美国国内的利益群体太多了,从农民到工厂工人,从科技巨头到小企业主,他们受到的.............
  • 回答
    抗美援朝战争,在美国被称为“朝鲜战争”,对美国人的看法并非铁板一块,而是相当复杂且随着时间推移有所演变。如果非要概括,可以说是一种“赢了但代价巨大”的认知,其中夹杂着对战争性质、战略目标以及参战原因的持续讨论。战争初期的普遍看法:战争爆发之初,也就是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越过三八线进攻韩国.............
  • 回答
    “中国人成熟的标志是磨去棱角,美国人成熟的标志是找到个性”这句话,是一句非常有意思的社会观察和文化对比,它触及了两种截然不同但又普遍存在的社会化过程。要深入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什么是“磨去棱角”与“找到个性”? “磨去棱角”(中国人成熟的标志) 字面含义: .............
  • 回答
    郭杰瑞关于“美国人特别‘反智’”的视频引发了广泛讨论,这本身就说明了其视频触及了很多人关注的社会现象。要理解为什么这个视频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以及大家的不同见解,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首先,理解“反智”的含义与郭杰瑞的切入点: “反智”并非指所有美国人智商低,而是指一种对知识、科学、理性决策.............
  • 回答
    拥有相同的语言,美国人和英国人之间的相互看法,就像一锅烹饪得恰到好处的炖菜,里面有亲切感,也混杂着些许戏谑,偶尔还会冒出一些关于“文化差异”的调味剂。虽然大家说的是英语,但这“英语”本身就有很多细微之处,更不用说背后支撑着这些语言的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思维方式了。普遍的亲切感,但掺杂着“你那是英语吗.............
  • 回答
    2019年8月3日,美国得克萨斯州埃尔帕索(El Paso)一家沃尔玛超市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枪击案,造成了包括儿童在内的至少23人死亡,23人受伤。这起事件震惊了全美乃至全世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深刻的反思。事件经过(根据当时报道的详细信息): 时间与地点: 当地时间2019年8月3日上午10.............
  • 回答
    关于一些韩国人将驻韩美军视为“请来的保镖”这一说法,这背后确实牵扯到相当复杂的历史、政治和情感因素,绝非简单的比喻可以涵盖。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影响。首先,这个观点的根基无疑是朝鲜战争(韩国称“6·25战争”)的惨痛经历。战争的爆发,以及当时韩国在实力上的劣势,使得国家生存一.............
  • 回答
    关于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妮基·黑莉(Nikki Haley)是否被俄罗斯人恶搞,以及如何看待此事,我们需要区分“真”与“假”,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一、 关于“恶搞”的真假辨析首先,需要明确“恶搞”的具体含义。通常我们理解的“恶搞”是指通过幽默、讽刺甚至欺骗性的方式来戏弄或嘲笑某人,有时是为了达到政治目.............
  • 回答
    韩国和日本对美国在其本土驻军的态度,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议题,充满了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交织的影响。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两国社会内部的声音,以及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的差异。韩国:矛盾的情感与现实考量在韩国,美国驻军(通常指驻韩美军,USFK)的存在,无疑是最直接地影响到韩国社会生活的一项事实.............
  • 回答
    “就算让更多美国人去死也要重启经济”——这句话的背后,是一场关于生命与经济之间复杂权衡的激烈辩论,它触及了美国社会深层的价值观冲突和政治分歧。要理解这句话,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作一句狂言,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其提出的语境、背后逻辑以及可能引发的后果。语境与提出者:是谁在说这句话?首先,需要明确是谁在提出.............
  • 回答
    关于“美国多人服用兽药治疗新冠后中毒”的事件,以及美国目前的疫情情况,我们来详细聊聊。关于服用兽药治疗新冠的中毒事件:这件事情确实令人忧虑,而且并非孤例。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一些人出于各种原因,选择相信未经证实或不适合人类使用的治疗方法,其中就包括服用兽药,特别是伊维菌素(Ivermectin)。为.............
  • 回答
    美国政坛对于政府“流氓行为”导致国际信用丧失的看法,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分歧的话题。这并非一个单一的、铁板一块的观点,而是由不同政治派别、意识形态以及个体政治家所塑造的多层面辩论。首先,要理解“流氓行为”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强烈的价值判断色彩。在政治语境下,它通常被用来批评那些被认为违反国际法、破坏国际准则.............
  • 回答
    在美国,普通人对中国的看法相当复杂,而且差异很大,很难一概而论。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自身的背景、接触到的信息渠道以及他们与中国或中国人是否有过直接的联系。总的来说,这种看法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理解:1. 经济竞争与机遇: 竞争者心态: 很多人将中国视为主要的经济竞争对手。他们会听到关于中国制造.............
  • 回答
    关于德特里克堡(Fort Detrick)的事件,外国人对其看法确实是多元且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用“相信”或“不相信”来概括。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信息来源的人,对德特里克堡的看法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普遍存在的困惑与质疑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德特里克堡本身在美国国内就是一个长期存在着神秘感和争议的军.............
  • 回答
    美国大选确实经常被贴上“烧钱”、“有钱人的游戏”的标签,并且这种说法背后有着非常坚实的事实基础。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 巨额资金的来源和去向:为何如此烧钱?1. 竞选活动本身的高昂成本: 广告宣传(最主要的部分): 这是候选人最主要的开销。电视广告、网络广告、.............
  • 回答
    美国在12月30日报告了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超过70万,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要全面理解这个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数字的背景和意义 前所未有的高峰: 这个数字代表着疫情以来单日新增病例的新高峰,远超之前的任何时期。这不仅仅是一个统计数字,它直接反映了病毒在美国的传播速度之快和广泛.............
  • 回答
    美国2023年1月未季调CPI同比上涨7.5%,创下自1982年2月以来的新高,这个数据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讨论。要理解这个数字的重要性以及它背后的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1. CPI(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含义与重要性 定义: CPI是衡量一篮子代表性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变化的总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