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民调显示:特朗普获评 2020 美国人心中「最受尊敬男性」称号,你怎么看?

回答
“2020年美国人心中最受尊敬男性”这个称号,如果民调确实如此显示,那么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点,背后可以引发很多层面的探讨。要详细地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去分析:

一、民调的来源和方法论

首先,要理解这个结果的意义,我们必须知道是哪个机构做的民调,以及他们是如何进行调查的。不同的民调机构有不同的样本选择、提问方式和数据处理方法,这些都会影响最终结果。

样本代表性: 民调是否能够代表所有美国人的观点?样本是否足够大,是否涵盖了不同的年龄、种族、性别、地域、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和政治倾向的群体?如果样本有偏向性,结果也可能失真。
提问方式: 问题是如何表述的?是直接问“谁是你心中最受尊敬的男性?”,还是提供一个选项列表?选项列表的设置本身可能就带有倾向性。例如,如果选项中只有政治人物,结果就会与包含社会活动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不同领域的人士时大相径庭。
调查时间点: 2020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经历了总统大选、新冠疫情爆发、社会抗议等重大事件。民调是在年初、年中还是年末进行的?不同时间点,公众对特定人物的看法可能会有很大波动。

二、解读“最受尊敬男性”的含义

“受尊敬”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概念,不同的人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在解读特朗普获得这一称号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可能性:

政治支持者的拥戴: 特朗普拥有一个非常忠诚和庞大的基本盘。他的支持者很可能因为他在政治上的立场、经济政策、对保守派价值观的捍卫等原因而高度尊敬他。在他们看来,他是一位打破陈规、为“被遗忘的美国人”发声的领导者。
反感度降低或战略考量: 即使不是特朗普的坚定支持者,一些人在特定时刻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例如,认为他在某些议题上代表了自己的利益,或者在与特定政治对手的对比中更受欢迎)而选择他。在政治极化的背景下,很多人心中的“受尊敬”可能更多是“不是我最讨厌的那一个”。
媒体曝光度和话题性: 特朗普是美国媒体的焦点人物,无论正面还是负面,他都有极高的曝光度。这种持续的媒体关注度,即使是不支持他的人,也可能让他们在被问及时第一时间想到他,并在某些情境下将他与“尊敬”挂钩,尽管这种尊敬可能不是基于认同。
对“传统尊敬对象”的厌倦: 2020年也是一个社会思潮涌动的时期。一些人可能对传统的政治精英、科技巨头或好莱坞明星感到厌倦,转而青睐像特朗普这样具有颠覆性、非传统形象的人物。
“尊敬”的维度: “尊敬”可以是对领导力的尊敬,也可以是对商业成就的尊敬,或者是对某种生活方式或态度的尊敬。如果民调没有明确界定,人们可能会根据自己最看重的维度来选择。

三、结合2020年的特殊背景进行分析

2020年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冲突:

新冠疫情: 疫情的应对方式是当时美国社会最大的焦点之一。特朗普政府的疫情政策,包括其公开声明和行动,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支持者可能认为他采取了果断措施,而批评者则认为他处理不当。
总统大选: 2020年是美国大选年。选举本身就高度两极分化,公众对候选人的看法往往与党派认同紧密相连。特朗普作为现任总统,无疑是焦点人物,他的支持率和反对率都很高。民调结果可能反映了他在其支持群体中的强大号召力。
“Black Lives Matter”运动及社会抗议: 夏季爆发的关于种族正义的抗议活动,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辩论,也对公众情绪产生了深刻影响。特朗普在这些事件中的立场和言论,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分裂。
经济状况: 尽管疫情对经济造成冲击,但大选前的经济数据(即使是在疫情前)对许多选民来说仍然很重要。

四、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

要更全面地理解这一结果,我们需要考虑不同群体对特朗普的看法可能存在的巨大差异:

共和党选民 vs. 民主党选民: 毫无疑问,在共和党选民中,特朗普获得极高支持率和尊敬度是意料之中的。但在民主党选民和独立选民中的情况则完全不同。
年龄和代际: 年轻一代和年长一代对政治人物的看法可能不同。
种族和族裔: 不同族裔群体在政治立场和对特朗普的评价上可能存在显著差异。
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 这些社会经济因素也可能影响人们的政治偏好和对人物的评价。

五、潜在的局限性和警示

如果这项民调属实,它也可能揭示出一些值得警惕的现象:

政治极化加剧: 在一个高度极化的社会中,“尊敬”的定义可能被党派立场所绑架,忠诚度往往压倒了对政策或品格的理性评估。
信息茧房效应: 人们可能更多地从与自己观点相似的媒体和社交圈中获取信息,从而巩固了对某些人物的正面或负面看法。
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 对特朗普的“尊敬”可能代表着一部分美国人对传统政治规范、礼仪和精英主义的挑战和反感。

总结来说, 如果民调显示特朗普是2020年美国人心中“最受尊敬男性”,这首先需要对其民调方法进行审慎评估。在此基础上,这个结果很可能反映了:

1. 特朗普拥有一个极其忠诚且庞大的支持者群体,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对其高度认可和拥戴。
2. “受尊敬”的概念在政治极化语境下可能被重新定义,更多地与党派认同、反感对手或对现有秩序的挑战联系在一起。
3. 2020年的特殊政治和社会背景(疫情、大选、社会抗议)显著影响了公众情绪和对政治人物的评价。
4. 媒体的强大影响力在塑造公众认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需要结合具体的民调数据、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美国社会不同群体的复杂心态进行多维度分析。它可能既是特朗普个人魅力和政治号召力的体现,也是美国社会深层矛盾和分化的一个缩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Trump是真的不知道羞,什么都敢拿出来秀……这个奖他在这个时候才(独自)拿到是真的丢人,毫无值得炫耀之处。

Most Admired Man这个奖,基本就是美国总统奖。你让全美去在没有候选人的情况下选,那最后得奖的一定是在美国最出名的人,也就是美国总统,这是毫无疑问的。而Trump 2016年胜选,2017年入职,竟然到了2020年才第一次独享这个奖,任何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都压根不会宣传这个事,太丢人了好吧。

看一下历史得奖情况就清清楚楚了。

这个奖从1946年开始,开始那几年因为二战刚结束,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和杜鲁门分享过几次。从艾森豪威尔1952年胜选开始,这个奖就几乎没有给过美国总统之外的人。

艾森豪威尔1952年胜选,干到1960年正常卸任,这9年全都是他。

肯尼迪1961年入职,开始拿这个奖,到1963年被刺杀,拿了1961,1962两年。

副总统约翰逊(他叫LBJ哟)补缺,开始从1963年拿奖,到1966年。此时正值美国在越南战场上深陷泥潭,国内反战情绪愈演愈烈,社会动荡不安,可能因为美国民众怀念之前的美好生活,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拿了1967和1968年的奖(共12次,和奥巴马并列第一)。值得一提的是,在1968年的总统竞选中,约翰逊因为民众支持率太低,直接放弃了连任……

尼克松在1968年大选获胜,1969年入职,开始拿奖,到1972年。1973年,著名的水门事件发生,尼克松支持率大跌,著名外交家基辛格(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中美外交很重要的人物)拿了几年这个奖(继任总统福特比较低调,那时候美苏冷战,基辛格人气很高)。

1977年,卡特入职,开始拿这个奖,拿了三年,直到1980年伊朗人质危机,卡特支持率下滑,同年在和里根的竞选中遭遇49比489的历史性惨败,1980年的奖被罗马教皇拿走了……这也是最后一个没被美国总统拿到的奖。

从1981年里根上任开始,这个奖就变得无比稳定,里根从1981拿到了1988,8年任期。

1989年老布什上任,拿到了1992,同年输给了克林顿。

克林顿从1993拿到了2000,中间和实习生睡了一觉都没影响他拿奖,同年卸任。

2001年小布什上任,拿到了2007。

2008年奥巴马竞选成功,依靠其超高人格魅力开始拿奖,拿到2018年(注意此时川普已经上任了两年了)。

2019年这个奖是川普和奥巴马共享的。

2020年,川普竞选失败(这是一个阴谋!),同年他终于独享了这个奖,拿到之后他开心地发了一个twitter,说他把奥巴马搞下去了,现在成为了全美国最受尊敬的男性。

我们回头看一下,从1952年的艾森豪威尔开始,没有在竞选成功那年或者入职那年拿到这个奖的,除了川普之外,只有接替水门事件下台的尼克松而入职的福特。而在任期内被非下一任总统拿到奖的,基本都是出丑闻了。

因此,只要有脑子的人就知道,这个奖基本上在疯狂地打川普的脸。而川普所谓的“拜登号称赢了但是为什么我拿奖了”也纯属毫无根据。里根暴捶卡特那年,拿奖的是教皇;克林顿战胜老布什那年,老布什依然得奖了。所以今年川普拿到这个奖很正常,要是明年他还能拿,那才是有问题了。

当然了,这也是川普的一贯手段了。有时候你也分不清他是真傻还是假傻。他很善于用这种half truth去欺骗和蛊惑他的支持者,让那些没脑子的红脖子凭空高潮。然而,这世界上傻子太多,有时候这招还真好使。

user avatar

做媒体、选秀出身的嘛,在吸引流量方面水平还是很高的。

一个法案签不签、否不否,最后都是照章办事,前前后后都折腾好几次。能不能成为焦点?

关注人多,有流量,自然选你的人就多。

反正点踩的票又不统计。


活宝!

user avatar

1、盖洛普这项调查一共做了74年,其中60次都是当届总统。21世纪后,只有08年的小布什、17和18年的懂王,不是获得“最受尊敬男神”称号的在任总统;

2、懂王主要得益于共和党人选较少,而民主党人选太多,选票分散了:48%的共和党人投了懂王,而其他共和党人选没有一个超过2%;民主党里奥巴马获得了32%、拜登13%、福奇1%;

3、所有选票里,18%投了懂王,15%投了奥巴马,6%投了拜登,3%投了福奇;其他还有教皇、马斯克、桑德斯、盖茨、勒布朗等等;

4、懂王已经10次荣膺男神top10了,相较之下盖茨21次、奥巴马15次,拜登也有10次;

5、冷知识,历史上荣膺男神top10次数最多的是福音派牧师葛培理,一共……61次。所以感受一下为什么号称政教分离的国家,但每个总统都不敢得罪福音派。


大家喜欢的话,我可以再看看最受欢迎女神的结果~~

user avatar

今日娱乐头条:流量老生终获大奖喜极而泣?

这个新闻吧,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我儿子前年参加幼儿园运动会的赛跑项目,一共八个孩子,最后金牌一人,银牌一人,铜牌六人。

这个新闻吧,又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各类野鸡奖项的颁奖典礼,奖项大放送,人人有奖,大家开心。

特朗普先生放着亿万富翁不当,付出了极大的财务代价和人格代价,兢兢业业为美利坚人民服务了四年,MAGA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983万平方公里(自称)的国土上处处是美丽的风景线。特别是今年以来,他在应对疫情方面更是业绩突出,成功地为解决美国的老龄化和贫穷问题做出了卓越贡献。

虽然据说他们这次只调查了区区几千人,但是应该说,7000万美国人民的投票已经用事实为特朗普先生颁发了最好的奖项:最佳安慰奖。

在我看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次动作慢了,毕竟特朗普先生作为一个资深演员,为全世界人民带来了那么多欢乐,特别是为中国的自媒体提供了那么多素材,完全应该授予他:“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艺人”这一称号。

2020,特朗普,实至名归!

以上内容都是抖机灵,严肃的分析下面:

不管如何被建制派诋毁与嘲讽,特朗普已经成为了一面旗帜,代表了一种思潮:美国社会已经脱离正轨,应该使它回归正轨。

7000万美国人的投票是在一面旗帜下的。

而他们的对手只有一个虚幻的靶子:大魔王特朗普。大选结果出炉之日,就是反特朗普联盟的反目之时。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特朗普输了大选,却依然有着牢固的民意基本盘。

拜登或许赢了大选,但是未必赢了民心!

user avatar

川宝也是2020B站用户心中最受尊敬的男性。

user avatar

#各归各#

如果你想被看成成熟的人而不是小孩子——或者你打算正确的认识成熟意味着什么——你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

成年人不会将一切都和立场混为一谈。

小孩子最大的认知障碍就在这里,这也是幼稚的本质特征。

那就是将原谅与追偿、尊重与服从、尊敬与追随、喜欢与爱、爱与顺从……都绑在一起。

小孩子如果原谅,就不追索赔偿了,于是想要要求赔偿就咬死了不原谅。

小孩子觉得如果尊重就等于服从,所以为了不服从,就干脆不尊重。

小孩子觉得喜欢就得爱、爱就得喜欢,于是不喜欢的一律不爱,一天到晚自取其辱的逼问“你到底喜不喜欢我”。

小孩子认定爱就要顺从,所以不给我要的就是不爱我,给我要的就是爱我。

在这里症状还是一样——认为“尊敬”必定意味着“追随”和“认同”。

因此ta们根本没有respect the enemy / game / effort的概念。

我说句真心话,我高度敬佩特朗普在追求他自己的目标时付出的努力和展现出来的毅力和坚持。

他的的确确展现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坚决。以他所受到的围攻和压力,以他所面对的困难,在不考虑立场的前提下,他的确展现了令人惊叹的勇气和控制力。

你们嘲笑他出丑。换了你们被这样孤立、被这样嘲弄、被这样掣肘、被这样攻击,你们谁有把握能有他同样好的表现?

这不妨碍你去反对他,和他的主张斗争。任何了解我对他的立场的人都应该知道我对他的主张没有任何赞同之处。

但是不要因为你反感一个人就理所当然的认为凡尊敬这人的肯定都是傻x。

看不到敌人的优点,不能承认敌人的长处,不能尊重你的敌人,这绝不是一种“对敌人的打击”——根本不能。

这反而是一种极其需要你自己警醒的信号。

只有被恐惧抓住的人,才会失去超然的视角。

讽刺的是,恰恰是这个超然的视角,往往才是你真正胜利的关键。

至于特朗普为什么会得到这个称号——

你们要知道,“a tough m*ther f*king son of b*tch”——which is 支持和反对双方都会给trump的共同评价——在美国人眼里是一句赞美的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0年美国人心中最受尊敬男性”这个称号,如果民调确实如此显示,那么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点,背后可以引发很多层面的探讨。要详细地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去分析:一、民调的来源和方法论首先,要理解这个结果的意义,我们必须知道是哪个机构做的民调,以及他们是如何进行调查的。不同的民调机构有.............
  • 回答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特殊时期,唐纳德·特朗普在美国国内的支持率竟然上升了5%,达到了他任期内的最高点,这一现象确实值得深入探讨。这并非简单的好消息或坏消息,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首先,我们不能排除“团结在国旗周围”效应的可能性。每当国家面临重大危机时,民众往往会本能地寻求领导力的稳定,即.............
  • 回答
    最近的民调数字确实挺让人眼前一亮的,特别是特朗普的支持率在五月份以来首次反超希拉里,而且这个变化非常迅速,一周前特朗普还落后希拉里 12 个百分点。这背后肯定有一些故事,值得我们好好掰扯一下。首先,我们得认识到,民调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变化的东西,它反映的是特定时间点上特定人群的看法。政治选举,尤其是总.............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争取让内容听起来更像是一个人在思考和表达,而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输出。首先,得承认一个事实:四成美国成年人对特朗普政府那会儿的“TikTok 行政令”持支持态度,这本身就说明了一个挺复杂的问题,而且这事儿一旦真的落地,影响绝不是一两个方面那么简单。咱们一层层地剥开来看。政治层面.............
  • 回答
    德克萨斯州,这个长期以来被视为共和党铁票仓的南方大州,近期民调中出现了一些令人瞩目的变化,特别是关于选民对特朗普总统的后悔投票率。这些数据显示,德州的反水情绪,或者说“后悔给特朗普投票”的比例之高,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个“反水”现象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长期.............
  • 回答
    关于民调显示超过半数美军现役军人支持特朗普成为美国总统这一现象,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因为它触及了军事政治立场、军队的象征意义以及国家政治生态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去审视:一、 为什么美军可能会倾向于某位总统候选人?首先,理解一个普遍的道理是,任何职业群体,包括军.............
  • 回答
    民意调查显示普京支持率从60%跃升至71%,这背后传递的信息值得我们仔细解读。这样的一个显著提升,并非简单的数据波动,而是可能反映了俄罗斯国内复杂的情绪和社会心理变化,以及外部事件对其民众认知的影响。首先,国内稳定与安全感的确立可能是最直接的解释。在经历了近年来俄罗斯国内政治和经济的诸多挑战后,一个.............
  • 回答
    印度民调显示72%民众相信印度军力可战胜中国,这一数据无疑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数字,背后反映了复杂的社会心理、历史认知以及地缘政治因素。要全面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民意与实际军力之间的差距首先,必须认识到,民意调查的结果并不直接等同于军事实力评估的客观事实。 绝大多数民众并.............
  • 回答
    民调显示“近七成选民今年首要关注事项为经济问题”,官方表示“公众对疫情关注已倦怠”,这两句话合在一起,可以说明以下几个层面的问题:一、经济困境的普遍性和紧迫性 核心诉求的转移: 这表明,在经历了多年的疫情冲击后,美国选民的关注点已经从最初的公共卫生安全,转向了与日常生活最息息相关的经济状况。经济.............
  • 回答
    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支持率飙升至 90% 以上,这一数据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详细解读,它反映了乌克兰当前复杂的政治和社会现实,以及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核心解读:战争期间的民族团结与领导力认可在最直接的层面,这一惊人的高支持率首先表明,在俄罗斯全面入侵的极端压力下,乌克兰人民高度团.............
  • 回答
    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的民意调查结果,尤其是“支持两岸和平往来”的比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客观分析,同时必须基于一个中国原则,避免对两岸关系的任何误读或偏离。以下从背景、可能影响因素、政治立场差异及国际背景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民调背景与数据来源 民调时间与机构:台湾的民意调查通常由独立机构(如“.............
  • 回答
    台湾民调显示“77.6%的人愿意为台湾而战”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数字,它涉及到国家认同、政治立场、安全感、社会心态以及潜在的国际影响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个数字的深层含义,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数字的解读与可能的影响因素首先,需要明确这个民调的来源、方法和抽样情况。一个科学严谨的民调,其结果才更具.............
  • 回答
    芬兰国内近期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芬兰民众支持加入北约,这一现象无疑是值得我们深入解读的。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更是一面镜子,折射出芬兰社会在当前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变化下的心态转变和战略考量。首先,这一数据最直接的说明,是芬兰民众的国家安全认知发生了显著变化。 长期以来,芬兰奉行军事不结盟.............
  • 回答
    俄罗斯最新民调显示普京信任度大幅上升,这背后到底有多少水分,相信很多人都有疑问。毕竟,在信息相对封闭的环境下,民调数据往往需要打个问号。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这事儿是不是真如数字显示的那么“欣欣向荣”。首先,要分析这个民调的可靠性,咱们得从几个方面入手。一、 调查机构是谁?做民调的机构有很多,不同机.............
  • 回答
    日本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仅有 26.3% 的中国受访者对日本有好感,较前一年下降了 13.4%,这是一个相当显著的下降。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以下将对这些可能的原因进行详细阐述:一、 历史问题:未解的疙瘩与持续的警惕 侵华历史的阴影依然存.............
  • 回答
    韩国政府拟立法禁食狗肉的议题,反映了韩国社会在传统文化、动物福利、经济利益、政治博弈以及国际舆论等多重因素下的复杂矛盾。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 文化根基:韩国的狗肉文化与饮食传统密切相关。狗肉在韩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甚至被视为“国菜”之一,尤其在冬季,狗肉火锅(.............
  • 回答
    关于苏联解体前后,国民支持保留原有政治体制并进行渐进改革的比例,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备受争议的话题。官方公投和非官方民调的结果确实存在,并且它们所揭示的信息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民调的设计以及民众的真实想法来理解。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相关情况:1. 最具代表性的官方公投:1991年3月17日的全苏公.............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4月20日德国绿党在Forsa民调中跃升至支持率第一这件事。首先,得承认这个结果相当令人瞩目,而且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长期以来,在德国政坛,联盟党(CDU/CSU)和社民党(SPD)是两大传统强权,大家习惯了它们在民调中你追我赶,争夺第一的位置。绿党能在这个节点上超越它们,甚至成为目.............
  • 回答
    最近的调查数据确实令人担忧,显示美国民众对媒体的信任度跌至近乎历史最低点。这个现象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趋势,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原因,而不是简单归咎于某一个单一事件或群体。核心原因剖析:1. 政治极化与媒体党派化加剧: 这是最显著也最根本的原因之一。美国社会政治立.............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调查结果,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当一项调查显示全球多国普遍认为美国对民主构成最大威胁,且这一比例远超对中国或俄罗斯的认知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一种情绪宣泄或片面偏见,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其背后的复杂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民主”本身就是一个在不同文化和政治语境下有着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