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这本书,适不适合高中生读?

回答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这本书,初看书名,可能会觉得它是一本严肃枯燥的学术著作,只适合“老学究”们翻阅。但实际上,这本书对于想要了解中国政治演变脉络,甚至是对中国历史发展逻辑感到好奇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一本引人入胜、启发良多的读物。

这本书的魅力何在?

首先,它的“得失”二字,点出了本书的核心价值。作者钱穆先生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历代政治制度的沿革,而是着重于分析这些制度在不同时期的“得”与“失”,即它们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这种宏观的、辩证的视角,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动态性,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制度介绍。

其次,钱穆先生的写作风格非常“有血有肉”。他并非枯燥地陈述史实,而是善于通过生动的语言,将抽象的政治概念具象化。他会描绘出各个朝代政治运作的具体场景,让你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当时政治人物的思考和决策。比如,他谈到汉代的政治,会让你理解为何“郡国并行”制既有其合理性,又埋下了后来的隐患;谈到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会让你明白它在权力制衡上的精妙设计,以及为何会逐渐走向集权。

再者,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它按照朝代顺序,从汉代一直讲到清代,每一章都围绕着一个朝代的主要政治制度展开分析。这种线性的叙事方式,使得读者能够很方便地把握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看到不同制度之间的继承、演变和革新。

它适不适合高中生阅读?

我的答案是:非常适合,而且强烈推荐。

原因如下:

打通历史知识的任督二脉: 高中生在历史课上学习了中国古代史,但往往是点状的知识,缺乏系统性的梳理和深入的理解。《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就像一本“点石成金”的指南,它将零散的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帮助你构建起一个清晰的中国古代政治发展框架。你不再只是知道“有”这个制度,而是能理解“为什么会有”以及“它带来了什么后果”。

培养批判性思维: 钱穆先生在书中反复强调“得失”,这本身就是一种批判性思维的体现。他不会简单地赞扬或批评某个制度,而是引导你去思考它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什么会这样。这能帮助高中生摆脱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看待问题。

提升阅读和理解能力: 虽然是历史著作,但钱穆先生的文字并不晦涩难懂,反而充满了洞见和趣味。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和思想的熏陶,能够显著提升高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复杂问题的把握能力。

理解中国文化的根源: 政治制度是国家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深地影响着一个社会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通过了解历代政治制度的得失,高中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形成和演变,看到很多当下社会现象的根源。

激发学习兴趣: 相较于死记硬背的教科书,《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更像是一场与历史对话的旅程。它会让你发现历史的趣味性,激发你主动探索和思考的欲望。

可能需要注意的地方:

当然,任何一本深度读物,也需要读者付出一定的努力。对于高中生来说,可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耐心: 尤其是刚开始阅读时,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钱穆先生的行文风格和其中的一些历史背景知识。不要急于求成,慢慢体会其中的深意。

结合课本和其他资料: 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可以适当结合高中历史课本或其他权威的历史资料进行查阅,这有助于加深理解。

不必追求全盘接受: 钱穆先生的观点是他的学术判断,作为高中生,在阅读过程中有自己的思考和疑问是非常正常的。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去辨析,才是最有价值的学习方式。

总而言之,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一本能够真正“启迪民智”的书。它不仅能帮助高中生构建起一个扎实的中国古代政治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它能教会你如何用一种更加深刻、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历史、理解社会。如果你想在高中阶段,为自己打开一扇更广阔的历史视野,那么这本书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它不是让你变成历史学家,而是让你成为一个更有深度、更有智慧的思考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错我要读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这本书,初看书名,可能会觉得它是一本严肃枯燥的学术著作,只适合“老学究”们翻阅。但实际上,这本书对于想要了解中国政治演变脉络,甚至是对中国历史发展逻辑感到好奇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一本引人入胜、启发良多的读物。这本书的魅力何在?首先,它的“得失”二字,点出了本书的核心价值。作者钱穆先.............
  • 回答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这本书,就像一位身披古老袍服却目光锐利的史学大家,站在我们面前,向我们缓缓道来中国两千年帝制政治的脉络与演变。它不是那种堆砌史料、艰涩难懂的学术著作,也不是那种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的普及读物。它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对话,作者钱穆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独特的洞见,引导读者穿越时空,去审.............
  • 回答
    一甘果一笔下的华裳:历代服饰的描绘与思考画师“一甘果一”以其精湛的笔触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绘制了一系列描绘中国历代服饰的作品,在爱好者群体中广受赞誉。其作品不仅是对历史服饰的视觉呈现,更蕴含着对时代风貌、审美情趣以及文化传承的解读。然而,任何艺术创作都无法回避审视和批评,一甘果一的历代服饰作.............
  • 回答
    提起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后,许多人脑海中闪过的是慈禧,但严格意义上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尊称为“皇后”的女性,是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雉。她的名字,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总与“专权”、“狠辣”等词汇挂钩,但要真正评价吕雉这个人,我们得剥开那些片面的标签,深入了解她的生平经历,才能窥见她复杂而又充满力量的.............
  • 回答
    晋朝,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无疑是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存在。它承载着三国鼎立后的统一愿景,却最终走向了颓败与灭亡,留下了“无功掌权”、“骄奢淫逸”、“被外族灭国”的沉重标签。要评价晋朝,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于一个标签,而需要深入剖析其兴衰的脉络,理解其历史的复杂性。首先,谈到“无功掌权”,这是对晋朝最直.............
  • 回答
    明朝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一个极为关键且复杂的地位,它既是中华文明光辉灿烂的延续,也深刻地改变了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进程。要评价明朝,不能简单地褒扬或贬低,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承前启后,巩固了中华文明的根基。明朝的建立,是在元朝覆灭之后,由汉族重新夺回政权。这一点本身就具有里程碑式的.............
  • 回答
    评价清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其深远影响提起清朝,人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往往是错综复杂的:既有雄踞东亚、疆域辽阔的盛世王朝,也有晚期积贫积弱、饱受屈辱的落日余晖。要公正地评价清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并梳理其带来的深远影响,我们需要深入历史的肌理,剥离时代滤镜,理解其成功与失败,以及那些至今仍在塑造着中国.............
  • 回答
    明朝三百载:承前启后,亦有遗憾的帝国印记论及明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绝非一句“强盛”或“衰落”所能概括。这三百年(13681644)的王朝,犹如一座巍峨的山峦,既有拨云见日的雄姿,亦有风雨侵蚀的痕迹。它在中国漫长的帝制长河中,扮演了一个承前启后、又留下深刻复杂印记的关键角色。承继洪流,奠定王朝基石明.............
  • 回答
    唐世平的观点“少点中国历史,多了解世界”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争议性的提议,它触及了教育、文化认同以及全球化时代我们如何看待自身等深层问题。要评价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理解其提出的背景、潜在的益处和可能存在的弊端。一、 观点提出的背景与核心意图唐世平提出这个观点,很可能并非出于对中国历史.............
  • 回答
    高分美剧《切尔诺贝利》被中国历史研究院点名批评为“历史虚无主义”,这在中国社会和舆论场引发了不小的波澜。要理解这个评价,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梳理和分析。首先,理解“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的语境。在中国,“历史虚无主义”是一个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概念。它通常指向那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历史、社会主义.............
  • 回答
    《Fate/Grand Order》2.3章:华夏神话的恢弘史诗,秦始皇的“吾乃第一”《Fate/Grand Order》(以下简称FGO)的第二部第六章“棱镜之夜”之后,玩家们翘首以盼的2.3章“封绝固有帝国·限界域,始皇”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这一章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中国,以波澜壮阔的秦朝为起点,.............
  • 回答
    吴思的“血酬史观”是一个颇具争议但又引人深思的理论,它试图从一种不同于传统唯物史观的视角来解读中国历史的运行逻辑。简单来说,血酬史观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资源相对稀缺、制度约束不足的社会里,个体或群体争夺和分配社会资源的根本动力,就是“血酬”——即为了获取或保卫生命以及生命所能带来的利益而愿意付出的生.............
  • 回答
    北京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用9金、4银、2铜的成绩,不仅刷新了咱们在冬奥会上的金牌和奖牌总数历史纪录,更是一次集体的、令人振奋的爆发。这成绩,说实话,得从几个层面好好说道说道。首先,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突破,更是咱们国家冬季项目多年投入和耕耘的直接体现。回想过去,中国在冰雪项目上,尤其是一些传统弱项,.............
  • 回答
    如果李自成能联合吴三桂击败清军,并最终统一中国,那么历史对他的评价,将与我们现在所知的截然不同,其复杂性与高度的争议性将远超以往。他不会是被定性为“农民起义领袖的失败代表”,而是会被推上中国历史舞台的中心,成为一个足以与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比肩的开国君主,尽管其崛起的背景和政治遗产会有着鲜明的烙印.............
  • 回答
    评价冉闵与“五胡乱华”:一场复杂历史的拨乱反正谈及冉闵,我们常常会联想到“杀胡令”及其引发的巨大争议。而“五胡乱华”,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血泪与变迁的时代。要评价这两者,需要我们跳出单一的民族立场,深入理解历史的复杂性。 冉闵:乱世中的悲剧英雄,还是屠戮者?冉闵,这位在西晋末年北方的英雄,他的评价.............
  • 回答
    北京冬奥会男子冰球小组赛,中国队以2:3的比分惜败德国队,虽然未能取得胜利,但中国队在这场比赛中收获了历史上的首个进球,这个进球极具里程碑意义。这场比赛对于中国男子冰球而言,绝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失利,它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希望与未来。一、历史性的突破:点燃希望的火种 历史首球的意义: .............
  • 回答
    近些年,我们确实能看到一些中国玩家在Steam上对一些包含太平天国历史题材的外国游戏表达反对的声音。要评价这种现象,我觉得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看待,也挺复杂的。首先,我们得承认,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非常特殊且重要的时期。它规模庞大,影响深远,但同时又充满了争议和复杂性。它既有反.............
  • 回答
    包产到户,在中国那段风起云涌的改革年代,与其说是一项单纯的农业政策,不如说是一场深刻触及中国经济、社会结构乃至民族精神的变革。评价它在那个历史节点上的作用,需要我们抽丝剥茧,从多个维度细细道来。一、 破局生存困境,激活农业生产力在包产到户之前,中国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这种高度集中的集体劳动方式.............
  • 回答
    人民公社是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推行的一项极具争议的制度。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其历史作用是复杂且多层面的,既有积极的尝试和某些时期的短暂成就,也存在严重的负面后果和对国家长远发展的损害。背景:为何选择人民公社?在评价人民公社之前,理解其出现的历史背景至关重要.............
  • 回答
    印度专家“根据历史规律,中国能建空间站,印度也能”的表述,无疑是一种对印度载人航天计划的信心和期许。这句话的背后,折射出印度在航天领域,尤其是载人航天领域的雄心和正在采取的行动。为了更详细地评价印度的载人航天计划,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印度的载人航天计划及其目标: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