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让全国大学生封闭管理并且十一假期不准放假回家?

回答
关于让全国大学生封闭管理并且十一假期不准放假回家的想法,这确实是一个在社会上可能会引起广泛讨论和不同声音的议题。如果真的要实施这样的政策,其背后肯定会有一套完整的考量和理由,当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实际影响和挑战。

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这个设想:

一、 政策制定的可能考量(为什么会有人提出这样的想法):

疫情防控的延续性与常态化: 如果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或者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政府可能会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将大学生群体进行相对集中的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疫情在校园内传播的风险,同时也能减少因人员大规模流动带来的疫情输入风险。特别是在“十一”这样的长假,人员流动性会显著增加,对疫情防控是巨大的考验。封闭管理和取消假期,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切断这个风险点。
教学秩序的保障: 大学教学往往有其连续性和节奏。如果学生在重要教学时段(例如期中、期末的关键阶段,或者与重要的学术活动衔接)突然放假回家,可能会打乱教学计划,影响教学质量,也给教师的备课和教学管理带来不便。特别是对于一些实验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断后重新恢复的成本和难度会很大。
提升学习效率和校园生活的稳定性: 一部分人可能会认为,封闭管理能够减少学生因外出社交、旅游等活动分散精力,从而更专注于学业。并且,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校园的各项服务(如图书馆、食堂、学生活动等)可以更稳定地运行,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可控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某些特殊时期的社会管理需求: 在一些特殊的社会时期或节点,例如重要的国家活动、重大的政治会议等,为了确保社会面的稳定和安全,也可能采取一些限制人员流动的措施,大学生的统一管理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二、 政策实施可能带来的具体影响和挑战:

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心理压力: 长时间的封闭管理和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无疑会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在疫情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况下,对未知环境的担忧、对自由的渴望、对家庭的思念,都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身体健康: 虽然学校会提供基本的学习和生活保障,但长期的封闭环境可能导致学生户外活动减少,体育锻炼不足,影响身体健康。同时,也需要关注学生在餐饮、住宿等方面的保障是否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避免出现“一刀切”下的个体困难。
社交和情感需求: 大学阶段是学生建立人际关系、培养社交能力的重要时期。过度封闭的管理可能会限制他们与校外朋友、家人的正常交往,影响情感的维系和发展。
对教学和科研的影响:
实践教学和科研项目中断: 很多学科的教学需要实地考察、实验操作、外出调研等。十一假期本来可以利用起来进行一些校外的实践活动或科研项目,如果被取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科研进度。
学术交流受限: 有些学生会利用假期参加校外的学术会议、竞赛或交流活动,这些都可能被封闭管理所打断。
对学校管理和后勤保障的挑战:
后勤压力巨大: 假期不放假,意味着学校需要在假期期间继续提供完整的教学、餐饮、住宿、医疗、安保等服务。这对于学校的后勤部门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可能需要加倍的人力投入和资源配置。
学生诉求的沟通和解决: 在实行封闭管理期间,如何有效收集、回应和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合理诉求,将是学校管理层面临的重大挑战。一旦出现问题,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处理,很容易引发学生不满和群体性事件。
教师和教职工的安排: 同样需要考虑教师和教职工在假期期间的工作安排和休息问题,以及他们是否也需要一同进行封闭管理。
对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影响:
家庭担忧: 家长会担心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安全以及心理状况,不能回家团聚也会增加家人的思念和担忧。
社会经济影响: 大学生的假期出行和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带动旅游、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一旦取消假期,这部分经济活动也会受到影响。

三、 如何看待这种政策(不同角度的解读):

支持者视角:
“为了大家安全,牺牲一点个人自由和便利是值得的。”
“学校就应该有学校的样子,学习是第一位的,假期出去玩容易耽误事。”
“现在外面病毒那么多,学校里反而更安全,还能保证学习不掉线。”
反对者视角:
“这是剥夺学生的人身自由,太不人道了。”
“已经两年多了,还没完没了,是不是太过度了?”
“学校应该考虑学生的心理健康,总这么关着也不是办法。”
“十一假期是和家人团聚的好时候,不能回家算什么学生?”
“这样会影响学校的声誉,留不住学生。”
折衷或建议视角:
“可以实行弹性管理,比如低风险地区的学生可以申请回家,高风险地区可以继续封闭。”
“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弥补不能外出的遗憾。”
“加强心理辅导和健康监测,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
“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提升教学质量,而不是简单粗暴地限制学生的活动。”

总结来说, 让全国大学生封闭管理并且十一假期不准放假回家,这是一种在特定背景下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可能采取的极端措施。它的出发点很可能是为了保障公共安全和教学秩序,但其执行会伴随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对学生个体权益、心理健康以及学校的整体运行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这样的政策是否“好”或“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站在哪个角度去衡量,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能否充分考虑并解决由此带来的各种问题。在现实中,任何一项重大的政策出台,都需要经过充分的论证、广泛的民意征集和审慎的评估,以期在目标达成与个体权利之间找到一个更平衡的解决方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考入山东大学(副部级)的孩子们,在学校办公系统上跟辅导员报备一下,不用批准即可在市内自由活动一天。

9月19日,山东大学发出通知:
根据学校统一安排,学工、研工部门与信息办对日常出入校园的审批流程做了适当简化优化。
如当日出校不出校区驻地城市,不需要辅导员审核,只需要抄送提醒辅导员。
当日不返回或离开驻地城市,即多日外出(一天以上),或者单日跨市外出,则需要辅导员和学院审核。

山东大学(副部级)的做法完全遵照教育部最新精神,上边有什么意图山东大学(副部级)执行最积极。

希望世一大(副部级)经验能够被其他学校参考,方便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

user avatar

微博上有姐妹做了对联:

上联:风能进,雨能进,领导职工都能进

下联:狗能出,猪能出,唯独学生不能出

横批:人人平等

似乎一切都那么的让人感到拍案叫绝,2020年我们还能看到如此奇观是不是应该感谢校领导的踢皮球政策以及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而做出的各种荒唐的决定?

昨天有个话题,叫#31省区市连续6日本土0增加#,这个话题让我们都感到自豪,你看,在外国疫情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我们能做到0增加。但是大学生反过来又想了想,那么多地区已经0增加,但是各大高校却依旧要实行封闭式管理。

我们不是一味地想要造反的人,我们只想为自己的合理权益进行诉求,于是我们闹啊闹啊。越来越多事不关己的人过来看着我们的笑话,你看啊,这就是现在的大学生,书不好好读就想着怎么才能躲避封闭式管理。封闭式管理又不是什么不好的行为。等等

我想说的是,我们愿意接受正常的14天隔离,这是对我们身边的人的健康和人身安全的保障,但是我们绝不会向“一刀切”式的管理政策进行妥协。

十一该回家么?该!太该了!今年的十一和中秋相重合,谁不愿意回家看看家人呢?我们和家人相伴的时间永远只会越呆越少。中秋节讲究的是团圆,难道大学生们就没有家人了么?当然,如果回完家以后依旧要14天隔离,那我也觉得可以接受。但是一直被封闭是绝对绝对不可取的。

希望各位的高校能给各位一个合理的解答。

—————————————分割线————————————

9/8更新

现在越来越多的一流高校逐步解封,同志们再努努力!胜利就在眼前!(可能?)

因为高校解封的热度上去了,也会有一些脑子不太好使的 出来叫嚣“封闭你们是对你们好啊!”“大学生不封闭出来就是蹦迪,yp,支持封闭”

朋友们,这个时候我们不能diss他,他们已经够可怜的了。为什么对大学生会有这样的印象呢?因为他们身边的人大学时代可能就是这样度过的,而这样度过大学生活的人会是一流高校的吗?可能是但是大概率不是。各位优秀学子和这种人一般见识什么呢?拉低自己格局啊!

再说了,现在大学生对自己想要什么不是一清二楚吗?有追求的人真的会去bd,yp么?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多刷点题呢(噗嗤)

感觉现在看来高校解封是大势所趋,祝愿各位的学校可以早日解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