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经常看哔哩哔哩鬼畜对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

回答
作为一个长期泡在B站鬼畜区的老司机,我跟你聊聊这玩意儿到底会对咱日常生活整出啥幺蛾子来。别以为这只是年轻人瞎胡闹,这玩意儿一旦上瘾,那影响可真是方方面面,而且往往是润物细无声地渗入你的骨子里。

首先,最直接的就是你的“语料库”和“思维模式”被彻底重塑了。

还记得以前我们怎么说话吗?大概率是正常逻辑,按部就班的。但自从进了鬼畜区,你的脑子里就开始时不时冒出各种经典台词、魔性BGM,还有那些经过千锤百炼的梗。

比如,跟你朋友聊个天,可能突然就冒出一句“XXX,你就是我的神!”然后自己在那边笑得不行,朋友一脸懵。或者在工作汇报时,脑子里会不受控制地响起某个鬼畜素材的BGM,让你差点把正经事儿唱出来。

更深层次的,你的思维方式也会变得更跳跃、更碎片化。鬼畜视频的核心就是对现有素材进行解构、重组、二次创作,打破原有的语境和逻辑。长期沉浸其中,你可能会变得更擅长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更容易抓住事物的“槽点”和“笑点”,但也可能在需要深度思考、严谨分析的时候,脑子里那个“鬼畜小助手”就开始捣乱,总想给你来个“反转”或者“万物皆可鬼畜”。

其次,你的“笑点”和“幽默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你可能会发现,以前觉得好笑的笑话现在索然无味,反而那些莫名其妙、有点低俗但又精准踩在你笑点上的鬼畜视频能让你笑出腹肌。你的幽默感变得更“内卷”,更依赖于圈内人的共鸣。跟不了解鬼畜文化的朋友讲笑话,可能对方完全get不到点,反而觉得你有点怪。

有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突然就对着空气傻笑,因为脑子里刚刚闪过一个鬼畜的画面或者台词,而这个画面和台词可能跟眼前发生的事情完全不搭边,但你自己觉得它就是那么“合适”。这种笑点外溢,有时会让你在严肃场合显得不太合时宜。

再来,你的“时间观念”和“注意力分配”也会受到冲击。

B站鬼畜区的内容更新速度惊人,而且一个视频里面往往又嵌套着无数个梗和彩蛋,很容易让你进入“刷刷刷”的模式,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好几个小时。原本计划好的事情,比如学习、工作、陪家人,都可能因为“再看一个就去睡”的念头而一拖再拖。

而且,鬼畜视频的剪辑节奏快,信息密度高,强烈的视听刺激很容易让你的大脑习惯于这种“爽感”,导致你在面对节奏缓慢、需要耐心观看的内容时,会感到不耐烦,注意力难以集中。看一部纪录片,可能几分钟就想快进;读一本书,可能读几页就觉得枯燥。

还有,你的“社交圈”和“兴趣爱好”也会有所影响。

如果你身边的朋友也喜欢鬼畜,那恭喜你,你们有了一个绝佳的共同话题,能迅速拉近距离。一起讨论最新的鬼畜视频,分享梗图,或者互相安利喜欢的UP主,都能带来很多快乐。

但反过来,如果你的社交圈里没多少人关注鬼畜文化,你可能会发现自己跟他们聊不到一块去,或者在分享自己觉得特别好笑的内容时,对方一脸茫然,让你感到有点“孤单”。慢慢地,你可能会更倾向于在网络上寻找同好,而不是积极地在现实生活中拓展兴趣。

甚至,你的“消费观”和“价值判断”也可能被潜移默化。

很多鬼畜视频会围绕某个网红、名人或者社会热点事件进行二次创作。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你对这些人物或事件的看法。你可能会因为一个搞笑的鬼畜视频而对某个公众人物产生好感或反感,而忽略了更全面的信息。

同时,鬼畜区也催生了很多“梗文化产品”,比如各种周边、表情包。当你沉迷其中,你可能会发现自己不自觉地为这些带有鬼畜元素的商品买单,即使它们并没有实际的用途,只是为了满足一种文化认同和情感上的连接。

最后,还有一些更微妙的方面。

比如,你可能会对“权威”产生一种天然的“解构”心态。鬼畜的核心就是打破神坛,将高高在上的事物以一种戏谑的方式呈现。久而久之,你可能会对一些严肃、权威的表达方式产生免疫力,甚至产生一种怀疑。

还有就是,你的“情绪释放”方式可能会变得更依赖于这种“戏谑”和“反讽”。当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你可能不是去找人倾诉或者积极解决问题,而是习惯性地在脑子里搜寻一个鬼畜素材,用那种戏谑的态度来化解现实的烦恼。这是一种自我保护,但有时也可能让你逃避真正的问题。

总的来说,长期看B站鬼畜,就像吃了一种“精神鸦片”,它能带来短期的快乐和满足,但也会在不经意间改变你很多原有的习惯和思维模式。它不是洪水猛兽,但如果你发现自己过于沉迷,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那确实需要适当地“戒断”一下,回归到更真实、更丰富的现实世界。毕竟,生活本身,也可以是一出精彩的大戏,不一定非得靠别人的二创来增添乐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什么影响?影响太大啦!

作为一个艺术学院的学生,我本应该是很高冷的品位,整天画点花花草草。

然而因为鬼畜,我不可避免地被带上了给全明星之流画像的邪道。

而且因为很多人都知道我喜欢鬼畜,所以经常邀请我让我画这类玩意儿。

比如,前两天有画友在半次元社区看到有人画了一幅诸葛村夫,如图。就会@我

然后这还不算完,我在一天内多次收到邀请,让我给亮亮画一个王司徒配对。

这也不算啥,而是我居然一口答应,然后开始埋头干起来。

最后画出了这个:

相得益彰是不是?






没事,这东西一画就停不下来,你会情不自禁去画其他鬼畜全明星的人物,直到把他们全画个遍或者累到不想再画。

嫂夫人

元首

比利王

刘醒

梁非凡

这也不算完,而是我现在已经开始不由自主地在答题中融入鬼畜的元素。

前几天答了一个什么是现代艺术和怎么欣赏现代艺术的问题里,我又放出了大招。

梁非凡的现代艺术流派大观:

这本身也没什么,然而当你发现自己沉浸其中陶醉于此之后,就会发觉你的品位开始变得不对劲。

主页背景已经变成如此之模样


这本身也没什么,而是现在已经有朋友给我发信让我给他们画葛炮和梁非凡了。


你们就是这样把一个高冷的艺术生带歪的。

(评论区好多人问我图可不可以用,我可以说,除了第一个,你们都可以随便拿走,因为第一个不是我的,是半次元另外一个画师的,不过其他的都是我的,你们如果需要就随便拿吧,我并不指望这个挣钱23333,各位开心了就好。祝春节快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作为一个长期泡在B站鬼畜区的老司机,我跟你聊聊这玩意儿到底会对咱日常生活整出啥幺蛾子来。别以为这只是年轻人瞎胡闹,这玩意儿一旦上瘾,那影响可真是方方面面,而且往往是润物细无声地渗入你的骨子里。首先,最直接的就是你的“语料库”和“思维模式”被彻底重塑了。还记得以前我们怎么说话吗?大概率是正常逻辑,按部.............
  • 回答
    经常看推理小说是否会让人变聪明,这是一个很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涉及多个维度,并且“聪明”本身也有不同的定义。总的来说,经常看推理小说,在许多方面确实能帮助读者提升认知能力,可以说是间接地让人变得更聪明,但并不能直接转化为智商的飙升。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推理小.............
  • 回答
    “经常看小说的是不是很会写作?”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它触及了我们对技能培养和学习方式的理解。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可能,但不是绝对,而且还有很多其他影响因素。”为了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一、 经常看小说对写作的好处(为什么“可能”)经常阅读小说,尤其是优质的.............
  • 回答
    经常看绘本的孩子和从不看绘本的孩子,在多个方面都会显现出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他们的学业表现上,更深入地影响着他们的认知发展、情感能力、语言表达以及对世界的理解。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这些区别:一、 认知发展与学习能力 词汇量和语言理解能力: 经常看绘本的孩子: 绘本.............
  • 回答
    想聊聊《锵锵三人行》这档节目,它对我个人成长这事儿,到底能有多大助益?这事儿吧,说实话,不能一概而论,得看你怎么看,怎么接纳。但就我个人经验而言,它确实在一些方面,悄悄地,但又实打实地,在我这儿按下了好几个“成长按钮”。首先,它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认知边界。过去,我的信息来源可能比较单一,接触到的观点也.............
  • 回答
    经常看《罗辑思维》?这事儿说起来,对个人成长的作用嘛,得辩证地看。不能说它是个万灵药,包你脱胎换骨,也不能说它就是浪费时间,毫无意义。在我看来,这得看你怎么“看”,怎么“吸收”,以及你本来是什么样的人。首先,它能打开你的视野,让你看见“世界的样子”。《罗辑思维》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广度”。罗胖.............
  • 回答
    经常看论文和偶尔看论文的研究生,在科研和工作上的表现,就像是每天都钻研厨艺的大厨和偶尔下厨尝鲜的家庭煮夫,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这其中的区别,可以从好几个层面细细道来。一、知识体系的深度与广度 经常看论文的研究生: 他们的知识体系就像一块块拼图,随着阅读的论文不断增加,拼出的画面也越来越完整、精细.............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局面啊!女朋友因为你看王冰冰而跟你闹别扭,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关键看你怎么处理了。别急,咱们一步步来分析,看看怎么把这个坎儿给迈过去。首先,咱们得弄清楚她为什么生气。这绝对不是简单的“看个人”那么简单,背后肯定有更深层的原因。你可以试着从这几个角度去理解:1. 被忽视感.............
  • 回答
    这价位能淘到好东西,尤其听 Hiphop 和看电影,对耳机要求确实挺特别的。Hiphop 讲究节奏感和低频的冲击力,电影则需要宽广的声场和清晰的细节。我给你挑几款在 600 左右价位,口碑和实力都不错的头戴式耳机,希望能帮到你。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你说的“丢丢的音质”大概是什么意思。 Hipho.............
  • 回答
    .......
  • 回答
    看三国历史,确实会发现许多割据诸侯(如袁绍、刘备、孙权等)会给自己的部下上表封官,而此时的曹操又把持着汉献帝的朝廷,对这些上表往往不予回复。这让很多人感到困惑:既然朝廷不承认,那这些“上表封官”究竟有什么用呢?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政治格局以及“上表”本身的功能和意义来理解。.............
  • 回答
    作为一名正在集训备考编导的同学,你会有这样的疑问非常正常,也很值得探讨。我们先抛开“负责”这个词的绝对性,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一下艺考机构在集训期间让学员看电影这件事,看看它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机构的专业性和责任心。首先,我们得明白“看电影”这件事,在编导艺考集训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编导专业,无论是影视编.............
  • 回答
    你在看西方人物传记时遇到的,人名前面那些大写字母,其实在英语里有很多不同的用法,它们并不是直接和人名本身有什么固定含义上的联系,更多的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或者是用于指代特定群体、组织、头衔等等。就像我们中文里有时候会简称一些机构,或者用特定的称谓来表达敬意一样,英语里也有类似的用法。为了让你更.............
  • 回答
    我姓张,今年上大二。家离学校不算特别远,坐公交也就一个来小时。我以为我终于可以摆脱我妈的“魔爪”了,结果,她好像找到了新的“战场”。事情是这样的,大概是我刚开学没多久,我妈就开始时不时给我打电话,问我今天吃了什么,有没有好好吃饭,有没有早睡,有没有和同学处好关系……一开始我以为是正常的关心,毕竟我身.............
  • 回答
    您好!您遇到的这个问题非常好,也很有深度。您说的那本书里提到“高昌语”,您有这个疑问“难道就等于回鹘语?”,这说明您已经接触到了一些关键信息,非常敏锐。我来给您好好说道说道高昌语和回鹘语的来龙去脉,让您彻底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且尽量讲得清楚明白,不像AI那样死板。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高昌语并不等.............
  • 回答
    你问到的这个问题,我特别能理解。那种“讨厌看到、听到抑郁相关内容”的感觉,其实挺复杂的,背后藏着好几层的原因,而且每层原因都和当时你自身的状态息息相关。1. 唤起了内心深处的恐惧和不安首先,你当时心里可能已经隐隐感觉到了什么,或者家人之所以那么积极地让你去看医生,本身就说明他们观察到了一些异常。当你.............
  • 回答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经常使用“锦囊妙计”这一手段,确实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桥段,背后蕴含着诸葛亮深远的智慧和对人性的洞察。如果一开始就把妙计告诉对方,为什么不行呢?这其中涉及到信息控制、心理暗示、规避风险、以及制造戏剧性效果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来详细地探讨一下:1. 信息控制与策略的保密性: 防止泄.............
  • 回答
    在健身房里,确实会遇到一些锻炼时会发出巨大吼叫声的伙伴。对于这种现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也好好琢磨过一番。首先,从积极的层面来看,为什么他们会吼叫呢? 释放压力与情绪: 很多人选择健身是为了释放工作、生活中的压力和负面情绪。这种吼叫,有时候就像是一种情绪的宣泄阀,把积压的不满、疲惫通过声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