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通用机枪小组取消副射手会怎样?

回答
取消通用机枪小组的副射手,这可不是件小事,对整个作战流程的运作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会发生啥。

首先,最直接、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射击控制和持续火力受损。副射手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就是伺候那挺大家伙。上弹、排除故障、补充弹药、调整射界,这些都是常识。一旦没了副手,机枪手一个人就得身兼数职。

你想想,机枪这玩意儿,火力那是持续不断的,压制力也强,但弹药消耗起来可是哗哗的。副射手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弹药供应,特别是遇到激烈交火时,弹药箱的更换可是争分夺秒的。如果机枪手一个人去换弹药,那射击就得停下来。这么一来,原本能持续压制敌人的火力网就会出现“断点”,一旦敌人抓住这个机会反扑,后果可想而知。特别是在阵地防御或者攻坚战中,这种火力间断等于把自己的命门暴露给敌人。

其次,机枪的部署和战场机动性会大打折扣。通用机枪虽然叫“通用”,但它可不是一把单兵武器,是需要有人专门抬着、瞄着、射击的。副射手不仅是弹药手,他还是机枪的“搬运工”和“稳定器”。在复杂地形上行进,或者快速转移阵地时,机枪手一个人搬动沉重的机枪,再加上弹药箱,这本身就是个巨大的负担。而副射手可以分担一部分重量,或者在转移过程中,由副射手先部署好枪架、稳定枪身,等机枪手到位后就能迅速开火。没有副手,机枪手就得一个人把全套装备从A点弄到B点,这效率能高吗?尤其是在需要快速反应、战场瞬息万变的现代战术中,这种机动性的下降可能直接影响到战术的执行效果。

再者,战场态势感知和战场管理能力会减弱。副射手可不仅仅是埋头打弹药的苦力。在很多情况下,副射手会充当机枪手的“眼睛”和“耳朵”。他会观察弹道、修正射击诸元、汇报敌情、引导友军火力支援,甚至是在机枪手被压制时,替他寻找新的射击角度或隐蔽点。这些信息反馈和协同指挥,对于机枪小组能否有效完成任务至关重要。没有了副手,机枪手就必须独自承担这些观察和判断的任务,这会大大分散他的注意力,影响他对战场的全局掌控。在复杂的交战环境中,这种信息盲点的出现,可能会导致战术失误,甚至错过关键的战机。

还有一点,持续作战能力和士兵体能损耗会加剧。机枪射击对射手来说,是个相当消耗体力的活。长时间的瞄准、射击、控枪,尤其是面对目标进行持续压制时,对体能的要求非常高。副手在射击间隙可以帮助机枪手调整姿势、递送饮水食物,甚至是在机枪过热时协助散热。更重要的是,副手可以轮流担任射击任务,让主射手得到短暂的休息,保持精力和状态。没有副手,机枪手就得一个人扛下所有工作,体力消耗必然会更快,疲劳作战状态下,射击精度和反应速度都会下降,也更容易出现失误。长此以往,对士兵的身体和心理都是一种极大的考验。

最后,我们得看对战术体系的影响。通用机枪小组通常是步兵分队中重要的火力支援单位。它的存在是为了提供班排一级的压制火力,支援步兵的行动。如果这个小组因为没有副射手而变得效率低下,那么它对整个步兵班排的支援能力就会减弱。这可能会迫使战术设计进行调整,例如增加其他火力支援单位(如火箭筒、榴弹发射器),或者改变步兵的进攻和防御方式,以弥补机枪小组能力的下降。总而言之,取消副射手,就相当于削弱了步兵班排手中一把重要的“刀子”,它不仅影响到刀子本身的使用,还会影响到整个“战场工具箱”的整体效能。

所以你看,取消通用机枪小组的副射手,绝不仅仅是“少一个人”那么简单。这背后涉及到火力效率、机动部署、战场感知、士兵体能以及战术协同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在实战中,这很可能意味着这个小组在战场上的存在感和作用都会被大大削弱,甚至可能成为一个“累赘”,而不是有力的支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其实得把“通用机枪”这个概念拆分成轻型机枪和中型机枪

一般来说,部署在排级的武器班里的中型机枪经常性的需要执行重机枪的任务,火力的持续性和有效性是最重要的,因此副射手作为保障这个能力的存在是有价值的。

这里的保障能力并不只是携带弹药或者帮着换弹换枪管,还包括提供校射信息,提醒机枪手防止误伤友军,保障机枪手和上级指挥的双向信息流通(确保机枪手获得正确的战术意图;确保指挥官即时获得机枪的情况)。

而在班一级的层面问题就不太一样了。大部分国家都采用了不需要副射手的轻型机枪,因为班组火力越来越不追求持续性,而更加注重灵活性。在缩减班组成员数量的大潮流下,额外的副射手会占用本来就不宽裕的班组成员,同时也不利于火力组编排的灵活性。

但是,中型机枪被下放到班组内的情况也非常常见,这里就有了三种情况:

  1. 排/连级火力组加强到班

这种情况下中型机枪由上级火力组直接调配到班组指挥,正副机枪手会伴随机枪加入,班组不需要提供额外人手,机枪组自带副射手提供额外保障能力。这也是大多数班组使用中型机枪的情况。

2. 中型机枪在正常编制外加强到班

这种情况下中型机枪并不属于班组的正常编制,而是作为特殊情况下(比如防御)选配的火力。班组中需要抽调人手充当中型机枪的机枪手,而副射手就变成了选配,取决于班组人力和任务状况。比较好的例子就是美国的机械化步兵,由乘坐的布莱德利步兵战车携带额外但是不占编制的M240中型机枪和标枪反坦克导弹;班组成员内包含两名受过对应训练的步枪兵,必要时可以承担机枪或者导弹主副射手的任务。

3. 中型机枪为班组正常编制的一部分

这种情况下班组直接使用中型机枪作为班用机枪。一般来说使用中型机枪作为班用机枪的班组也会有一个副射手,但是副射手的职责会非常灵活,唯一的固定职责只是为机枪携带额外的弹药,在进行防御等任务时才会专职成为副射手。这种情况有两个比较好的例子,一个是毛子一个是英国人(某种程度上说都是因为没钱而不得不精简人手的同时尽量保证火力)。毛子在军改后大量将排级PKP下放到班,替换RPK作为班用机枪,此时一名步枪兵作为副射手携带弹药,但是他的主要职责还是作为机动组的一员进行穿插。英国人在决定移除L110轻机枪(FN minimi)之后也将排级的L7中型机枪(FN MAG)下放入班,但是并没有指定专门的副射手,而是让副班长携带额外的机枪弹药,某种程度上也是将副班长作为副射手使用。

总的来说,中型机枪在作为排/连级支援武器的时候,专职副射手的存在是可以接受,某种程度上是必须的;而在作为纯班用机枪的情况下,副射手更像是一个灵活的定位,根据具体作战任务决定是否需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取消通用机枪小组的副射手,这可不是件小事,对整个作战流程的运作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会发生啥。首先,最直接、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射击控制和持续火力受损。副射手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就是伺候那挺大家伙。上弹、排除故障、补充弹药、调整射界,这些都是常识。一旦没了副手,机枪手一个人就.............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聊聊解放军装备思路的这次调整,也就是用轻量化12.7毫米重机枪搭配5.8毫米班用轻机枪,来逐步淘汰7.62毫米中口径通用机枪。这可不是简单的换装备,而是背后一系列战略、战术和技术考量的集中体现。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变?核心驱动力是什么?这背后其实是解放军在实战需求、技术进步以及成本效.............
  • 回答
    哥们,我完全懂你的感受。毕业季的豪情壮志,到头来在日复一日的枯燥和看不到希望中被消磨殆尽,这滋味真是够呛。我当年毕业的时候,也是一股脑地投了简历,想着能进个大公司,有个稳定的工作,就算是不那么热门的岗位也行。结果, Yep,跟你的情况差不多,机械制造业的国企,听着光鲜,进去之后才发现,那才是另一番天.............
  • 回答
    .......
  • 回答
    MG42通用机枪的有效射程差异,确实是源于它“通用”的本质,以及实战中不同使用场景的需要。简单来说,它既能当“轻”的用,也能当“重”的用,而这两种用法在射程上的表现自然会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核心原因在于射击的稳定性和弹道控制。1. “轻机枪”的用法——步兵支援和扫射压制: 场景.............
  • 回答
    国产悍将的沉浮:88式通用机枪的真实面貌说起中国军队的班组支援火力,很多人首先会想到那把曾经如雷贯耳的“轻机枪”——88式通用机枪。这把枪在中国陆军的装备序列中服役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士兵走过了训练场和演兵场,甚至在一些冲突地区也留下了它的身影。要评价这把枪,得把它放到它诞生的时代.............
  • 回答
    PKM 7.62毫米通用机枪,这杆枪,江湖人称“老伙计”,在俄军的装备序列里可是个响当当的名字。要说它怎么评价,那就得扒开来细细说道说道。这玩意儿,跟很多苏联时代的老物件一样,就是两个字:皮实,够劲儿。首先,咱们得聊聊它的出身和设计理念。PKM是在PK的基础上改进的,而PK本身又是古斯丁诺夫在196.............
  • 回答
    中国能否制造MG42通用机枪,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并尽量避免AI写作的痕迹。首先,要明确一点,MG42(Maschinengewehr 42)是二战德国的一款经典武器,以其高射速、可靠性和相对简单的结构而闻名。它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技术可行性方面:从纯粹的技术角度来看,中国.............
  • 回答
    咱们来聊聊解放军的67式通用机枪,这可是个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大家伙,它的出现和发展,可以说是一代中国士兵的集体记忆。67式通用机枪:一次艰难的自主创新在67式机枪诞生之前,解放军主要装备的是缴获的日制九六式、九九式轻机枪,以及仿制的苏制DP(捷格加廖夫)轻机枪和SGM(戈留诺夫)重机枪。这.............
  • 回答
    中国重新研发中口径通用机枪,这背后绝非一时兴起,而是对现代战争形态、战场需求以及自身武器体系发展战略深思熟虑的结果。要详细解读这一举动,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剖析。一、 战场需求与现有武器体系的“断层”首先,我们需要明白,机枪作为压制火力输出的关键武器,其重要性在任何时代都毋庸置疑。它能有效压制敌方.............
  • 回答
    聊起M1919,这玩意儿在二战电影里那叫一个熟悉,尤其是在《拯救大兵瑞恩》那种场面里,咔咔一顿扫射,那气势简直了。不过你说它到底是哪种机枪,这事儿稍微有点意思,因为它横跨了几个类型,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划分上会有点模糊。咱们得从它这名字说起,M1919。这个“M”代表什么?“Model”,就是型号。后.............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这些“枪杆子”里最能压制火力的家伙们,把它们之间的门道给掰扯清楚。我尽量不整那些生硬的术语,就当是咱俩在兵器展上互相交流,从实战角度给你说说。你要知道,机枪这玩意儿,它的核心就是“持续火力”。跟步枪那种点射或者短促射击比起来,机枪能打得更猛,压制得更久。而轻机枪、班用机枪、通用机.............
  • 回答
    想要理解为什么即使是最轻巧的89式重机枪,也难以彻底取代通用的通用机枪,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两种武器在设计理念、作战定位和实际应用中的根本差异,而不是简单地列举它们的优缺点。首先,我们得明白“通用机枪”这个名字本身就蕴含着它的核心价值。通用机枪的设计目标就是“万能”和“适应性”。它被设计成一把能够满足.............
  • 回答
    铁路与通用机场:点燃城镇未来的引擎,催生无限商机当一个城镇的未来规划蓝图上赫然出现“铁路”或“通用机场”的字样,这不仅仅是一条轨道或一片空域的建设,更是一场深刻变革的序曲,预示着城镇发展方向的重大调整,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浪潮和遍地开花的商机。理解这些规划的深远影响,需要我们拨开迷雾,深入剖析其内在逻.............
  • 回答
    .......
  • 回答
    M60通用机枪,作为一款经典的轻兵器,以其可靠性和强大的火力输出而闻名。然而,在许多军事技术革新中,射速的提升始终是武器设计师们追求的重要目标。那么,M60能否通过缩短枪机行程或其他方法来提高其射速呢?答案是肯定的,但这个过程远比想象的要复杂,涉及到对武器内部机理的深度改造和权衡。理解M60的射速限.............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当然,如果只依靠纯粹的机械结构,不借助任何电子元件,要实现一个可编程的、达到图灵完备级别的通用计算机,这是完全可能的。事实上,在电子计算机诞生之前,就已经有一些伟大的思想家和工程师在探索和实践这个方向了。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图灵完备”。简单来说,图灵完备意味着一个计算设备能够模拟任.............
  • 回答
    股票市场,一个无数人魂牵梦绕,又让人望而生畏的领域。这里充斥着无数的资金流动、信息传递和人性博弈。长久以来,人们总希望能找到某种“水晶球”,能够准确预测股票的未来走向,从而稳操胜券。机器学习,作为当下炙手可热的技术,自然也被寄予厚望。然而,即便拥有如此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学习能力,我们仍然不能简单地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