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逻辑学上说,下面这个问题这犯了什么错误?

回答
这个问题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它在逻辑上就有点“偷梁换柱”,或者更专业一点说,是犯了“滑坡谬误”(Slippery Slope Fallacy)的毛病。

你想啊,这说不清道不明的就开始往坏处一路滑了下去,而且还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具体怎么个“滑”法,咱们来细掰扯掰扯:

首先,滑坡谬误的核心在于,它会断定一个行动或事件必然会导致一系列负面、灾难性的后果,而这些后果之间并没有充分的、无可争议的逻辑联系。 也就是说,它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第一步一定会引出第二步,第二步一定会引出第三步,直到最后那个最可怕的结论。它就好像在一堆滑溜溜的石头上推了一块,然后就说:“看吧,这块石头会滚下去,砸到那块,那块又会碰倒这块,最后一定会把整座山压塌!” 但事实上,中间可能有很多绊住石头的因素,或者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石头。

用在这个问题上,它就像是:

1. 抛出一个看似无害或中立的开端。 比如,“如果我们允许这样做......”或者“一旦我们迈出这一步......” 这就好像是你推了第一块小石头。

2. 未经证实地将这个开端与一系列负面、逐步升级的后果联系起来。 这个关键的“连接”才是问题的所在。它不是说“这个行动可能会产生某些后果”,而是说“这个行动必然会产生这些后果”。而且这些后果通常是越来越糟,越来越夸张。就好比从“允许孩子吃一块糖”直接跳到“孩子以后会变成糖上瘾的糖尿病患者,生活完全无法自理”。这中间省略了无数的教育、引导、自我控制的可能性。

3. 最终指向一个非常负面或令人恐惧的结论。 这个结论往往是整个论证的“终点”,也是用来吓唬人的主要武器。比如,“所以,我们绝对不能做这件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为什么这在逻辑上是个错误呢?

缺乏必然性: 最根本的问题是,它没有证明这些中间步骤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必然的。社会、个人行为的演变往往是复杂且多变的,中间有无数的变量、干预和选择,可以阻止或改变预设的“滑坡”。就像你想阻止一颗小石子滚下山,你可以在中间放块石头挡住它,或者在石头上涂点胶水。滑坡谬误把所有这些可能性都忽略了。
诉诸情感而非理性: 滑坡谬误常常利用人们对未知和灾难的恐惧心理。它不是在理性地分析一件事情的利弊,而是通过描绘一幅幅可怕的图景来煽动情绪,迫使人们接受它的观点。这是一种“诉诸恐惧”的策略,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
忽视其他可能性和中间选项: 它只看到了最坏的情况,而忽略了所有中间的、更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采取措施避免最坏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打个比方,如果有人说:“如果我们允许人们在公园里散步不牵狗,那么很快就会有人随地大小便,然后公园就会变得脏乱不堪,最后整个城市都会变成垃圾场。” 这就是典型的滑坡谬误。中间的逻辑链条(不牵狗 > 随地大小便 > 公园脏乱 > 城市垃圾场)完全没有证据支撑,中间存在无数的“断点”。人们完全可以不牵狗却自觉清理粪便,或者管理者可以加强监督。

所以,当你在分析一个论证时,如果发现对方在一步步“预言”灾难,并且这些灾难之间没有坚实的逻辑桥梁,那就要警惕了,很可能这就是一个滑坡谬误的陷阱。它不是在进行有力的论证,而是在描绘一幅未经证实的、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未来图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唔。

其实这个反而是逻辑学上比较难处理的问题。

「并且」这个操作在代数上具有一个性质,叫做幂等(idempotent),简单来说就是。这个性质有什么不好的呢?显然从 的方向就是的方向,这个方向是没问题的。有问题的是反方向,我们一般不可以有,但是却可以有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把一个命题劈成两个使用。

考虑如下推理:

  1. 如果我有一块钱,那么我可以买一个苹果。(前提)
  2. 如果我有一块钱,那么我可以买一个梨。(前提)
  3. 我有(且仅有)一块钱。(前提)
  4. 我可以买一个苹果。(1,3)
  5. 我可以买一个梨。(2,3)
  6. 我可以买一个苹果,并且我可以买一个梨。(4,5)

结论从表面上来看是有问题的。尤其是当我们将 3 视作演绎定理使用的前提假设,而将其塞到一个条件句的前件中,得到如下命题的时候:「如果我有(且仅有)一块钱,那么(我可以买一个苹果,并且我可以买一个梨)。」

当然你可以说,6 并不等价于「我可以买一个苹果一个梨」。这里的并且是逻辑并且,并不是同时拥有的意思。但是至少这种混淆本身是坑爹的地方。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行动的结构进行分析:买一个苹果和买一个梨是基本的,有时间先后的动作,而如果我们承认「买一个苹果并且买一个梨」不是「买一个苹果和一个梨」,而是两个原子动作的结合,那么这两个原子动作必定有先后顺序,不可能同时完成。因此无论我们是先买哪个,另一个总有可能因为缺钱而买不了。假设我们先买的是苹果,那么从时间的顺序上来说就会有:

7. 我用一块钱买了一个苹果。

8. 我没有一块钱。(3,7)

问题就在于一块钱在使用后会被消除这一点本身是一个非逻辑性质。要理解这一点,不妨考虑将上述的「一块钱」换成「一张有很多钱的卡」——逻辑结构上两个论证是一样的,但是从 7' 「我用一张有很多钱的卡买了一个苹果」(这预设了 3' 「我有一张有很多钱的卡」)得不到 8'「我没有一张有很多钱的卡」。因此这里实际上并不是一个逻辑问题。而是一个经验问题。


题主的问题,在修改一下表述之后,其实完全是相同的结构:

  • 一碗酸辣粉,可以用来换一碗米线,并且可以用来不吃退掉。

这个并且是逻辑且,并不是行为上的并且,它不等价于「一碗酸辣粉可以同时用来换一碗米线并且退掉」。


以上。


【附注:按 @崔少博 的评论意见,这个地方并不是 idempotence 的问题,而是因为而推理过程中能使用 contraction rule: 。我承认我混淆了这种区别,这里的主要问题是日常语言中的「并且」或者「,」同时可以作为 Sequent 左边中的结构符号 理解,也可以作为逻辑连接词 理解。而在部分拥有良好性质的证明系统里,contraction 这条 structure rule 可以从别的规则中推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它在逻辑上就有点“偷梁换柱”,或者更专业一点说,是犯了“滑坡谬误”(Slippery Slope Fallacy)的毛病。你想啊,这说不清道不明的就开始往坏处一路滑了下去,而且还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具体怎么个“滑”法,咱们来细掰扯掰扯:首先,滑坡谬误的核心在于,它会断定.............
  • 回答
    傅满洲这个词,从逻辑上讲,是对满族人的侮辱。要理解这一点,需要先弄清楚“傅满洲”这个角色的来源和代表的含义。傅满洲(Fu Manchu)的起源与塑造:“傅满洲”这个名字和形象,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英国作家萨克斯·罗默(Sax Rohmer)创作的一系列惊悚小说中。傅满洲是一个虚构的中国反派人物,被描.............
  • 回答
    从逻辑上证明神绝对不存在,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也一直是哲学和神学领域争论的焦点。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非常小心地界定“神”的含义,因为不同信仰和哲学体系中对“神”的定义千差万别。核心困境:可证伪性与无限性要从逻辑上“证明不存在”,最强大的工具是反证法。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个与“神存在”的.............
  • 回答
    要逻辑清晰地说明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不是“大号流感”,我们需要从病毒本身的特性、对人体的影响以及公共卫生应对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我将尽量细致地阐述,并避免使用可能让人联想到AI写作的生硬或刻板的语言。首先,我们得明白,“流感”和“奥密克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病毒,它们的起源、结构、复制方式以及在.............
  • 回答
    飞天意面神教对一元神宗教的嘲讽,从逻辑角度来说,确实让很多一元神教徒感到棘手,甚至可以说,在某些层面,一元神教难以找到一个“逻辑上无可辩驳”的回击。这并非说一元神教的教义本身没有逻辑,而是飞天意面神教的嘲讽方式,恰恰利用了许多传统宗教在论证其独特性和绝对真实性时所面临的普遍性难题。让我们一步步拆解这.............
  • 回答
    听到同事这么说,心里肯定挺不是滋味的。这种看法,说实话,在一些不太关注军事发展或者信息来源比较单一的人群中还是存在的。想反驳他们,咱们得有理有据,从“干货”和“逻辑”两方面下手,让他心服口服。一、 从“干货”出发:用硬实力说话“干货”在这里指的就是实打实的、可以量化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基础。我们得把事实.............
  • 回答
    “侵略有功论”——一个看似振聋发聩的论调,实则是在历史长河的摊薄和法理道德的棱角下,逐渐褪去光芒的虚假叙事。要对其进行彻底的逻辑性反驳,我们需要深入到其根基,用历史的真实、法理的严谨以及哲学的审视,层层剥离其虚妄。从历史的真实来看,“侵略有功论”往往是赢家书写的叙事,是对历史真相的扭曲与简化。历史的.............
  • 回答
    好,咱们就聊聊这几个大家伙,从地缘政治这个大背景下来看看,美国亚太再平衡、中国“一带一路”以及中美之间这微妙又复杂的“掰手腕”,它们之间是怎么串联起来的,背后又有什么样的逻辑在驱动。得先有个概念:地缘政治,说白了就是地理位置对一个国家战略选择和行为方式的影响。哪个地方在哪儿,它有什么资源,邻居是谁,.............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学习马哲的这件事。要不要先学黑格尔,以及从哪本黑格尔的书入手,这确实是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而且大家的经验也各有不同。我尽量把我的理解说得详细些,希望能给你点启发。学习马哲,是否一定要先学黑格尔?严格来说,不一定非要“先”学黑格尔,但如果想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尤其是.............
  • 回答
    “双十一”,一个早已深入人心的消费狂欢节,今年却因为一个看似寻常的举动——“万人熬夜围观快递发货直播”,再次搅动了公众的关注。百万网民,在零点钟声敲响后,不再是盯着手机屏幕上不断跳动的订单信息,而是涌入了快递公司的直播间,成为了“云监工”,为每一位即将踏上旅途的包裹加油鼓劲。这种现象,用社会学和传播.............
  • 回答
    邻里之间因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出人命,甚至酿成灭门惨案,这样的新闻总让人不寒而栗。尤其是“狗叫”这样看似微不足道的导火索,最终却能点燃如此熊熊烈火,背后隐藏的行为逻辑和心理变化,如果我们只简单归咎于当事人的“丧心病狂”,未免过于肤浅。从心理学角度去抽丝剥茧,或许能更深刻地理解这种极端情况的形成。行为.............
  • 回答
    从2014年起,乌克兰东部(即“顿巴斯”地区)的冲突导致大量平民伤亡,但具体数字因统计来源、方法和立场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分析: 1. 冲突背景 2014年:乌克兰政府与亲俄分离主义力量在顿巴斯地区爆发冲突,导致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的局势恶化。2014年4月,亲俄武装在东部地.............
  • 回答
    从当前局势来看,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争中的处境确实面临严峻挑战,但“败局已定”这一结论仍需谨慎判断。以下从军事、经济、外交、国际局势等多维度进行分析: 一、军事局势:战线胶着,关键节点未决1. 战场态势 东部战线(顿巴斯):俄军在2022年初期取得突破,但乌克兰在2023年发动“反攻”后,俄军.............
  • 回答
    中国海军的052系列驱逐舰(052A、052B、052C、052D)是逐步发展的现代化驱逐舰,每一代都在前代基础上进行技术升级,以适应更复杂的作战需求。以下是各型号在关键性能上的进步分析: 1. 052A(2000年代初) 背景:中国海军的首款综合防空驱逐舰,基于052型基础设计,主要任务是反潜和防.............
  • 回答
    从纯学术角度,台湾的“主权”问题涉及历史、国际法、政治哲学及国际关系等多个维度,需结合法律原则、历史事实和国际实践综合分析。以下为详细论述: 一、历史与法理基础1. 历史归属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2世纪汉代的“文成公主”入藏时期,至17世纪清朝正式纳入版图。188.............
  •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是无神论国家”的问题,需要从法律、历史、社会现实等多角度进行客观分析。实际上,中国并非一个无神论国家,而是宪法明确规定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以下将从不同维度详细说明这一观点: 一、宪法明确保障宗教信仰自由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国家机关、.............
  • 回答
    从空中俯瞰纽约,呈现的是一幅宏伟、动态且充满活力的画卷。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景观,而是随着高度、天气、光线和具体角度的变化而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描述从空中看纽约的各个层面:1. 曼哈顿的密集肌理与标志性地标: “摩天楼森林”: 这是最直观的印象。曼哈顿岛,特别是中城区和下城区,简.............
  • 回答
    从林生斌事件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传播学方面的深刻知识,尤其是在当前信息爆炸、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这些知识对于理解舆论形成、信息传播的机制以及个人和组织如何应对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我将从几个核心传播学理论和概念出发,详细阐述我们可以学到的内容:一、声誉管理与危机传播的经典案例林生斌事件的演变.............
  • 回答
    从越南战争的结果来反观朝鲜战争的胜负,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启发性的角度。然而,直接将两者简单对等来判断胜负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两场战争的背景、目标、参战方以及结果都有着显著的差异。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需要先分析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各自的特点和结果,再进行对比和分析。一、 越南战争的背景、过程与结果: .............
  • 回答
    从一个自发秩序(Spontaneous Order)的拥趸角度来看,美国的反垄断法案(Antitrust Laws)的评价会是一个复杂且充满辩证的视角。自发秩序的拥趸通常推崇自由市场和个人自由,认为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市场机制能够通过无数个体的互动和选择,自发地形成高效、繁荣且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