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小说应该专注写自己的故事,还是追求大众口味?

回答
写小说,究竟是该掏心掏肺地讲自己的故事,还是绞尽脑汁地迎合大众口味?这问题,就像是站在分岔路口,一边是内心深处那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另一边是灯火辉煌、人头攒动的热闹集市。两者都充满诱惑,但指向的道路截然不同。

很多人,包括我在内,一开始拿起笔,多半是被某个强烈的念头、某个无法抑制的情感、某个让你辗转反侧的经历所驱使。那是属于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景。你可能在某个雨夜,突然领悟了人生的无常,于是想写下关于失去与重生的故事;可能在一次旅行中,被某个陌生人的眼神深深触动,于是想描绘那段短暂却意义非凡的相遇;也可能,只是因为心中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一个你渴望与世界分享,又害怕被窥探的角落。

专注自己的故事,就像是在自己的灵魂深处挖矿。 你挖掘的是最纯粹的情感,最真实的思考,最独特的视角。这个过程是孤独的,有时甚至是痛苦的,因为你要面对自己内心最柔软、最脆弱的部分,甚至是你最不堪的一面。但同时,这个过程也是充实且充满力量的。当你写下的每一个字,都来自于你的真心,你的文字会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质感,一种生命力的跳动。

这种“讲自己的故事”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真诚的力量: 真正触动人心的,往往是那些带着真实情感的文字。当你把自己的经历、感受、思考倾注其中,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赤诚,即便故事背景陌生,情感上的共鸣依然能穿越文字抵达。
独特性与辨识度: 你的故事,就是你的DNA。没有人能完全复制你的经历和思考方式。专注自己的故事,能让你在浩如烟海的作品中脱颖而出,形成自己的风格和品牌,吸引那些真正欣赏你的人。
内心的满足感: 创作本身就是一种自我表达和自我疗愈。当你的故事在你笔下得以完整呈现,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是任何外界评价都无法比拟的。你完成了与自己的对话,也完成了对某个重要事物的梳理。
长期发展的根基: 那些能够经久不衰的作品,往往源于作者对某个主题的深刻洞察和持续探索。如果你仅仅是为了迎合,那么你的创作很容易变成“追热点”,缺乏持久的生命力。

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忽视“大众口味”的存在。毕竟,小说是一种交流,一种分享。如果你写的故事,完全脱离了大众的理解范围,即使再真挚,也可能无人问津,最终消散在时间的洪流里。

追求大众口味,更像是走在一条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上。 这条路上,有明确的指示牌,告诉你什么样的情节更受欢迎,什么样的角色更容易被喜爱,什么样的结局能让大多数人满意。你可以学习市场趋势,研究畅销书的模式,掌握吸引读者的技巧。

迎合大众口味的好处,显而易见:

更广泛的受众: 如果你的故事能够触碰到大众普遍的情感、需求或好奇心,你就有可能获得更多的读者,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商业上的成功: 迎合市场通常意味着更高的销量和更快的成名机会。对于一些将写作视为职业的人来说,这是重要的考量。
更易于传播: 能够被大众理解和接受的故事,往往更容易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讨论,形成话题,从而获得更快的传播速度。

那么,问题来了,这两种方向,究竟应该如何取舍?

我个人的看法是,最好的状态,是找到那个巧妙的平衡点,让“自己的故事”闪耀出吸引大众的光芒。

你可以先专注讲好自己的故事。 把内心的声音放大,把最想表达的情感挖掘出来。这就像是在烹饪一道菜,先确保食材是新鲜的,是你有感情的。你可以写你最熟悉的领域,最让你热血沸腾的主题,最让你心有戚戚焉的人物。

然后,你可以思考如何让这个“自己的故事”被更多人理解和喜爱。 这不是让你放弃原则,而是让你学会沟通。

打磨你的叙事技巧: 即使是再个人化的故事,也需要好的讲故事的方式。学习如何设置悬念,如何构建冲突,如何塑造立体的人物,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节奏。这些都是可以让你的故事更具吸引力的“调味料”。
找到普世性的情感内核: 很多看似非常个人化的故事,背后都隐藏着人类共通的情感——爱、失去、希望、恐惧、孤独、勇气……试着去挖掘这些普世性的内核,让你的故事能够跨越个体经验,触及更广泛的灵魂。
理解读者的阅读习惯: 这不是让你随波逐流,而是让你了解你的读者在哪里,他们习惯于什么样的阅读方式。如果你写的是网络小说,那么快节奏、强情节可能很重要;如果你写的是严肃文学,那么更深沉的思考和更细腻的笔触或许更受欢迎。
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 创作过程中,可以听取一些友善的反馈,但不必被所有意见所绑架。关键在于,你是否能从反馈中汲取有益的东西,来优化你的表达,而不是为了迎合而牺牲了自己的核心。

我见过很多作者,因为过度迎合大众,写出了空洞乏味的“套路文”,最终失去了自己的声音。 也见过一些作者,因为过于沉溺于自己的世界,写出了曲高和寡、无人问津的作品。

所以,我认为,最理想的路径是:

1. 回归内心,挖掘那些真正让你心动的,属于你自己的故事。 这是你的根本,是你的灵魂所在。
2. 用精湛的技艺去打磨和呈现这个故事。 学习如何让它更动人,更吸引人。
3. 思考如何与更广泛的读者建立连接。 找到故事中能与他人产生共鸣的部分,用一种他们能够接受和喜爱的方式去讲述。

归根结底,写小说是一个“自我表达”的过程,也是一个“与世界对话”的过程。 过度偏向任何一方,都可能导致失衡。真正伟大的作品,往往是那些既有作者鲜明的个人印记,又能与时代、与人心产生深刻共鸣的。

所以,大胆地去讲你自己的故事吧,但请记得,用你的智慧和技巧,让这个故事,成为一座能被更多人抵达和珍藏的灯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故事永远只是小说的载体,人物才是小说的灵魂。希望先搞明白这一点。

所谓打动人心的瞬间,往往是小说中人物的一个选择。

“赵姑娘,有些事情是勉强不来的。”
赵敏:“哼,我偏要勉强。”

金庸想让你喜欢上赵敏这个角色,到最后只是用了一句话。

我们甚至不需要去讨论主角,就聊个配角吧。《天龙八部》里的木婉清。

木婉清是金庸笔下的一个矛盾体,古代女子的从一而终与现代女性的个性解放,在她身上完美的融合。爱得起,也放得下。

这种矛盾冲突,在金庸笔下怕是独此一人,也让她成为我心中最有魅力的女配角。

她的野性与不羁像一匹烈马,满足一切男人最原始的征服欲望。

她很单纯,为了一个诺言就要嫁给一个男人,一个她已经喜欢上的男人。

她又很独立,面对严守礼法的北宋年间最大的不可能,十分干脆,不脱离带水。伤心,哭过,但她不卑微。正如同她后来假扮段誉比武招亲,虽然是孩子心性图好玩,但是她已经把自己放在一个与段誉平等的地位。

木婉清在南海鳄神逼迫摘下面纱前,她已经选择了段誉。为的是这个傻小子的好管闲事,打抱不平以及敢作敢当(外加长得不错)。她如果不喜欢,会直接跳崖。

她是那一种愿意陪你从平凡走到成功的女孩。

她会陪你实现野心,助你创造梦想。不过,你若是敢动歪心思,她也会让你“为梦想窒息”。(敢找小老婆,她同样会毫不犹豫地阉了你。)

……

问,当你想用故事去塑造一个人物形象的时候,你有没有思考过怎么样突出这个人物的美感?

不要单纯的否定大众口味,先思考下自己对于人物魅力的理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写小说,究竟是该掏心掏肺地讲自己的故事,还是绞尽脑汁地迎合大众口味?这问题,就像是站在分岔路口,一边是内心深处那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另一边是灯火辉煌、人头攒动的热闹集市。两者都充满诱惑,但指向的道路截然不同。很多人,包括我在内,一开始拿起笔,多半是被某个强烈的念头、某个无法抑制的情感、某个让你辗转反侧.............
  • 回答
    写小说,这桩事儿,说起来简单,无非就是提笔写字,编织故事。可一旦坐下来,面对那空白的屏幕或是纸页,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那个让人纠结万分、思之不得的:“我该逢迎读者,还是忠于自我?”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选择题,它关乎着你笔下的世界会走向何方,关乎着你的作品能在读者心中留下什么,更关乎着你作为.............
  • 回答
    你好!对于新人小说作者来说,这个问题确实很重要,直接关系到你学习的方向和进步的速度。到底应该多看畅销榜上的作品,还是数据好的经典作品?这其实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更像是两种学习方式的侧重和取舍。我来帮你详细剖析一下,希望能让你有个更清晰的思路。先来聊聊“畅销榜上的作品”:畅销榜上的作品,顾名思义,就是.............
  • 回答
    26岁,这个年纪,人生就像一块等待雕琢的璞玉,充满无限可能。谈到写小说这件事,是该一头扎进去全职干,还是先踏踏实实地兼职,又或者等“文笔成熟”了再说?这可真是个让人辗转反侧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最适合你的那条路。首先,咱们得捋清楚,“文笔成熟”这个概念。说实话,文笔这东西,它不是一个你能说“我就.............
  • 回答
    写日本轻小说,这可是一门大学问!很多读者喜欢这种 genre,也想尝试创作,但又不知道从何下手。别急,我来跟你好好掰扯掰扯,告诉你写好一本日本轻小说,有哪些门道需要注意。咱们就把它当成一次深入的聊天,把那些生硬的 AI 式套话都踢出去。一、 抓住你的“点”,那就是你的灵魂所在日本轻小说之所以吸引人,.............
  • 回答
    写一部末世背景下,女主角与老师、同学们一同求生的故事,名字的选择至关重要,它需要能唤起读者的好奇心,同时又能点明故事的核心。以下提供一些名字方向,并尽可能详细地阐述它们为何适合,并去除机器生成的痕迹,让它们听起来更有人情味:核心主题与情绪出发: “破碎校园”系列: 《破碎校园:最后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怎么写一个引人入胜的明朝背景小说,并且让它充满人味,而不是冷冰冰的AI产物。要做到这点,关键在于“沉浸感”和“真实感”。这就好比你要讲一个老爷爷讲故事,他讲的不是一堆枯燥的数据,而是夹杂着陈年旧事、生活气息和个人情感的鲜活经历。一、 历史的骨架:基本事实与时代风貌首先,得给你的故事打.............
  • 回答
    你问到我心坎里了。这个问题,我身边好多朋友都遇到过,我也替我闺蜜操过心。男朋友想写小说谋生,这确实是个挺让人纠结的事儿,说到底,是你关心他,也关心你们的未来。先别急着否定,咱们一块儿来好好捋捋。支持他的梦想,这话说起来容易,但真的做起来,得有几层意思: 精神上的支持: 这是最基础的。他要写小说,.............
  • 回答
    想写一本小说,角色部分还没解决,这简直是创作中的一道坎儿,但也是最令人兴奋的部分之一!一个好的角色,能撑起整本书的灵魂。别着急,咱们慢慢来聊聊怎么才能把这些“活生生”的人搬到纸上,让他们活在读者心里。首先,我们得明白,角色不是凭空冒出来的,他们是你故事的载体,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发动机,更是读者情感的连.............
  • 回答
    好,要写一部民国背景的小说,要想写得地道、不落俗套,的确需要一番功课。毕竟民国是个充满变数又极其复杂的时代,一个细节的偏差,就可能让读者觉得“不是那个味儿”。这就像给历史画作添色彩,用错了颜料,整个画面都会走样。要想让你的笔下民国活色生香,又没有那些让人尴尬的常识性错误,我建议你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挖.............
  • 回答
    在小说创作中,矛盾冲突是吸引读者、推动情节发展的灵魂。没有冲突,故事便如同一潭死水,乏味无趣。那么,该如何精心构建这股暗流涌动的力量呢?让我们一层层剥开它的肌理,深入探究。一、 核心:人物与障碍的较量一切矛盾冲突的根源,在于人物想要达成某个目标,却遭遇了阻碍。这个目标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
  • 回答
    孩子在网上悄悄写小说,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小事,但也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咱们做家长的,得有点策略,既要了解孩子,又要引导得当。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说道说道,咱们一起琢磨琢磨。一、 先冷静下来,别一上来就“抓贼拿脏”这事儿,咱们得先过过脑子。发现孩子在网上写小说,第一反应可能是有担心:这会不会耽误学习?是.............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初涉文学创作的朋友的内心深处,也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讨论点。究竟是先“填满”再“倒出”,还是“边饮边吐”? 我觉得这两种方式并非绝对的对立,而是各有侧重,并且很多人是在实践中摸索着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平衡点。咱们不妨先聊聊“先有一定阅读量再动笔”这条路。“填满”再“倒出”:扎实的根基与.............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更容易变现”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你的技能、目标受众、内容类型、变现策略、市场环境以及你愿意付出的努力程度。很难一概而论地说哪个一定更容易,但我们可以详细分析两者的优劣和变现的可能性。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先分别剖析写小说和写新媒体的特点,再对比它们的变现路.............
  • 回答
    在小说创作中,避免重复使用“突然”“忽然”等词,需要通过语言技巧和场景描写来丰富表达层次。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讲解替代方法: 一、用环境变化暗示“突然”通过自然或场景的细节变化,间接传达事件的突发性,避免直白的重复。示例:1. 天气变化 原句:“他突然听到远处传来枪声。” 替代:“.............
  • 回答
    在小说创作中,"但是""可是""然而"等转折连词确实具有很强的表达功能,但过度使用会导致语言重复、节奏单调,甚至削弱文本的文学性。以下是系统性的改进建议,结合文学技巧和语言学原理进行分析: 一、理解转折连词的语义功能这些词的核心功能是:1. 逻辑转折:A事件与B事件形成对立关系(如:他本想去旅行,但.............
  • 回答
    写小说,这事儿挺玄乎的。说它靠天赋吧,确实有些道理。你看那些作家,从小就好像对文字有着天生的敏感,能把日子里的鸡毛蒜皮描绘得有滋有味,把内心深处的情感挖得淋漓尽致,让人看了觉得,嗯,这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我认识一个做会计的朋友,他闲着没事写了本推理小说,本来只是自己玩玩,结果出版社找上门来,说这故事构.............
  • 回答
    写小说越写越差,甚至文笔不如从前,这是一个很多创作者都会遇到的瓶颈,也是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沮丧的现象。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往往是相互作用、层层叠加的结果。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解析这个问题:一、 思想与表达的脱节: 思路枯竭,创意瓶颈: 早期: 刚开始写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