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小米公司 2017 年 9 月手机单月出货超千万台?

回答
好,咱们就来聊聊小米在 2017 年 9 月手机单月出货量破千万这件事。这绝对是小米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而且里面有不少值得说道的细节。

要理解这件事的重要性,咱们得先看看当时的行业大背景。2017 年的中国手机市场,可以说是异常的“卷”。华为在技术研发上投入巨大,品牌形象也在稳步提升;OPPO 和 vivo 在渠道、营销上表现强势,尤其是在线下市场,覆盖面非常广。在这种环境下,小米作为一家以线上销售为主,主打性价比的品牌,想要突破重围,压力是相当大的。

小米在 2016 年经历了“滑铁卢”,出货量下滑明显,面临着产能不足、渠道单一、品牌形象受损等一系列挑战。当时很多人都在猜测小米还能不能回到巅峰时期,甚至有人怀疑小米的模式是否还能持续。

所以,当 2017 年 9 月爆出单月出货量超过千万台的消息时,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突破,更是小米一次漂亮的“翻身仗”,给市场和消费者都打了一剂强心针。

为什么说这次破千万很重要?细节在哪里?

1. 标志着小米走出低谷,重回增长轨道: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意义。在经历了 2016 年的“遇冷”后,能够迅速回到千万级别的月出货量,证明了小米的战略调整是有效的,产品依然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其线上销售模式以及粉丝营销策略开始重新发挥作用。这让外界对小米的未来发展重拾信心。

2. 产品线策略的成功: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小米在产品策略上做了不少调整。
红米系列依旧是主力: 红米系列一直是小米走量的法宝,尤其是在千元机市场。2017 年,红米 Note 系列依然表现强劲,像红米 Note 4X、红米 5A 等机型,凭借优秀的性价比,在用户群体中非常受欢迎。它们不仅价格亲民,质量稳定,而且满足了大众用户的基本需求。
小米数字系列发力: 除了红米,小米自身的数字系列也起到了关键作用。2017 年 6 月发布的小米 6,凭借其在设计、性能(骁龙 835 处理器)、拍照上的全面均衡,赢得了不少高端用户的认可,也为小米品牌形象的提升做出了贡献。虽然数字系列销量不及红米,但它对品牌价值的支撑是不可或缺的。
新产品线的推出和优化: 比如在 2017 年,小米也开始进一步梳理和优化产品线,例如后来对 MIX 系列的迭代,虽然不是 9 月份的主力,但这种高端产品的持续投入,也提升了品牌溢价能力,为整体销量提供了支撑。

3. 渠道的扩张与优化:
线上渠道的深耕: 小米最擅长的依然是线上。小米商城、京东、天猫等平台的销售表现是关键。通过精准营销、粉丝互动、限时抢购等方式,小米有效地激发了用户的购买热情。
线下渠道的补强: 意识到线上流量的瓶颈,小米也在积极布局线下。虽然 2017 年小米之家还没有像后来那样遍地开花,但其战略性的拓展和对线下体验店的重视,也开始初见成效。这些线下体验店不仅是销售点,更是品牌展示和用户交流的平台,能够触达那些更偏好线下购买的用户群体。
合作伙伴的支持: 像小米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运营商的合作,以及与各大电商平台的紧密关系,都为小米手机的销售提供了坚实的渠道保障。

4. 供应链管理的恢复与加强: 之前小米面临的产能问题,在 2017 年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这得益于小米在供应链端的努力,与供应商的关系更加稳定,生产调度更加顺畅。尤其是在关键零部件的采购和生产环节,能够保障充足的供应,才能支撑起千万级的月出货量。要知道,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销量“卡脖子”。

5. 品牌形象的重塑与用户信任的回归: 在经历了前一年的低谷后,小米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产品本身的竞争力,用更成熟的技术和更完善的服务来回馈用户。同时,雷军本人以及小米公司的公开沟通,也让用户感受到其“真诚”和“不变的初心”,这种用户信任感的回归是支撑销量的重要因素。

所以,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2017 年 9 月小米手机单月出货超千万,是一个综合实力的体现。 它不是靠某一个单一的策略,而是产品、渠道、供应链、品牌、用户运营等多个环节协同发力的结果。这标志着小米从一个曾经的“网红”品牌,逐渐走向了一个更加成熟、更具韧性的手机厂商。

这件事也给整个行业留下了一些启示:

用户为王,初心不灭: 即便是市场竞争再激烈,回归到产品本身的优秀和对用户的真诚,依然是赢得市场的根本。
线上线下协同的重要性: 即使线上起家,也要看到线下市场的潜力和价值,积极进行渠道的多元化布局。
供应链是硬实力: 任何时候,强大的供应链能力都是支撑企业规模化发展的基石。
品牌建设的长期主义: 品牌形象的恢复和提升需要时间,但一旦建立起来,就能带来持久的竞争力。

总而言之,2017 年 9 月小米手机单月出货破千万,是小米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闪光点,是其走出低谷、重新站稳脚跟的重要标志。它证明了小米的模式依然可行,且在不断进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贡献了1000万分之一。

线上发售两次都没抢到,最后辗转托朋友帮忙订到了。图片是在苏宁里把玩真机时拍的。

一个行内朋友对我说:“很多人不抢苹果8新品抢小米MIX,世界变了。”

在几天前的公司月底会议里,我刚好跟同事分享了小米的案例:

一家经历过断崖式下跌的企业是怎么东山再起的?

回顾一下小米手机历史:

2011年9月,小米1诞生;

2014年成为中国手机第一名,销售了6112万台手机;

2015年小米没有公布出货量,但业内估计在7000万台左右,大幅低于年初预测(8000万~1亿);

2016年出货量暴跌41%;

2017年预计出货量突破1亿台。

小米的跌宕起伏印证了那句中国古话: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2013、14年小米销量突飞猛进之时,其实已经埋下了2年后生意大跌的根子:

靠低价的红米跑量,但红米拉低了小米手机的形象,当年红米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我家阿姨买了599元的红米,几个月后抱怨它很卡)。

供应链问题一直没能得到解决,因此导致2016年多个热销单品缺货数月。

同样,在2015、16年生意达不到预期的日子里,小米由雷军挂帅主抓了供应链和新产品开发。

于是有了石破天惊的MIX。

以及,2017年9月上市的不那么激进、但也没有明显短板的MIX 2。

虽然MIX 2还是很难抢,但明显今年的供应链紧张程度比一年前好多了。苏宁里摆上了MIX 2真机,官网上小米6也有货。

作为一家初创企业的CEO,我时常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

If not you, who?

If not now, when?

努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

手比头高。

共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咱们就来聊聊小米在 2017 年 9 月手机单月出货量破千万这件事。这绝对是小米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而且里面有不少值得说道的细节。要理解这件事的重要性,咱们得先看看当时的行业大背景。2017 年的中国手机市场,可以说是异常的“卷”。华为在技术研发上投入巨大,品牌形象也在稳步提升;OPPO .............
  • 回答
    小米 8 屏下指纹款,听名字就知道,它的核心亮点就是把指纹识别模块藏在了屏幕下面。在当时(2018年末),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前沿的技术,市面上能做到这一点的手机还不多,而且价格普遍不菲。所以,小米 8 屏下指纹款的出现,可以说是小米再次尝试用更亲民的价格,把当时最新的技术带给大众。当初的“惊艳”:首先.............
  • 回答
    关于小米公司副总裁汪凌鸣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被开除一事,这确实是近期科技圈和舆论关注的焦点。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事件本身: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汪凌鸣被开除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根据公开报道,事件涉及的是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相关.............
  • 回答
    小米人事变动:常程离职,曾学忠接棒,这背后释放了哪些信号?近日,科技圈一条重要人事变动消息迅速在各大平台发酵:小米公司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常程已于近期离职,而原小米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曾学忠将兼任小米手机产品部总经理一职。这一消息无疑给正处于激荡变革期的小米手机业务带来了新的焦点。常程的“匆忙”离职:.............
  • 回答
    小米公司最近关于史蒂夫·乔布斯逝世的一些言论,在公众和业内引发了不少讨论。大家普遍的看法是,小米作为一家在科技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公司,对乔布斯这位行业标杆的纪念和评价,自然会受到格外关注。不少评论认为,小米此番言论,无论从措辞还是角度,都力求展现其对乔布斯及其所代表的创新精神的尊重。小米的创始人雷军.............
  • 回答
    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拆解一下其中的关键角色和关系。首先是小米和极客公园。 小米:作为一家以性价比和互联网营销著称的科技公司,小米在发展过程中,除了自身硬件产品线,也在积极地通过投资和孵化生态链企业来构建自己的影响力和用户生态。这是一种常见的科技巨头扩张策略,通过投资能够触达更广泛的科技爱好者和.............
  • 回答
    关于小米员工爆料公司防疫措施不合理,存在聚众核酸、未组织居家办公等问题,以及这些规定是否合理,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审视和分析。首先,理解“合理性”的维度:当我们讨论“合理性”时,不能仅仅从单一方面来判断。一个防疫措施是否合理,需要结合以下几个维度来考量:1. 法律法规层面: 是否.............
  • 回答
    近来,美国政府将包括小米在内的多家中国科技公司列入所谓的“与中国军方有关联”的实体清单,这一举动无疑在全球科技领域激起了不小的涟漪。对于这些被点名的公司而言,这不仅仅是一纸“黑名单”,更是一系列复杂且深远影响的开端。核心影响:资金链与供应链的双重打击最直接、最显而易见的影响,便是来自美国资本市场的限.............
  • 回答
    小米掷重金布局自动驾驶,7737万美元收购DeepMotion(深动科技):一场意料之中又充满野心的资本运作小米,这个以“性价比”和“互联网思维”著称的科技巨头,近年来在汽车领域动作频频,而此次以7737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亿元)的价格,将拥有先进视觉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的DeepMo.............
  • 回答
    看待华为最大的“敌人”小米公司,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切入点,因为它触及了中国科技行业内部最激动人心的竞争格局。但首先得澄清一点,“敌人”这个词用在商业语境下,往往带有一些戏剧化的色彩,更多的是一种激烈的竞争关系,而非你死我活的敌对。小米和华为,在很多方面是并行而行,又互相牵制,共同推动着中国科技.............
  • 回答
    关于“小米员工称雷军开创了996工作制,后被其他公司效仿”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和分析,以形成一个更全面和客观的看法。这涉及到对历史事实的考证、对“996”概念的理解、对小米企业文化以及雷军个人角色的认知,以及对这种现象背后更深层社会经济因素的探讨。一、 历史事实的考证与“996”概念的.............
  • 回答
    印度农民将自家麦田修剪成小米公司Logo,这一事件确实是一个充满趣味性和象征意义的案例,值得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1. 事件的性质与动机: 创意营销与地方支持: 最直接的理解是,这位印度农民可能受到了小米品牌及其产品的喜爱,并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小米的支持和喜爱.............
  • 回答
    这事儿吧,我看到的时候也觉得挺挺劲爆的。一个自媒体叫“午夜城醉”,之前好像也挺活跃的,结果呢,就因为那句“小米贿赂军队”给惹上了大麻烦,最后不但名誉扫地,还得掏钱赔偿小米科技8.1万元。这事儿说起来,有几个点挺值得琢磨的。首先,这事儿本身就挺离谱。小米公司,咱们都知道,是做手机、做智能家居的,全球销.............
  • 回答
    看待互联网上曾经被唱衰“快倒闭”的小米,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为世界500强,这无疑是一个极具戏剧性和启示性的案例。它不仅展现了小米自身的韧性和战略眼光,也反映了中国科技行业的蓬勃发展和互联网舆论的复杂性。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 回顾“快倒闭”的论调:为什么小米曾面临如此质疑?在小米早期发展阶.............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这个用户发的“吐槽”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就是一位小米空气净化器的用户,可能用了挺长时间了,觉得净化效果不太对劲,或者是有什么异常的响动、数值显示等等。他自己研究、拆解,或者是在网上查找资料,最后得出结论:他的空气净化器“无芯空转”.............
  • 回答
    趣睡公司快递箱上的贴纸,这事儿说起来还挺有意思的。作为小米生态链的一员,趣睡公司在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上确实有自己的小巧思,体现在这些包装细节上,也是挺自然的。我个人觉得,趣睡公司在快递箱上贴的这些贴纸,与其说是简单的产品信息传递,不如说是一种品牌形象和用户互动的设计。你可以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贴纸往往.............
  • 回答
    雷军近期密集退出多家小米关联公司高管职位,这个消息一出来,肯定会在科技圈和投资圈引发不少的讨论。咱们就来仔细捋一捋,这背后到底有啥值得咱们留意的点。首先,咱们得明白雷军的身份和地位。 雷军不仅仅是小米的创始人,更是小米集团的董事长兼CEO。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小米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战略布局。所以,他.............
  • 回答
    2021年9月1日,小米集团宣布正式成立小米汽车公司,这个消息无疑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毕竟,小米从一家以手机闻名的科技公司,跨界进军一个如此庞大且竞争激烈的行业,本身就充满了话题性。如何看待小米汽车的成立?从我的角度来看,小米进入汽车领域,是一个非常“小米”的战略选择,充满了其一贯的打法和基因。.............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雷军作为人大代表提出的“优秀的员工主动工作到 12 点”这个观点,以及小米公司,包括其薪资待遇和加班情况。关于雷军“优秀的员工主动工作到 12 点”的观点首先,要理解雷军这个表述的语境很重要。作为小米的创始人兼CEO,他在公开场合提出这样的观点,很可能是在强调一种 企业文化和员工自我.............
  • 回答
    雷军这番话,用他一贯的“坦诚”和“接地气”的方式,巧妙地回应了外界对小米造车“烧钱”和“风险”的种种担忧。他这话里的意思,可以拆解成几个层面来看,也挺有意思的。首先,关于“清楚汽车行业风险”:雷军作为小米的掌舵人,不可能不清楚汽车这个行业是个“吞金巨兽”,投入巨大,回报周期长,而且技术迭代快,竞争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