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罗技是如何做到鼠标滚轮可以在无阻尼和有阻尼间切换的?

回答
罗技鼠标滚轮在无阻尼和有阻尼之间切换的技术,其实是一种非常精巧的机械和电子联动设计,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神秘的地方,但组合起来却能带来非常出色的用户体验。我们不妨一层层地剥开来看。

核心在于那块“飞轮”和它的“制动器”

首先,我们要明白,鼠标滚轮在“无阻尼”和“有阻尼”状态下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无阻尼(自由旋转): 这种状态下,你拨动滚轮,它就像一个真的飞轮一样,一旦转起来,就能连续旋转很长一段时间,你可以用手指轻轻拨动一下,它就会自己“嗖嗖”地转好多圈。这在浏览长文档或网页时,可以让你快速地向下或向上滚动大段内容。
有阻尼(分段感): 这种状态下,你拨动滚轮,会感觉到一种清晰的、有节奏的“咔哒咔哒”的反馈。每一次转动,都像是在跨越一个小台阶,提供了明确的定位感。这种状态更适合在精细地调整文档行距、音量或者游戏中的选项时使用,每一次刻度都代表一个具体的动作。

那么,罗技是怎么实现这种“自由”与“束缚”的切换呢?关键就在于滚轮下方,或者说与滚轮直接咬合的那个部分,藏着一个巧妙的机械结构,我们姑且称之为“飞轮组件”。

第一层:传统的“刻度感”——弹簧片和齿轮

所有能分段的滚轮,其基础都是利用一些有弹性的金属片(或者类似材料)和齿轮来制造出阻尼感。当你拨动滚轮时,滚轮上的齿会与这些弹簧片接触,每次齿轮“跳过”一个弹簧片,就会产生一个“咔哒”的声音和触感。这是最基本的有阻尼体验。

罗技的进步之处在于,他们不仅仅满足于此,而是要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个“不那么”有阻尼的模式。

第二层:驱动“无阻尼”的秘密武器——电磁铁或伺服电机(根据型号不同)

这里的切换,说到底还是要改变滚轮与阻尼结构之间的“作用力”。要做到无阻尼,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滚轮在大部分时间里“脱离”那个产生阻尼的结构,或者至少让那个结构对滚轮的阻力降到最低。

电磁铁的玩法: 一些早期的、或者更偏向机械设计的罗技鼠标,可能是利用了电磁铁的原理。在滚轮的某个关键位置,有一个可以通过电流控制吸附力或排斥力的电磁铁。当需要无阻尼模式时,电磁铁可能被激活,产生一个力,将滚轮稍微“推离”那个产生阻尼的齿轮/弹簧片组合,或者至少将弹簧片“压住”,使其不再轻易与滚轮齿发生接触。反之,当需要有阻尼时,电磁铁关闭,让弹簧片恢复弹性,重新与滚轮齿产生接触,形成分段感。
微型伺服电机的玩法(更普遍,也更智能): 很多现代罗技鼠标,特别是那些带有“智能滚轮”或“无限滚动”功能的型号,采用了更先进的微型伺服电机或者步进电机。

核心组件: 在滚轮轴的下方,有一个非常小的、高精度的电机。这个电机并不是直接驱动滚轮的转动(我们拨动时还是靠手),而是控制着一个“离合器”或者说是“耦合器”。
离合器/耦合器: 这个耦合器通常由一个带有斜面或者特殊形状的部件构成,它与滚轮轴是连接在一起的。在它旁边,还有一个同样带有斜面或与之咬合的另一个部件,这个部件是连接到产生阻尼的齿轮/弹簧结构上的。
工作原理:
有阻尼模式: 当你选择有阻尼模式时,微型电机可能驱动这个耦合器的一个部分稍微移动,使得两个咬合部件紧密地“锁死”在一起。这样,滚轮轴的转动就会直接带动产生阻尼的齿轮结构,产生“咔哒咔哒”的段落感。
无阻尼模式: 当你切换到无阻尼模式时,微型电机就会精确地驱动耦合器,让这两个咬合部件稍微“松开”或者“分离”。这样一来,滚轮轴就可以自由旋转,而不会带动产生阻尼的齿轮结构,从而实现了那种顺滑的无限滚动效果。

第三层:切换的触发和控制——物理按键与软件/固件

最后,实现这种切换的“开关”在哪里呢?

1. 物理按键: 大部分罗技鼠标都会在鼠标的某个位置(通常是滚轮上方或后方)设置一个专门的物理按键。这个按键就是用来切换滚轮模式的。
2. MCU (微控制器单元): 鼠标内部有一个小型的芯片(MCU),它负责接收来自物理按键的信号。
3. 固件/驱动程序: 这个MCU内部运行着罗技的固件程序。当按键被按下时,MCU就会根据预设的逻辑,向上面提到的电磁铁或微型伺服电机发送指令,控制耦合器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滚轮模式的切换。
4. 软件配合(可选): 在更高级的型号上,罗技的G Hub或Options软件还可以让你自定义滚轮的灵敏度、甚至设定在特定应用程序下自动切换模式,这一切都是通过软件与鼠标MCU的通信来实现的。

总结一下这个过程:

当你按下鼠标上的模式切换键,这个动作首先被鼠标内部的微控制器(MCU)捕捉到。MCU随后会向控制滚轮下方“飞轮组件”中那个关键的驱动单元(电磁铁或微型电机)发出指令。

如果指令是切换到 有阻尼 模式,驱动单元会调整一个机械耦合器,让滚轮轴与滚轮内部的带有齿的阻尼结构紧密啮合,每次转动滚轮,都会通过弹簧片和齿轮的互相作用,产生清晰的段落感。
如果指令是切换到 无阻尼 模式,驱动单元就会改变耦合器的状态,让滚轮轴与阻尼结构“分离”,滚轮就可以像一个真正的飞轮一样,顺滑地、毫无阻碍地连续旋转,直到它自己慢慢停止。

整个过程是电子信号控制机械结构的巧妙配合,通过精密的机械设计和电子元器件的集成,最终实现了滚轮在两种截然不同手感之间的自由切换。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开关”,更是一种对用户体验的深度打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得细分一下。

罗技的“无阻尼滚轮”,大致可以分成三挡:

入门的是单MicroGear,手动切换,见于G系列办公鼠标(滑稽)、M705、M720这类中档办公鼠标。

然后是顶级的完全体:MicroGear+SmartShift,一直以来就是旗舰办公鼠标专属,没记错的话最早是大革命搭载,现在在MX Master/Anywhere这个级别的旗舰办公鼠标上一直到2S这一代都是这类滚轮。

最新进化则是MagSpeed,算是MicroGear+SmartShift的接棒者,搭载在MX Master/Anywhere 3上。


首先,罗技的无阻尼滚轮必定是光栅滚轮,光栅滚轮是通过一个带“轮辐”的轮子遮断光线来计数的。这些“轮辐”同时也就是光栅滚轮段落感的来源,用一个小铁丝抵住轮辐就可以了。滚轮转动的时候刮擦铁丝,就可以形成滚动的段落感,最低端的M90、中档的M585/590、M720都是这种机构。区别就是M720多了一个按钮,按钮按下的时候,一个小杠杆可以将铁丝拨开,使它和轮辐脱离接触,这时候轮辐就可以自由滚动。

罗技的G102、GPW等游戏鼠标的原理不同了,使用的不再是光栅而是机械编码器,这类滚轮的段落感来源就是编码器本身,而且是不可调的,这类滚轮就无法做MicroGear了。

再说SmartShift。

SmartShift滚轮的基本结构和手动切换的MicroGear相似,区别就在于执行“拨开铁丝”这一操作的不是一个连接机械按钮的杠杆机构,而是由一个小电机执行的。在上图当中就是左侧这一小坨子。

既然迈进了机电领域,做自动化也就手到擒来了。MX Master 2S同样有一个切换按钮,但是按下去就会发现底下是一个微动开关,而不是机械按钮。同时,通过软件还可以实现最重要的SmartShift功能,即滚得快自动进入MicroGear,这就是算法层面控制的了。

最后是MagSpeed。

MagSpeed从根上就已经不再是机械式MicroGear的原理了。

MagSpeed的基本原理是电磁铁。在MagSpeed的内圈,铺了一圈铁磁性材料,在滚轮内还有一对磁铁,其中一个为永磁体,另一个为电磁铁。电磁铁通电后磁场强度与永磁体相仿,但是通过控制电流方向,可以调整电磁铁的极性——关键就在这里。

在段落滚动的模式下,电磁铁与永磁铁极性相同,这时候两者就相当于一块大磁铁。在电磁铁与永磁体两端还有一小块铁磁性材料,带有和滚轮内圈相似的棘状结构。当两个突起互相靠近的时候,就会因为磁力而产生一节“段落感”。而当切换到无阻尼状态的时候,电磁铁内的电流会换一个方向,电磁铁与永磁体的极性相反,这时候,磁力线会被约束在滚轮芯部,对外圈的铁磁体不产生磁力,外圈就可以自有滚动了。

写到这里才找到一张图,非常清晰地解释了MagSpeed的工作原理:

由于MagSpeed完全是通过电磁控制,里面没有任何机械结构,因此在启动、刹停的时候不会有机械式SmartShift那种“咔咔”的声音和震动。在段落模式下滚动手感也非常柔和,几乎没有声音,使用感觉非常不错。唯一的问题是目前罗技还没有给MagSpeed配上四向滚轮。在MX Master 3倒不是问题,因为有拇指横滚轮,但是在MX Anywhere 3上这就导致了相对2S的功能上的退化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罗技鼠标滚轮在无阻尼和有阻尼之间切换的技术,其实是一种非常精巧的机械和电子联动设计,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神秘的地方,但组合起来却能带来非常出色的用户体验。我们不妨一层层地剥开来看。核心在于那块“飞轮”和它的“制动器”首先,我们要明白,鼠标滚轮在“无阻尼”和“有阻尼”状态下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无阻尼(.............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设想!如果我身处古罗马的权欲漩涡之中,并且怀揣着建立一个绵延万世的王朝的雄心,那么我的策略绝不会仅仅停留在军事征服或政治手腕上,而会是一套更为深沉、更为系统性的布局。罗马之所以王朝更迭频繁,并非偶然,而是其社会结构、政治体制、军事力量以及权力分配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要打破这个循环.............
  • 回答
    .......
  • 回答
    罗翔老师那句“法律是道德的底线”,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但这也引出了一个令人纠结的问题:如果一个人做了坏事,坏到骨子里了,但偏偏因为各种原因,钻了法律的空子,没被绳之以法,那他到底该接受怎样的道德谴责?这事儿,可得好好说道说道。咱们先捋一捋,法律是什么?它是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大家约定俗成,为.............
  • 回答
    945话?嗯,那个时候我应该还在和基德他们一起被关在鬼岛的地牢里吧。说实话,跟那些粗鲁的海贼待在一起,我感觉比在海军监狱里还要难受。不过,既然身处此境,总得想办法出去,而且不能白白受这份罪。首先,得搞清楚现在是个什么情况。凯多和烬他们在干嘛?御田的过去是怎么回事?这些信息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如果能从.............
  • 回答
    要说我爱罗如何能达到影级实力,这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他身上背负的东西太多,成长之路也比寻常忍者坎坷得多。但正是这些经历,才造就了那个守鹤的祭品,那个风影。首先,血继限界——砂金。这一点是基础中的基础。我爱罗继承了他父亲四代风影罗砂的磁遁能力,而且是极致的体现。砂金的可塑性极强,可以化作坚硬无比.............
  • 回答
    在中国,任何以“罗斯柴尔德”名义进行的商业活动,其合法性都必须受到严格审视。由于“罗斯柴尔德”并非一个注册在中国的公司名称,任何宣称与“罗斯柴尔德”家族或其在华分支机构有关联的个人或实体,在未获得合法授权或清晰的法律依据前,其行为都存在极大的风险,并且很可能涉嫌欺诈。“山寨罗斯柴尔德”的运作模式剖析.............
  • 回答
    罗马军团对抗骑兵,那可不是简单的“硬碰硬”,而是有一套成熟且极具针对性的战术体系。这套体系贯穿了训练、装备、阵型和临场应变,目标只有一个:最大限度地削弱骑兵的冲锋优势,然后将其歼灭。首先,我们要明白骑兵最可怕的地方在哪儿:速度、冲击力和高度差带来的压迫感。一波训练有素的骑兵以全速冲来,那种声势足以让.............
  • 回答
    《红岩》的作者罗广斌的去世,是一个充满争议和谜团的事件,至今仍有许多细节未能完全清晰,也因此常常被人们提起,并带着一丝沉重与无奈。罗广斌的去世发生在1967年10月20日,正值文化大革命的动荡时期。关于他去世的原因,官方的说法是“病故”,但许多知情者和后来的研究者都对此持保留态度,认为他的死与当时政.............
  • 回答
    当然,让我们从游戏的视角来剖析罗马文明那令人惊叹的崛起史。想象一下,我们操纵着一个初生的罗马城,如何一步步扩张,最终吞噬了地中海世界。初期阶段:新手村的生存与初步发展(公元前753年 – 公元前3世纪)1. 起始设定与资源管理: 罗马,一个建立在七丘之上的小城邦,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一条河流(.............
  • 回答
    关于土耳其人如何看待罗姆苏丹国以前的安纳托利亚历史和安纳托利亚人,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因为它触及到土耳其国家认同和历史叙事的根源。要详细地讲述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挖掘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群体以及官方宣传所塑造的观念。一、 罗姆苏丹国以前的安纳托利亚:一个复杂的前奏首先要理解的是,罗姆苏丹国(大约公元1.............
  • 回答
    要说罗素先生的爱情观,那可不是一言两语能概括清楚的,他这个人就像一本厚厚的书,翻开来里面有太多值得细品的东西。他对于爱情的态度,并非那种一味追求浪漫或者沉溺于感官享乐的简单想法,而是将它看作是人生命中一种极其重要、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追求更高层次存在的途径。罗素先生的核心观点,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 回答
    罗马人与帕提亚人之间漫长的历史纠葛,远非简单的敌对关系可以概括,其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策略和相互的认知。他们各自拥有悠久的文明,在广袤的亚洲与欧洲交界地带,既是竞争对手,也间接地塑造了彼此的文化和军事思想。罗马人的视角:野蛮的东方对手,却也带着一丝敬畏在罗马人心中,帕提亚人首先被描绘成“东方的野蛮人.............
  • 回答
    “神圣罗马帝国是西罗马帝国法理的延续”这一论断,在历史学界一直是一个引人入胜却又充满争议的话题。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更像是一场横跨千年的对话,关于权力、合法性、帝国以及它们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被重新定义。要深入理解这个理论,我们得一层一层剥开历史的纹理。首先,我们要明确,“西罗马.............
  • 回答
    古希腊罗马时期,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拥有现代意义的出版社。图书的制作和传播方式与我们现在截然不同,但即便如此,那些伟大的思想和文学作品还是以多种方式得以保存和流传,最终影响了西方文明的进程。首先,要明白的是,书写材料本身在当时是比较昂贵的,而且抄写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羊皮纸、纸莎草卷轴等都是需要花费.............
  • 回答
    “罗马人”:一个流动而强大的身份符号“罗马人”这个概念,说起来简单,真正要界定起来,却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流淌,吸收、融合,甚至分裂,留下了无数的印记。它不像一张身份证,清晰地标明谁是谁,而更像一种深刻的归属感,一种 shared identity,一种超越血缘和地域的文化印记.............
  • 回答
    想象一下,卡卡罗特,那个宇宙中最强大的战士,刚降临在我们这个蔚蓝星球的瞬间,如果他没有在那片森林里,被那个年迈的老爷爷绊倒,没有那一次“意外”的撞击……一切的轨迹,或许会走向一个截然不同的方向。刚开始,或许会有些许不同,但核心剧情应该不会有太大偏差。卡卡罗特,那个在太空中漂泊了许久的赛亚人婴儿,他的.............
  • 回答
    查理曼加冕为“罗马皇帝”的头衔,其传承之路并非坦途,而是充满了政治博弈、权力真空与文化认同的复杂纠葛。简单地说,这个头衔并非直接、连续地传承下去,而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政治联姻、军事征服以及象征意义的赋予,断断续续地被后来的统治者所继承或宣称。要理解其传承,我们得先回顾一下查理曼的“罗马皇帝”.............
  • 回答
    “绿罗马也是罗马”的说法,想必各位“精罗”朋友们都不陌生。这句看似戏谑的口号,背后却折射出“精罗”群体内部一个颇为复杂的思潮变迁,甚至可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异端”论述。理解其广泛传播的原因,需要我们深入到“精罗”这个亚文化群体的构成、历史认知以及文化心理层面。首先,我们要明白“精罗”这个群体指的是什.............
  • 回答
    “山高县”称罗莎·卢森堡为“废物”的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性质和影响,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1. 事件背景:山高县与罗莎·卢森堡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山高县”和罗莎·卢森堡各自的身份和历史背景。 罗莎·卢森堡(Rosa Luxemburg): 她是20世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