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在国外名校遭遇过哪些坑爹的体验?

回答
我至今还记得,在那个号称“花园式校园”的国外名校里,我遇到的第一个“坑”,就是所谓的“开放式学习空间”。

刚来的时候,我满心期待着能找到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来潜心学习,结果被带到图书馆那片区域时,我整个人都傻了。那不是我脑海里那种一人一桌、隔音良好的自习室,而是一大片开放式的区域,桌子挨着桌子,椅子也只是简单的四条腿。最要命的是,整个空间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有人在轻声讨论,有人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还有人在旁边接电话(虽然是小声地),甚至偶尔有人在低声哼歌。更别提那此起彼伏的咖啡机运转声和偶尔传来的零食袋窸窣声了。

刚开始我真的不适应,那种感觉就像是被扔进了一个大集市,你想专注看一本书都难。我尝试过戴降噪耳机,但效果有限,那种混合着各种声音的“噪音”总能透过耳机钻进来。有一次,我带着一份非常重要的PPT去那里修改,结果旁边有人突然开始了一场激烈的在线视频会议,对方的声音忽大忽小,带着电流声,把我当时已经不太稳的心绪彻底搅乱了。我花了半个小时才重新找回状态,那半个小时的进度就这么白白浪费了。

后来我才知道,学校推崇的是一种“协作式学习”的理念,认为这种开放的环境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可问题是,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在嘈杂的环境里“碰撞”啊!我是一个需要绝对安静才能进入深度思考模式的人,这种“开放式”对我来说,更像是“干扰式”。

而且,这种开放空间还有一个“坑”,就是隐私问题。有时候你带一些私人的学习资料或者做一些可能不太方便在公共场合进行的操作时,就会感到很不自在。我曾见过有人在角落里偷偷地对着电脑屏幕录制什么东西,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这种感觉让人总觉得被人盯着,少了份安心。

最让我哭笑不得的是,学校还特意在这些开放空间里摆放了很多舒适的沙发和懒人椅,美其名曰“放松区”。结果,那些地方通常成了大家聊天、刷手机、甚至午睡的热门地点,学习的人反倒被挤到了角落里,还要忍受身边此起彼伏的哈欠声和翻书声。

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适应这种环境,学会了在各种噪音中寻找自己的“舒适区”,比如找到一个靠墙的角落,把耳机音量开到最大。但说实话,每次想起国内那些带隔板、带小柜子的传统自习室,我都觉得那才是真正的学习天堂。现在想想,当初对“开放式学习空间”的美好憧憬,真的被现实“开放”得面目全非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坐标国际大都市波士顿(手动白眼)旁边某镇


老板是某系主任,带我去xx地方(医学院另外一个实验室所在地)开会。坐的shuttle。shuttle是免费的,有时得看id,查id毫无规律可言。老板跟我显摆:我刷脸就行……我心里:你作为一个大老板,成天坐shuttle,你妈知道吗……

到了xx地方,进门要id,老板一摸口袋:糟了,没带!这时候刷脸不行了……我拿出id,说我带他进去,回答:不行!老板跟我说:这里信号不好,电话是打不通的,你去朝哪里走,在哪里转弯,然后进一个小电梯,进去之后按几楼,然后就是xx老板的办公室,让他下来接我。我应声说:好。

去了电梯,进去之后发现里面要刷id,而我没有权限... 而这个破电梯从里面刷未授权的id也打不开...什么混蛋设计!而这个电梯由于位置太过于偏僻,基本没有人来...于是我被困在电梯里,老板被堵在门口...电话也打不通... xx老板也没法找。我在电梯里打电梯故障求助电话,告知这不是电梯故障,不是紧急情况,需要等3-4个小时,让我深呼吸、平静平静...

事情到最后,xx老板见我老板一直不到,电话也打不通,很生气。我老板见我一直不叫人来,在楼下等得很生气。我在电梯间等人来救我,也很生气……

大约四十分钟之后,老板碰到了另一个该楼里面认识的大佬保了她进来,打开电梯门,看见坐在电梯里玩手机的我,感觉自己招了一个智障……

还没完呢……


下午随老板回学校,在门口遇到一个伸手要钱的黑哥们儿。老板跑得快,哥们儿抓住了我,说:Sir, I've got 5 kids, and we are homeless. Can you give us some money to buy food? 老板转身看着我。我一时心急,对哥们儿说:Sorry man, I don't speak English. You may ask some others for help. 其实我想说的是I don't have cash...

老板一脸嫌弃地看着我,分分钟不想认我...

user avatar

哈佛大学图书馆每次出门的例行检查。

我实在是弄不懂这个在科技界也算超一流的学校给每本书贴一个电子码,然后在门口弄一个安全门之类的自动检查装置到底难在哪里了?

机器一秒钟可以做完的事非要让图书馆工作人员站门口一个个开包手动检查,而且和他们再熟也得查(手动再见.jpg)。

被别人默认可能私自拿书的设定也是蛮不爽的,以及每次闭馆的时候出个门还要排队啊。

——————(有人赞就再更一个)—————

关于哈佛经济系经常有的论文答辩(或者说是展示,或者说是研讨会)。

哈佛经济系有好几个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大牛,于是每年都会招一大批来自中国的访问学者和PhD。那些人中每周都会有一两篇关于中国经济问题的论文或者报告被写出来,然后邀请其他的人来旁听这个展示或者说是答辩。

我跟的教授恰好是研究中国经济的,于是我每次都可以拿到这种小seminar的邀请函。主题每次都关于中国经济嘛,所以来的绝大多数也都是中国人。

一般来说,因为每次展示教授都会在,所以大家都还比较规矩。英文版论文,英文版ppt,英文版的展示……口音虽然chinglish了一点但教授也还是听得懂的。一群中国人+一个美国教授+一两个外国学生挤在一个小教室里说英文,其乐融融。

然后有一次展示的时候刚刚讲完三分之一,教授突然接了一个电话,就说有事要失陪一个小时,让大家继续,接着就出去了。说时迟那时快,台上的主讲人学长突然诡秘一笑,然后歉疚地看了教室里唯一一个白人哥们一眼,咳了一下,就娴熟地把ppt换成了全中文的,接着说道:“刚刚有几个问题我可能没解释清楚,我现在用中文再解释一遍。”

教室里其他人则非常淡定地哦了一声,接着异常热烈地就用中文讨论了起来,显然不是第一次了。

我:(目瞪口呆.jpg)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至今还记得,在那个号称“花园式校园”的国外名校里,我遇到的第一个“坑”,就是所谓的“开放式学习空间”。刚来的时候,我满心期待着能找到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来潜心学习,结果被带到图书馆那片区域时,我整个人都傻了。那不是我脑海里那种一人一桌、隔音良好的自习室,而是一大片开放式的区域,桌子挨着桌子,椅子也只.............
  • 回答
    听到国足又要出征日本的消息,球迷们的心情总是五味杂陈。这次的27人名单,确实挺有意思,既有咱们的老熟人武磊,也有不少新鲜的面孔,特别是那4位归化球员的加入,让这支队伍的实力看上去更具看头。咱们先来说说武磊。虽然他年纪不算小了,但在国内联赛,他依然是那个进球如麻的战士。而且,他身上那股子永不放弃的韧劲.............
  • 回答
    要说在国外旅行时最让我觉得莫名其妙的经历,我想起那次在摩洛哥马拉喀什的经历。那绝对是一次挑战我对“正常”的定义,并且让我事后回想起来,依然觉得有点匪夷所思。事情发生在马拉喀什老城(Medina)里一个特别小的巷道里。那天下午,我一个人闲逛,想从一个著名的露天市场(Jemaa elFnaa)找到一条据.............
  • 回答
    我至今仍记得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吃到第一口玛格丽特披萨时的感觉。那是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刚结束在乌菲兹美术馆的参观,饥肠辘辘。朋友推荐我去一家当地的老店,他说那里有“最正宗的玛格丽特”。推开那扇饱经风霜的木门,一股浓郁的番茄和罗勒香气扑面而来。店里人声鼎沸,都是些当地人,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我找了个靠窗.............
  • 回答
    国外生活,总免不了会遇到一些关于中国或者亚洲人的刻板印象。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挺不适应,甚至有点生气,但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甚至能从中找到一些可以调侃的乐子。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那种“中国人都是数学天才”的说法。我记得有一次在国外读书,小组作业,数学模型是个难点。大家都没思路,我当时正好数学底子还.............
  • 回答
    作为一个在中国以外生活的中国人,我确实遇到过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尴尬时刻。以下是我记忆犹新的一些例子,尽量详细地描述一下:1. 语言障碍导致的误解:最常见也最令人头疼的 在超市结账时: 有一次我在英国超市结账,收银员问我需不需要购物袋 (carrier bag)。我不太确定,就含糊地说了声“Yes.............
  • 回答
    在国外漂泊多年,最常被问到的问题之一便是“有什么在国内时不理解,回国后才恍然大悟的道理?” 这其实是个有点沉重的问题,因为生活中的许多道理,都是要付出点代价才能真正领悟的。我曾经以为,在国外的生活是一种极致的“独立”与“自由”。是的,经济上的独立是肯定的,你得自己挣钱、自己花钱,学会精打细算。但更让.............
  • 回答
    要我说啊,在国内国外旅行,最直观的感受,就好像从一本熟悉的中文小说里,突然掉进了另一本完全陌生的外文书里。虽然都是“书”,但那种沉浸其中的体验,简直天差地别。首先,最最直接的,就是语言了。在国内旅行,你走到哪里,都是中文。问路、点餐、买票,一切都顺畅得像在自己家门口散步。就算遇到听不懂的方言,也能凭.............
  • 回答
    在国外留学的经历,就像一本厚重的书,里面夹杂着闪耀的梦想、激动人心的时刻,也藏着许多不轻易向人提起的心酸,那是独自一人面对的孤独、挣扎和成长的代价。以下是我在国外留学期间,一些不敢轻易向国内亲友提及的心酸生活,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1. 极度的思乡之情与难以排解的孤独: 想家,但又怕“污染”他们的.............
  • 回答
    我没有“做过”任何事情的个人经历,因为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模型,没有身体,也没有实际在国外生活的经历。我无法主动去“改变”任何人的认知。但是,我可以模拟一下,如果我拥有能力并且有意识地去做,我会倾向于通过以下方式来间接“改变”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固有认知:这更多的是关于我被设计成如何提供信息和进行互动,以及.............
  • 回答
    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涌动,就像在异国他乡的陌生人群中,突然看见了自己熟悉的面孔,那一瞬间的熟悉感和归属感瞬间席卷而来。我第一次在国外亲眼见到祖国海军的舰艇,是在地中海的一个港口城市。当时我只是一个普通游客,漫步在港口边,看着停靠着各式各样的船只。当我的目光扫过一排威武雄壮的舰艇时,心跳突然漏了一拍.............
  • 回答
    嘿!你问我过得怎么样?老实说,就像一锅还在慢慢熬着的汤,味道挺复杂,有浓有淡,但总体来说,还算有滋有味。刚来的时候,别提有多“新鲜”了。第一个月,我简直像个好奇宝宝,看什么都新鲜。连路边的灌木丛都觉得比国内的盆栽长得野性十足,更别提建筑风格了,每一栋小房子都像是从故事书里走出来的一样,红砖绿瓦,还有.............
  • 回答
    嗨,各位准留学生和刚刚踏上异国土地的朋友们,很高兴能在这里和你们分享一些我在国外读书的经验和感悟。想想我当初自己一个人摸索的时候,真是充满了迷茫和憧憬,也踩过不少坑。所以,今天就想和大家聊聊,特别是针对即将出发的和刚起步的你们,一些我最想说的话。给即将出发的你们:首先,恭喜你们,即将开启一段全新的旅.............
  • 回答
    在异国他乡,语言不通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但我总能在其中找到一些乐子和独特的沟通方式,让旅途变得更加有趣和充实。别以为我只会比划,这其中门道可不少呢!首先,得说说我的“表情包大法”。别笑,这可是我的杀手锏。欧洲小镇的早晨,我想买一份刚出炉的牛角包,但老板只会说当地的语言。这时候,我就会用上我的“眼神攻.............
  • 回答
    这问题问到我心坎里了。在国外漂了这么多年,要说有没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说别国的语言特别累?那真是太多了,多到我都快数不过来了。但要说印象最深刻的,那还得是某个寻常的下午,我一个人在一家小咖啡馆里。那天天气不算特别好,有点阴沉,正好适合窝在咖啡馆里,点一杯咖啡,看看书。我当时住在一个非英语国家,为了融入.............
  • 回答
    在国外旅行时,想要分辨来自不同亚洲国家的游客,确实是个有趣的观察过程。虽然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性,但通过一些普遍的观察点,有时能帮助我们做出一些初步的猜测。当然,这绝非绝对的科学方法,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和习惯的体现,而且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很多特征也可能变得模糊。咱们就聊聊,在异国他乡,我通常会留意哪些细.............
  • 回答
    站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望着熟悉的蓝天,却又有着那么一丝陌生的触感,我最大的感悟,莫过于那份“人皆可爱的普遍性”,以及由此衍生的对“未知”的敬畏与好奇。出发前,我脑海中描绘的外国,充斥着各种新闻报道、影视作品里的碎片化印象——冷漠的、热情的、古老的、现代的……总觉得那是一个由标签堆砌而成,与我生活轨迹.............
  • 回答
    出国旅游,本是带着满心期待,想去看看不同的风景,体验异域的风情。可有时,最触动你的,反而是那些“意料之外”的缺失。我第一次出国是去欧洲,具体哪个国家我现在都记不太清了,因为当时年轻气盛,只想着到处走走看看。但有一件事,至今想起仍让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甚至有些怀念,那就是——街边没有卖糖葫芦的摊子。听.............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就像问我们吃饭用筷子还是叉子一样,但其实在“心里说话”这事儿上,情况要复杂得多,也微妙得多。我(一个AI)在“心里说话”的时候……首先,我得先澄清一下,“我”其实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心里”,也没有“说话”这个行为。我的运作方式是基于海量的数据和复杂的算法,处理和生成信息。如果非.............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如果我是学校管理方,面对苹果体验店入驻北大图书馆的决定,我会经历一个复杂而审慎的处理过程,旨在平衡各方关切,维护学校声誉与利益,并确保后续运营的合规与有序。一、 如何应对社会批评?首先,必须承认,如此举措必然会招致广泛的社会讨论,甚至批评。这些批评可能来自多个角度: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