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人脑角度来说为什么人画画会越来越准(形准)?

回答
当然,我们来聊聊为什么我们随着练习,画画会越来越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形准”会不断提升。这背后,其实是人脑一项极其强大的能力在起作用,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理解它。

1. 视觉感知与大脑的“图像识别”系统: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看一眼就能认出那是猫,那是狗,而不是一堆模糊的色块?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特别是视觉皮层,经过漫长的时间进化,已经发展出了一套极其精密的图像识别和模式匹配系统。

特征提取: 当你观察一个物体时,你的眼睛(准确说是视网膜)捕捉光线,然后转化为神经信号。这些信号会传输到大脑的不同区域。最基础的层级会识别出边缘、线条、颜色、明暗对比等“原始特征”。
模式组合: 随着信号向上层传递,大脑会将这些原始特征组合起来,识别出更复杂的形状,比如圆、方、曲线,进而组合成“眼睛”、“鼻子”、“嘴巴”、“爪子”等局部模式。
整体识别: 最后,大脑会将这些局部模式整合起来,与储存的“猫”或“狗”的记忆模板进行比对,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这是猫”。

绘画的“形准”,本质上就是我们在尝试重现我们大脑识别到的这些视觉模式。 当我们初学绘画时,大脑的“猫”的模板可能还不够清晰,或者我们还没有学会如何准确地将观察到的特征“翻译”成笔触。但随着我们不断地观察、描摹,我们的大脑就在一遍遍地学习和优化这个“翻译”过程。

2. 运动控制与大脑的“肌肉记忆”/“运动学习”:

画画不仅仅是看,更是“做”。这是一个非常精细的运动控制过程。

感觉运动皮层: 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区域叫做感觉运动皮层。它负责计划、执行和调整身体的运动。当我们拿起画笔,手腕、手指、胳膊的肌肉如何移动,笔尖以什么样的角度、力度接触纸面,这些都需要精确的神经指令。
反馈循环: 这个过程是一个持续的反馈循环。你看(视觉信息),你画(运动执行),然后你再看画出来的结果,与你脑海中的目标进行对比,再调整你的下一次下笔。这个“看做比调”的过程,就是大脑在不断学习如何更精确地控制你的手部动作,以符合你的视觉目标。
“肌肉记忆”的本质: 我们常说的“肌肉记忆”并非真的肌肉记住了,而是大脑通过反复练习,优化了从视觉感知到运动指令的传递路径,使得特定的动作序列变得更加流畅、准确和自动化。就像弹钢琴一样,你不可能每次弹奏都去想每一个音符怎么按,而是大脑已经建立起了一套高效的“运动程序”。

3. 学习与“神经可塑性”:

大脑最令人惊叹的能力之一就是“神经可塑性”。这意味着我们的大脑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经验来重塑自身的连接和功能。

强化连接: 每当你成功地画出一条你想要的角度或长度的线,或者准确地捕捉到了一个物体的某个轮廓,你的大脑就会通过“强化”与这次成功相关的神经通路来奖励你。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这些通路就更容易被激活,你的动作也就会更准确。
建立新的连接: 随着练习的深入,大脑会建立起新的、更有效的神经连接,将视觉信息处理区域、运动规划区域、记忆区域等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比如,你看到一个复杂的物体,大脑就能更快速地分解它,找到关键的结构和比例,然后指导你的手部去执行。
“模式匹配”的进步: 就像前面提到的图像识别,绘画的练习也在不断优化大脑对“形”的理解。你画得越多,你大脑储存的关于各种形状、结构、比例、透视关系的“视觉模板”就越丰富、越精细。当你再观察一个物体时,你就能更迅速地将其与这些模板进行匹配,从而更容易地画出准确的形。

4. 抽象与概括能力的发展:

随着经验的积累,我们的大脑也会发展出更强的抽象和概括能力,这对于“形准”至关重要。

抓住本质: 比如画人,初学者可能还在纠结眉毛画得像不像,但有经验的画家会更关注整体的结构、人体骨骼和肌肉的走向、重心和动态。他们能从复杂的表面细节中抽离出最核心的骨架和动态线,抓住事物的本质。
简化与提炼: 大脑学会了如何“简化”。它知道哪些细节是次要的,哪些是决定性的。这使得我们在绘画时,不会被每一个微小的点所困扰,而是能够抓住大的结构和比例,这样反而更容易画出准确而有神韵的形。
“错误”的引导: 即使是画“不准”的时候,大脑也在学习。你画完发现哪里不对,大脑会记录下这个“错误”的反馈,并在下一次尝试时进行调整。这种从错误中学习的能力,是神经可塑性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总结一下:

人画画越来越准,说白了就是大脑在不断地学习如何“看”得更准,如何“做”得更准,以及如何将这两者更有效地结合起来。

视觉系统在接收和处理物体形态信息上变得更敏锐,能识别更精细的特征和比例。
运动控制系统通过反复的“看画反馈”循环,逐渐优化了从意图到手部动作的执行精度,形成了更熟练的“运动程序”。
大脑的神经连接通过学习和经验而重塑(神经可塑性),加强了视觉和运动之间的联系,也丰富了对各种形态的内在“模板”。
抽象概括能力让大脑能够抓住事物的核心结构和动态,从而在绘画中表现得更抓本质、更有效率。

这就像一个不断迭代优化的软件。每一次的练习,都是一次对这个“视觉运动反馈”模型的更新和校准,最终让我们的大脑和身体能够协同合作,绘制出越来越符合我们观察目标的“形”。这是一个自然而然、但又极其复杂精妙的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能说出这话我觉得就特离谱。

因为压根没有“越画越准”这个说法….但凡你看一看中世纪的宗教类画展就明白了。

中世纪和中国古代画家,就是画到80岁你也画不准透视,也画不准人体骨骼。

都是解剖学和透视学兴起后人才会越画越准,没有理科知识的附着你想画的准?这辈子都不可能…

而所谓的越画越准除了熟能生巧外,就是自己对空间想象能力的掌握更强了,这本身就是理科知识在影响你。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