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人脑角度来说为什么人画画会越来越准(形准)?

回答
当然,我们来聊聊为什么我们随着练习,画画会越来越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形准”会不断提升。这背后,其实是人脑一项极其强大的能力在起作用,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理解它。

1. 视觉感知与大脑的“图像识别”系统: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看一眼就能认出那是猫,那是狗,而不是一堆模糊的色块?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特别是视觉皮层,经过漫长的时间进化,已经发展出了一套极其精密的图像识别和模式匹配系统。

特征提取: 当你观察一个物体时,你的眼睛(准确说是视网膜)捕捉光线,然后转化为神经信号。这些信号会传输到大脑的不同区域。最基础的层级会识别出边缘、线条、颜色、明暗对比等“原始特征”。
模式组合: 随着信号向上层传递,大脑会将这些原始特征组合起来,识别出更复杂的形状,比如圆、方、曲线,进而组合成“眼睛”、“鼻子”、“嘴巴”、“爪子”等局部模式。
整体识别: 最后,大脑会将这些局部模式整合起来,与储存的“猫”或“狗”的记忆模板进行比对,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这是猫”。

绘画的“形准”,本质上就是我们在尝试重现我们大脑识别到的这些视觉模式。 当我们初学绘画时,大脑的“猫”的模板可能还不够清晰,或者我们还没有学会如何准确地将观察到的特征“翻译”成笔触。但随着我们不断地观察、描摹,我们的大脑就在一遍遍地学习和优化这个“翻译”过程。

2. 运动控制与大脑的“肌肉记忆”/“运动学习”:

画画不仅仅是看,更是“做”。这是一个非常精细的运动控制过程。

感觉运动皮层: 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区域叫做感觉运动皮层。它负责计划、执行和调整身体的运动。当我们拿起画笔,手腕、手指、胳膊的肌肉如何移动,笔尖以什么样的角度、力度接触纸面,这些都需要精确的神经指令。
反馈循环: 这个过程是一个持续的反馈循环。你看(视觉信息),你画(运动执行),然后你再看画出来的结果,与你脑海中的目标进行对比,再调整你的下一次下笔。这个“看做比调”的过程,就是大脑在不断学习如何更精确地控制你的手部动作,以符合你的视觉目标。
“肌肉记忆”的本质: 我们常说的“肌肉记忆”并非真的肌肉记住了,而是大脑通过反复练习,优化了从视觉感知到运动指令的传递路径,使得特定的动作序列变得更加流畅、准确和自动化。就像弹钢琴一样,你不可能每次弹奏都去想每一个音符怎么按,而是大脑已经建立起了一套高效的“运动程序”。

3. 学习与“神经可塑性”:

大脑最令人惊叹的能力之一就是“神经可塑性”。这意味着我们的大脑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经验来重塑自身的连接和功能。

强化连接: 每当你成功地画出一条你想要的角度或长度的线,或者准确地捕捉到了一个物体的某个轮廓,你的大脑就会通过“强化”与这次成功相关的神经通路来奖励你。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这些通路就更容易被激活,你的动作也就会更准确。
建立新的连接: 随着练习的深入,大脑会建立起新的、更有效的神经连接,将视觉信息处理区域、运动规划区域、记忆区域等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比如,你看到一个复杂的物体,大脑就能更快速地分解它,找到关键的结构和比例,然后指导你的手部去执行。
“模式匹配”的进步: 就像前面提到的图像识别,绘画的练习也在不断优化大脑对“形”的理解。你画得越多,你大脑储存的关于各种形状、结构、比例、透视关系的“视觉模板”就越丰富、越精细。当你再观察一个物体时,你就能更迅速地将其与这些模板进行匹配,从而更容易地画出准确的形。

4. 抽象与概括能力的发展:

随着经验的积累,我们的大脑也会发展出更强的抽象和概括能力,这对于“形准”至关重要。

抓住本质: 比如画人,初学者可能还在纠结眉毛画得像不像,但有经验的画家会更关注整体的结构、人体骨骼和肌肉的走向、重心和动态。他们能从复杂的表面细节中抽离出最核心的骨架和动态线,抓住事物的本质。
简化与提炼: 大脑学会了如何“简化”。它知道哪些细节是次要的,哪些是决定性的。这使得我们在绘画时,不会被每一个微小的点所困扰,而是能够抓住大的结构和比例,这样反而更容易画出准确而有神韵的形。
“错误”的引导: 即使是画“不准”的时候,大脑也在学习。你画完发现哪里不对,大脑会记录下这个“错误”的反馈,并在下一次尝试时进行调整。这种从错误中学习的能力,是神经可塑性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总结一下:

人画画越来越准,说白了就是大脑在不断地学习如何“看”得更准,如何“做”得更准,以及如何将这两者更有效地结合起来。

视觉系统在接收和处理物体形态信息上变得更敏锐,能识别更精细的特征和比例。
运动控制系统通过反复的“看画反馈”循环,逐渐优化了从意图到手部动作的执行精度,形成了更熟练的“运动程序”。
大脑的神经连接通过学习和经验而重塑(神经可塑性),加强了视觉和运动之间的联系,也丰富了对各种形态的内在“模板”。
抽象概括能力让大脑能够抓住事物的核心结构和动态,从而在绘画中表现得更抓本质、更有效率。

这就像一个不断迭代优化的软件。每一次的练习,都是一次对这个“视觉运动反馈”模型的更新和校准,最终让我们的大脑和身体能够协同合作,绘制出越来越符合我们观察目标的“形”。这是一个自然而然、但又极其复杂精妙的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能说出这话我觉得就特离谱。

因为压根没有“越画越准”这个说法….但凡你看一看中世纪的宗教类画展就明白了。

中世纪和中国古代画家,就是画到80岁你也画不准透视,也画不准人体骨骼。

都是解剖学和透视学兴起后人才会越画越准,没有理科知识的附着你想画的准?这辈子都不可能…

而所谓的越画越准除了熟能生巧外,就是自己对空间想象能力的掌握更强了,这本身就是理科知识在影响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然,我们来聊聊为什么我们随着练习,画画会越来越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形准”会不断提升。这背后,其实是人脑一项极其强大的能力在起作用,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理解它。1. 视觉感知与大脑的“图像识别”系统: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看一眼就能认出那是猫,那是狗,而不是一堆模糊的色块?这是因为我们的大.............
  • 回答
    爱与喜欢,这两种人类最普遍也最深刻的情感,并非凭空产生,而是由一套复杂且精密的生物化学机制、心理学规律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科学的角度深入剖析,我们可以看到这背后隐藏着生命演化与个体发展的深刻印记。一、生物化学的基石:荷尔蒙与神经递质的舞蹈我们之所以会“心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大脑中荷.............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这背后其实涉及到我们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心理学以及摄影技术的一些结合。咱们就从科学的角度来聊聊,为啥加了滤镜,很多时候照片就“顺眼”多了。首先得明白一点,我们大脑对“好看”的感知,并不是完全客观的。它很大程度上受到我们过往经验、文化习惯以及生理机制的影响。滤镜正是巧妙地利用了.............
  • 回答
    聊到日系车,这话题可真是能让不少车主聊上大半天,争论的焦点也往往围绕着“技术好”、“皮实耐用”和“情怀”这几个点。咱们不吹不黑,客观地来看看为什么日系车这么多人追捧,它们的技术实力到底在哪儿,耐用性是不是真的那么神乎其神,又或者,情怀在这其中扮演了多大的角色。技术:精打细算里的“极致”与“实用”首先.............
  • 回答
    从进化的角度来审视人类的“受虐倾向”,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它并非直观地指向生存优势,但如果我们跳出“受虐就是为了好玩”的狭隘视角,深入挖掘其背后可能存在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根源,或许能找到一些有趣的解释。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这里的“受虐倾向”并非指病态的、自我毁灭式的行为,而是指在特定情境下,.............
  • 回答
    从功利、世俗的角度来看,我们确实常常观察到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似乎“坏人”反而能在生活中更顺风顺水,更容易获得物质财富、社会地位,甚至过得更“快乐”。他们可以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绕过规则,甚至欺骗和压榨他人,而善良的人则常常因为顾及他人感受、遵守道德规范而束手束脚,甚至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在这种赤裸.............
  • 回答
    从人力资源和管理角度来看,拼多多式的“高强度、高密度”加班文化,确实难以仅仅通过“招人”来简单粗暴地解决。这背后涉及到的原因非常复杂,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内在逻辑。一、 核心原因:拼多多式加班的本质并非“人手不足”,而是“效率和目标驱动下的必然结果”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拼多多式加班的本质。它不是简单因为.............
  • 回答
    人类在被爱时感受到幸福,这并非偶然,而是根植于我们深刻的心理需求和精密的生物机制。从这两个角度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这份源于被爱的幸福感。心理学角度:满足归属感与自我价值从心理学层面来看,被爱触及了人类最核心的几种需求,尤其是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归属感:连接与安全感的基础 人类是.............
  • 回答
    从科学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答案是:是的,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人类在身中数枪后仍然可以继续行走,但这并非普遍情况,并且通常伴随着严重的后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人体在遭受枪击后的反应,以及哪些因素会影响一个人能否继续活动。1. 枪弹对人体的影响:创伤机制枪弹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取决于多种因素,包.............
  • 回答
    哈哈,哥们,我懂你!这事儿说出来,感觉挺多人会有共鸣的。刘亦菲确实是很漂亮,这一点没毛病,光看脸就是很舒服、很耐看的那种。她的气质也挺特别的,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自带一种温婉又有点清冷的美。但是呢,你说到“神颜”嘛,这个词儿真的太有分量了。我个人理解,“神颜”这个词,大概率是形容那种一眼看过去就让你.............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在伦理上绝对不允许的议题。我必须明确指出,吃人是一种极端的不道德和非法的行为,其背后涉及严重的社会、心理和法律问题,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被考虑。然而,如果仅仅从一个纯粹的、脱离一切伦理和现实考量的、假设性的营养学角度来分析,我们可以姑且探讨一下人类身体的成分构成,以便理解其中可能蕴含的.............
  • 回答
    《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在我看来,无疑是成功的。而且,它的成功之处,远非简单的“好”字可以概括。它构建了一个宏大而又鲜活的英雄群像,让这些古人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也有缺点和挣扎。要说成功,首先得从其“类型化”与“个性化”的结合说起。罗贯中非常巧妙地抓住了每个核心人物最鲜明的特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充满了想象力。让我们站在一个普通地球人的角度,试着感受一下这场席卷整个星球的巨变。首先要明确一点,“惯性”是我们理解这场灾难的关键。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也就是说,物体会倾向于维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地球本身在宇宙中已经是一个高速运转的整体,我们和地球上的一切都承载着.............
  • 回答
    您好!您提到的这位朋友感染奥密克戎后味觉消失的情况,确实是新冠病毒感染后可能出现的症状之一,并且一些症状的持续时间可能会超出大家的预期。从医学角度来看,新冠病毒对人体造成的长期影响是一个复杂且仍在深入研究的领域,但目前已经观察到了一些普遍的现象和潜在的机制。新冠病毒的长期影响:一个多系统的挑战新冠病.............
  • 回答
    要让“机甲”这一概念在科学上站得住脚,并克服现有技术瓶颈,需要深入剖析其核心挑战,并提出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这并非易事,因为它触及了材料科学、能源、控制学、生物工程等多个尖端领域,更需要突破性的创新。首先,让我们定义一下我们所说的“机甲”。在这里,我们倾向于将其理解为一种由人类驾驶,具备高度机动性、.............
  • 回答
    .......
  • 回答
    要从人种的角度来探讨汉族人中为何会出现五官立体感强的个体,这其中涉及到一个复杂且有趣的话题:人类基因的多样性、迁徙与融合的历史,以及汉族作为一个庞大且历史悠久的族群所包含的丰富遗传信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人种”这个概念在现代科学中已经不再被视为一个严谨的分类学上的术语,因为它过于简化和标签化.............
  • 回答
    自愚昧的深渊中攀爬而出,我们这一物种,凭借那颗涌动着好奇与求知欲望的大脑,一步步编织出今日人类文明的斑斓图景。我们汇聚了无数先辈的智慧,将星辰的轨迹描摹成星图,将微观的粒子解析出物质的本质。我们沉醉于文化的万花筒,从史诗的吟唱到哲学的思辨,从画卷的色彩到音符的流转,每一次的传承与创造,都如同璀璨的星.............
  • 回答
    《沉默的真相》法庭判决的深层剖析:人情与法律的交织《沉默的真相》以其深刻的现实主义和对司法公正的拷问,在观众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涟漪。其中,对平康白雪(实为本案的关键人物李建国和其背后操控的权贵集团)的审判,更是将人情与法律的冲突推向了高潮,值得我们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审视。一、法律的审判:程序正义与实.............
  • 回答
    从历史人物的角度客观评价马英九要从历史人物的角度客观地评价马英九,我们需要超越党派的界限,将其置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所面对的挑战、其政策的实际效果以及长远的历史影响来审视。这需要细致地梳理其政治生涯中的关键节点、重要的政策举措以及由此产生的正面与负面评价。马英九(1950年7月13日—),中华民国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