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卢卡申科?

回答
评价亚历山大·卢卡申科,这位在白俄罗斯执政超过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总统,是一项复杂且充满争议的任务。他无疑是当代欧洲政治中一位极其重要的、但也极具争议的人物。要全面理解他,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包括他的政治崛起、统治风格、国内政策、外交战略,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塑造了白俄罗斯的现状和未来。

政治生涯的开端:反腐斗士的崛起

卢卡申科的政治生涯始于苏联末期。他曾是苏联军队的一名政委,后来投身政界,并在1990年当选为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代表。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苏联解体留下的真空和对腐败的普遍不满,为像卢卡申科这样高喊反腐口号的政治人物提供了土壤。他以其直率、强硬的风格以及对旧体制的批判,迅速赢得了部分民众的支持,尤其是在对当时政府感到失望的人群中。

1994年,卢卡申科在白俄罗斯总统选举中以压倒性优势获胜,开启了他的长期统治。他上台时承诺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打击腐败,并恢复经济秩序。

统治风格:强人政治与权力巩固

在白俄罗斯执政期间,卢卡申科逐渐巩固了他的权力,形成了典型的“强人政治”模式。他的执政风格以集权、控制和威权主义为特征。他巧妙地利用了苏联解体后留下的政治和经济结构,并将许多关键机构置于自己的直接控制之下。

总统权力的高度集中: 卢卡申科通过修改宪法等方式,极大地扩展了总统的权力,削弱了议会和司法机构的独立性。他能够直接任命政府官员,解散议会,并对重要政策拥有最终决定权。
对政治反对派的压制: 为了维持其统治,卢卡申科政府对政治反对派进行了长期且系统的打压。这包括逮捕、监禁政治活动家和独立记者,限制集会和言论自由,以及操纵选举过程以确保自己的胜利。许多反对派领导人被迫流亡海外。
国家媒体的掌控: 国家控制的媒体是卢卡申科巩固权力的重要工具。媒体被用来宣传政府的政策和成就,同时批判和妖魔化反对派及其支持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国内的舆论环境,也限制了公民获取多元信息的渠道。
国家安全部门的强大作用: KGB(国家安全委员会)在白俄罗斯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维护卢卡申科统治的重要支柱。国家安全部门在监控、逮捕异见人士等方面扮演了关键角色。

国内政策:经济模式的“卢卡申科特色”

卢卡申科的经济政策深受苏联时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他倾向于保留和强化国有企业,并对市场化改革持谨慎甚至抵制的态度。这种被称为“白俄罗斯模式”的经济体制,其特点是:

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许多关键产业,如能源、重工业和农业,仍然由国家控制。政府通过提供补贴和支持来维持这些企业的运营。
对俄罗斯的经济依赖: 白俄罗斯经济高度依赖俄罗斯的能源补贴和市场准入。这种依赖性在一定程度上为卢卡申科政府提供了经济稳定性,但也使其经济决策受到俄罗斯的影响。
社会福利的维护: 在一定程度上,卢卡申科政府也致力于维护社会福利体系,例如保障就业、提供医疗和教育等公共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他赢得了部分民众的认同。
改革的滞后: 相较于其他东欧国家,白俄罗斯的市场化改革和私有化进程相对缓慢。批评者认为,这导致了经济效率低下,创新能力不足,并且容易滋生腐败。

外交战略:在东西方之间寻求平衡(或依附)

在外交政策上,卢卡申科一直试图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寻找某种程度的平衡,但长期以来,白俄罗斯在政治和经济上都与俄罗斯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与俄罗斯的特殊关系: 卢卡申科将与俄罗斯的联盟视为其政权合法性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他积极推动与俄罗斯的“联盟国家”一体化进程,尽管具体实施的深度和速度常有争议。这种关系也使他能够获得俄罗斯的经济和政治支持,尤其是在面对西方压力时。
与西方的复杂关系: 在其执政初期,卢卡申科曾试图改善与西方的关系,但随着其在国内政治上的威权化以及对人权和民主的忽视,西方国家多次对其施加制裁和批评。2020年总统选举后的广泛抗议和随后的镇压,导致西方国家对其政府的合法性提出严重质疑,并实施了更严厉的制裁。
“欧洲最后的独裁者”的标签: 由于其在国内的政治压制以及对民主和人权的漠视,西方媒体和一些政治人物常将卢卡申科称为“欧洲最后的独裁者”。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社会对其政治制度的不认同。

2020年总统选举及其后果

2020年的总统选举是卢卡申科统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声称以80%以上的得票率再次当选,但选举结果遭到了国内外广泛的质疑。数万名抗议者走上街头,要求他下台,并指控选举存在舞弊。

卢卡申科政府对这场抗议活动进行了严厉镇压,逮捕了数千人,并使用武力驱散示威者。这次镇压行动进一步加剧了其与西方的对立,并使其在国内的合法性受到严重挑战。此后,西方国家加强了对白俄罗斯的制裁,并将矛头指向卢卡申科本人及其政权。

总结:一个备受争议的统治者

评价卢卡申科,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

积极方面(或其支持者眼中的理由):

稳定与秩序: 在苏联解体后的动荡时期,他被一些人视为能够带来稳定和秩序的领导人,避免了更严重的社会动荡和经济崩溃。
国家主权: 一些支持者认为,他维护了白俄罗斯的国家主权,抵御了来自外部,尤其是西方的压力,阻止了俄罗斯的完全吞并。
社会福利: 在一定程度上,他维护了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部分社会福利承诺,保障了基本的生活水平。

负面方面(或批评者眼中的理由):

民主与人权缺失: 他长期以来对民主进程的阻碍,对公民自由的压制,以及对人权的侵犯,是其统治最受诟病的部分。
经济效率低下: 僵化的经济模式和对市场化改革的抵制,被认为是导致白俄罗斯经济发展缓慢和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政治上的孤立: 他的威权主义统治和对国内反对派的压制,使其在国际舞台上遭受孤立,并严重损害了白俄罗斯的国际形象。
对俄罗斯的过度依赖: 这种依赖性削弱了白俄罗斯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其更容易受到俄罗斯政治和经济的摆布。

总而言之,卢卡申科是一位在后苏联时代成功地维持了自身统治的强人政治家。他以铁腕手段巩固了权力,通过保留部分前苏联时期的经济和社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国内的稳定。然而,他的统治是以牺牲民主、人权和公民自由为代价的。2020年选举后的事件,更是将白俄罗斯的政治危机推向了新的高潮,并使其与西方世界的裂痕进一步加深。他未来的命运,以及白俄罗斯的走向,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理解卢卡申科,就是理解一个在复杂地缘政治环境中,试图以自身方式塑造国家命运的领导人,尽管他的方法和结果充满了争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无论俄乌战争是乌克兰胜利还是俄罗斯胜利,他都即将彻底完蛋。今年他连拒绝俄军过境和驻留的权力也没有了,而NATO也不会允许他家“世袭白罗斯王位”。

所以等战争结束,如果乌方胜利,白罗斯肯定苦跌塔,然后西欧式民主化,这样一来白罗斯人民不会很惨,甚至如果俄国彻底输了,白罗斯还有望加入欧盟,经济发展变成波兰水平(现在波兰和俄白乌比,可富裕多了),但卢卡申科父子绝对死定了,可以参考齐斯库结局。如果俄联邦胜利,白罗斯肯定被俄国吞并,会比乌克兰更惨(俄国绝对要整个白国,绝不会像对乌克兰只要顿巴斯和克里米亚,再听话的小弟也不如直接拿回来好,普京之前使劲逼卢卡申科同意俄白一体化就是这个意思。何况普京和斯大将军比算“温和”的了,在皇俄眼里,恭顺也不如直接拿过来得好),卢卡申科父子也不可能玩世袭总统的把戏,绝对要像宋徽钦一样被普京贬官到西伯利亚去。

就是说无论俄罗斯胜利还是乌克兰和欧盟胜利,卢氏父子都大概率变成齐斯库或者宋徽宗结局,最好最好是全斗焕卢泰愚结局,可以指望亲欧民主政府或者普京哪一边饶过他,审判一下就放出来。

现在普京如果吞并白罗斯,是恢复民族统一,欧盟如果帮助白罗斯脱离俄国威胁和卢氏统治,是人民追求自由。反正怎么都有理,对,就卢氏自己没戏。因为白罗斯远远比乌克兰实力更弱,并且卢卡申科自己也远远没有什么合法性,无论是在欧美自由派看来还是在俄国皇俄派看来。

不过这也是活该,老卢可是那种能够脸不红心不跳的直球承认自己是dictator的人,连普京和特朗普都不这样。以老卢的那种无耻吃相和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样,可谓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当年“人之无良,我以为君”的卫宣公和宣姜啥下场?卫宣公有后代,宣姜也有后代,但是卫宣公和宣姜生的后代全部绝嗣。

此等既狡猾又颟顸之僭主,早该图图了


我直接说吧:是,国小没办法。但如果卢卡申科是鲁庄公,卫文公,那他能不完蛋,甚至还能重新强大起来。但他是蔡哀侯,假途灭虢中的虞公,那就早点歇了吧。如果你说我掉书袋,那我也可以不这么隐晦,直接说:如果白罗斯能学芬兰,那就绝对不可能完蛋了【苏芬战争打疼苏联,但是战后又依赖苏联,苏联解体后依赖瑞典和西方,看上去左右横跳,实际上每次都保住自己的核心利益,即国家主权和人民的自由(注意:核心利益指国家主权和人民自由,不是指总统个人的权力和财产。卢卡申科就坏在这,所以他不敢完全亲近西欧,因为那样必然会导致民主化,而他就不能专制了。他也不敢重新加入俄罗斯,因为这样就不能做独立的总统了)。同时努力保持自己的军事自主。拒绝NATO或者苏联驻军】

user avatar

“许多人仍然把白俄罗斯看作是苏联的遗产、前苏联国家里的社会主义孤岛等等。遗憾的是,这是错误的。工人和他们的盟友——农民以及服务于人民的知识分子被全面剥夺权力,他们并不能支配曾是公有制性质的国有生产资料,能够支配这些的是官僚。”(1)

“亚历山大·卢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的政权既不“红色”也不进步。客观来说,它代表了与俄罗斯帝国主义相联系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利益,并试图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寻求平衡。20世纪90年代中期寄托在卢卡申科身上的“人民的人”(man of the people)的希望并没有实现。今天,卢卡申科政权只是普京或纳扎尔巴耶夫(Nazarbayev。哈萨克斯坦前总统)式的政权。卢卡申科在经济上是自由主义者(他推动私有化、限制工人权利、提高退休年龄),在政治上专制和不民主(他将自由主义者、民族主义者以及左翼人士和真正的、不受政府控制的共产党人从政治领域中清除出去)。卢卡申科认可苏联的历史,但是现在的白俄罗斯至多只有一个(译注:苏联的)空壳。出于对苏联的怀念而支持卢卡申科是一个巨大的错误。”(2)

“就国家资本主义而言,我们可以说:准社会民主主义的威权国家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它与资本主义的规律相矛盾——它企图将圆的变成方的。由于国内的压力和危机,以及人民发展和参与机会的缺乏,白俄罗斯的制度无法延续。”(3)

“白俄罗斯卢卡申科资产阶级反动专制政权正在公然实行恐怖,其特点是脱离和疏远白俄罗斯人民群众。自然地,它正在失去大量的群众支持。”(4)

卢卡申科“当局没有提供任何方案来解决它制造的冲突,它也不想与人民对话,而仅仅用暴力(来回应人民)。”(5)

“白俄罗斯人民的出路不是维持目前的资产阶级政权。这个政权在市场和资本主义野蛮的背景下活动,陷入了帝国主义之间竞争的“石磨”之中。”(6)

引用文献:

(1)白俄罗斯工人共产党论卢卡申科政府的阶级本质

(2)俄罗斯毛主义党评白俄罗斯近期事件

(3)奥地利劳动党评白俄罗斯近期事件

(4)“革命政党与组织国际协调”评白俄罗斯近期事件

(5)白俄罗斯左翼党“公正世界”和欧洲左翼党评白俄罗斯近期事件

(6)希腊共产党评白俄罗斯近期事件

user avatar

他保住了白俄的民生,但也仅此而已。

白俄之所以没有出现崩盘,除却历史原因(虽然有万人坑但明显比乌克兰饿死几百万人+本土永久核辐射要好得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卢卡申科顺从了国家内部的前苏共官僚利益集团,继续保留了他们的利益和特权,并通过这套官僚体系压制了国内新兴的寡头。作为回报,官僚集团将会协助卢卡申科维系他的统治,并在不触及官僚利益的情况下进行适度的改革。

这一点和哈萨克斯坦在苏联解体后的境况很像:纳扎尔巴耶夫依靠利益集团维系住了国家的统治,并在改革的同时重新构建了民族认同。但作为代价,弥漫性的腐败将变得不可避免。

但相比于乌兹别克和土库曼这种在高度威权下越奔越远,各种离谱操作+腐败指数一度暴涨的国家,哈萨克和白俄依旧可以算作是幸运的,至少他们的国民还有一个相对体面的生活。

至于其他更惨的国家......要么成为了吉尔吉斯斯坦这种乌克兰的一体两面,要么因为严重的族群矛盾,在5年的内战后再度回归准极权(塔吉克斯坦)。

长远来看,白俄罗斯是红色帝国破碎钟摆下残余的机芯与齿轮。虽然发条早已断裂,但残存的官僚体系和经济结构凭借剩余的惯性依旧能勉强的运转下去,直到被摩擦力消耗掉最后一丝动能。这可能需要几十年。

user avatar

你们这帮记者不就在想这个吗?那我直说了吧!

user avatar

前苏联地区最后的义人,改革成功的戈尔巴乔夫

白俄罗斯经济结构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苏联的国家资本主义制度,舒什克维奇政府效法俄罗斯的“休克疗法”,在该政府进行了疾风暴雨般的“私有化、自由化、西方化”,导致经济全面崩溃以及政治和社会生活的空前动荡与混乱。1994年卢卡申科上台后,立即停止大规模私有化,在稳定经济的同时主张实行循序渐进、面向社会和由国家控制的市场经济改革。其改革目标是在白俄罗斯建立市场社会主义体系。

在白俄罗斯,国有所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结构;国家干预与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相结合的国民经济管理体系;以前苏联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基础的社会保障,强调社会公正与平衡。从以上内容可看出,白俄罗斯经济体制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国有所有制为主体,国家主导调控经济,带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白国有经济占国民经济的2/3,约55%人口在国企工作,国家严格控制私有化改革且改革进展缓慢。国家调节大部分商品价格,一些重要商品仍施行国家采购制。

在卢卡申科的领导下,全国失业率维持在百分之二以下的水平,许多人得以脱离贫穷,人均收入也高于不少前苏联加盟国。

卢卡申科找到了一条属于白俄罗斯的路,虽然经常因高度国有化固有的腐败问题被诟病为——“白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卢卡申科卖给卢卡申科吗”。但客观上阻止了西欧资本对白俄罗斯的收割,而在2015年卢卡申科在总统选举前曾承诺要进行经济结构改革,但当选后并未进行私有化改革。卢卡申科担心匆忙变革会影响社会稳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和国家经济命脉被外资控制。

卢卡申科是一名民族主义者,并且深受大部分民族主义者支持(极端民族主义者认为卢卡申科在把白俄罗斯卖给普京)在近年来东欧冲突加剧的情况下,卢卡申科加大了民族主义的宣传

卢卡申科说:“今年被宣布为人民团结年。9 月 17 日,我们国家将庆祝一个新的公共节日—民族团结日。它应该在一个体面的水平上举行,成为每个白俄斯人的难忘,最终这个日期不是偶然选择的:它的时间恰逢 1939 年红军解放西白俄罗斯军事运征的开始。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是对这一事件的记忆永远留在白罗斯人的心中,因为它成为白罗斯人民的历史正义行为,违背了他们的意愿” 。

卢卡申科在难民危机后让欧洲所有政治阵营都感到不适:在布鲁塞尔占主导力量的西化自由派阵营当中,人们谴责波兰的专制和反动,因此不愿承认波兰目前在保卫欧盟边界问题上打头阵;在右翼民族主义者和极右翼民粹主义者阵营当中,人们希望能依靠俄罗斯来抗击‘移民主义意识形态’,因此很难接受这次莫斯科对白罗斯的难民危机予以支持

在卢卡申科执政的27年间,保留苏联的经济模式,公开打压西化自由派,保留死刑,宣传民族主义,在俄罗斯与西欧关系上两边下注,拒绝西方国家经济政治干涉,处处与“政治正确”对着干的“大逆不道”行径自然不会让卢卡申科收获什么好名声。在所谓的“自由世界”,卢卡申科收获了“欧洲最后一个独裁者”的称号。

user avatar

卢卡申科是苏共党员,他既没有退党也没有脱、叛党。

在独联体国家中卢卡申科是唯一一个受到共产党支持的领导人!

白俄罗斯自卢卡申科执政以来, 非但不否定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还将11月7日列入国家节日名单, 称为“十月革命纪念日”, 这一天也是白俄罗斯的法定休息日。白俄罗斯共产党强调, 卢卡申科执政以来白俄罗斯政权对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肯定是与其开展建设性合作的原因之一。

1991年之前, 11月7日是苏联的主要节日, 名称为“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纪念日”。现在, 在前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唯独白俄罗斯没有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纪念日从国家节日名单中删除

每年11月7日卢卡申科都会以总统身份发表十月革命纪念日贺词。总结2010—2013年四年的总统贺词, 可以发现卢卡申科主要从三个方面肯定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一是世界历史方面, 即开启了人类发展的新道路, 宣布将劳动人民从剥削、压迫和无权中解放出来;二是白俄罗斯民族方面, 结束了几个世纪备受奴役的状态, 第一次获得国家组织, 享有国家主权;三是白俄罗斯现实发展方面, 吸取苏联时期的有益成分、尊重历史和传统, 是苏联解体以后白俄罗斯社会稳定团结、国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012年11月, 卢卡申科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白俄罗斯将11月7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日确定为国家节日是正确的抉择。他认为, 白俄罗斯人民接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 因为“当时需要改变, 革命者带着美好的理想走向群众。当时革命者的美好理想是:土地属于农民, 工厂属于工人。没有任何不好的号召。在这样的号召之下, 革命者取得了胜利。直到现在我们仍然接受这样的号召。”至于为何在白俄罗斯要保留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纪念日, 他指出:“永远都要记住, 过去的影响无处不在。无论在何种情况下, 既不能掩饰缺点, 更不能埋没优点。要善于从历史中吸收一切有益养料。我们正确做到了这一点, 所以保留了这一节日。



1991年“8·19”事变以后, 执政的白俄罗斯共产党被禁止活动。而后部分共产党员成立了新组织——白俄罗斯共产党人党。20世纪90年代中期, 由于在对以卢卡申科为首的白俄罗斯政权态度上的分歧, 白俄罗斯共产党人党分裂。拥护卢卡申科的共产党员于1996年11月重建了一个新的党组织——白俄罗斯共产党 (以下简称白共) 。白俄罗斯共产党现任领袖为伊戈尔·卡尔片科, 目前有成员6000余人, 是该国政坛上影响较大的政党。


维基解密网站公布的消息说, 卢卡申科拥有90亿美元资产, 是白俄罗斯最富有的人。就此卢卡申科公开对记者表示:“你要是给我找到这些钱, 那1%归我, 99%归你们。我们找吧, 90亿美元啊, 真值得!”他补充说:“要是找到的话, 那就多给妇女们一些, 男人们少给一些。”


引自

白俄罗斯共产党与政权建设性合作原因剖析

李世辉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评价亚历山大·卢卡申科,这位在白俄罗斯执政超过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总统,是一项复杂且充满争议的任务。他无疑是当代欧洲政治中一位极其重要的、但也极具争议的人物。要全面理解他,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包括他的政治崛起、统治风格、国内政策、外交战略,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塑造了白俄罗斯的现状和未来。政治生涯的开端:.............
  • 回答
    就卢卡申科关于白俄罗斯不参加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的表态,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价。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声明,而是牵涉到白俄罗斯的国家战略、地缘政治考量、国内政治稳定以及国际关系等多重复杂因素的综合体现。首先,从“不参加”的表态本身来看:卢卡申科的这番话,尤其是强调“不会也不准备”,是.............
  • 回答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在乌克兰战争中的角色:一次审视自2022年2月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以来,白俄罗斯总统亚历山大·卢卡申科的角色一直处于争议和审视之中。他并非直接的参战方,但他与俄罗斯的紧密联盟,以及其国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白俄罗斯在这场冲突中扮演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复杂且多维度的角色。要评价卢卡.............
  • 回答
    评价亚历山大·卢卡申科这位白俄罗斯的“常青树”总统,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他自1994年上任以来,就一直稳坐总统宝座,这个在后苏联时代是相当罕见的。他的执政风格和政策,在国际上引发了截然不同的解读,有人视他为坚定的国家主权捍卫者,有人则认为他是压制异见、维护个人权力的独裁者。要理解他,就得把他放在白.............
  • 回答
    普京和卢卡申科签署联盟国家一体化法令,这标志着两国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件事的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以及历史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联盟国家”这个概念。这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设想,早在上世纪90年代,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就开始探讨建立一个更紧密的国家联合体。.............
  • 回答
    谈论乔治·卢卡斯,这位被誉为“星战之父”的男人,绝非一两句话能概括。他不仅仅是创造了一个科幻宇宙,更是深刻影响了整个流行文化,甚至重塑了电影产业的格局。评价他,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就像剥洋葱一样,层层递进,才能触及到这位传奇人物的复杂与伟大。开创性的想象力与宏大的叙事首先,最绕不开的就是《星球大战.............
  • 回答
    《睡前消息》409期作为一档以“睡前”为名的时事评论节目,其内容通常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呈现社会热点、科技动态、文化现象等话题,旨在为观众提供睡前的“信息快餐”。以下是对该期节目可能涉及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方向,结合其节目特点及社会语境进行详细解读: 1. 节目核心内容与选题分析 选题热点:409期可能聚焦.............
  • 回答
    俄罗斯军队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21天内未能占领或包围基辅,这一结果涉及复杂的军事、战略和国际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初期快速推进的军事目标与战略调整 初期目标的矛盾性: 俄罗斯在入侵初期(2月24日)宣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去纳粹化”和“去俄化”,但.............
  • 回答
    新华社的《破除美国金融模式迷信,中国金融要走自己的路》一文,是近年来中国在金融领域强调自主性、独立性和战略定力的重要政策表达。该文从历史经验、现实挑战和未来战略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深度。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详细分析: 一、文章背景与核心论点1.............
  • 回答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互联网上确实出现了一些复杂的现象,既有官方立场的引导,也有民间舆论的分化。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互联网的乱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官方立场与网络管控1. 官方舆论引导 中国政府明确表态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强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在社交媒体和.............
  • 回答
    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李雪健是中国影视界最具代表性的“老戏骨”之一,他们以深厚的表演功底、多样的角色塑造和持久的行业影响力,成为中国影视艺术的中流砥柱。以下从表演风格、代表作、行业地位及艺术贡献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陈道明:历史剧的“帝王”与艺术的“多面手”表演特点: 陈道明以“沉稳.............
  • 回答
    《为战争叫好的都是傻逼》这类文章通常以强烈的反战立场和道德批判为核心,其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立场的合理性、论据的逻辑性、社会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详细分析: 1. 文章的核心立场与立场合理性 立场:这类文章的核心观点是战争本质上是道德上不可接受的,支持战争的人(尤其.............
  • 回答
    龙云(1882年-1967年)是20世纪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军阀和政治人物,被尊称为“云南王”,其统治时期(1920年代至1940年代)对云南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其历史地位和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一、生平与政治背景1. 出身与早期经历 龙云出生于云南昆明,出身于.............
  • 回答
    关于“前三十年的工业化是一堆破铜烂铁”的说法,这一评价需要结合历史背景、经济政策、技术条件以及国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一、历史背景与“前三十年”的定义“前三十年”通常指中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改革开放前的30年。这一时期,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
  • 回答
    十元左右的低档快餐店顾客以男性为主的现象,可以从经济、社会文化、消费行为、地理位置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可能的背景: 1. 经济因素:价格敏感与消费习惯 性价比优先:十元左右的快餐通常以快速、便宜、标准化为特点,符合低收入群体或日常通勤人群的消费需求。男性在职场中可.............
  • 回答
    阎学通教授对00后大学生以“居高临下”心态看待世界这一批评,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其背后既有学术视角的考量,也涉及代际差异、教育体系、社会环境等复杂因素。以下从观点解析、合理性分析、现实背景、潜在影响及改进方向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阎学通教授的核心观点与逻辑1. “居高临下”的具体表现 .............
  • 回答
    歼8系列战机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期间研制的高空高速歼击机,是当时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成果之一。该系列战机在冷战时期具有显著的军事意义,但随着技术发展和国际形势变化,其性能和作用逐渐被后续机型取代。以下从历史背景、技术特点、性能分析、发展演变、军事影响及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历史背.............
  • 回答
    关于苏翻译和Black枪骑兵对俄乌战争局势的立场差异,需要明确的是,这两位身份可能涉及不同的信息来源和立场背景。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他们观点差异的可能原因: 1. 信息来源与立场定位 苏翻译(可能指苏晓康,中国《经济学人》翻译团队成员): 立场:更倾向于国际法、人道主义和多边主义视角。 观点:.............
  • 回答
    由于无法直接访问《睡前消息》第409期的具体内容(可能因平台更新、用户输入误差或节目名称不明确导致无法准确检索),以下将基于对“睡前消息”类节目的常见结构和主题进行推测性分析,并提供一般性的评价框架。若您有更具体的背景信息(如节目来源、发布时间等),可补充说明以便更精准回答。 一、节目内容推测(基于.............
  • 回答
    明成祖朱棣(14021424年在位)五次北伐漠北(今蒙古高原)是明王朝巩固北方边疆、遏制蒙古势力的关键历史事件。这一系列军事行动不仅体现了朱棣的军事才能,也深刻影响了明朝的边疆政策、内政格局和历史走向。以下从历史背景、军事行动、结果评价及历史影响等方面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1. 政治合法性与边疆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