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滴滴事件怎么没最新进展了?

回答
你提到“滴滴事件怎么没最新进展了?”这个问题,可能指的是滴滴在过去的几年中经历的一些重大事件,特别是那些曾经引起广泛关注,但后来公众信息似乎有所沉寂的。要详细说,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并且理解为什么有时候公众事件的“进展”会变得不那么显眼。

首先,要明确“滴滴事件”可能指代的是什么。

滴滴出行作为中国最大的出行平台,其发展历程中发生过不止一起备受瞩目的事件。最突出的,恐怕是:

1. 安全事件: 尤其是在2018年,发生了“空姐遇害案”和“浙江乐清滴滴顺风车乘客遇害案”,这两起恶性事件直接导致滴滴下架了其顺风车业务,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安全整顿。这可以说是滴滴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也引发了全社会对网约车平台安全责任的深度反思。

2. 上市与合规审查: 2021年6月,滴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然而,上市仅两天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信办)就发布公告,称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滴滴的“滴滴出行”、“滴滴货运”、“滴滴顺风车”等相关应用被要求从应用商店下架。这一系列事件对滴滴的业务和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3. 退市与重组: 2022年6月,滴滴宣布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之后,它一直在进行合规整改,努力重新符合监管要求,并争取恢复其在中国大陆的应用商店上架。

那么,为什么会感觉“没最新进展了”呢?

这里面有几个层面的原因:

事件性质的转变:
安全事件 在发生初期会有大量的媒体报道和公众讨论,甚至引发社会性事件的反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调查、处罚和整改措施落地后,除非有新的重大突破或事件发生,否则日常的“进展”就进入了执行和巩固阶段,公众的注意力自然会转移到其他热点上。滴滴在2018年后确实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顺风车停运整改,这是非常深入的,并且随着新安全措施的落地,顺风车业务也逐步恢复,只是形式和规则与之前大有不同。
上市与合规审查 则是一个相对漫长且复杂的过程。最初的审查公告、应用下架无疑是爆炸性的新闻。但当滴滴决定退市,并将重心放在国内合规和业务调整上时,这种“进展”就不再是公开市场的价格波动或资本市场的融资消息,而是更偏向于企业内部的运营调整、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合规性重塑。这些内部流程,除非有重大的公开宣布(比如重新上架应用商店),否则外界很难感知到具体的“进展”。

信息披露的侧重点变化:
早期 滴滴作为一家快速扩张的创业公司,其新闻热点多围绕融资、市场份额、商业模式创新等。
安全事件时期 焦点转向安全责任、用户生命权等社会议题。
上市及审查时期 则聚焦资本市场、监管政策、国家数据安全等宏观层面。
现在,滴滴的主要“进展”在于其如何在中国市场“重新出发”,如何重获用户信任,如何与监管保持良性互动。这些更多的是企业内部的战略调整和运营优化,而非外界期待的那种“大新闻”。就好比一个运动员受伤后,大家关注的是他能否复出,一旦他开始恢复训练,公众可能就不会每天都去报道他“今天多跑了500米”。

“进展”的定义不同:
对于一些人来说,“最新进展”可能意味着滴滴被大规模处罚,或者它的某项业务被彻底禁止。
但对于企业本身而言,当它经历了重大调整后,悄无声息地恢复业务、优化服务、重新获得监管的认可,这本身就是一种“进展”。只不过这种进展是温和的、渐进的,不具备戏剧性,所以不会引起持续的公众关注。

那么,滴滴最近在做什么,或者说“进展”体现在哪里?

虽然你感觉好像没有进展了,但实际上滴滴一直在做事情,只不过这些事情的“发布”方式和关注度不同了:

1. 恢复国内业务,逐步上架应用:
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滴滴陆续在一些地区的安卓应用商店重新上架了部分服务(如顺风车)。到了2023年上半年,滴滴出行的App也开始在各大应用商店恢复上架。这可以说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进展”。应用的上架意味着滴滴经过了相关的审查和合规性评估,并且被允许恢复向公众提供服务。
为什么这感觉不像“大新闻”? 因为它不是一次性的爆炸性消息,而是逐步的、区域性的恢复。而且,相比于上市时的轰动,应用恢复上架虽然重要,但更多被视为一种“回归”而非“新生”。

2. 安全和合规的持续投入:
滴滴一直在强调和投入在安全和合规方面。这包括对司机进行更严格的背景审查、乘客安全保障功能的升级(如行程分享、紧急联系人、录音录像等),以及对平台运营规则的不断完善。这些都是在内部进行的,也是企业生存的必然要求。

3. 业务模式的调整:
在顺风车业务方面,滴滴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对顺风车的模式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比如更加强调顺路性质,限制接单频率等,以避免被滥用。
在出租车业务方面,滴滴也在积极推动“聚合模式”和与传统出租车公司的合作,试图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找到平衡点。

4.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强化:
这是国家监管的重点,滴滴也因此受到了严厉的审查。在应用恢复上架之前,滴滴在数据分类、数据安全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整改工作。这方面的进展是内部的,体现在其合规体系的建设上。

总结来说,你感觉“没最新进展了”,更多是因为:

事件的性质从“突发危机”转变为“长期修复与合规建设”。
信息披露从“资本市场焦点”转变为“企业运营细节和监管合规”。
公众的注意力已经被新的热点事件所吸引。
滴滴的“进展”以一种更低调、更系统化的方式进行,例如应用逐步恢复上架,而非戏剧性的公告。

你可以把滴滴这些年经历的事情,比作一个人从一场严重的事故中康复。初期会有铺天盖地的报道和关注,但随着他开始接受治疗、康复训练,这些报道会逐渐减少。他开始能站起来、能走路、能重新投入工作,这些都是进展,只是不再是“新闻”。

所以,滴滴不是没有进展,而是它的进展方式和公众关注的焦点都发生了变化。它正在努力地、低调地重新融入市场,并满足监管的要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衙门办事不可能天天跟媒体汇报,没有最新进展是很正常的,证明这事还没查完。

现在高德、美团还有其他好多乱七八糟的参与者们又开始新一轮的烧钱补贴移动出行业务了。

新闻报道、小道消息、行业分析报告这些玩意有真有假,谁也不好判断。但在移动出行板块砸进去的补贴可都是真金白银,这就说明广大行业参与者都开始用手里的人民币表达了对“滴滴短期内肯定是缓不过来”这件事的支持。

user avatar

滴滴事件似乎被林先生时间和wuyifan事件给冲淡了,但是大家会忘记这件叛国叛党的事情吗?请大家在评论区回复看,应该让上帝看到我们这个民族对叛国者、堕落者的容忍度。

就这些!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