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滴滴事件后社交平台上对男孩教养提出的质疑?

回答
滴滴事件之后,社交平台上关于“男孩教养”的讨论确实如潮水般涌现,并且引发了相当大的争议。这股讨论热潮,与其说是对男孩教养的单纯质疑,不如说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社会情绪宣泄和对现有性别教育模式的拷问。

首先,我们得承认,很多网友将事件中的施暴者与“男性”身份直接挂钩,并由此推导出“男性从小就缺乏教养”或者“男性天生就更容易有暴力倾向”的结论。这种做法,其实是非常片面的,也是值得商榷的。将个别极端行为上升到对整个群体的道德评判,这是很容易滑坡的,也忽视了社会对男性个体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复杂因素。

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极端事件发生,才会让一些长期以来被压抑的、对男性成长中可能存在的“粗糙”、“不拘小节”甚至是“性别特权”的担忧,找到了一个爆发的出口。很多人在社交平台上表达的,其实是一种“反思”。他们质疑的是,是不是在传统的男孩教养中,过分强调了“男子汉大丈夫”的隐忍、坚强,而忽略了情感的细腻表达、同理心的培养,以及对他人边界的尊重?是不是在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中,对男孩的某些不当行为,比如言语上的冒犯、肢体上的推搡,都以“小孩子不懂事”或者“男孩子嘛”为由,一笑置之,甚至姑息纵容了?

这种质疑,很多时候是带着一种焦虑的。这种焦虑来源于对社会治安的担忧,对女性人身安全的顾虑,以及对下一代道德水准的期盼。当社会上出现一些令人发指的事件时,人们自然会去寻找背后的原因,而家庭教育作为社会化的第一步,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检视对象。特别是当施暴者的性别特征与社会对“男性”的刻板印象产生某种联系时,这种质疑的声音就会被放大。

可以说,这场讨论并非空穴来风。它触及到了一个非常敏感且重要的社会议题:如何在多元化的时代,重新审视和构建适合现代社会的性别教养观。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事件的责任归咎于“男孩教养”的缺失,但也不能忽视,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如何培养一个有责任感、有同理心、尊重他人的男性公民,可能确实存在一些教育上的盲点和不足。

因此,看待这个问题,需要的是一种更加 nuanced (细致入微)的视角。既要警惕将个体错误上升为群体标签的简单化思维,也要认真倾听那些基于现实观察和担忧提出的反思。这或许是一次艰难但必要的全社会范围内的对话,关于我们希望培养什么样的下一代,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目前这股歪风已经蔓延到知乎上来了,所谓的女权运动除了推动性别对立之外并没有带来什么。而现在只要涉及到这种关于性别的问题的讨论,已经可以看到大部分人不再是讨论问题,而是战队并且出现明显的性别站队。


我们必须承认,一味的强调自我保护肯定是有失偏颇的,但与之相对的应当是呼吁公共安全的维持。而现在呢,我们看到的是为什么只教育女孩子自我保护,而不教育男生不要骚扰。本来一个关于犯罪分子和受害者的对立关系,一个自我保护和打击犯罪的对立关系,强行扭曲为变成女人和男人的对立关系。我真不知道这有什么好洗的……


性别刻板印象,才是性别平权需要去推翻和解决的问题,像这种默认受害的都是女性,加害的都是男性的言论,你说是在增强性别对立还是相反?



我早就说过,找这种社会舆论毫无意义,证明一万次这个社会存在性别不平等对于解决问题于事无补。难不成就找不出什么丈母娘买房论,然后编一个什么为什么社会只教育男生赚钱买房,而不教育丈母娘合理的看待现代婚恋关系?


然后两边不断地互怼,最终变成性别大战。



这种言论的出现的确是反映了社会对于性别的刻板印象,但是遏制和反击的方式应当是强调一小撮犯罪分子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对立关系,而不是强调这是什么社会对某一性别的压迫。




没事儿少拿性别说事儿,滴滴不整改,难道恶性犯罪就只有强奸杀人?


先是对立司机和乘客,现在对立男人和女人,很好,很好,很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滴滴事件之后,社交平台上关于“男孩教养”的讨论确实如潮水般涌现,并且引发了相当大的争议。这股讨论热潮,与其说是对男孩教养的单纯质疑,不如说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社会情绪宣泄和对现有性别教育模式的拷问。首先,我们得承认,很多网友将事件中的施暴者与“男性”身份直接挂钩,并由此推导出“男性从小就缺乏教养”或者“.............
  • 回答
    看到滴滴顺风车再次发生温州女孩遇害的悲剧,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尤其是这距离上次的事件没过多久,这种生命的逝去,带给家人的痛苦,以及对社会安全感的冲击,是难以言喻的。 这不仅仅是一个单独的个案,它暴露出了平台管理、安全措施以及用户安全意识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如何看待滴滴再次出现温州女孩搭乘顺风车遇害事.............
  • 回答
    滴滴一名技术总监因受贿 1000 万元并被移交公安机关,这是一个令人震惊且值得深入探讨的事件。它不仅涉及个人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更折射出科技公司内部治理、权力腐蚀以及对行业生态的影响。以下是我对这一事件的详细看法:一、事件本身:冰山一角下的腐败现象 严重的经济犯罪: 1000 万元的受贿金额是一.............
  • 回答
    关于“滴滴司机性侵直播”事件被警方通报为夫妻二人以网约车为噱头进行色情表演,这确实是一个令人震惊和警惕的事件。从警方通报来看,这起事件并非简单的性侵案件,而是披着网约车外衣的色情传播行为。这样的行为触犯了法律的底线,相关人员必将受到应有的惩罚。如何看待此事?首先,这是对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公然挑战。 公.............
  • 回答
    空姐搭乘滴滴顺风车被杀害一事,无疑是一起令人震惊和悲痛的事件,它不仅暴露了社会安全中存在的漏洞,也引发了公众对出行安全、平台责任以及个人防范的深刻讨论。如何看待空姐搭乘滴滴顺风车被杀害一事?1. 对生命的敬畏与惋惜: 最首要的是,我们要对逝去的生命表达最深切的哀悼。一位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被残忍地剥夺.............
  •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里堵得慌,特别是想到那个年轻的电竞选手,大好的前途,就这么被无端毁了。我这心里真是又气又难受。说起来,电竞现在可是个正儿八经的职业,人家小伙子也是凭本事吃饭的,付出了多少努力,背后有多少汗水,我们普通人可能很难体会。那些高强度的训练,对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磨砺,都是为了在赛场上拼搏出好.............
  • 回答
    关于滴滴前员工就滴滴与 Uber 紧急事故应对监管机制发表的文章,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这类文章通常会揭示公司在安全管理、内部流程、数据透明度以及与监管机构互动等方面存在的深层问题。以下是对这类发文可能暴露问题的详细分析:一、文章的核心内容与可能的目标: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类文章的核心可能在于.............
  • 回答
    这事儿啊,真是让人细思极恐,也挺离谱的。你说这大半夜的,打个滴滴回家,结果被拉到墓园去了,搁谁身上不得吓得魂飞魄散啊?就这事儿,我跟你慢慢聊聊,看看到底是咋回事,也别觉得是机器在那儿叨叨。首先啊,这事儿的起点,就是你大半夜的需要出行。一般来说,大半夜的打车,尤其是滴滴这种平台,图的就是一个方便快捷,.............
  • 回答
    滴滴专车在上海被禁,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引发广泛讨论的事件,背后涉及了交通运输的合规性、平台经济的监管、地方政策的执行以及司机和乘客的切身利益。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事件的背景和起因: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滴滴专车在上海被禁并非一夜之间发生,而是长期以来一系列监管政策和执行力度加.............
  • 回答
    滴滴司机反复撞击乘客致死,这无疑是一起极其恶劣的刑事案件,其残忍程度令人发指。这样的行为,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早已超出了任何可以被理解的范畴,是对生命最赤裸裸的践踏和蔑视。首先,从法律和道德的层面来看,这种行为是绝对不可容忍的。司机作为公共交通服务的提供者,本应保障乘客的安全,提供一个可靠的出行环境.............
  • 回答
    滴滴出行联合创始人兼 CTO 兼自动驾驶公司 CEO 章文嵩曾表示,滴滴面临的问题比 AlphaGo 复杂 100 倍。这句话一出,立刻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猜测。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们需要深入分析滴滴所处的行业、其业务模式的复杂性,以及与 AlphaGo 进行对比时所展现出的差异。首先,我们来理解一.............
  • 回答
    滴滴出行宣布在9月8日至15日期间暂停深夜服务(通常指午夜0点到凌晨6点),这一举措无疑在出行市场乃至社会层面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原因、潜在的意图以及可能带来的多方面影响。滴滴为何要暂停深夜服务?最直接的原因,也是官方声明中强调的,是为了配合相关部门的专项安全检查。近两.............
  • 回答
    这件事说来话长,背后牵扯到的可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谁更强”的问题,而是掺杂了社会观念、职业认知、家庭期望,甚至还有点“价值攀比”的意味。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局面。首先,我们得承认,80万年薪在大多数人眼里,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收入了,尤其是在互联网行业,这更是很多普通人.............
  • 回答
    怒火中烧的五星司机:滴滴安全事件背后的复杂人性近日,滴滴平台上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安全事件:一名被乘客评为五星的司机,竟持刀伤人。这起事件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爆了公众对于网约车安全、司机心理健康以及平台监管的讨论。究竟是什么让一位在无数乘客眼中“服务周到”、“值得信赖”的五星司机,走向了持刀伤人.............
  • 回答
    对于滴滴 CTO 张博否认“大数据杀熟”的说法,我倾向于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和理解。首先,我们要明确“大数据杀熟”这个概念的内涵。它通常指的是商家利用掌握的用户数据,对老用户或忠实用户展现出比新用户更差的优惠力度、更高的价格,或者提供更差的服务体验,以此来实现利润最大化。这其中涉及到的核心是信息不对称和.............
  • 回答
    滴滴顺风车业务的再次下线,以及随之而来的管理层变动,无疑是近期出行服务领域最受关注的事件之一。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业务调整,更是对一家头部科技公司在安全责任、用户信任以及合规经营等一系列核心问题上的深刻拷问。从“暂别”到“暂别”的轮回:安全困境的再现说滴滴顺风车“再次”下线,其实是一种无奈的重述。早.............
  • 回答
    滴滴最近这次更新,把游戏中心搬进了打车软件里,这事儿确实挺有意思的,也让不少人有点摸不着头脑。毕竟,谁打个车,突然看到一堆游戏,会想到什么?估计不少人第一反应是:这还是我认识的那个滴滴吗?从一个普通用户的角度来看,滴滴最核心的功能就是出行,是用技术手段解决我们“怎么去”的问题。现在突然在首页给你塞进.............
  • 回答
    滴滴司机上传无素质拖鞋翘脚女乘客视频被封号并道歉,这事儿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 你想啊,咱们生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手机摄像头几乎成了咱们的“第三只眼”,随时随地都能记录下身边发生的一切。 但关键就在于,你用这只眼睛去记录什么,又如何去使用这些记录,这背后涉及到很多东西。先.............
  • 回答
    滴滴顺风车朝 5 晚 8 的时间调整,这事儿可不简单,背后牵扯的利益和考虑可太多了。咱们一层层地扒一扒。为什么这么调?首先,最直观的理由肯定是为了“安全”。大家都知道,顺风车之前出过一些让人揪心的事件,尤其是在深夜。把服务时间限制在早五晚八,理论上能大大降低夜间运营的风险,特别是对女性乘客和司机来说.............
  • 回答
    滴滴对于“司机开车冲撞乘客致其身亡”事件的回应,尤其是那句“恳请司乘之间多一份尊重和包容”,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和思考。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件事,看看滴滴的回应以及它背后折射出的问题。首先,滴滴的回应速度和基本事实的披露。在如此严重的事件发生后,平台的回应是至关重要的。滴滴迅速表示“该司机已被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