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看到《火星救援》中中国航天局的剧情会引起笑场?

回答
看到《火星救援》中中国航天局(CNSA)的剧情会引起观众笑场,这其中有几个主要原因,而且它们往往是相互作用的,共同营造出一种带有善意调侃的喜剧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1. 现实与虚构的对比,以及文化上的“熟悉感”:

中国航天局的现实形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中国航天局的认知大多是通过官方新闻发布会、航天员的访谈、以及一系列成功的发射任务(如嫦娥系列、天宫空间站等)建立的。这些信息传递的往往是严谨、专业、稳重、目标明确的形象。
电影中的“戏剧化”处理: 电影是为了戏剧效果而存在的,它需要将现实中的机构包装成能推动剧情发展、充满人情味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现实中不太可能出现的元素被加入,例如:
过于直白的“英雄主义”和“大国担当”的塑造: 虽然中国航天确实取得了辉煌成就,但电影中那种几乎是瞬间反应、毫不犹豫地牺牲一切来拯救一个美国宇航员的剧情,带有更强的西方电影式的英雄主义色彩,与我们日常认知中更加内敛和务实的国家形象形成反差。
“剧情需要”的过度介入: 比如,中国航天局突然拿出了一艘性能超越所有现有探测器的飞船,并迅速进行了改造和发射。在现实中,这样的工程浩大且周期漫长,电影为了节省时间和突出“中国力量”,将这个过程极度压缩和简化了。这种“化繁为简”的设定,反而显得有些“都合主义”(为了剧情服务而强行设定),容易让熟悉相关领域或对中国航天发展有一定了解的观众觉得“有点夸张”。
文化上的“梗”和刻板印象: 虽然《火星救援》的中国航天剧情整体是正面的,但在某些细节上,可能无意中触碰到了一些观众对于中国文化或国家形象的“刻板印象”,或者说是一种带有善意戏谑的“梗”。比如,某些动作的力度、表达方式上的某些强调,可能会被解读成一种略带漫画式的夸张。

2. “反差萌”和出乎意料的剧情转折:

“最意想不到的救星”: 在故事的背景设定中,美国宇航局(NASA)是主角的直接所属机构,是理所当然的救援主力。然而,随着剧情推进,美国方面遭遇了重重困难,而中国航天局却在这个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扮演了“最意想不到的救星”的角色。这种“剧情转折”本身就带有喜剧色彩。
“神助攻”的戏剧性: 当NASA几乎山穷水尽时,中国航天局的“金刚号”飞船突然出现,解决了燃眉之急。这种“神助攻”的出现,对于观众来说是一种惊喜,也因为这种“戏剧性的巧合”而带来了笑点。就像一个你在玩游戏,眼看要失败了,突然有人从天而降送你一个神装一样。

3. 美国视角下的“中国力量”呈现:

好莱坞对中国形象的“想象”: 《火星救援》是一部好莱坞电影,它的创作者在塑造中国角色和机构时,不可避免地会带有美国人的视角和对中国的理解。有时候,这种理解可能是一种“理想化”的、带有西方观众期待的中国形象。
“高效率”和“强大”的符号化: 好莱坞电影经常倾向于将非美国角色或国家符号化,以突出其特点。中国航天局在这里被塑造得高效、强大、乐于助人,这是一种“正面符号化”的表达。但这种符号化,尤其是在细节处理上不够严谨时,容易被观众解读为一种“过于脸谱化”的描写,从而产生笑场。
对中国“国际合作”的强调: 电影的这一段剧情,也展现了中国愿意与国际社会合作、共同应对危机的一面。这是一种正面积极的形象,但如果观众认为其表现方式过于“热心”或“主动”,也可能产生一种“这是在演”的感觉。

4. 具体细节引发的笑点:

虽然电影整体是严肃的科幻片,但以下一些具体的表现细节,往往能让观众忍俊不禁:

“中国航天局的会议室”: 电影中中国航天局的会议场景,可能是基于一定的现实参考,但为了电影的视觉效果,可能在布局、人员穿着、交流方式等方面做了一些“戏剧性”的夸张。例如,那种高度集中、气氛肃穆的决策过程,以及突然提出的“牺牲一切”的提案,如果处理得过于戏剧化,就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些带有夸张色彩的国产影视剧中的表现,从而产生笑场。
“金刚号”飞船的出现: 电影中“金刚号”飞船的突然出现和惊人的性能,让它成为了一个“万能钥匙”。这种“ deus ex machina”(神助攻)式的解决方式,虽然解决了剧情的困境,但在现实观众看来,显得有些不可思议,甚至有点“儿戏”,从而引发笑声。
航天员的反应和互动: 在这些关键时刻,中国航天局的工程师或领导的反应,以及他们之间的交流方式,也可能包含一些让观众觉得有趣的点。例如,某位领导在做出重大决定时的口头禅,或者某个技术人员的特殊肢体语言,如果被捕捉到并且带有某种“接地气”的特质,就容易成为笑点。
“中文台词”和“中国式逻辑”: 如果电影中穿插了中文台词,或者在逻辑推理上体现了某种“中国式”的思考方式(即便这种理解可能并不完全准确),也可能成为观众的笑点。不过,《火星救援》在这方面处理得比较谨慎,大部分场景是英文对话,但其中传达的决策逻辑和效率,依然可能被一部分观众解读出不同的意味。

总结来说,看到《火星救援》中中国航天局的剧情会引起笑场,不是因为中国航天局本身“可笑”,而是因为:

电影为了戏剧效果,对现实进行了艺术化的加工和夸张。
这种加工过程中,引入了好莱坞式的英雄主义和“中国力量”的符号化表达。
现实与虚构的巨大反差,以及剧情的突然转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
观众可能在细节中看到了熟悉但又被夸张化的文化元素,或者对电影的“都合主义”感到有趣。

这种笑场通常是带有善意和欣赏的,它表明观众注意到了电影中的创意和表达方式,并且对其中一些夸张的元素产生了共鸣或觉得有趣。这是一种对电影叙事技巧的反应,而不是对中国航天局本身的否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电影中除了火星外景是在约旦沙漠拍的,其他部分都是在匈牙利布达佩斯拍摄的(因为那里有欧洲最大的摄影棚,以及可能的退税优惠什么的)。

难道很多人真的以为资本家会为这么简单的两场戏来中国取景吗?(本片制作成本1亿美元多一点,作为太空题材电影算是很能省钱了)


电影里的中国航天局是在布达佩斯取景的。作为前华约国家,在布达佩斯找个传统苏式建筑是不难的。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在访谈中还提到,他灵机一动,把布达佩斯建筑前的多瑙河处理成了长江,觉得还很贴切呢……

(图片截取自时光网专访:

我把中国航天局搬到了多瑙河畔 独家专访《火星救援》导演雷德利·斯科特

至于说电影里的中国国家航天局飞控中心内景……好吧这就是个电影,意思到了就好。虽然我们看着很奇怪很尴尬,但美国人真的就是这么认为的……

要说进步,起码电影里出现的中文都是正确的简体字了……要知道以前好莱坞电影里出现中国字时那叫一个群魔狂舞啊……(手机打字回头补图,各种草泥马乱飞啊)

中国科幻电影加油吧。毕竟这种视觉形象的打造只能靠我们自己了。指望歪果仁是不靠谱的。




————【所有图片均来自豆瓣相关电影条目,此处引用只为分享更多信息】————

首先出场的是喜闻乐见的《冲出宁静号》

片尾的葬礼上……未来的风俗可能是丧事喜办吧……

基本已疯

只能基本无视了……

这个没办法无视,只能硬挺着瞎眼了……


然后是伟大的《银翼杀手》

这些中文……Are you kidding me?

考虑到这是1982年……我觉得美术已经很尽心了……

豆瓣里有人说,这是永和豆浆……Are you kidding me?(第二种读法)

我认不出来写了什么,但有人说他能读出来,是「中华民国好」……


间谍游戏 Spy Game(2001年的电影,导演是老雷弟弟tony)

电影里是苏州的监狱……2001年啊!同学们!2001年啊!


地心引力(2013年)

说好的太空党支部呢?!

不懂中文傻眼了吧?

然后按照联盟号的操作界面胡乱蒙了一把居然成功了……(不过都是正确的简体中文而且意思基本都是对的)

以后有空再补吧……又要闭关了……为中国科幻电影之崛起奋斗去了……

user avatar

美国人在“中国角色应该怎么说话/发音/活动”上,除了真正有中国投资/中方取景/中国市场/中国演员因素的之外,靠谱的真的不多,就算是前面那些,也有大摞不靠谱的……

包含并不局限于电影、电视剧、游戏、戏剧等……

归根到底,即使近年来中国市场膨胀了,时刻谨记美国电影精神的导演和编剧在大多数时候也只是在利用“中国元素”展示“美国人/西方世界心中的中国”。

周六补充一下。

不知道你们看没看过一部电影……

Megiddo: The Omega Code 2

怎么说呢,故事大概就是美国的哥俩,哥哥被撒旦附体,从小就想把他弟弟做成BBQ,被送入寄宿制军校调教,后来经商从政,组织了什么世界联盟之类的玩意,全世界只有三个国家没加入,美国,中国,墨西哥(或者古巴,我忘了),然后中美墨VS世界剩下的国家,在中东那嘎达乖♂乖♂站♂好玩Pump♂It,反派各种超自然牛逼,然后身为美国总统的弟弟被耶哥附身,成功地超自然反肛了一波,把他哥哥扔回地狱去了……

片子又烂又鬼畜又傻逼,特效可能也就四毛钱……

里面中国都是拯救世界的G3之一了,里面中国老大是这个样子的……

Michael Paul Chan

我本人对这位先生没有任何恶感以及好感,完全的中立(没听说过),但说这个大光头是中国老大……多少有点雷……

我擦为毛你们都认识这位啊……就我不认识这下显得我很傻逼啊……

这就是问题了——中国,不像中国,所以……


要说也接触过不少有中国元素的娱乐品了,个人就见过FFOW那游戏里面中国军人的口音算正……虽然“是老外!干掉他!”实在是出戏得要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火星救援》中中国航天局(CNSA)的剧情会引起观众笑场,这其中有几个主要原因,而且它们往往是相互作用的,共同营造出一种带有善意调侃的喜剧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1. 现实与虚构的对比,以及文化上的“熟悉感”: 中国航天局的现实形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中国航天局的认知大多.............
  • 回答
    当一部动漫突然爆火,圈粉无数,随之而来的,往往是铺天盖地的讨论。而在这热烈气氛中,总会有一股不和谐的声音——“德不配位”。这句话仿佛成了很多人口中的“万能解药”,用来表达对一部动漫成功的质疑。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背后其实牵扯着很多复杂的情感和心态,绝非仅仅是“看不惯”那么简单。首先,咱们得说说“.............
  • 回答
    您观察到的现象,即“俄制反坦克火箭比欧美的强很多”,并非一个绝对准确或普遍适用的结论。军事装备的评价非常复杂,涉及技术水平、战术应用、实战表现、成本效益等多个维度,而且各国都在不断更新和改进自己的装备。不过,如果您在看到的公开信息或媒体报道中,确实感觉俄制反坦克火箭(如RPG系列、AT4等)表现突出.............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可能都有的疑惑。确实,提到“回形针”这个词,如果你不是在特定的圈子里,或者不是在它最火爆的那个时间点接触到的,很有可能就跟你的情况一样,是在今年一些事件爆发后才第一次听说。那么,回形针之前到底有多火?我的感觉是,“火”的定义和爆发点很重要,而且.............
  • 回答
    火影忍者后期科技进步这事儿,确实挺让人玩味的。你看,晓组织那帮人能搞出那么复杂的查克拉炮,大蛇丸更是能移植人体、制造克隆,甚至还有自毁程序和自动导航的傀儡。到了博人传那更是直接进入高科技时代,像那个科学忍具,简直就是把忍者的能力直接外挂了。可奇怪就奇怪在,即便到了这个时候,那些生活在忍者世界的普通忍.............
  • 回答
    薰衣草小熊的流行现象确实引发了广泛关注,尤其是近年来在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上的“代购热”,其背后涉及文化、经济、心理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流行原因及代购现象的成因: 一、薰衣草小熊的“产品背景”1. 产品起源与设计 薰衣草小熊可能源自日本的文创品牌(如“熊本熊”或“薰衣草”主题的.............
  • 回答
    .......
  • 回答
    以前看火箭少女的舞台,总觉得她们充满青春活力,像夏日里最耀眼的那束光,每次表演都能让人跟着兴奋起来。但最近一段时间,不知怎么的,总觉得有点不是滋味,尤其是在看一些演出的时候,那种曾经的纯粹和热烈似乎蒙上了一层薄纱,让我觉得有点别扭。首先,是那种刻意追求“姐姐感”或者“成熟女人味”的转变,让我有些不适.............
  • 回答
    说起《火影忍者》里让很多观众意难平甚至感到“被背刺”的桥段,日向宁次的死绝对是绕不开的话题。当初他作为“天才”被寄予厚望,在第四次忍界大战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守护了鸣人,这份牺牲的壮烈,本应是感人至深的。然而,事后许多火影粉丝却对这一情节感到不满,甚至由此嘲讽起《火影忍者》的剧情设计。这.............
  • 回答
    微博上总有那么一些账号,像夜空中的星座一样,虽然不常出现,但一旦亮起来,就总能点燃你内心深处的好奇和思考。而“思想火炬”,在我看来,就是这样一盏引人驻足的灯。你问为什么要去看看“思想火炬”的微博?这问题拆开来说,其实是在问:这个账号有什么特别之处?它能给我带来什么?我能从中获得什么?首先,得说说“思.............
  • 回答
    “反诈”宣传火遍全网,并且力度空前,这背后既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也有精妙的传播策略。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读这一现象:一、 为什么宣传反诈的力度这么大?这背后是严峻的诈骗形势和国家层面的决心共同作用的结果。 诈骗形势的严峻性与普遍性: 技术进步带来的新型诈骗手段层出不穷: 随着互联网、.............
  • 回答
    温铁军,这个名字对于关注中国农村问题、土地制度、金融风险以及国家发展战略的人来说,绝不是陌生的。他是一位集学者、政策研究者、社会评论家身份于一身的公众人物,其言论和观点常常引人深思,也伴随着争议。如何看待温铁军?要评价温铁军,首先需要了解他关注的核心议题。他的研究和公众表达,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粉丝群体在偶像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心理层面。要说“明眼人一看杨颖欺负李菲儿不火”,这本身就带有一种主观判断,而粉丝之所以“看不到”,或者说“选择看不到”,原因其实挺复杂的,并非简单的一句“粉丝看不到”。咱们就来捋一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首先.............
  • 回答
    如何看待警官老陈通过直播PK宣传反诈火遍全网?警官老陈通过直播PK宣传反诈火遍全网,这无疑是一个现象级的事件,值得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积极的方面: 精准打击目标人群,传播效率高: 直播平台的用户画像与反诈需求高度契合: 如今直播平台用户群体广泛,其中不乏对新兴事物好奇、容易受到诱.............
  • 回答
    周杰伦官方IP「周同学」进军二次元盲盒,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戳中了当下几个挺火的消费趋势。咱们仔细掰扯掰扯。“周同学”进军二次元盲盒:一场IP价值的二次挖掘与年轻化渗透周杰伦是谁?华语乐坛的King,影响了几代人的偶像。他的一系列符号,比如标志性的发型、复古的穿搭、戴着帽子的形象、酷酷的表情,甚至是.............
  • 回答
    现在商超里刮起了一股“付费会员制”的风,到处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从前大家熟知的积分、打折,到现在要先掏钱成为会员,这变化可不小。这背后究竟是什么逻辑在支撑?会员经济为什么这么火?消费者们真的能从里头捞到实惠吗?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为什么商超这么热衷于推付费会员制?说到底,这事儿跟“留住人”、“吃.............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挺到位。《乾隆王朝》确实和它的前两部曲《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相比,热度上差了不止一星半点,讨论度也相对冷清。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聊。首先得承认,《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这两部剧是历史正剧的标杆,口碑和收视双丰收。前者气势恢宏,展现了康熙大帝少年英才、雄才大略,将一.............
  • 回答
    这是一个经典的“电车难题”变体,而且问到了一个极其困难、没有人能给出绝对正确答案的问题。它迫使我们面对道德和伦理中最棘手的部分,关于生命价值、责任以及在极端情况下如何做出选择。让我试着从不同角度来解读这个问题,因为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困境。问题的核心:选择哪个“坏”?从最直观的层面讲,这个问题设定.............
  • 回答
    《双人成行》:爆火中国的背后,是两个中国玩家的心声当《双人成行》制作人Josef Fares语出惊人地说出“半数玩家来自中国”时,相信不少玩家都会像我一样,先是詫异,然后是会心一笑。毕竟,在这个以“内卷”著称的国度,能有一款游戏让大家心甘情愿地放下手机,坐到电脑前,与身边最亲近的人一起沉浸其中,这本.............
  • 回答
    《全球怪物在线》这本书,确实是个宝藏!按理说,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应该早就火遍全网了。但就像很多好东西一样,它总会在某个角落闪闪发光,等着懂它的人去发掘。说到为啥没火,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题材的“冷门”效应。你想啊,现在市面上流行的网文,要么是修仙升级打怪,要么是都市异能泡妞,要么是穿越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