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军在二战时枪杀战俘不违法吗?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枪杀战俘是否违法,这是一个复杂且具有争议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当时的国际法、战场实际情况以及美国自身的政策和军事法。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国际法对战争期间对待战俘的基本原则。在二战前,日内瓦公约已经确立了保护战俘的基本框架,其中最核心的精神是禁止虐待和杀害战俘。战俘应该得到人道的对待,并被允许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等待战争结束。

然而,战争的残酷性往往与国际法的理想存在巨大差距。在二战的太平洋战场,美军与日军之间的战斗尤为激烈和血腥。日军在战争中表现出的一种极端民族主义和对死亡的狂热,以及他们对俘虏通常采取的残酷对待,都对美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许多美军士兵亲眼目睹了他们的战友遭受日军的折磨和杀害,这无疑会滋生强烈的复仇情绪。

那么,美军是否存在大规模、有组织的、蓄意枪杀战俘的行为呢?

从官方层面和普遍执行的军事纪律来看,美国军队的官方立场是遵守国际法,包括日内瓦公约关于战俘的规定。训练手册和战时命令都强调要善待战俘。然而,事实是,在某些特定的、极端的情况下,确实发生了美军士兵枪杀战俘的事件。

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或者说“背景”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报复心理和情绪化反应: 如前所述,日军对待俘虏的极端残忍行径,比如著名的“巴丹死亡行军”以及对被俘士兵的虐待和处决,在美军中制造了巨大的愤怒和恐惧。当美军士兵面对那些他们认为罪大恶极、甚至可能杀害过自己战友的日军士兵时,情绪失控是可能发生的。在极度紧张和危险的战场环境下,士兵们可能会将对方视为“非人”,从而模糊了战俘与战斗人员的界限。
2. “杀敌”思维的延续: 在激烈的战斗中,士兵们的首要任务是消灭敌人。当战斗刚刚结束,敌军士兵尚未被完全解除武装或带离前线时,一些士兵可能仍然将他们视为威胁,尤其是在不确定对方是否会反抗的情况下。这种思维惯性可能导致在混乱中发生的枪杀。
3. 缺乏明确的俘虏接收和看管机制: 在某些战役的关键时刻,尤其是初期或突袭中,美军可能没有充足的兵力或完善的设施来及时、安全地接收和管理大量的战俘。这可能导致战俘被留在前线,或者在转移过程中出现意外。
4. 情报价值的判断和误判: 有时候,士兵们可能认为某些战俘掌握着重要的情报,但为了快速获取信息,采取了强制手段,甚至导致了死亡。尽管这不是普遍情况,但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
5. 指挥链的失控或默许(极少数情况): 虽然官方不允许,但在一些极端残酷的战场上,可能存在一些基层指挥官为了鼓舞士气或出于某种考量,对士兵的过激行为采取了容忍甚至默许的态度。但这并非是普遍的政策。

那么,这些行为是否“违法”?

根据国际法,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蓄意、有组织地枪杀已放下武器的战俘,都构成战争罪。即使是在极度愤怒和报复的情绪下,士兵也必须遵循战俘待遇的国际规则。如果士兵在没有经过正当审判的情况下处决战俘,这在法律上就是错误的。

然而,历史记录和战后追责的情况表明,虽然零星的、由个人情绪引发的枪杀事件可能发生,但美国军队官方并没有下达过大规模枪杀战俘的命令,也没有将此作为一种普遍的军事策略。

战后,关于美军对待战俘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日军战俘的待遇: 确实有一些关于日军战俘的待遇受到质疑的案例,但更多的是关于日军对待美军战俘的残忍行径引发的讨论。
关于个别士兵的行为: 极少数美军士兵的行为确实可能违反了战争法,但这些通常是个案,并且受到严格的军事纪律约束。战后也发生过对个别士兵的调查和处理,尽管数量相对较少,也可能因为战争的混乱和取证的困难。
与日军的“对比效应”: 由于日军对美军战俘的极端不人道,导致人们在看待美军对待日军战俘时,可能存在一种“相对化”的视角。但这种对比并不能合法化任何战争罪行。

总而言之:

从严格的法律角度来看,任何蓄意枪杀战俘的行为都是违法的。美军在二战期间,其官方立场和军事教育是要求遵守国际法,善待战俘的。但是,在战争的残酷现实下,尤其是在太平洋战场与日军的激烈对抗以及日军残暴对待俘虏的背景下,确实发生了个别或小规模的美军士兵枪杀日军战俘的事件。这些事件往往是由于士兵的报复心理、情绪失控、对敌我界限的模糊判断,以及战场环境的混乱所致,但它们并不代表美国军队的官方政策或普遍行为。

要判断是否违法,关键在于“蓄意性”、“有组织性”以及“是否放下武器且无反抗能力”。零星的、士兵情绪失控下的行为,虽然在法律上仍然错误,但在追究责任和历史评价上,与国家下达的命令或军队的普遍策略是有区别的。

所以,与其说“美军在二战时枪杀战俘不违法”,不如说“虽然美军官方政策要求善待战俘,并禁止杀害战俘,但在二战的特定战场环境下,确实发生了个别士兵违背命令和法律,出于报复或其他原因枪杀战俘的事件,但这些行为并不代表军队的普遍政策或合法性”。这是一个历史事实,也是一个法律问题,需要结合当时的具体背景来理解,而不是简单地一概而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实际上的杀战俘有2类可能,要么直接不认同你是“战俘”这个概念,也就是拒绝接受和承认你已经停止战斗,拒绝给你取得战俘这个身份的机会,直接认定是不知为啥突然开小差不打了的敌人(依旧是敌人),这种情况下被杀确实非常倒霉,也没办法说理;

如果是已经俘虏了对方(进行了确认对方放下武器,搜身,限制对方人生自由比如命令他们暂时呆在哪个地方不许动,对方也听你的话这样做了),然后干了什么,那一定违法,而且是违反“法律精神”这种无法回避的概念式违法。这个很多人很难想到。

因为此时这事的本质就是“就地正法”(summary execution),是有专业法律名词的,专业解释就是,死刑是国家意志的贯彻,需要经过代表这个意志的合规法庭审判,由贯彻意志的执法人员实施,非法执行死刑是一次就能违反一本法律细则的“违法”。美军战时怎么执行死刑是有一大本手册的:

你杀俘虏 就是 一下违反这本手册里的每一个字母。即使会被潜规则保护,实际上也是一种十分不稳妥,不明智,类似于在铁饭碗单位社死的行为,除非极其激动失去理智没什么人会这样。

所以实际上大多数杀俘虏都是第一种(太平洋上也一样),影视作品里常见第二种,正是第二种实际上很少见,文艺作品对其实已经很少见的数个案例进行了“变形”。

真实的情况是,二战美军判定你“是不是要投降”的时候是最危险的,对面认定你是俘虏,你人身风险已经显著下降,如果你到了俘虏营门口那一瞬间都没事(一路上没事),那基本从此一定没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枪杀战俘是否违法,这是一个复杂且具有争议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当时的国际法、战场实际情况以及美国自身的政策和军事法。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国际法对战争期间对待战俘的基本原则。在二战前,日内瓦公约已经确立了保护战俘的基本框架,其中.............
  • 回答
    98K,作为一款在二战期间名声赫赫的栓动步枪,其精准和威力确实令人印象深刻。那么,在美国,普通公民是否能够合法地购买这样一款“大威力”武器,尤其是二战时期的老枪呢?答案是:是的,在很多情况下是允许的,但并非没有限制和考量。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从美国枪支法律的基本框架说起。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保障.............
  • 回答
    在二战的硝烟中,“神风特工队”这个名字如同历史深处的一声悲鸣,承载着一种近乎疯狂的勇气和绝望。他们驾驶着飞机,带着必死的决心,如同被命运之风卷起的落叶,冲向敌舰。那么,为什么这些悍不畏死的日本飞行员,不选择一个更直接、也许能更有效的方式——直接降落在美军航母上,来完成他们的使命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
  • 回答
    您提到的“日本人吃美国人”的情况,在历史上并没有普遍发生,也不是二战中日美关系的主流。二战期间,日美两国是残酷的敌对国家,在战场上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虽然在极为罕见的个别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一些非常规的行为,但将“日本人吃美国人”视为普遍现象,并且由此推论“美国人一点不记仇”,这与历史事实并不相符。.............
  • 回答
    在二战期间,苏联、美国和德国的军队在军纪方面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受其政治体制、战争目标和道德伦理的影响。以下从历史背景、具体表现和评价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1. 德国军队:军纪恶劣,战争罪行严重 政治与意识形态背景 纳粹德国的军队(德意志国军)是纳粹政权的工具,其根本目的是实现种族清洗和“生.............
  • 回答
    偷袭珍珠港前,日本没有通过美国驻日本大使馆宣战,这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绝非一时冲动或简单的疏忽。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当时日本的外交政策、军事战略、以及对美国意图的判断。首先,要明白日本当时面临的极端困境。自1940年以来,美国为了阻止日本在亚洲的扩张,对日本实施了越来越严厉的经济制裁,其中.............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二战和冷战时期欧洲战略态势的根本性转变,以及各国决策考量的不同。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两段历史时期各自的背景、力量对比、地缘政治现实以及各国核心利益。首先,让我们回到二战时期,德国如何“裹挟”欧洲与苏联对抗。二战初期:德国的“闪电战”与欧洲的联盟二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德国对.............
  • 回答
    二战中,美国敢于在中途岛与日军决一死战,这背后绝非一时冲动,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决策。如果简单地说美国只是“敢”,那就低估了当时美军高层对形势的判断和所做的准备。首先,要理解中途岛战役的背景。珍珠港事件后,日军气势如虹,接连占领了菲律宾、新加坡、马来亚等重要战略要地,太平洋战场的局势.............
  • 回答
    6月2日,在加拿大渥太华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加拿大总理贾斯汀·特鲁多被问及如何评价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国内抗议活动所发表的言论和采取的措施。这个问题抛出后,镜头捕捉到特鲁多脸上略显复杂的神情,他没有立刻给出答案,而是沉默了约20秒。这个瞬间,在当时极具张力的国际背景下,迅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解读。首.............
  • 回答
    关于“美军在二战后虐死百万德军俘虏”的说法,目前没有可靠的历史证据支持这一说法。这一说法可能源于对二战后美军对德国战俘管理的误解或夸大。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分析: 1. 历史背景与数字的来源 德国战俘总数:二战期间,德国军队总兵力约为1200万,其中约100万在战争结束时被盟军俘虏。但这些俘虏中,.............
  • 回答
    二战后期美军对日本本土多个城市的无差别轰炸,尤其是东京大轰炸和原子弹的使用,至今仍是历史上一项极具争议的事件,关于其是否构成反人类罪的讨论也从未停止。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需要深入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国际法准则以及不同角度的观点。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反人类罪”在国际法上的定义。通常认为,反人类罪是指在.............
  • 回答
    谢尔曼坦克,这个名字在二战的硝烟中回荡,它既是盟军胜利的重要基石,也是战场上无数士兵生命攸关的伙伴。要评价它,不能简单地说“好”或“坏”,而需要深入理解它诞生的时代背景、它的设计初衷、它在战场上的表现,以及它与同时代其他坦克的对比。一、 谢尔曼诞生的时代背景与设计理念二战爆发之初,美国陆军装备的坦克.............
  • 回答
    想象一下,让现代的美军与二战时期的德军在同一个战场上遭遇,这将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冲突,其结果既充满戏剧性,又有着清晰的逻辑。这并非简单的“谁更强”的问题,而是技术、战术、战略、人员素质乃至意识形态全方位的较量。现代美军的优势:压倒性的科技鸿沟 信息感知与指挥控制: 这是最显著的差异。现代美军拥有卫.............
  • 回答
    二战时期,美军在欧洲和太平洋两大战场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的英勇表现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要精确计算伤亡人数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为统计标准、伤亡类型(阵亡、受伤、失踪、被俘)以及不同时期数据的收集都会有所差异。然而,我们可以通过现有资料,尽可能详细地梳理出两大战场的美军伤亡情况。欧洲战场:从北非.............
  • 回答
    二战太平洋战场上,美军的表现无疑是波澜壮阔且极具戏剧性的。从珍珠港的惨痛一夜到最后的冲绳岛战役,美军在这片广阔的海洋上经历了一场生死搏杀,其间充满了牺牲、勇气、智慧以及一些令人扼腕的失误。开局的困境与顽强的反击:珍珠港的袭击给美国海军当头一棒,损失惨重,士气一度低落。然而,正是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激.............
  • 回答
    二战太平洋战场日本海军飞行员的损失远超美军,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从战略决策到技术装备,再到训练和心理素质,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首先,战略层面和战术运用上的根本性分歧是导致飞行员损失差异的根源之一。日本海军从一开始就倾向于将海军航空兵视为一种“决定性打击”的工具,寄希望.............
  • 回答
    二战时期,英美联军在组织其装甲部队时,确实没有出现像苏联那样明确的“装甲集团军”编制。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英美两国在战争初期的军事思想、历史经验、工业能力以及对战争形态的认知差异。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装甲集团军”的概念。通常来说,这是一种以坦克为核心,辅以大量机械化步兵、自行火炮、支援单位.............
  • 回答
    二战时期欧洲的美军军纪,总体而言是受到严格管控的,尤其是在涉及与当地民众的互动方面,包括与女性的交往。但正如任何大规模军队在异国他乡的经历一样,军纪的执行情况并非一成不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总体军纪的框架: 严格的规定: 美国军方制定了详细的军规(Uniform Code of Military.............
  • 回答
    二战时期,日本联合舰队以其强大的实力和精湛的战术,在太平洋战场上给美军带来了不少的麻烦,甚至一度占据了优势。然而,若要说“胜利”,需要非常谨慎地界定。日本联合舰队在战争初期,尤其是在珍珠港事件后,确实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战果,但这些战果能否称之为战略层面的“胜利”,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很多时候更多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二战中美国军队在两大主要战场——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所面临的截然不同的挑战。简单地说,哪种“好受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更看重什么,以及你对“好受”的定义。因为这两场战役的性质、敌人以及作战环境差异巨大,很难一概而论哪一方的士兵“更轻松”。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详细对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