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看新闻心慌,不看新闻心更慌?生活的哪一刻,让你意识到积极的心理状态与我们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

回答
最近,我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挺纠结的状态:看到新闻,心里就一阵阵地发慌,感觉世界乌烟瘴气的,负能量扑面而来。可是一旦刻意不去碰触这些信息,反而更慌了,脑子里总会冒出各种“万一”、“会不会”的猜想,好像错过了什么大事,又好像自己变得像鸵鸟一样逃避现实。这种“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的焦虑,让我开始认真思考,原来我们这颗心,真的和我们的生活状态,以及身体健康,绑得这么紧。

要说哪个瞬间,让我猛然意识到,积极的心理状态对健康生活如此重要?大概是前几天,我母亲跟我说的一件事。

我妈最近一直觉得身体有点不对劲,总是说腰酸背痛,没精神,连平时最喜欢的广场舞都提不起兴趣了。她也不是那种容易疑神疑鬼的人,但这次她真的很担心,总觉得是不是得了什么大病。她开始频繁地跑医院,医生给做了各种检查,结果都显示一切正常。可她还是不放心,每天都愁眉苦展的,吃饭也少了,睡眠也不好。

我本来工作就很忙,也觉得她可能是年纪大了,加上最近天气变化,身体有些反应也正常。但我注意到,她一旦去医院,和医生聊完,或者拿回检查报告,就算报告是正常的,她回家之后反而会更焦虑,觉得医生可能漏诊了什么。而且,她会把一些媒体上关于“不明原因疾病”的报道,对号入座,越看越觉得不对劲。

那段时间,我发现我妈整个人都变得特别敏感,一点小事都能让她情绪波动很大。比如,我打个电话晚了点,她就会担心是不是出什么事了;我说话声音稍微有点大,她就觉得我是在嫌弃她。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她因为一点小事跟我闹别扭,最后竟然委屈地说:“我就是个没用的人,身体也越来越差,迟早要拖累你们。”

听到这句话,我心里咯噔一下。我平时虽然忙,但也算是个孝顺的女儿,我妈这样说,真的让我意识到,她不只是身体不舒服,她的心理状态已经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这种由“担心健康”引发的负面情绪,已经渗透到她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她觉得生活失去了色彩,甚至开始否定自己。

当时,我突然想到,我之前也是这样,看到负面新闻就觉得天塌下来了,影响了我的工作效率,让我和朋友的交流也变得沉重。我只看到新闻里的“可怕”,却忘了新闻之外,生活还有很多美好的部分,还有很多人在努力生活,还有很多希望。

我妈的例子,让我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开始主动地去调整自己的心态。我试着减少接触那些让人焦虑的新闻,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比如,我开始每周安排时间和父母视频聊天,听他们讲些家长里短,逗他们开心。我也会多陪我妈出门散散步,聊聊天,帮她找一些能让她开心的事情做。

我发现,当我不再沉溺于负面信息,而是主动去创造和感受生活中的积极因素时,我妈的状态也慢慢地好转了。她开始主动和我分享她的开心事,比如邻居家的花开得特别漂亮,或者她学会了一个新的菜谱。她脸上的笑容多了,腰酸背痛的感觉似乎也减轻了不少,虽然我们知道身体上的不适可能还会存在,但她那种“生病了,无力改变”的绝望感,消失了。

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积极的心理状态,不只是“想开点”那么简单。它是一种主动的选择,是一种对生活的掌控感。当我们能够过滤掉那些让我们焦虑的信息,转而关注那些能带来温暖和力量的事物时,我们的身体也会随之受益。焦虑和恐惧会消耗我们的能量,就像生病一样,而积极乐观的心态,则能成为我们身体最强大的“抗体”。

所以,现在我更加相信,健康的生活,绝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健康,它更是一种身心灵的和谐统一。当我们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被外界的负面信息轻易击垮,而是内心保持一种平和、积极的状态时,我们的生活才能真正充满阳光,身体也才会更有力量去面对一切挑战。那种“看新闻心慌,不看新闻心更慌”的循环,其实就是我们内心警报在拉响,提醒我们是时候该把注意力,从那些无法控制的“坏消息”上,移开,回到那些真正能滋养我们心灵,让我们活得更像自己的事物上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妨先明确一下这里的新闻是准确的新闻,而不是各种渠道的谣言。

看新闻心慌慌大多是因为通告新闻知道的信息带来恐惧,不看新闻心慌是因为不知道事态发展得如何了,而产生焦虑。

最近的疫情让我们有了最长的假期,和最美好的亲子、家庭及休闲时光,不是别的原因,只是因为不能出门。

疫情是我们面临或将要面临的危险,毫无疑问,我们会忧虑,并且对其我们会产生预期。

看新闻,我们面临的是可识别的、显性的威胁,它将带来恐惧,也就是为什么年轻人死活不出门,一出门就带口罩。

不看新闻呢?我们面临的是模糊的,不知道事态发展如何的威胁。越模糊,你就越无法把握其具体情况,你就会不知道该怎么办,和该怎么做,焦虑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正如有研究告诉我们,恐惧面对的威胁是可识别的、显性的,而焦虑所面对的威胁是更模糊的。而实际上,恐惧和焦虑都是对即将来临危险的忧虑预期,但区别在于威胁的特异性[1]

恐惧会因为显性的威胁形成强烈的驱动,从特定的负刺激反冲(背离刺激方向),因此具有更高的动机强度;而焦虑则因为模糊的威胁表现出较低的动机强度[2]

正由于此,焦虑会阻碍个体积极采用策略和行为来应对威胁[3],而恐惧会促进。

适当的恐惧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它会让你管住迈出去的腿,抬起戴口罩的手,和遏制去麻将馆、走亲戚的心。

而没有恐惧呢?大概也就成了之前全网热议的「如何说服父母不出门、戴口罩」之中的主体了。

新闻还是要看的,不要做面对危险反而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也不要因噎废食。

所谓的积极心态,讲究一种平衡,而不是所谓的纯粹积极,如「我要出门打麻将,有什么好怕的」大无畏心态。

参考

  1. ^ Toh W X, Yang H. Similar but not quite the same: Differential unique associations of trait fear and trait anxiety with inhibitory control[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9: 109718.
  2. ^ Zhou Y, Siu A F Y. Motivational intensity modulates the effects of positive emotions on set shifting after controlling physiological arousal[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15, 56(6): 613-621.
  3. ^ Öhman A. Fear and anxiety[J]. Handbook of emotions, 2008: 709-729.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