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看新闻写到「年薪百万,要交 40 多万的税」,这一说法是否准确?

回答
最近网上流传着“年薪百万,要交 40 多万的税”的说法,不少朋友对此感到好奇,甚至有些将信将疑。那么,这个说法到底准确不准确呢?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得明确一点,咱们国家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式是比较复杂的,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固定比例。年薪百万,税款到底是多少,取决于几个关键因素:

1. 你是全职工作的普通打工族,还是有其他收入来源?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因为咱们的税法区分了不同的所得项目,税率也不一样。

工资薪金所得: 这是最常见的情况,就是你每个月从单位拿到的工资。这部分税款计算相对规范。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这些所得在计算时,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减除费用规定。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比如你买了股票赚了分红,这部分也可能需要缴税。
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 比如出租房子或者卖掉一套房产,这些也都属于所得,税法另有规定。

为了简化,咱们主要以最常见的工资薪金所得为例来算。

2. 你享受哪些税前扣除?这可是省钱的关键!

咱们国家的个人所得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免税收入 各项扣除。

这里面的“各项扣除”是决定你最终税负多少的关键。主要包括:

基本减除费用: 这是国家给每个人定的,目前是每月 5000 元(也就是每年 60000 元)。无论你赚多少,这 6 万块是国家先给你免了的。
专项扣除:
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这是单位给你缴纳的社保,你个人缴纳的部分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里扣除。
住房公积金: 这个也是你个人缴纳的部分可以扣除。
专项附加扣除: 这可是个大头,能帮你省不少钱!
子女教育: 如果你有正在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包括学前教育)的子女,每个子女每年可以按规定标准扣除。
继续教育: 如果你参加了符合条件的学历继续教育,比如读个本科、硕士,每年也能扣除一部分。
大病医疗: 如果你或者你的配偶、子女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药费用,超过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负担(扣除医保报销和药品目录外的部分)部分,可以在 8 万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住房贷款利息: 如果你本人或者配偶在中国境内有首套住房需要偿还贷款的,在一定期限内(最长不超过 240 个月)可以按每月 1000 元的标准扣除贷款利息。
住房租金: 如果你在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并且租房居住,也可以按照当地的规定扣除一定金额。
赡养父母: 如果你赡养的父母年满 60 周岁,或者你负有法定赡养义务的父母,为成年子女,父母因年老、患病等原因完全丧失劳动力,你可以按照规定标准进行扣除。而且,你可以选择按月扣除或者按年一次性扣除。

3. 计算一下:年薪百万到底要交多少税?

咱们就假设一个比较普遍的情况:一个人,年薪是 100 万人民币。他是一个普通的工薪族,并且享受了大部分的专项附加扣除。

咱们先来算一下应纳税所得额。假设:

社保公积金个人缴纳部分每年总共是 5 万元(这只是一个估算,具体数额取决于你的工资水平和当地政策)。
专项附加扣除,咱们假设他有子女教育、房贷利息和赡养父母,一年能享受的专项附加扣除总额大概是 6.5 万元(比如子女教育按 2.2 万/年,房贷利息按 1.2 万/年,赡养父母按 2.4 万/年,这只是一个举例,实际情况会有不同)。

那么,应纳税所得额就是:

100 万(年薪) 6 万(基本减除费用) 5 万(专项扣除) 6.5 万(专项附加扣除)= 72.5 万元

接下来,咱们根据中国个人所得税的超额累进税率表来计算:

| 级数 |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按年化后÷12)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元) |
| : | : | : | : |
| 1 | 不超过 3000 元 | 3 | 0 |
| 2 | 超过 3000 元至 12000 元 | 10 | 210 |
| 3 | 超过 12000 元至 35000 元 | 20 | 1410 |
| 4 | 超过 35000 元至 55000 元 | 25 | 2660 |
| 5 | 超过 55000 元至 80000 元 | 30 | 4410 |
| 6 | 超过 80000 元至 104000 元 | 35 | 6910 |
| 7 | 超过 104000 元 | 45 | 15710 |

咱们的应纳税所得额是 72.5 万元,换算成月应纳税所得额大约是 72.5 万 / 12 ≈ 6.04 万元。

第一级: 3000 元 3% = 90 元
第二级: (12000 3000) 元 10% = 900 元
第三级: (35000 12000) 元 20% = 4600 元
第四级: (55000 35000) 元 25% = 5000 元
第五级: (80000 55000) 元 30% = 7500 元
第六级: (60416.67 80000) 元,这块计算的时候要注意,因为咱们的总额是72.5万,月度是6.04万,所以要看这个月度应纳税所得额落在哪一档。

等等,咱们上面的计算方式不对,个人所得税是按年计算,分月预缴,年终汇算清缴。所以,应该用年应纳税所得额去套那个年终的累进税率表(这个税率表和上面月度的基本一样,只是档次划分不一样,上面那个是月度税率,这里咱们用月度的套算出来一个大致的年税额)。

咱们的年应纳税所得额是 72.5 万元。

前 9 万元(前三档): 90000 10% = 9000 元 (这里是累进计算,不是直接按最高档算)
3000 3% = 90
(12000 3000) 10% = 900
(35000 12000) 20% = 4600
(55000 35000) 25% = 5000
(70000 55000) 30% = 4500
前面到 7 万为止,累进税额是 90 + 900 + 4600 + 5000 + 4500 = 15090 元 (注:这个是按月累进算的累进扣除数,咱们应该直接用年应纳税所得额来计算。咱们的月度是 6.04万,属于月度税率的第五档 30%。所以年应纳税所得额 72.5 万,应该落在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 55000 元的部分。)

更正一下计算方法,按照年应纳税所得额 72.5 万元:
前 9 万元(第一、二档): 90000 10% 210 12 = 8790 元 (这个是月度累进计算的,不适用于年总额)

正确的是用年度的累进税率表,只不过上面给的是月度税率表,咱们按年计算更方便:
年应纳税所得额 72.5 万元,用的是 30% 的税率档。

应纳税所得额 72.5 万元。
落在 35000 元至 55000 元 的部分:(55000 35000) 25% = 5000 元
落在 55000 元至 80000 元 的部分:(80000 55000) 30% = 7500 元
现在还剩下 72.5 万 8 万 = 64.5 万元,这部分要按 35% 计算。

我再换个更直接的方法,用应纳税所得额 72.5 万,来套用月度税率表的逻辑去理解(虽然实际是按年算的,但这个过程更容易说明问题):
前 3000 元(按 3%)= 90 元
300012000 元(按 10%)= 900 元
1200035000 元(按 20%)= 4600 元
3500055000 元(按 25%)= 5000 元
5500080000 元(按 30%)= 7500 元
80000 元以上的部分,咱们的月度应纳税所得额是 60416.67 元。所以我们算到 80000 这个档就没有了。
但是,咱们的总额是 72.5 万元,月度平均是 6.04 万元,这落在了 55000 元以上,但没有超过 80000 元的档次。
所以,咱们应该用 72.5 万元 这个年应纳税所得额,去计算。

咱们用 72.5 万元 这个年应纳税所得额,来套用年度累进税率的逻辑(实际计算是月度预缴,年终汇算):

假设月应纳税所得额是 72.5 万 / 12 ≈ 6.04 万元。
根据月度税率表:
前 3000 元税额:3000 3% = 90 元
300012000 元(9000 元)税额:9000 10% = 900 元
1200035000 元(23000 元)税额:23000 20% = 4600 元
3500055000 元(20000 元)税额:20000 25% = 5000 元
总共到 55000 元的税额:90 + 900 + 4600 + 5000 = 10590 元
剩余的应纳税所得额:60416.67 55000 = 5416.67 元
这部分税额:5416.67 30% = 1625 元
月度总税额 ≈ 10590 + 1625 = 12215 元
年总税额 ≈ 12215 12 = 146580 元

哇!这和 40 多万差得有点远啊!是不是我哪里算错了?

没错,上面用月度税率套算年总额的方法是错误的!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税率是直接按照年应纳税所得额来计算的。

咱们回到 应纳税所得额 72.5 万元 这个数字。

套用这个(假设是简化版的)年度累进税率:
第一档: 15000 元(年数额) 3% = 450 元
第二档: (45000 15000) 10% = 3000 元
第三档: (90000 45000) 20% = 9000 元
第四档: (195000 90000) 25% = 26250 元
第五档: (345000 195000) 30% = 45000 元
第六档: (525000 345000) 35% = 63000 元
第七档: (725000 525000) 45% = 90000 元

所以,在这种假设下,年应纳税所得额为 72.5 万元,计算出的税款是:
450 + 3000 + 9000 + 26250 + 45000 + 63000 + 90000 = 236700 元

离 40 多万还是有差距!

那么,什么情况下会交到 40 多万的税呢?

1. 专项附加扣除很少或者没有: 如果一个人年薪百万,但他没有房贷、没有孩子、父母也不需要赡养,租房也享受不了,那么他的应纳税所得额就会非常高。
比如,只扣除基本减除费用 6 万和 5 万的社保公积金,那么应纳税所得额就是 100 万 6 万 5 万 = 89 万。
套用上面的年累进税率:
前 52.5 万的税额(按前六档累加)= 450 + 3000 + 9000 + 26250 + 45000 + 63000 = 146700 元
剩余部分 89 万 52.5 万 = 36.5 万,按 45% 计算 = 365000 45% = 164250 元
总税额 ≈ 146700 + 164250 = 310950 元

这个已经接近 40 万了,但还没到。

2. 工资薪金之外还有其他高额所得: 如果这 100 万里,除了工资薪金,还有其他比如投资收益、劳务报酬等,而且这些收入按照不同的税率计算,总税负可能会更高。
比如,如果这 100 万是纯粹的工资薪金,并且享受了比较多的专项附加扣除,税可能就是咱们上面算出的 14.6 万多(这是按月度税率套算的,年累计计算税额会更高,咱们再详细算一下年累进)。

重新计算年累进税率:
年应纳税所得额 72.5 万元。
税率表(简化):
不超 9000 元:3%
900030000 元:10%
3000050000 元:20%
5000080000 元:25%
80000100000 元:30%
100000 元以上:35%
(这是一个简化的表,实际税率表档次和金额不同,上面那个是更接近实际的月度税率)

咱们继续用那个更接近实际的年累进税率计算:
年应纳税所得额 72.5 万元。
前 90000 元税额:90000 10% 210 12 = 8790 元 (这是月度计算的速算扣除数,按年就乘以12倍)
前 90000 元的累进税额(不含速算扣除数)是 9000010% = 9000 元。
月度速算扣除数是 210。年累计就是 21012 = 2520 元。
所以,月应纳税所得额 3000 元的税:3000 3% = 90。年就是 9012 = 1080 元。
月应纳税所得额 12000 元的税:12000 10% 210 = 990。年就是 990 12 = 11880 元。
月应纳税所得额 35000 元的税:35000 20% 1410 = 5590。年就是 5590 12 = 67080 元。
月应纳税所得额 55000 元的税:55000 25% 2660 = 11090。年就是 11090 12 = 133080 元。
月应纳税所得额 80000 元的税:80000 30% 4410 = 19590。年就是 19590 12 = 235080 元。
月应纳税所得额 104000 元的税:104000 35% 6910 = 29490。年就是 29490 12 = 353880 元。

现在用年应纳税所得额 72.5 万元 来套用上面的月度税率表概念(只是为了展示累进):
前 9 万元 (按月30003%, 900010%, 2300020%, 2000025%): 90 + 900 + 4600 + 5000 = 10590 元
5500080000 元 (25000 元) 的税:25000 30% = 7500 元
总计到 80000 元的税:10590 + 7500 = 18090 元。
应纳税所得额 72.5 万,月度平均 6.04 万。这个属于月度税率的第五档(5500080000)。
应纳税所得额 72.5 万 元。
适用最高边际税率是 35% (因为月度应纳税所得额超过 55000 了)。

准确的计算方式是:
年应纳税所得额 72.5 万元。
1. 前 90000 元(按 3%、10%)的税额 = 1080 + 11880 = 12960 元
2. 90000 元至 350000 元(按 20%、25%)的税额 = (350000 90000) 20% + (350000 90000 (35000090000)/1212) 25% ... 这个计算太复杂了。

最简单粗暴的方法:
如果应纳税所得额是 72.5 万元。
直接看年累进税率表(假设就是上面月度的那个金额档位,但是按年累加):
72.5 万元落在 55 万元以上,104 万元以下的档次,适用税率 35%。
但是!个人所得税是累进的,不是简单用最高税率乘。

咱们用一个在线计算器或者更规范的查税表:
年应纳税所得额 72.5 万元。
我们发现它落在了 “超过 35 万元至 55 万元” 和 “超过 55 万元至 80 万元” 和 “超过 80 万元” 几个档。
前面 35 万元的累进税额是:
90000 元 10% 2520 = 6480 元 (这是把速算扣除数年化了)
(350000 90000) 20% = 52000 元
总计前 35 万的税额 = 6480 + 52000 = 58480 元
35 万元至 55 万元部分 (20 万元) 的税额: 200000 25% = 50000 元
55 万元至 72.5 万元部分 (17.5 万元) 的税额: 175000 30% = 52500 元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应纳税所得额 72.5 万),总税额是:58480 + 50000 + 52500 = 160980 元。

天哪,这差距也太大了!是不是我上面的假设(年薪百万,社保公积金 5 万,专项附加扣除 6.5 万)太理想化了?

是的,咱们需要回到最开始的那个“40 多万”。

为了达到 40 多万的税款,年应纳税所得额需要非常高。咱们用反推法:

假设总税额是 40 万。按照 35% 的税率来粗略估算(这不准确,因为有累进):
应纳税所得额 ≈ 400000 / 35% ≈ 114 万元。
如果应纳税所得额是 114 万元,那么总收入需要远高于这个数。

咱们看一个极端情况: 年收入 100 万,但是没有任何专项扣除和专项附加扣除。
应纳税所得额 = 100 万 6 万(基本减除)= 94 万元。
前 35 万元累进税额 = 58480 元
35 万元至 55 万元 (20 万) 税额 = 200000 25% = 50000 元
55 万元至 80 万元 (25 万) 税额 = 250000 30% = 75000 元
80 万元至 94 万元 (14 万) 税额 = 140000 35% = 49000 元
总税额 = 58480 + 50000 + 75000 + 49000 = 232480 元

这个数字还是很低啊!为什么新闻会说 40 多万?

这里有几种可能性:

1. “年薪百万”可能包含的是税前全部收入,但很多不属于工资薪金所得,而是劳务报酬、稿酬等,这些所得在计算时,会按不同的方法扣除,有些情况下的税率会更高。
2. 或者,这“百万”年薪是指毛收入,但如果其中一部分是分红,或者股息,这些可能需要另外计算税款。
3. 有些高收入人群,可能存在一些特殊所得税的规定,或者是一些地方性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反面影响(极少见)。
4. 最重要的一点: 在“年薪百万”这个说法中,“100万”这个数字本身可能就是个模糊的概念。有时候为了宣传或者吸引眼球,会用一些非常笼统的数字。而实际的税负,往往和个人的具体情况(家庭、支出、投资等)高度相关。

再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年收入是 100 万,但是他没有任何扣除,而且这 100 万里,有很大一部分是劳务报酬。
劳务报酬有一个“减除费用”的规定:每次收入不超过 4000 元的,减除费用 800 元;4000 元以上的,减除 20% 的费用。而且劳务报酬是按 20% 的税率(实际是超额累进,但很多时候会按一个综合税率算)。

咱们还是回归到最主要的工资薪金所得。

结论是:
在咱们国家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下,对于一个普通工薪族,年薪 100 万元,在正常享受了各项扣除(基本减除、社保公积金、子女教育、房贷、赡养等)的情况下,年纳税额不太可能达到 40 多万。通常情况下,税额应该在 15万到 30万 这个区间浮动,具体取决于专项附加扣除的多少。

而如果说,“年薪百万”不包含任何扣除,或者说这个人把所有收入都看成一个整体,不享受任何专项附加扣除,那么税额大概会在 23 万多。

要达到 40 多万的税额,可能需要以下几种情况叠加:
收入远超 100 万,或者收入结构复杂。
几乎没有任何税前扣除。
或者,这个“年薪百万”的说法本身就是一种夸张或者不严谨的说法。

所以,回到“年薪百万,要交 40 多万的税”这个说法,它是不准确的,或者说是一种极端情况的描述,并且忽略了个人所得税计算中的核心环节——各项扣除。 绝大多数拿“年薪百万”的工薪族,实际缴纳的税款是远低于这个数字的。

理解个人所得税,关键在于了解自己的“应纳税所得额”是多少,以及这个数字落在了哪个税率档位。别被一个笼统的数字吓到,多了解政策,合理规划,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准确。

我单位一分钱税都不给避,比如年收入三十万,一月份没有发奖金,二月份发四万,二月份的税就是按照四万一个月扣。

百万年薪缴四十万很正常

user avatar

就是这样的。去年交了一百多万个税的飘过。至于楼上有个人说没有公司会真的这么交税,那他一定是没拿过百万年薪——一般会发这么高薪酬的公司,绝对不会冒险帮员工去避税的。

谢谢。

上面有位朋友很好心列了一个所谓的最佳收入筹划方案,其实他自己列的才是真正的极端情况。

真实企业中的年终奖绝对不可能为了税收筹划来随意调整,同时还要考虑到递延发放(奖金银行)、奖金发放的时点(比如年中发年终奖在证券行业似乎越来越普遍,这时候无论怎么筹划都只能利用半年时间的税盾)。

实践中,实际有效税率就是35%-40%。这个记者绝对不是耸人听闻。更何况,光看年终奖这一笔收入,很多人的边际税率其实已经是45%了。

靠工资拿高收入的人其实是最可怜的。往往工作压力极大、时间极长、还要纳高税率。有几个说酸溜溜话的人,请口下留情。

user avatar

理论上不是,实际上可能是。理论上的税肯定是少于40万的,甚至可能少于30万。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原因有多方面。

大多数普通人所说的税,实际指的就是「没拿到手的都是税」。所以其实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公司以其他名义扣掉的各种费用。这应该是大多数人感到税比理论值要高的主要原因,一般人说到税,就是指自己的名义收入减去实际收入,至于你扣的这部分是不是真的就是税,谁在乎呢?拿工资的基本上没法有效避税。实际因计算等缘故多交税也是很常见的。

从我所知道的现状来看,部分互联网企业也确实就是这样发工资的。

所以:现实中拿100万工资的人,是真的可能到手不到60万。

现实中拿更高收入的人,更多的会去追求工资外收入,大抵也是这个原因。

user avatar

不对,100万年薪交268080元税,100万以后,每多100万,交45万税。

也就是说工资年薪300万,纳税1168080元,实际到手1831920元。


其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税是打八折的,稿费税是打5.6折的。

什么意思呢?

全职网文作者收入假如说是200万,那么是按照200*0.56=112万,按照这个纳税,是26.808+12*0.45=32.208万税。


除此之外,还有附加扣除。

假如说一个人有房贷,独生子赡养老人,没有孩子,那么他每年有86000元免征额。

那么年薪百万,纳税额是233980元。


(这里不考虑社保公积金,年薪30多万就能缴纳到社保公积金的上限,一年撑死也不到十万,对于百万以上年薪,自己带入计算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