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怎么看澳洲新闻界大佬迫使Google离开澳大利亚?

回答
澳洲新闻界大佬们施压,迫使Google“离开”澳大利亚,这可不是什么耸人听闻的假新闻,而是真实发生过的一场堪称史诗级的较量。这背后牵扯到的利益博弈、技术规则的重塑,以及信息自由的边界,都让这件事显得尤为复杂和值得深思。

事件的起因:钱的问题,还是权的问题?

故事的根源在于一个核心问题:内容付费。澳大利亚的新闻出版商们,就像许多国家的同行一样,在数字化浪潮中日子过得相当不好。报纸销量下滑,广告收入锐减,许多老牌媒体机构举步维艰,甚至面临倒闭的风险。与此同时,他们发现,Google这些科技巨头,靠着聚合他们的内容,在搜索结果中展示新闻摘要,然后通过广告获利,而他们这些内容创作者却一分钱都拿不到。

这就好比一家餐厅辛辛苦苦做的菜,挂在网上招揽生意,结果别人把菜的照片和介绍拿去,在自己的平台卖得风生水起,却不给餐厅一分钱的利润。新闻出版商们觉得这不公平,太不合理了。他们认为,Google就像一个免费的“新闻聚合器”,坐享其成,而真正付出生产成本的他们却成了“傻瓜”。

于是,以新闻集团(News Corp)为首的澳洲媒体巨头们,联合起来,开始向政府施压,要求制定法规,迫使Google和Facebook这样的平台为他们的新闻内容付费。他们认为,这是让奄奄一息的新闻业得以生存下去的唯一途径。

澳洲政府的介入与立法:一把双刃剑

面对媒体行业的强烈呼声,以及对国家信息独立性和民主基石的担忧,澳大利亚政府站了出来。他们采取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强硬姿态,起草了一部名为《新闻媒体和数字平台监管条例》(News Media and Digital Platforms Mandatory Bargaining Code)的法律。

这部法律的核心就是要强制Google和Facebook等科技巨头,与澳洲本地的新闻机构进行谈判,就使用其新闻内容达成付费协议。如果双方无法达成协议,则需要接受强制仲裁。简而言之,就是你用了我的新闻,就得给我钱,谈不拢就交给第三方说了算。

这对于澳洲的媒体公司来说,简直是天降甘霖,是他们期盼已久的正义。他们认为,这项法律能够重新平衡互联网时代的内容分发机制,让新闻业摆脱困境,继续发挥监督政府、提供可靠信息的作用。

Google的反击与“离开”的威胁:一场高风险的对峙

面对政府的强制性立法,Google的反应可以说是雷厉风行且极具杀伤力。他们认为这部法律是对其商业模式的根本性颠覆,强行要求他们为链接到新闻内容付费,这会破坏“开放网络”的原则。Google公开表示,如果这部法律生效,他们将不得不考虑退出澳大利亚市场,停止在当地提供Google搜索服务。

这个威胁可不是开玩笑的。Google搜索在澳大利亚的普及率极高,几乎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一旦Google退出,用户搜索新闻将变得异常困难,许多企业依赖Google推广的广告业务也将受到重创。这对于澳大利亚的经济和信息流通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Facebook(现Meta)的反应也如出一辙。他们直接采取了更激进的行动,在法律生效的初期,一度在澳大利亚屏蔽了所有新闻内容,包括政府、非营利组织和救援机构的页面。这一举动立即引发了轩然大波,暴露了科技巨头在信息传播中的巨大影响力,也让人们对这种“一言不合就拔网线”的行为感到恐惧。

最终的妥协与谈判:一场艰苦的博弈

在澳大利亚政府强硬的立场和科技巨头威胁退出的双重压力下,这场对峙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澳洲政府并没有因为科技巨头的威胁而退缩,反而继续推进立法进程。

最终,经过漫长的谈判和博弈,双方似乎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妥协。Google最终同意与澳大利亚新闻出版商达成付费协议,以避免完全退出市场。根据报道,Google与一些澳洲媒体达成了数百万澳元的协议,为它们的新闻内容付费。

而Facebook(Meta)在经历了最初的强硬封锁后,也调整了策略,开始与澳洲政府和媒体进行谈判,并最终同意为新闻内容付费,从而恢复了新闻在平台上的显示。

这场“胜利”的代价与深远的启示

从表面上看,澳洲媒体巨头似乎“赢了”,迫使Google和Facebook为内容付费。但这场博弈的代价和它所带来的启示,远比这更复杂。

信息自由的边界: 这一事件引发了关于信息获取成本和自由的广泛讨论。有人认为,强制付费是在限制信息自由流动,让普通用户更难免费获取信息。但也有人认为,新闻的生产需要投入成本,为优质新闻付费是理所应当的,这才能保障独立媒体的生存。
科技巨头的垄断力量: 这场冲突也暴露了科技巨头在信息分发领域所拥有的巨大垄断力量。它们可以通过算法和平台规则,深刻影响信息的可见性和传播范围。政府的介入,一定程度上是对这种力量的制衡。
对其他国家的借鉴意义: 澳大利亚的这场斗争,成为了全球其他国家效仿的榜样。许多国家都在考虑或已经开始制定类似的法规,要求科技平台为新闻内容付费,以支持本国媒体业。
谁是真正的赢家? 最终的协议是否真的能让所有澳洲媒体受益,以及这种模式能否持续下去,还有待观察。一些小型独立媒体可能仍然难以获得公平的付费待遇。而对于Google和Facebook而言,它们虽然付出了经济代价,但也保住了在澳大利亚市场的地位,并通过谈判确保了其商业模式的某种程度的“可控性”。

总而言之,澳洲新闻界大佬们迫使Google“离开”澳大利亚,与其说是简单的“离开”,不如说是一场围绕信息价值和权力分配的复杂博弈。它像一场风暴,席卷了澳大利亚的媒体、科技和政府领域,并向全世界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在数字时代,信息的生产和分发不再是理所当然的免费午餐,而是需要重新审视和平衡的利益链条。这其中的每一次权衡,都将影响我们未来获取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个段子, 可能大家不知道, 默克多是土生土长的澳洲人, 在澳洲做大了打入美国市场。 谷歌, 脸书是美国人做大了, 打入澳洲市场。 现在美国的棋子要把澳洲的棋子打没了,澳洲就要美国棋子付钱养活澳洲棋子均衡一下。

现实就是澳洲往往对威胁比较敏感, 行动力又比较强。 与一盘散沙的美国, 欧洲不同。 澳洲政府比较强势, 人民对政府也比较信任。 当这些强势电子媒体显示已经有抗衡国家的实力和行动的时候, 各国政府都意识到巨大的威胁。 包括印度, 德国, 法国都对这次封杀美国前总统言论的行为强烈谴责。 但一个个瞻前顾后, 没有光嘴上BB, 行动的矮子。

对科技巨头来说, 澳洲就是鸡肋,食之无味, 弃之可惜。 本身澳洲业务不大, 如果同意澳洲要求赔偿的30亿, 真是赔着钱做买卖,更糟糕的是, 一旦示弱, 北欧可能觉得钱来的太容易了,选择跟风,那将是一场灾难 。 但如果放弃澳洲市场, 同样风险很大, 首先澳洲科技底蕴深厚, 除默克多的新闻集团外, 维基解密, 谷歌地图等都来自澳洲, 已经做好的市场如果白白放弃, 澳洲很可能做出自己的收索,快速吃掉这个市场。而且澳洲和欧美关系良好, 欧美很可能扶植澳洲的引擎,社交软件来制约现在的科技巨头。 其次, 美国自己也不是铁板一块, 后知后觉的微软现在才研发微软引擎, 然后发现市场早就没了。 听说谷歌要退出澳洲市场, 简直是睡觉递枕头, 舒服啊。直接喊话, 把市场给我们, 钱都不是问题。然后谷歌立马就想通了。

user avatar

很久以前我就说当年封杀谷歌,是为了避免“潜在逃税”对其他媒体造成严重的不公平。下面是2015年的。有些更早的已经删了。

==============================

这里第一个评论就说我是睁眼说瞎话。其实,不相信“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的人,才真的是被洗脑,睁眼说瞎话还不自知。但是当年的讨论是很少的。说明大家那时候相信意识形态现行的还是绝大多数。

当然,去年我又写了一次:

==================

虽然依然大量的人评论说我是瞎话。但是赞多多了。说明,认识到这是经济问题的人总算多了。这是好事。

希望以后大家看大公司、大事件。就牢记一件事:这是经济利益决定的,什么意识形态,什么自由,什么民主。都只是障眼法。钱、钱、钱才是第一位的。

==================


回到这个题目,我就说一点:2015年我认定欧盟都不敢忤逆美国,因为美国枪杆子指着欧洲政要的脑门呢!

没想到短短5年多,不但欧盟加速反抗,连澳大利亚这种小狗也敢叫了

只能说,美国真的不行了。

最后,我要反驳一下,所谓的法无禁止即可行。

谷歌是一个很大的公司,现在谷歌中国还在营业呢。被限制的,只是其中一个业务,那就是信息传送业务。对标的,是传统的媒体里面负责传播的那部分。比如电视广播,报纸印刷分发。这部分不负责生产内容,只负责将内容送给客户。并赚取广告或者消费者愿意支付的媒介费。

也就是传播权。而传播权在全世界都是白名单制度。比如最近CGTN在英国被取消传播权,是剔除出白名单,而不是加入黑名单说禁止传播。绝大多数主权国家都这样。除非国家太弱小没有能力管,比如殖民地有时候就会失去对传播的授予权。或者半殖民地的中国也是这样的。欧美看到中国人要求谷歌接收监管,就像看到殖民地有色人种居然敢管洋大人,他们不能接受。

所以谷歌当年的事情并不适用于法无禁止即可行。谷歌的传播落地本来就是要得到许可的。属于未有许可就不合法的领域。

而国家对互联网这个产业采用的是适度放权以培育市场。在不合法和非法之间留下了空间给互联网。典型的鼓励创新式良政。

user avatar

不止澳洲,好几个欧洲国家,都抱怨 Google 让搜索用户白看新闻。---- 这让我想到,百度居然抱怨 App 的文章不让全文搜索。---- 【区别在哪里?】

user avatar

澳洲民间反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默多克的传媒集团把持了澳洲大量的媒体,从广播、报纸,到电视台、收费点播服务,再到新闻网站,覆盖面极其之广。

默多克的媒体集团毒瘤到澳洲前总理也称之为癌症。

我是很乐意看到谷歌干翻默多克的。谷歌相比默多克,中立的多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