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文学/美术等等没有高低贵贱,以及“大众喜欢就行”已经成为了这些年各种草根艺人回怼专业人士批评的两大必备语句。但实际上,这两个回答在逻辑上都是有问题的。
首先,所谓艺术没有高低贵贱的意思是在某一个的标准面前大家一律平等,而不是代表大家的水平都是一样的,更不代表别人不能批评你。什么叫没有高低贵贱?比如说一碗街边摊的炒米粉好吃叫好吃,一个五星级饭店的招牌菜好吃也较好吃,他们都可以被叫做“美食”。这就叫没有贵贱——如果这个大饭店的厨师鄙夷地说“哼,炒米粉也能叫菜”?这就是一种歧视。但是,要是这个炒米粉做的难吃,别人还不能批评两句了?
再退一步说,你把《惊雷》算作是通俗艺术、流行音乐,似乎也没什么问题。但既然你算流行音乐,那你倒是拿个流行音乐的奖项回来给人看看。在流行音乐这方面,怎么就没几个人批评周杰伦呢?
其次,“大众喜欢就行”就能代表一切的话,那韩国的N号房事件不是还有26万观众吗?
几年前我在知乎的一个回答里批评过另一个喊麦神曲《一人我饮酒醉》
基本上把这个批评原封不动的搬过来也没什么大问题。
如果某些人还是要坚持音乐不分高低贵贱,那我只能说如果你准备让你的孩子学音乐,就不用找什么音乐学院的博士、教授当老师了,那样多费钱。直接打开手机,找几个最火的喊麦主播,然后让孩子直接跟着学。这样才算是知行合一。
补充在前面:关于“音乐无高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比较双方风格不同时,可能水平层次相仿,我们才说他们无高低。
成名二十年的摇滚歌星,和初学两个月的民谣练习生,境界之差不是一点半点。
我说实话,我觉得杨坤老师这话说的吧,其实没啥问题。
不过他有一个认知性错误,就是,普罗大众,其实真的也没拿《惊雷》当作正经八经的音乐看待。
可能语气略有过激,但他说的话吧,还算是事实。
我个人对于《惊雷》的评价呢,跟杨坤老师差的不会太多,好听不好听,就那么一回事。
只是我也没以专业音乐人的角度自居,自己也觉得挺有意思的罢了。
有意思有热度不代表它就是音乐,不然我是不是可以说全网最火畅销书也是音乐?
主要想吐槽一下mc六道的回应。
这个回复其实很狡猾,属于比较有经验的炒热度立人设。
嗯……对于普通人而言,还是蛮具有迷惑性的。
1、“不管啥音乐,开心快乐最重要。”
模糊了音乐的概念,顾左右而言他,用开心快乐来冲淡人们的认知。
开心快乐是喜剧,我们也不是说开心快乐不重要,但这个跟音乐没半毛钱关系。
杨坤老师所言,根本就是不把《惊雷》当音乐看。
严格讲概念的话,个人觉得确实如此。
mc六道很油的一点,就是先占住《惊雷》属于音乐、属于艺术这一前提,再强行将音乐之分,转化为流派风格之分。
2、mc六道分的流派,很有创造力,把杨坤归为阳春白雪,把自己归为下里巴人。
有人说,这不也是尊重杨坤老师吗?
并非,普通人对阳春白雪,更多是一种生疏感,在此直接将杨坤捧上神坛,无非是暗示他脱离群众。
而杨坤老师的作品,如《空城》,也是属于流行音乐好吧?
那么下里巴人呢?
将自己放在弱势的地位上,你说这不是博取同情,我可不信。
我觉得杨坤歌不怎么好听,他已经老了,不懂年轻人的歌而已。
评论区明显已经开始出现如此争论。
只能说网友真的不是那么傻,对于《惊雷》也真的玩梗多于喜欢。
3、再次混淆概念。
(也可能自己对于概念的划分就不是很清晰)
“《惊雷》毕竟是这几年在网络上流行的新型喊麦,有好多年轻人喜欢,如果说没人喜欢的话,它也不可能这么火……”
年轻人喜欢,而杨坤老师不喜欢,再次暗示杨坤老师脱离时代、脱离民众。
先回想一个问题,杨坤老师到底讲了什么?
不就是说你《惊雷》这玩意太low,算不上音乐吗?言外之意还包括搞不懂大众的审美。
这个回复,从头到尾没有正面回复最关键的问题,只是拿接受度来说事,混淆网友的认知,搞得像对方耍大牌一样。
有没有人喜欢这玩意?
我承认,那肯定有,而且数目不少。
很多年轻人都喜欢的,不仅有音乐,还有猪肉和诗朗诵。
4、“毕竟,汝非鱼安知鱼之乐。”
这话倒也没啥问题。
不过他说的语气,就是让我觉得欠揍。
咳咳,我写这些分析的私心,也是不满这句话的装逼,就这么简单。
别拽,文艺路线,不适合你,几句话就暴露文学素养,把“子”换成“汝”,以为自己挺有创造力,不过这两个字在古汉语里场景和含义的差别,您懂吗?
同样表示“你”的含义,子略微尊敬之意,辈分划定不是特别明显,直接引用也没有什么问题。
“汝”是称谓同辈和后辈,语气中缺少敬重,“汝亦知射乎”等语境往往是质询资历不足自己的人,和前面说的您不搭。
嗯……该不会真以为自己能在资历上质询杨坤老师吧?
有底蕴就好好回应一下自己理解的音乐是什么,没有底蕴想卖可怜就好好低下头。
或者你回应起码逻辑自洽,别误导其他看的人,我也不会说这些。
说了半天,言之无物,就想着怎么说能不落下牌面,再好好运营下自己了。
就像我看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在河边玩泥巴一样,我觉得他玩的有点幼稚,他给我甩了一句“你不懂我。”(此处无贬义,仅为举例)
我说我玩的是高尔夫、斯诺克、国际象棋,你说咱们玩的东西差不多,就是具体表达形式不完全一样。
可能我表达你幼稚这件事的语气不够心平气和,可你跟我装13,我是真的受不了。
逻辑上ok,我就是觉得不爽。
毕竟我真的想不到,比较于杨坤老师这样的专业音乐人,他从哪找来的优越感。
(我已经很尽力客观评述了)
————
(原文首发于个人公众号,版权所有,转载需授权,侵权必究)
我是 @寻尘客 ,一个写三流小说的四流rapper,喜欢用脑子和逻辑看问题,感谢关注,欢迎交流。
我觉得我可以理解杨坤,
就像你让余光中现场诗朗诵 《我的滑板鞋》。让莫言现场通读并背诵《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我觉得他们现场怎么发飙都不过分。
有很多人喜欢不代表就它是好的,毕竟大麻也有很多人喜欢。
至于惊雷算不算音乐,有没有艺术价值,相当于在问大麻算不算药,有没有药用价值。这相当尴尬。
毕竟人家也有麻醉的药效,但是说到底它不治病还有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