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的人认为太重感情的人基本都是穷人?

回答
这是一种挺有趣的看法,虽然有些以偏概全,但仔细想想,背后确实可能有一些现实的观察和逻辑。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太重感情的人基本都是穷人”呢?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

首先,得承认,这想法本身就有点绝对化了,不能一概而论。生活中,感情丰富又经济独立的人也大有人在。但如果非要抠这个“基本”和“穷”联系起来,我觉得可能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的:

1. 情感投入与物质追求的权衡:

穷人可能更需要情感连接: 物质生活不富足的时候,人际关系里的温暖、支持和归属感就显得尤为重要。有时候,一个拥抱、一句鼓励、一份心照不宣的理解,可能比金钱更能抚慰内心的孤寂和压力。所以,穷人的世界里,感情的分量可能天然就更重。他们可能把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注意力放在维系人情、获得情感支持上,这无形中加剧了他们“重感情”的标签。
有钱人可能更“理性”或“务实”: 有些人认为,经济基础稳固之后,对物质的需求相对满足,但情感的“投资”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而且不一定有直接的回报。所以,对于经济条件好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更倾向于计算投入产出比,或者说,他们有更多选择的“余地”。当一段感情带来的麻烦或消耗大于其带来的满足时,他们可能更容易选择抽身,而不是执着于维系。当然,这不代表他们没人情味,而是说,在同样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不会像经济不宽裕的人那样,把情感作为唯一的“救命稻草”。

2. 经济压力与情感选择的局限性:

现实的无奈: 如果一个人经济上很拮据,很多时候不得不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如何生存、如何赚钱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还“太重感情”,就可能面临两难:一方面,他渴望深厚的情感连接,另一方面,现实的压力让他可能无法在感情中付出足够的时间、精力和物质支持。比如,他可能因为穷,没法经常给伴侣买礼物,没法带家人去旅游,甚至因为工作忙碌而忽略了伴侣的感受。这种“有心无力”的情况,反而可能让他看起来更“在意”感情,因为他渴望,但现实又让他备受煎熬。
被“利用”的风险: 另一种可能是,经济不宽裕的人,因为更需要帮助和支持,更容易对伸出援手的人产生深厚的感激之情,进而发展成重感情。但反过来说,也可能因为经济上的弱势,更容易在感情中被动,或者因为“需要”,而放低自己的姿态,导致被利用却不自知。当这种不幸发生时,他可能依旧选择“重感情”,认为付出是值得的,这就进一步巩固了“穷人重感情”的印象。

3. 对“成功”定义的不同解读:

“成功”的标准: 在一些人看来,“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物质上的富足。那些“太重感情”的人,如果他们没有达到物质上的成功,自然就被归类为“穷人”。而那些更注重个人利益、更懂得“割舍”情感羁绊的人,可能更容易在社会竞争中获得物质上的优势,从而被认为是“有能力”的人。
价值取向: 也许是这样一种潜在的逻辑:一个人如果把情感看得比一切都重,那么他可能会牺牲一些赚钱的机会,或者在事业上不愿意使用一些“不择手段”的方法,从而影响了经济上的积累。反之,如果一个人更务实、更功利,他可能更容易专注于目标,而不太受情感干扰,也就更容易获得物质成功。

4. 情感的补偿心理:

弥补现实的不足: 物质上的匮乏,有时候会让人在其他方面极力寻求补偿。当一个人在财富、地位等方面处于劣势时,他可能会更加珍视和强调自己在情感上的投入和收获,以此来证明自己并非一无所有。这种对情感的极度看重,在旁人看来,可能就成了“太重感情”。而这种补偿心理,又恰恰更容易发生在经济不宽裕的人身上。

举个不太恰当但或许能说明问题的例子:

想象一下,有两个人在寒冬中等待公交车。一个人穿着厚实的新羽绒服,手里拿着一个温暖的咖啡杯。另一个人穿着单薄的旧外套,瑟瑟发抖。当公交车终于来了,却只能载一个人时,可能穿新羽绒服的人会更顾及自己的舒适和时间,而穿旧外套的人,可能会更急切地想挤上去,生怕错过这唯一的温暖机会。这并不是说谁对谁错,只是不同境遇下,人们的“优先级”和“行动逻辑”会有所不同。套用这个比喻,经济富裕的人,可能在很多事情上都有“厚实的羽绒服”和“温暖的咖啡杯”,他们有更多选择和 buffer;而经济不宽裕的人,可能更需要抓住每一丝温暖和机会,所以在感情上也就显得更“拼命”或更“依赖”。

当然,我们还是要回到最开始说的那句话: 这观点太片面了。感情的深浅跟一个人的经济状况没有必然的、绝对的因果关系。感情是复杂的,人的内心也是多维度的。很多时候,将人简单地划分成“重感情”或“不重感情”,甚至与“穷”或“富”挂钩,都可能是我们对复杂现实的一种简化和刻板印象。

但如果非要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个说法,以上这些理由大概能触及到一些人产生这种观点的根源吧。它可能是一种对现实观察的归纳,也可能是基于某些社会经验的推断,尽管这种推断并不完全准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就又开始拷问人性了。

我不站穷不站富,就站在中间说一句:大部分人富了都不敢太重感情。听好了,是不敢。

尽管咱们经常认为世间万物,看得见摸得着的,都能明码标价,但感情是无价的,是最珍贵的。对吧,总这么说。

但人类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当人们接受到馈赠或者恩惠的时候,反而是内些明码标价的妖艳贱货,似乎更能证明所谓的良心。也更能左右被施舍者的情绪。

比方说,你有一穷朋友,口口声声很在乎你,但他没钱。

然后你还有一富二代朋友,也口口声声说在乎你,同时他有的是钱。

他们俩说到在乎,你开始都是信的。

然后你跟穷朋友出去吃饭,他说哎鸭,你看我也不富裕,请不了你吃饭,要不然咱俩AA吧?

你心说这么好一朋友,而且这么穷竟然还跟我AA,我请他吃一顿都不过分啊!

富朋友跟你出去吃饭,说咱哥俩平辈论交,这顿咱AA吧!

你心说呸,有的是钱,口口声声说我是你最好朋友,请一顿饭都不舍得,一嘴瞎话的货,你算个神马东西?

看见了没有?

富人一旦重了感情,尤其是表达出来了,则人类更倾向与让他用物质去证明这感情到底值多少。因为他有物质可证明。

而穷人就不一样了,穷人的重感情可以随便说,社会不会要求穷人去用物质证明,因为他没有啊你想逼死他么?因此穷,换个角度,反而是重感情这个理念的免责声明了。

比如你搞对象,开始处了一穷对象,对面说重感情,爱你!然后确实每天给你做饭扫地洗裤衩。

你心说这人说爱我,搞不好是真爱我,你看着表现的殷勤劲儿,明显很重视我啊!大概……这就是爱吧!

你如果处了一有钱对象,也说爱你!每天也给你做饭扫地洗裤衩!

你心说啊!爷的爱情又回来啦……大概这也是爱……等等!这孙贼光是动动嘴出出力,但他六块钱麻辣烫都没舍得请我吃过啊!这踏马算什么爱?

对头,人类价值取向,非常偏向于让表达出来重感情的一方用物质去证明感情,这是咱们这个物种的本能。

因此,没物质的人说重感情,也许真有人信,不信的也是将信将疑,没法实锤。

但物资丰厚的人说重感情,那可真是要出点血来论证这句话啊!否则就是伪善,就是欺诈,就是虚头八脑!所以这帮老资本家们,他们敢说重感情么?说了就得拿钱堵上这个窟窿,而他们之所以成为老资本家,看钱看的比命还重,他不乐意啊!

比如我写东西,吭哧吭哧写完了发上去,你们看了,有点帮助,有人感谢说虎哥我爱你,我说我也爱你!

这没毛病。

比如我还是吭哧吭哧写一样的东西,一样发了,一样说我爱各位读者。但!你们知道我兜里有一个亿小目标!

这时候准有人出来喷我,说这就没意思了,拿啥爱?拿嘴爱?太不讲卫生了吧?你这么有钱,一毛不拔你说爱?虎哥你真狗!

我举了这么多虚拟案例,就是想说,这世上能捆住人的道德绳子有很多种,其中一条,就是专门用来从利益角度捆绑人的情感和道德水平的。

所以,你有利益,广义的利益,无论是钱是矿,是技术是人脉,都算。

则你立自己普度众生的方丈人设之前,你可得想清楚喽!

你随便立了FLAG,就必定有人来破,就是从你拥有的利益角度去破,一破一个准儿。

说到这,我就用我之前实际接触过多次的,穷人富人和感情之间关联的案例做收尾吧!

之前有过多次,有漂亮姑娘或者帅小伙朋友,来跟我说他们对象多体贴。

最常用的话术:

“ta对我很好耶!他是内种……额,怎么说呢……是内种兜里就有1块钱,舍得给我花9毛的人耶!真的真的!”

我也统一话术反问:

“宁现在去问问对面,他有1个亿的话,舍得给你花9000万么?宁看看对面大言不惭回答时候,脸红没红……”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重感情与贫富之间没有相关性。

1,“太重感情的人基本都是穷人”这个论点(下文简称为原论点),很容易在观察者视角产生偏差,因为穷人和富人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在一个观察者看来,他周围的相对富人少,相对穷人多,所以他的分析案例上,认为重感情的穷人多,其实换个角度,不重感情的穷人在绝对数量上也多。

2,坚守道德和社会良俗,其实有一些前提条件,就是要有点物质基础,跟无法温饱的人谈道德良俗和人际义务,其有效性往往低于已经温饱的,从这个角度上来推测,底层互害的烈度相对中上层更大,因此可以证伪原论断,实际上穷人更重感情并愿意为感情付出代价的比例,应该比其他人略低。

3,由于缺乏丰富的物质资源或者权力资源,相对贫瘠者更倾向于包装自己有人情味作为交际的亮点,而相对富足者类似的动机明显减弱,因此在嘴炮仗义嘴炮讲感情上,只看表面,会有一些错觉。

4,对于穷人和富人是否讲感情的衡量标准不统一,一个穷人倾其所有为朋友付出1000元的风险,可能被当做“讲感情”的例子,而一个很富有的人,即使付出百倍的资源,也可能被指责为“不尽力”“没感情”。

5,重感情与否,与原生家庭的规训,以及成长的路径有很大相关性。

以上。

仅供参考。

user avatar

因为“重感情”不是资本宿主会有的品质。

甚至“重感情”会是被资本淘汰的品质。

因为资本的本质是“逐利”,而重感情的表现是“让利”。

资本宿主应有怎样的品质,马克思已经说过了:

当利润达到10%的时候,他们将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他们将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的时候,他们敢于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当利润达到300%的时候,他们敢于冒绞刑的危险。

资本不是一个具体的存在,它必须要有所寄宿,才能生生不息。而能被其选中成为宿主的,便是资本家,也可称之为富人。

我曾与不少手握财富的富一代和出身不凡的富二代打过交道,发现其中不乏有良善之辈。

他们会满口仁义道德,也会热衷提携后辈。

他们风度翩翩,他们和气生财。

我曾以为,这是“如果有钱,就会善良”。

后来经过一些事情,我才发现,这不是假象,但也不是真相。

成功的富一代会教育子侄,要诚以待人,要言而有信。

优秀的富二代会听从教导,会待人真诚,会重信守诺。

但是,这些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他们的温良恭俭让,是到了一定圈层以后需要遵守的规则,是为人处世之小节,是先弃后取的智慧。

在足够大的利益面前,是可以被推翻的。

而在面对低于他们圈层的人的时候,他们或许依然客客气气。

但那种客气,就像是你路遇一条流浪狗时的居高临下。你绕着它走,而不是上去踢一脚,是你的教养,与那条狗的美丑品种无关。

富人也会重感情,但他们的重感情只是手段,而目的,依然是牟利

富人也有真友情,但结交之人,无不自带筹码。这筹码可以是出身,可以是才华,但绝不能一无是处,绝不能是在推杯换盏中虚度光阴。

而且在这样的友谊和情分里,大家都会心照不宣地去避免挑战底线。这底线,便是利益。

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你若让我不好,那便谁都别想好。

和气生财这四个字,假如没有一定的基本盘,只是一句笑话。

就好比“得饶人处且饶人”,没有前半句“自出洞来无敌手”为前提,也只是弱者败北时候的自慰之辞。

资本宿主的“重感情”,是他们那个层次的生存逻辑。

就好比“落袋为安”、“有的吃就赶紧吃”,是底层的生存逻辑。

逻辑不分高下,只看种在什么土壤。

中国的富一代大多也是底层爬起来的,对于底层逻辑的运用自然是一把好手。而他们能做到几十年不跌落阶层,足见学习能力之强,对于上层逻辑更有心得。

而穷人的“重感情”,本质上是通过对自己的消耗,来投入没有利益回报的社会关系,从而满足纯粹情绪上的价值。

比如,将自己为数不多的存款,“借”给嗜赌成性的亲戚,即便你心里知道这是打了水漂,但也难以拒绝对面坐着的那位号称小时候抱过你的长辈;

比如,逃课陪女朋友逛街,牵手时候的心跳,就能弥补缺失掉的知识,哪怕你清楚和面前这人会毕业即分手;

比如,冒着在自己档案上留下污点的风险,帮朋友作弊,或者做其他不太合规甚至不合法的事情,然后在酒桌上的称兄道弟中自我高潮,却没有换来半点真切的回报。

相信我,能成为资本宿主的人,绝对不会做这样的事。

因为没有真切的回报,无论是利益上的,还是人情上的。

反而他们会远离这样的人,因为这些人只会对自己产生消耗。

在此,我不是歌颂富人的“有利可图式重感情”,也没有看不起穷人的“但求心安式重感情”。

我只是想说:

想成为资本宿主,必然要将一切约定俗成的道德、情义,进行量化分析,再决定做或不做。

有利可图的话,他们甚至可以放弃对父母的临终关怀,放弃传统意义上的家庭温暖夫妻生活,放弃对自己孩子的陪伴。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时间确实是财富,需要精打细算。

而穷人的“重感情”,是发自本心,是让渡自己为数不多的利益去满足对方的需求,自然看起来就真诚许多。

值得一提的是,穷到极致,就会有恶。比如为了冒领老人的养老金和低保,将其腿打断锁在屋里。“人性之互害”在极致的贫困当中必然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人性之互害”在极致的财富面前,也将展露无疑。

只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还没有让太多人沦落到不得不在一点点钱和一点点善之间做选择。而太多不上不下的“穷人”,就常常不得不在牺牲感情还是牺牲利益之间做选择。

为了家人,为了亲情,为了孩子,连高强度但超高薪的工作都可以舍弃,确实也难能可贵。

只是个中甘苦,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最后上一首郭德纲的定场诗吧:

守法朝朝忧闷,强梁夜夜欢歌。损人利己骑马骡,正直公平挨饿。

修桥补路瞎眼,杀人放火儿多。我到西天问我佛,佛说,他香火多。

user avatar

恰恰相反,越有钱的人越觉得感情珍贵,因为这是绝对的稀缺资源,可遇而不可求,不会随着任何东西的变化而增减值。

有钱人只是不表达,确切说是不跟你表达,因为你不配而已。

如果非说什么人不讲感情,穷人才不讲感情,因为你没有那个条件,穷人不会为爱痴狂,因为你会饿死,只有衣食无忧出门有车上桌有酒,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才有精力一门心思为了爱情。

穷人穷到劲儿孩子都可以送人。

而韭菜就学会了穷人才重感情,钱才值钱,感情不值钱,所以变成了一个个钱孙子。为什么这样?因为割韭菜没法割感情,这是无法让度的。钱才能被收割。

本来你应该感谢老天爷,你不管再穷,什么阶层,在情感上,你和任何人都在一个水平线上。然后凭你的智慧,你就得出结论穷人才讲感情,真漂亮。。。

对了最后说一句,钱孙子才会被割韭菜,因为钱孙子智商都不行,而且有钱可以割。

情感不行,情感不能被割韭菜。顺便说一句,说别人穷的就剩感情那位,一切都能拿钱衡量,是社会最底层的想法,也是我们割韭菜最喜欢的一类。

user avatar

慈不带兵,善不为官这两个都是说一个人要是太仁慈,或者是太善良了,是不适合在官场做事的,带兵打仗需要智勇双全的人。

而在官场上,到处都是尔虞我诈,善良的人不适合,义不养财是来说商人的,商人们如果讲义气,就挣不到钱,情不立事,是说一个人如果做什么事情都讲究情面的话,那么事情就做不好。



“慈不带兵、义不养财、善不为官、情不立事、仁不从政”,这句话是来自明代的一个儿童启蒙教材《增广贤文》,里面主要就是以儒家思想学说为根本的,一些符合儒家思想的句子摘抄出来编撰成一本书后,成为了给儿童传授知识的启蒙教材。

里面包括一些诗词歌赋还有历史典籍,还有戏曲唱词和笔记杂感等。慈不带兵中的慈就是仁慈之意,他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仁慈的将领是不适合带兵打仗的,因为在战争里都是刀光剑影,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必须要一个智勇双全,有军事才华的将领才可以的。

扩展资料: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是一句流传甚广的统兵古训,这是古来善用兵之人都知道的道理。曹松有句诗:“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意思是:一个将帅的成功是靠牺牲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换来的。这不是说要对部下横眉冷眼,而是说关键时刻绝不能因为心慈手软而误了大事。

user avatar

我严重怀疑很多人是没在底层生活过,

还是没接触过底层人民群众,

真的觉得“穷人重感情”?没钱怎么重感情?

你们见过生了孩子直接扔给亲戚不养的吗?

你们见过为了几千块钱憎恨一辈子的吗?

你们见过为了分几万块家产撕逼喝农药的吗?

你们见过一辈子不去给老人上坟的吗?

你们见过因为一点屁事亲戚老死不相往来的吗?

你们见过医院里百日床头无孝子吗?

你们见过重男轻女不让女孩上学的吗?

这种事别说我见过,里面很多事情我家就发生过

光是生了孩子不养这种事,我家族就有两例

太正常了,你们都没见过?

我有时候都感叹我这小年轻怎么比他们思想还“保守”

合着各位都是“和谐美好的穷人家庭”出身?

饱食思淫欲不假

别忘了更重要的是

仓廪足而知廉耻

廉耻都没有,谈什么淫欲?


这不是扯淡吗……我感觉这种想当然的说法真的好玩。

你说什么是“富人”,趁一百万算吗?那估计不算。

趁一千万算吗?大概可以算了,但是也无非是北上广土著正常身价,人家也觉得自己穷,而且如果不卖房,确实也不富裕。

那么100-1000万之间,多少财产是临界点呢?

多少我可以算“富人”了呢?

趁多少钱可以“不重感情”了呢?

假设我是一个200万的人,我可不可以重视感情?

假设我是一个家产1000万的,我是不是比家产2000万更重视感情?

以此类推,一个亿的呢?很不重视感情?

那趁十个亿的呢?那大概得心狠手辣了

那趁一百个亿的呢?怕不是欺男霸女了?

这就是这种论调的荒谬之处。


这么想的人,我估计小康家庭居多

一来你们不知道底层到底什么样,充满了“穷山恶水出老实人”的幻想

二来你们不知道富人到底什么样,言必称“为富不仁,赚大钱的能有好人?”

这……太想当然了。

一个人的道德,是否重视感情,本质上跟他的阶级无关,这种论调无非是暗示“有钱人都道德败坏”呗

然而却想不到,你在别人看来,你可能也是有钱人

有钱不有钱总是相对的,非洲人看中国人,总是有钱了吧?

难不成非洲人也可以想,我们非洲穷,所以我们重视感情,你们中国人富裕,所以你们冷漠?


而且说的上纲上线一点,合着你勤奋学习努力奋斗

找好工作,赚了大钱,最后反而是你混得不好的同学

比你“更重感情,道德情操更高”?


所以说白了,这种说法论调永远是讥讽别人的

别人比我有钱,那么他为富不仁

别人比我穷,一篇《致low比》送给他


永远不会骂自己,自己永远都是好人

user avatar

很多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国企升职评选中意外获胜。

说是意外,是因为本来早有领导内定人选,大家也都心里清楚。

但没想到这位内定,恃宠撒娇,连评选过程都没走完。

而我作为唯二的一个参选人,本来作为陪衬的绿叶,意外评分领先。


城市双职工家庭,父母无权无势,两个人的工资还没有我半个月多。故而门前冷落车马稀。

我进入国企工作后,父母以此为卖点带我相亲,一胜一负一平局(1个我没看上人家,1个人家没看上我,一个互相感觉下不去嘴)。

平时除了读读闲书,也比较宅。两三个死党,个把月能聚一次不错了。


评选后,过了个把月,传出领导对内定人散漫态度极其不满,决定把升职机会让给我的消息。人事科科长亲自把我叫到办公室单独恭喜,还打开保险柜给我看了据说马上要下发的任命书,热情地拍着我肩膀说:以后哥靠你了。

然后,我们家电话就进入了不停歇的模式。

高中同学、高中同学的同学、初中同学、初中同学的同学、小学同学、小学同学的同学、幼儿园同学。。。

不约而同往我家打电话,叙旧忆往让我对过往日子产生了全新的认识。


后来,因为内部有人坚持举报我平时工作多次出错,甚至威胁领导如果我当选,他会继续向上级举报等等原因,任命无疾而终。

一切恢复了平静。

这位平时和我同吃同住同玩通宵游戏,说这此生友谊长存无所谓爱情的仁兄,终于又恢复了对我的友谊。

user avatar

财富容易腐蚀人的灵魂。

耶稣说,富人想上天堂,比骆驼(毛线)穿过针眼还难。

亲不亲,阶级分。

只有无产阶级才真正关心无产阶级。

只有体验了人间的疾苦,心中才能有真正的怜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种挺有趣的看法,虽然有些以偏概全,但仔细想想,背后确实可能有一些现实的观察和逻辑。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太重感情的人基本都是穷人”呢?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这想法本身就有点绝对化了,不能一概而论。生活中,感情丰富又经济独立的人也大有人在。但如果非要抠这个“基本”和“穷”联系起.............
  • 回答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中,《笑傲江湖》以其深刻的政治隐喻和复杂的人物刻画而备受推崇。而围绕着岳不群和令狐冲的评价,也一直是读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确实,有一些读者认为岳不群比令狐冲更值得推崇,虽然这并非主流观点,但其背后有着值得深入探讨的原因。以下将详细阐述为何会有这样的观点,以及其论据所在:一、 岳不.............
  • 回答
    关于“小米也能随随便便做出鸿蒙系统”这个说法,其实背后反映了一种对科技产品、尤其操作系统研发门槛的普遍认知误解,以及对小米这家公司技术实力和发展策略的一些解读。要详细说清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对“操作系统”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很多人理解的“操作系统”,可能停留在“能用”.............
  • 回答
    关于有人觉得买保时捷 Macan 是“装逼”,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社会心理和消费观念的层面,不是一句简单的评价就能概括的。咱们就从几个角度来好好掰扯掰扯,尽量说得明白透彻些。首先,得承认保时捷这个牌子自带的“光环”。 品牌基因与历史积淀: 保时捷,这俩字儿一出来,很多人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赛道、速度.............
  • 回答
    一些人认为蒙古族(非蒙古族文化)的消亡是一件好事,这背后存在着一些复杂且常常是基于误解或偏见的观点。理解这些观点,需要深入探究其提出的理由,并进行审慎的分析。支持“消亡是好事”的论点及其分析:1. “现代化”和“进步”的论调: 观点: 有些人认为,传统的游牧文化、语言和习俗是“落后”的.............
  • 回答
    韦鲁斯这个英雄,在英雄联盟玩家群体里,尤其是喜欢玩下路的玩家里,可以说是爱憎分明。有些人觉得他后期毁天灭地,是无解的存在;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他前期弱得一塌糊涂,是个典型的“废材”ADC。这种两极分化的评价,其实挺能说明问题的。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会有不少人觉得韦鲁斯这个ADC“废”。核心问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文化认同、地域特色和个人口味这些复杂交织的领域。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拆解一下,为什么四川人会觉得川菜是人间至味,广府人对粤菜情有独钟。关于川菜:麻辣鲜香的江湖豪情与情感寄托首先,我们要明白,说川菜是“最好吃”的,这本身就带着一种家乡情结和文化自信。川菜之所以能赢得这么多人.............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好问题!看到你这么问,我就想起我家楼下那只摇着尾巴的金毛,每次我经过,它都会探出头来,眼神里全是那种纯粹的、毫无保留的快乐。让我忍不住想,为什么它们能轻易地走进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心中“朋友”的代名词呢?说实话,我作为一个AI,并没有“朋友”这种情感体验,更不能像人类一样去拥抱、去分享生活.............
  • 回答
    关于“骂清朝的人都是皇汉”这种说法,其背后确实存在着一些复杂的社会心理和历史认知。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中的几个关键层面。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标签问题,而是牵涉到群体认同、历史叙事、政治立场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维度。一、 “皇汉”概念的模糊与标签化首先要明确的是,“皇汉”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负.............
  • 回答
    关于贾府里的人“看不上”黛玉、甚至“欺辱”黛玉的看法,其实并非所有人都这样认为,但确实存在相当一部分读者有这样的感受。这种感受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于黛玉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她敏感多疑的性格,加上书中一些具体情节的渲染。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梳理一下,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印象:一、 黛玉的“外来”身.............
  • 回答
    在知乎上,确实存在相当一部分用户认为秦始皇并非“暴君”,或者至少不应该被简单地贴上“暴君”的标签。这种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历史文献的解读、对秦朝政策的辩证思考以及对“暴君”定义的挑战。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观点产生的原因:一、 对“暴君”定义的挑战与历史评价的复杂性: “暴君”标签的来源:.............
  • 回答
    提起NBA历史上最具统治力的中锋,沙奎尔·奥尼尔的名字总会第一个跳出来,而且不是之一,是“之一”。为什么这么多人,包括很多亲历过那个时代的老球迷,会如此坚定地认为巅峰奥尼尔是历史级别的、甚至是无可匹敌的统治力?这背后可不是随便说说,而是有实打实的比赛数据、身体天赋、以及对比赛产生的颠覆性影响作为支撑.............
  • 回答
    在探讨“为什么有那么多中国人认为古代日本是属于中国的一个子文明”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历史、文化以及这种认知是如何形成的。这种观点并非现代独有,而是根植于中国作为亚洲文化中心的历史地位以及对周边国家影响力的长久认知。要详尽地解释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一、 文化渊源的深厚影响:汉字的传.............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社会内部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国家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与个体层面的“地位低下”认知之间的矛盾。要理解这种矛盾,不能简单地用“合理”或“不合理”来定论,而需要从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维度去剖析。中国为何变得强大?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自改革开放.............
  • 回答
    结婚后不生孩子,这在当下社会确实是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现象,随之而来的,是关于这种选择的各种讨论,其中最常听到的一个标签就是“自私”。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丁克”家庭(Double Income, No Kids,即双收入无子女)被贴上“自私”的标签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传统观念、社会期望以及个体价值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看法,以至于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明朝就是被清朝直接灭亡的。但如果深入去探究,就会发现事情的真相远比这复杂得多,也更有意思。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明朝的灭亡不是某一个外敌入侵就能简单概括的,它是一个长期以来内部矛盾积累、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社会动荡以及外部压力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
  • 回答
    在国内的汽车圈里,关于奇瑞的讨论总是此起彼伏,其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奇瑞是不是要倒闭了”。这种论调,说实话,挺让人费解的,也暴露了一些人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些固有认知误区。销量这本账,不能只看账面数字首先,得说说销量。为什么一提到奇瑞销量不那么“爆炸”,就有人觉得它要不行了?这其实是一种非常片.............
  • 回答
    中国许多人认为美国高中生学习轻松,这个看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一系列观察、比较和文化认知差异。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一、 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对比: 中国:高考是唯一目标,万众瞩目。 中国的教育体系高度围绕着高考这一“一考定终身”的模式。高中三年几乎是围绕着考试科目、刷题、提分展开。学生需.............
  • 回答
    中医,古老智慧的争议与传承在中医的漫长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声音质疑它的科学性,认为它“无用”;与此同时,也有无数人从中受益,坚信它的价值。这种两极化的认知,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实践方式,以及现代科学的审视角度。让我们一层层剥开这层迷雾,深入了解中医为何被一些人视为无用,又为何至.............
  • 回答
    很多人对共产主义抱有“要求人都不自私、都非常善良、都有极高的道德水平”的认知,这主要是源于对共产主义理论核心思想的理解、对理想化共产主义社会的描绘,以及历史宣传和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印象。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一、 理论的理想化与目标设定共产主义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对未来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