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我一个人在想凭啥他能拿到签证进中国吗?
27年后的2021年,彼得·克罗斯比经过6次签证申请、10次核酸检测、2次核酸检测,已经66岁的彼得·克罗斯比终于能再一次来到中国,复刻27年前的骑行之路
我一对朋友夫妻,中国护照加绿卡,孩子不到2岁,想回中国长居退休(不到40已经财务自由),拿美国收的房租给国内贡献点GDP,不管孩子的旅行证还是签证都无论如何办不出。
已经折腾半年多了,只能去夏威夷呆着。
先捉个虫:
如果你按题干里“彼得·克罗斯”去搜的话,你会搜到《楚门的世界》里的一位配角,
这位老爷子的英文名实际上应该是Crosby,即克罗斯比。
他在1994年和朋友一起骑自行车从北京一路杀到香港,总耗时四个月,期间拍了相当多的照片和视频,现如今,他又回来了。
这个就是老爷子非骑行状态下的长相,精神面貌相当不错,身体保养很好,其66岁的年龄不像是个拖累。
这位老爷子的事迹其实在去年中秋节,外事部门就有专门推出一档纪录片《中国印记》来讲述其中部分故事,西瓜视频上还有一部更全的《骑行中国》专题纪录片,
因此,老爷子去年就来了,新华社海外分社也有相关的报道,资料其实很好找。
至于他来华故地重游,大概有三个原因。
首先,克罗斯比本职工作是摄影师,所以骑行就是一个获取素材的过程。
答主做过一段时间的摄影记者,每次轮到我做城市形象册子或者是城市画报的时候,集中一天去疯狂搜罗是不行的,角度太刻意、选题太狭窄,而且容易缺少故事性、沦为单纯的炫技。相反天天取材、积少成多才能出好片。同时,克罗斯比不可能在华待太久,临行时也许准备了好几个主题、跨越南北,只有不断前行才能获得更多的素材。
其次,94年至今已过去27年,中国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两组照片分别对应两个时代,非常适合做摄影主题展。
正面话题度充足,外事部门显然也喜闻乐见、愿意撮合,那就是双赢局面了。
最后,也许我们无法猜测老爷子的真实想法,但从他的经历来看,27年前的故事是一段非常好的回忆,比如他和朋友曾经在湖北巴东得到了当地人的帮助,本次故地重游也带有特地表示感谢的意思。
而且从纪录片来看,这位老爷子还会讲一些中文,可以做到基本沟通。
当然了,效仿还是量力而行。骑行3000多公里的难度非常大,且不说行程安排,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骑手很容易就会第二天裤裆剧痛无比。更不用提车辆的配置,克罗斯比在27年前就获得了飞鸽的赞助,有定制的骑行车,硬件上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以上。
同样是来中国骑行的老外,来源于欧洲还是美帝,最终的风格其实差异还挺大的。
欧洲来到中国旅行的很多真就是来度假或者享受生活,他们很多在本国生活水平很一般,工作也不太努力,之前就有知友称这些老外是高配版的三和大神,有一天悠闲就过一天悠闲,这种第根欧尼式的生活对于老欧洲来说不仅毫无心理负担,甚至属于贵族地位的信号[1]。
像问题里的这位美帝老哥来中国旅行就不太像是来休闲的,本职就是摄影师,这对他而言更像是职业生涯的延续。与一般人直觉相反的是,通常我们会以为人太忙了就会想多去做点休闲的事情,但是对于已经习惯了忙碌的人,越忙他们反而越想工作,因为只有通过工作才能感觉自己没有虚度时光[2]。
那除了欧洲的休闲文化和美帝的越忙越快乐文化,有没有阴阳调和一点的中庸文化?
大前研一告诉我们,是有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