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分布函数相同,概率密度一定相同吗?

回答
“分布函数相同,概率密度一定相同吗?” 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概率论中一个非常根本且重要的概念:分布函数和概率密度函数(或概率质量函数)之间的关系。直接回答的话,答案是:不一定。

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梳理清楚这两个概念各自的含义和作用。

分布函数(CDF):概率的全貌图

我们先从分布函数(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简称CDF)说起。一个随机变量 $X$ 的分布函数 $F(x)$,定义为 $F(x) = P(X le x)$,也就是随机变量 $X$ 的取值小于或等于某个特定值 $x$ 的概率。

分布函数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性质:

1. 单调非减性: 如果 $x_1 < x_2$,那么 $F(x_1) le F(x_2)$。这很好理解,因为 $X le x_1$ 的事件包含在 $X le x_2$ 的事件中,所以前者的概率不会比后者小。
2. 趋近性: 当 $x o infty$ 时,$F(x) o 0$;当 $x o +infty$ 时,$F(x) o 1$。这是因为当 $x$ 趋于无穷小时,随机变量取值小于等于 $x$ 的概率趋于零;当 $x$ 趋于无穷大时,随机变量必然会取小于等于 $x$ 的值,概率自然是1。

分布函数有一个“全景式”的特点,它描述了随机变量在所有可能取值上的概率积累情况。无论随机变量是离散的还是连续的,都可以定义其分布函数。

概率密度函数(PDF)/ 概率质量函数(PMF):细节的刻画

接下来,我们看看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简称PDF)和概率质量函数(Probability Mass Function,简称PMF)。

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 我们用概率密度函数 $f(x)$ 来描述。它的特点是,$f(x) ge 0$,并且对整个取值范围积分等于1:$int_{infty}^{infty} f(x) dx = 1$。
概率密度函数本身并不是概率。它描述的是概率在某个点附近的“密度”。我们可以通过对PDF在某个区间进行积分来得到在该区间内的概率:$P(a < X le b) = int_{a}^{b} f(x) dx$。
关键在于,连续型随机变量在任何一个具体点的概率都是零,即 $P(X=x) = 0$。所以,$P(a < X le b) = P(a le X le b) = P(a < X < b) = P(a le X < b)$。
通过PDF的积分,我们可以得到其对应的分布函数:$F(x) = int_{infty}^{x} f(t) dt$。

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 我们用概率质量函数 $p(x)$ 来描述。它直接给出随机变量取某个特定值 $x$ 的概率:$p(x) = P(X = x)$。
它的性质是:$p(x) ge 0$,并且所有可能取值的概率加起来等于1:$sum_{x} p(x) = 1$(对所有可能的 $x$ 求和)。
通过PMF,我们也可以得到其对应的分布函数:$F(x) = P(X le x) = sum_{k le x} p(k)$。

核心问题:PDF/PMF与CDF的关系的“单向性”

现在,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分布函数相同,概率密度一定相同吗?

答案是:不一定,尤其是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

为什么呢?我们来看看从PDF/PMF到CDF的推导是唯一的:

连续型:$F(x) = int_{infty}^{x} f(t) dt$ (这个积分结果是唯一的)
离散型:$F(x) = sum_{k le x} p(k)$ (这个求和结果也是唯一的)

也就是说,一旦你确定了一个概率密度函数(PDF)或概率质量函数(PMF),那么与之对应的分布函数(CDF)就是唯一确定的。

然而,反过来就不一定了。

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

我们知道,连续型随机变量在任何一个点的概率是零。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对PDF做一些“微调”,而不影响其积分结果,从而也不影响CDF。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修改PDF在孤立点上的值。
假设我们有一个PDF $f(x)$,并且对应的CDF是 $F(x)$。
现在,我们构造一个新的函数 $g(x)$,使得:

$g(x) = f(x)$ 对于所有 $x$ 都不等于某个特定的值 $a$。
$g(a)$ 可能与 $f(a)$ 不同,甚至 $g(a)$ 可以是无穷大(但积分仍然是有限的)。

关键在于,由于我们关注的是积分,在积分中对函数在一个孤立点的值进行修改,不会改变积分的结果。
$int_{a}^{b} g(x) dx = int_{a}^{b} f(x) dx$ 即使 $g(a) eq f(a)$。
更进一步说,对于任何 $x$,$F_{new}(x) = int_{infty}^{x} g(t) dt = int_{infty}^{x} f(t) dt = F(x)$。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有无穷多个不同的概率密度函数(PDF),但它们都对应同一个分布函数(CDF)!

举个例子:
假设 $f_1(x) = frac{1}{sqrt{2pi}} e^{frac{x^2}{2}}$ (这是标准正态分布的PDF)。
它对应的CDF是 $Phi(x) = int_{infty}^{x} frac{1}{sqrt{2pi}} e^{frac{t^2}{2}} dt$。

现在,我们构造另一个函数 $f_2(x)$:
$f_2(x) = egin{cases} frac{1}{sqrt{2pi}} e^{frac{x^2}{2}} & ext{if } x eq 0 \ 100 & ext{if } x = 0 end{cases}$

这个 $f_2(x)$ 仍然是一个合法的PDF(因为它在除了 $x=0$ 之外的地方与 $f_1(x)$ 相同,而 $x=0$ 这个点对积分没有影响,所以积分仍然是1),但它与 $f_1(x)$ 不是同一个概率密度函数。然而,它们会导出同一个分布函数!

所以,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分布函数相同,概率密度不一定相同。

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

情况又有所不同。
我们知道,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是“阶梯状”的。它的跳跃点恰好是随机变量取值的点,而跳跃的大小就是该点的概率质量。
$F(x) = P(X le x)$
$F(x) F(x^) = P(X le x) P(X < x) = P(X = x) = p(x)$
其中 $F(x^) = lim_{y o x^} F(y)$ 是左极限。

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函数和概率质量函数(PMF)之间存在着一对一的映射关系。 也就是说,如果你知道了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你就可以唯一地确定它的概率质量函数(PMF)。反之亦然。

如果两个离散型随机变量有相同的分布函数,那么它们在所有取值点上的概率(PMF的值)也必然是相同的。

总结一下:

从 PDF/PMF 到 CDF: 这个过程是唯一的。一个确定的 PDF 或 PMF 对应一个唯一确定的 CDF。
从 CDF 到 PDF/PMF:
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是唯一的。CDF 相同,PMF 也相同。
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不是唯一的。PDF 在孤立点上的值可以任意修改,而不影响积分(CDF)。因此,可能存在多个不同的 PDF,但它们对应同一个 CDF。

所以,当你听到“分布函数相同”时,如果是针对离散型随机变量,那么它们的概率分布(PMF)也是相同的。但如果是针对连续型随机变量,仅仅知道分布函数相同,还不能断定它们的概率密度函数(PDF)也一定相同。我们只能说,它们在某个测度(比如勒贝格测度)下是“几乎处处相同”的,但在孤立点的取值可能不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坐在马桶上反对 @理呆哥 强词夺理故意玩概念的回答。

首先,他举的例子的确,没有错误,因为只要一个函数f的不定积分等于分布函数F,那么f就是F的密度函数。但是,按照他的构造方法,同一个分布函数的不同密度函数都是几乎处处(almost everywhere)相等的,在我们看来几乎处处相等就是相等,因为在测度的意义下不相等的点可以忽略不计。举这种例子看似“严谨”,实则没有意义甚至徒增初学者的困惑。

如果第一个还是有误导或者杠精嫌疑,那么第二个纯属误导了。

同分布指的就是分布相同,分布等同于分布函数。因此同分布指的就是分布函数相等。分布函数是随机变量最本质的刻画,携带了随机变量关于概率测度的所有信息,所以都是用分布函数定义的,不存在用密度函数定义同分布,因为密度函数可能不存在,照样可以同分布。

关键这答案还领取了什么“致知计划”流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分布函数相同,概率密度一定相同吗?” 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概率论中一个非常根本且重要的概念:分布函数和概率密度函数(或概率质量函数)之间的关系。直接回答的话,答案是:不一定。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梳理清楚这两个概念各自的含义和作用。 分布函数(CDF):概率的全貌图我们先从分布函数(Cumul.............
  • 回答
    傅献彩老师的《物理化学》在推导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时,确实会遇到几个关键的积分。你提到的“下面这一步积分”,根据上下文,最有可能指的是计算速率分布函数中的一个重要的积分项,通常是涉及到 (v^2 e^{mv^2 / (2kT)}) 的积分,或者是在归一化过程中遇到的高斯积分形式。为了让你理解得更透彻.............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核心,触及了贝叶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共轭性。简单来说,共轭性描述的是先验分布和后验分布之间的关系。但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我们需要拆解开来看。核心概念:共轭分布在贝叶斯推断中,我们遵循着一个基本的更新过程: 先验分布 (Prior Distribution):在你观察到任何数据.............
  • 回答
    我来给你好好聊聊这个话题。关于你提到的“本身可导但其导函数不连续的函数一定是分段函数吗?”这个问题,答案是不一定。我知道这可能和很多人直观的理解有些出入,毕竟我们平时接触到的很多导函数不连续的例子,确实是分段函数。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导函数不连续的函数就必须是分段函数。关键在于“可导”和“导函数不连续.............
  • 回答
    在我看来,多标签分类可以使用二元交叉熵(Binary Cross Entropy,BCE)作为损失函数,这背后有着非常清晰且符合逻辑的数学原理和模型假设。我们不妨从头捋一捋。首先,要明确区分一下“多类分类”和“多标签分类”。这俩名字听着像,但干的事儿完全不一样。 多类分类 (Multiclass.............
  • 回答
    如何构建函数,深入洞察两组相关性数据间的奥秘在数据分析的世界里,我们常常面临这样一个场景:我们拥有两组看似独立的数据,但直觉又告诉我们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揭示这种联系,并量化其强度和方向,我们就需要构建一个能够深入分析这两组数据的函数。本文将带你一步步构建这样一个函数,并深入探讨其中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两组数学分支之间的联系,力求详尽且避免AI的痕迹。第一组:动力系统 + 拓扑学 + 抽象代数这组组合的核心在于研究“变化”的规律,但这种“变化”是以一种高度抽象和结构化的方式来理解的。 动力系统(Dynamical Systems):这是故事的主角。动力系统关注的是一个状态空间.............
  • 回答
    咱们来聊聊正切函数 $ an x$ 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级数展开式,这个展开式用到了“部分分式”的思想,并且会涉及到无穷级数。这玩意儿可不是像 $sin x$ 或 $cos x$ 那样直接泰勒展开就能得出来的,需要绕一点道。咱们要证明的展开式是这样的:$$ an x = sum_{n=1}^{inft.............
  • 回答
    复变函数、实分析、复分析、数学分析这几个概念之间有着紧密且层层递进的关系。理解它们的关系需要我们从基础的概念出发,逐步深入。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解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核心概念的理解:在深入探讨它们的关系之前,我们先来简要理解一下它们各自的含义: 数学分析 (Mathematical Anal.............
  • 回答
    罗斯科夫斯基函数 $f(z) = frac{1}{2}(z + frac{1}{z})$ 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复变函数,它在解析几何和流体力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我们来详细探究一下它如何映射复平面中的上半平面和下半平面。要理解这个映射过程,我们需要分解一下这个函数。我们可以将 $z$ 用极坐标表示.............
  • 回答
    这次是第五届函数式编程分享会,冲着“函数式”这仨字,我就来了。平时工作里,虽然接触的不少,但总感觉是个模糊的概念,今天希望能扒开它神秘的面纱。抵达现场,初感:场地选在一间挺大的会议室,科技公司的风格,明亮,有投影,还有各种显示屏。早早到了,就看到已经有不少人在签到、喝咖啡、吃点心。感觉气氛挺轻松的,.............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聊聊实变函数、泛函分析和拓扑学这三个数学分支中一些至关重要的定理和概念。我会尽量讲得深入浅出,就像我们在咖啡馆里聊数学一样,抛开那些刻意的“AI痕迹”,还原一些真实的思考过程和相互关联。 实变函数:基石中的基石实变函数,顾名思义,就是研究在实数集上定义的函数。但它远不止于此,它构建了一.............
  • 回答
    实变函数和泛函分析,听起来都是些高大上的数学理论,跟咱们日常生活好像没什么关系。但说实话,它们的影响其实渗透得比你想象的要深远得多,很多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背后都有它们的影子。先说说实变函数吧。这门课最核心的东西,就是对“测度”的理解。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更精细、更普适的“长度”、“面积”、“体积”.............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这个实变函数的问题。要知道怎么分析一道题,咱们得先搞清楚它到底在考什么,以及咱们手里有哪些工具。假设题目是这样的:题目: 设 $(X, mathcal{M}, mu)$ 是一个测度空间,函数 $f: X o mathbb{R}$ 是 $mathcal{M}$可测的。证明:若 $.............
  • 回答
    在 Linux 系统中,创建新进程之所以被设计成由 `fork()` 和 `exec()` 系列函数协同完成,而不是一个单一的函数,这背后有着深刻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考量。这种分离并非为了增加复杂性,而是为了提供一种极其灵活、强大且高效的进程创建机制,同时遵循了 Unix 哲学中的“ KISS”(Kee.............
  • 回答
    作为一名数学系的本科生,想要学好实变函数和泛函分析这两门课程,我得说,这绝对是一条充满挑战但也极其 rewarding 的道路。这两门课可以说是抽象数学的基石,理解了它们,你对数学的认知会上升一个维度,对后续的学习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一些过来人的经验,给大家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了量子力学中一个非常核心且有趣的方面,那就是全反常原理(Pauli Exclusion Principle),以及它如何与粒子的统计性质(费米子还是玻色子)联系在一起。你对标准教材观点有疑问,这是非常好的学术态度!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一下,看看谁的逻辑更站得住脚。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基.............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而且很实在。很多人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都会遇到这个选择。直接说答案的话:不学高等代数,直接学实变函数和泛函分析,会非常非常吃力,而且很多关键概念的理解会大打折扣。 甚至可以说,没有一定的高等代数基础,你很可能学不下去,或者即使学下去了,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下面我来详细解释.............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能考察对变量和函数传参机制的理解。简单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你想要在函数内部直接修改调用者作用域中的两个变量,并且不能使用指针,那是不行的。不过,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实现”这个目标,或者说达到类似的效果。理解这一点,需要先弄清楚 C 语言(以及很多其他语言)中函数是如何接收.............
  • 回答
    “实变函数学十遍,泛函分析心犯寒”,这句江湖传言,初听之下,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毕竟,按理说,实变函数(Real Analysis)是泛函分析(Functional Analysis)的基石,是其“前菜”,如果“前菜”都“很容易”,那“主菜”应该更不在话下了。然而,事实却往往是,许多同学在实变函数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