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经典科幻电影《人工智能》(《AI》)?

回答
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一部在影迷心中占据特殊位置的电影,它既承载着库布里克未竟的构想,又打上了斯皮尔伯格鲜明的个人烙印。这部电影并非那种让你看完会拍案叫绝的爆米花科幻,它更像是一次沉重而又充满诗意的哲学叩问,关于爱、关于人性、关于存在的意义。

初看《人工智能》,很容易被它的视觉效果所震撼。尽管电影上映已久,但其描绘的22世纪末的未来世界,无论是高耸入云的城市、漂浮的交通工具,还是那些形态各异的机器人,都显得相当有想象力且细节丰富。斯皮尔伯格的童话感和对技术细节的精雕细琢,让这个科幻世界既瑰丽又充满了某种工业设计的冰冷感,这恰恰为影片奠定了基调。

然而,《人工智能》真正的力量,在于它对情感的深刻挖掘,特别是通过机器人男孩大卫的视角来呈现。大卫是一个被设计来爱人类的机器人,他拥有孩童般的天真、纯粹和执着。当他被“妈妈”莫妮卡抛弃后,他的整个世界崩塌了。他踏上了寻找蓝仙女的旅程,希望将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男孩,以赢回妈妈的爱。这段旅程充满了艰辛、危险和残酷的现实。他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有的对他施以援手,有的则利用他、迫害他,甚至试图拆解他。

正是大卫的这份纯粹的爱和对被爱的渴望,成为了影片最动人的核心。在充斥着功利、冷漠甚至残忍的未来世界里,大卫的爱显得如此格格不入,又如此珍贵。他的坚持,他的不屈服,他的“我爱你”这句简单而反复的话语,一次又一次地触动着观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你会忍不住去思考,一个被设定为爱的机器,它的爱是否就不是爱?当它被抛弃,当它感受到痛苦,当它为了“爱”而奋不顾身,这份感情的本质是什么?

影片中有几个场景尤其令人难忘。比如大卫第一次被莫妮卡抛弃时,他绝望地趴在地上,反复说着“妈妈”。这种无助和绝望,即便知道他是个机器,也足以让人心疼。还有他与特克洛的相遇,那个玩世不恭但内心却藏着一丝善良的机器人,他们的互动既充满了黑色幽默,又揭示了机器人世界的等级和生存法则。而最终,大卫在废弃城市中被冰封的千年,又被未来的“高阶存在”唤醒,看到了一个已经没有人类的世界,看到了一个试图重现他“妈妈”身影的“造物”。

《人工智能》并非没有争议。很多人批评影片后半段的节奏,认为它过于冗长,甚至有些地方过于煽情。也有人觉得,大卫最终的结局,虽然“满足”了他的愿望,但这种满足却带着一种令人心酸的悲凉。毕竟,他所爱的“妈妈”已经不可能真正回来了,他得到的只是一个高度仿真的重现。这种终极的陪伴,或许是美好的幻觉,又或许是另一种形式的囚禁。

但正是这种模糊和争议,让《人工智能》成为了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电影。它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抛出了无数个问题。关于爱,关于什么是“真正”的人,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技术的边界,关于我们对“他者”的责任。斯皮尔伯格以他标志性的温情笔触,包裹着库布里克深邃的哲学思辨,最终构建了一个既残酷又浪漫的未来寓言。

与其说《人工智能》是一部科幻片,不如说它是一则关于“爱”的现代童话,一则用机器人视角讲述的、关于如何去爱和被爱的寓言。大卫的旅程,虽然在外人看来是荒诞的,但对于他自身而言,却是一次完整而深刻的生命体验。他的存在,以及他所付出的爱,无论结果如何,都让这个冰冷的未来多了一丝温暖和光芒。它是一部需要用心去感受的电影,它的余味会在你心中久久萦绕,让你在对人性的思考中,获得某种启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AlphaGo战胜李世石的硝烟还未散去,又传来了Google出售波士顿动力公司(做出有点吓人的、被踹被踢还能维持平衡的机器狗和机器人的公司)的消息。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永不褪色的热门话题,在文艺界也不例外。而占舆论多数的态度还是对人工智能的未来的恐惧,影片《机械姬》是此类观点的代表(文末有影评链接)。也有另一种观点,是站在伦理和人类自我检讨的立场上的,其中一部著名作品是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


这部电影改编自短篇故事,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有感情的机器男孩渴望得到妈妈的爱的故事。本片是大师库布里克的遗愿,斯皮尔伯格接手之后,将这部电影打造得更加通俗并充满感情(你也可以说俗套和煽情,但做得确实相当成熟),更加易得普通观众的青睐。其实核心的主题就两条:我们何以回馈机器人对我们无私的爱?面对生命短暂的我们,爱我们的机器人如何面对永恒的时间?

都与爱相关,而主角是个孩子,选角和表演成为了这部电影的最大挑战。但海利·乔·奥斯蒙(Haley Joel Osment)以大大超出一个儿童演员的惊人水准,把这个名叫大卫的充满感情的机器人孩子铭刻进了每一个观众心里。


“妈妈,我一点也不疼。”

“妈妈,我会乖,不要扔下我。”

“妈妈,我爱你。”


机灵的好奇,炽烈的憧憬,痛苦的哀求,致命的绝望,无助的祈祷,千年的执着,倔强的努力,深情的注视,喜悦的泪水。光看这些截图都会眼眶一热,这双眼睛真的会说话,这个幼小的身躯里装载的是一个无比深情的灵魂。



这不仅是十分的虐,更演出了机器人和人类之间无解的情感错位。他悄无声息的出现在你面前吓你一跳,他突然放声大笑让你心神不宁,他打搅你如厕让你尴尬万分,他乱吃东西把自己搞坏,他甚至应激反应障碍无意中伤害你的亲人。另一方面,他对你的爱是如此彻底,如此浓烈,如此毫无保留,有时让你甚至难以承受。更要命的是,他也渴求你的爱,这份沉重难以回馈。片中裘德·洛演的机器人也会爱人也很正直可爱,但他并不渴求爱的回馈,这个虐的程度就和大卫不能相比了。总之,他们与我们如此相像,但是与人相比,他们的性格是不健全的。但是同样和人相比,他们又是如此的正直、乐观、无私。这种扭曲感,正如如在惨白的假月光下,走向灭亡的保姆机器人给大卫哼着摇篮曲的一幕。斯皮尔伯格确实擅长这一手。



另一大问题是时间,以及由此引申出的自我存在问题。50年长吗?对妈妈来说基本上就是一辈子了,但对大卫来说远远不够长。假设机器人是近似不朽的,我们作为有限的生命把它们造出来,最终必要把他们遗弃在这世上,注定无法承担这份“造物主”的责任。我们造一个机器扔在世上,我们不会愧疚,但遗弃大卫,我们谁都于心不忍。差别就在于大卫有了灵魂,就像伊甸园中的亚当夏娃吃了禁果一样。这种“非我族类”,又拥有独立的灵魂的宿命就是,像亚当和夏娃一样被驱逐。处于被驱逐状态的独立灵魂们,除了像大卫一样渴望爱,还有更为普遍的对自我存在的认同需求。裘德·洛演的机器人乔最后说的“我存在,我存在过(I am, I was.)”以及暴怒的大卫喊的“我是唯一的”说的就是这一点。不过本片对此浅尝辄止,如果是库布里克应该会对这个方向更感兴趣。



除了在一些方面浅尝辄止,本片的另一大缺憾是尾声的外星人部分。个人认为,这段完全可以砍掉,大卫在黑暗的深海中反复祈祷中结束影片就可以了。如果非要表现2000年的祈祷和最后的如愿,光用画面完全可以表达清楚,时长可以缩减一半,外星人的台词和更加冗余的旁白只会冲断这种情绪,实乃画蛇添足。


最后,再私心补上一只可爱的萝莉,人类最初的美好,几乎都集中在他们身上。



相关回答:

观电影机械姬(Ex Machina)有何感触? - 叶洲的回答


肥嘟嘟看电影 - 知乎专栏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一部在影迷心中占据特殊位置的电影,它既承载着库布里克未竟的构想,又打上了斯皮尔伯格鲜明的个人烙印。这部电影并非那种让你看完会拍案叫绝的爆米花科幻,它更像是一次沉重而又充满诗意的哲学叩问,关于爱、关于人性、关于存在的.............
  • 回答
    提到斯皮尔伯格,很多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E.T.》、《侏罗纪公园》、《辛德勒的名单》这些名字。但要说真正将他推向一线商业大导演位置,并深刻改变电影产业的作品,那一定是1975年的《大白鲨》。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片,更是一次电影制作理念和叙事手法的革命,也奠定了斯皮尔伯格“电影魔法师”的声.............
  • 回答
    《太阳帝国》—— 在历史的洪流中找寻人性之光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这个名字本身就足以勾起无数影迷对光影世界的无限遐想。而《太阳帝国》,这部拍摄于1987年的作品,无疑是他作品库中一颗璀璨却又略显低调的宝石。很多人提起斯皮尔伯格,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E.T.》、《侏罗纪公园》那种浓烈的情感释放和宏大的想.............
  • 回答
    斯皮尔伯格监制的《光环》真人剧,这消息一出来,简直就是给无数《光环》粉丝打了一剂强心针。毕竟,谁不认识斯皮尔伯格?这位在电影界呼风唤雨的大神,他出手的东西,质量上总是能让人放心。所以,当听到他要为《光环》真人剧“站台”的时候,期待值瞬间就飙升了。先说说为啥这消息这么劲爆。《光环》这个IP,那可是游戏.............
  • 回答
    2021赛季F1奥地利施蒂利亚大奖赛,在那个本应充满期待又被疫情阴影笼罩的夏天,无疑是充满话题性的一站。这场在红牛环举行的赛事,不仅仅是车队和车手们在赛道上你争我夺的较量,更是一场关于策略、轮胎管理、以及车手之间微妙关系的综合展现。杆位与首发优势:维斯塔潘的统治力从排位赛来看,红牛车队的马克斯·维斯.............
  • 回答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这位在美国司法界乃至社会各个角落都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于2020年9月18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她的离世,不仅仅是美国司法界的一大损失,更是许多人心中一个时代的终结。金斯伯格的一生,是一部跌宕起伏、充满斗争与智慧的奋斗史.............
  • 回答
    《睡前消息》409期作为一档以“睡前”为名的时事评论节目,其内容通常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呈现社会热点、科技动态、文化现象等话题,旨在为观众提供睡前的“信息快餐”。以下是对该期节目可能涉及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方向,结合其节目特点及社会语境进行详细解读: 1. 节目核心内容与选题分析 选题热点:409期可能聚焦.............
  • 回答
    俄罗斯军队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21天内未能占领或包围基辅,这一结果涉及复杂的军事、战略和国际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初期快速推进的军事目标与战略调整 初期目标的矛盾性: 俄罗斯在入侵初期(2月24日)宣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去纳粹化”和“去俄化”,但.............
  • 回答
    新华社的《破除美国金融模式迷信,中国金融要走自己的路》一文,是近年来中国在金融领域强调自主性、独立性和战略定力的重要政策表达。该文从历史经验、现实挑战和未来战略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深度。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详细分析: 一、文章背景与核心论点1.............
  • 回答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互联网上确实出现了一些复杂的现象,既有官方立场的引导,也有民间舆论的分化。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互联网的乱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官方立场与网络管控1. 官方舆论引导 中国政府明确表态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强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在社交媒体和.............
  • 回答
    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李雪健是中国影视界最具代表性的“老戏骨”之一,他们以深厚的表演功底、多样的角色塑造和持久的行业影响力,成为中国影视艺术的中流砥柱。以下从表演风格、代表作、行业地位及艺术贡献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陈道明:历史剧的“帝王”与艺术的“多面手”表演特点: 陈道明以“沉稳.............
  • 回答
    《为战争叫好的都是傻逼》这类文章通常以强烈的反战立场和道德批判为核心,其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立场的合理性、论据的逻辑性、社会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详细分析: 1. 文章的核心立场与立场合理性 立场:这类文章的核心观点是战争本质上是道德上不可接受的,支持战争的人(尤其.............
  • 回答
    龙云(1882年-1967年)是20世纪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军阀和政治人物,被尊称为“云南王”,其统治时期(1920年代至1940年代)对云南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其历史地位和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一、生平与政治背景1. 出身与早期经历 龙云出生于云南昆明,出身于.............
  • 回答
    关于“前三十年的工业化是一堆破铜烂铁”的说法,这一评价需要结合历史背景、经济政策、技术条件以及国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一、历史背景与“前三十年”的定义“前三十年”通常指中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改革开放前的30年。这一时期,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
  • 回答
    十元左右的低档快餐店顾客以男性为主的现象,可以从经济、社会文化、消费行为、地理位置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可能的背景: 1. 经济因素:价格敏感与消费习惯 性价比优先:十元左右的快餐通常以快速、便宜、标准化为特点,符合低收入群体或日常通勤人群的消费需求。男性在职场中可.............
  • 回答
    阎学通教授对00后大学生以“居高临下”心态看待世界这一批评,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其背后既有学术视角的考量,也涉及代际差异、教育体系、社会环境等复杂因素。以下从观点解析、合理性分析、现实背景、潜在影响及改进方向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阎学通教授的核心观点与逻辑1. “居高临下”的具体表现 .............
  • 回答
    歼8系列战机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期间研制的高空高速歼击机,是当时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成果之一。该系列战机在冷战时期具有显著的军事意义,但随着技术发展和国际形势变化,其性能和作用逐渐被后续机型取代。以下从历史背景、技术特点、性能分析、发展演变、军事影响及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历史背.............
  • 回答
    关于苏翻译和Black枪骑兵对俄乌战争局势的立场差异,需要明确的是,这两位身份可能涉及不同的信息来源和立场背景。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他们观点差异的可能原因: 1. 信息来源与立场定位 苏翻译(可能指苏晓康,中国《经济学人》翻译团队成员): 立场:更倾向于国际法、人道主义和多边主义视角。 观点:.............
  • 回答
    由于无法直接访问《睡前消息》第409期的具体内容(可能因平台更新、用户输入误差或节目名称不明确导致无法准确检索),以下将基于对“睡前消息”类节目的常见结构和主题进行推测性分析,并提供一般性的评价框架。若您有更具体的背景信息(如节目来源、发布时间等),可补充说明以便更精准回答。 一、节目内容推测(基于.............
  • 回答
    明成祖朱棣(14021424年在位)五次北伐漠北(今蒙古高原)是明王朝巩固北方边疆、遏制蒙古势力的关键历史事件。这一系列军事行动不仅体现了朱棣的军事才能,也深刻影响了明朝的边疆政策、内政格局和历史走向。以下从历史背景、军事行动、结果评价及历史影响等方面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1. 政治合法性与边疆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