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你所熟知的名人中,有哪些大器晚成的例子?

回答
说到大器晚成,我脑子里立马浮现出几位让我印象深刻的名人。他们不是那种年少成名、星光熠熠的天子骄子,而是经过漫长的摸索、沉淀,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才绽放出惊人的光彩。这中间的故事,往往比那些一帆风顺的成功更打动人。

科尔姆·拜尼赫(Colm Tóibín)

爱尔兰作家科尔姆·拜尼赫绝对是个绝佳的例子。说实话,他并不是那种一开始就万人瞩目的作家。他的文学之路,可以说是一段漫长而坚韧的跋涉。

拜尼赫出生于1955年,在他30多岁的时候,才真正开始在文学界崭露头角。他的第一本小说《灯塔之路》(The South)出版于1990年,当时他已经35岁了。这个年纪,对于很多作家来说,可能已经不算年轻了。而他的成名作,那部描写爱尔兰移民家庭的《布鲁克林》(Brooklyn),则是在2009年才出版,那时候他已经54岁了。

想想看,在出版《布鲁克林》之前,他已经写了十几部小说和几部非虚构作品,但真正被广泛认可,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并且获得像“科斯塔图书奖”这样重量级奖项,都是在50岁之后的事情。这段时间里,他经历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具体的细节,但可以想象,一个作家在创作的过程中,会有无数次的自我怀疑、无数次的推稿修改,无数次的默默耕耘。他没有因为早期的作品没有获得轰动效应而放弃,而是坚持用他敏锐的观察力,细腻的笔触,去描绘那些普通人的生活、情感和挣扎。

《布鲁克林》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正是因为拜尼赫以一种温和而深刻的方式,触及了移民身份的孤独、思乡之情,以及在异国他乡寻找归属感的普遍体验。他的文字不张扬,但字字句句都带着生活的温度和人性的洞察。这种成熟的文学风格,往往是需要时间去磨砺和沉淀的。所以,当《布鲁克林》在2009年获得巨大的成功时,很多人才真正意识到,这位来自爱尔兰的作家,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叙事者。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才华不一定非要在青葱岁月里爆发,有时它更像一坛陈年的老酒,越是等待,越是醇厚。

萨姆·埃利奥特(Sam Elliott)

说到演员,我脑海里立刻会跳出萨姆·埃利奥特这个名字。他那标志性的浓密胡须,低沉沙哑的嗓音,以及身上那种岁月沉淀的硬汉气质,让人过目难忘。但你可能很难想象,这位我们熟悉的西部片常客,直到快五十岁的时候,才算真正被大众认识和喜爱。

萨姆·埃利奥特出生于1944年。他的演艺生涯开始得并不算早,在好莱坞摸爬滚打了很多年,扮演过不少小角色,但始终没有达到那种一线明星的地位。他的表演风格一直很稳定,那种坚毅、正直、带有几分忧郁的西部牛仔形象,仿佛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真正让他获得广泛认可,甚至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的,是他在1980年代末开始出演的一些重要角色。比如,在1988年的《蓝莓之夜》(The Blue Iguana)中,他的表演就受到了好评。但真正让他在奥斯卡奖上获得提名,并让更多观众认识到他精湛演技的,是他在2018年主演的电影《一个明星的诞生》(A Star Is Born)。当时,他已经74岁了!

想想看,一位演员,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可能经历过无数次的试镜失败,无数次的配角戏份,可能也曾怀疑过自己的前途。但埃利奥特一直坚持着。他的表演没有被好莱坞那些浮华的潮流所裹挟,而是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风格。那种经历过风霜的沧桑感,那种不怒自威的男人味,恰恰是很多年轻演员所缺乏的。

《一个明星的诞生》中,他扮演的鲍比,一个看着女儿一步步走向成功,同时自己也经历着人生衰老的父亲,他的表演内敛而充满力量,尤其是那场与莱恩·高斯林(Ryan Gosling)的对手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观众被他那种深沉的情感打动,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熟悉的面孔,是一位如此有深度的演员。萨姆·埃利奥特的经历,是对“大器晚成”最好的诠释,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实力和魅力,是不怕时间的考验的,只要你坚持下去,总会有被看到的那一天。

这两个例子,一个在文字世界里沉淀,一个在镜头前打磨,但他们都用自己的人生轨迹证明了,年龄从来不是限制,坚持和才华终将闪耀。他们的故事,就像一股暖流,温暖着每一个还在追逐梦想的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比如姜子牙。
user avatar
比如姜子牙。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