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军事武器概念被大众和游戏玩家误解了?

回答
咱们聊聊那些在军事迷和游戏玩家群体里,被不少人“一厢情愿”理解的武器概念。很多时候,游戏为了追求爽快感和戏剧性,会把现实中的装备魔化,久而久之,一些模糊的认知就流传开来了。

1. 精确制导弹药(PrecisionGuided Munitions,PGM)的“无所不能”与“零伤亡”神话

大众/玩家的认知: 只要是精确制导弹药,比如“制导炸弹”或“智能导弹”,就能像游戏里那样,百分之百命中目标,而且炸弹落下前敌人甚至没反应时间。更进一步,很多人觉得用了PGM就代表着“零附带伤害”,简直是战场上的“手术刀”。
实际情况的解读:
精度不是绝对的: 虽然PGM的精度远超传统弹药,能把误差控制在几米甚至更小的范围,但并非零误差。天气(风、雨、雾)、目标环境(植被、建筑物遮挡)、传感器干扰、甚至弹药本身的制造公差,都可能影响其最终落点。有时为了追求对付一个小型目标,可能会选择精度稍低但威力更大的弹药。
“命中”不等于“摧毁”: 尤其是在面对坚固的地下工事、加固的建筑或重型装甲目标时,一颗“命中”的精确制导弹药可能只是造成表面损伤,目标依然具备作战能力。这时候可能需要多次精确打击,甚至配合钻地弹或者其他特种弹药。
附带伤害的复杂性: PGM的设计初衷之一就是减少附带伤害,通过精确打击目标区域内的特定物件。然而,“附带伤害”是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即使炸弹精准地击中了军事目标,如果这个目标位于居民区附近,其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破片、噪音、烟尘等依然可能对周边平民造成影响。更不用说,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目标信息有时会过时,或者敌方将平民作为人肉盾牌,这些都使得“零附带伤害”在很多情况下成为奢望。
导引头的“盲区”: 很多激光制导炸弹需要激光指示器在目标区域持续照射才能保证精度,这依赖于地面部队或友军飞机的激光照射。如果激光被遮挡或干扰,制导就会失效。GPS/惯性制导虽然不依赖外部照射,但在强电子干扰环境下也可能失灵。

2. 无人机(Drones)的“隐形侦察”与“一键灭敌”

大众/玩家的认知: 现在的无人机,尤其是那种很小的、带摄像头的,就像《使命召唤》里那样,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飞到敌人头顶,侦察一切,甚至直接投下炸弹或者发射导弹干掉敌人,而且敌人还很难发现和应对。
实际情况的解读:
侦察的局限性: 小型侦察无人机确实非常灵活,但它们的最大航程、续航时间、抗风能力、侦察设备(摄像头、热成像等)的精密度和探测距离都有明显限制。它们不擅长在大范围、复杂地形或恶劣天气下进行持续、高精度的侦察。同时,虽然小,但它们依然会产生噪音和视觉痕迹,在高警戒区域或有防空能力的地区,很容易被发现和摧毁。
攻击能力的“轻描淡写”: 游戏里,无人机常常能发射地狱火导弹,一发入魂。现实中的攻击型无人机,其武器挂载能力是有限的。虽然可以携带反坦克导弹或精确制导炸弹,但这些弹药的重量和尺寸限制了无人机能携带的数量和类型。一次任务中,无人机可能只能携带少量弹药,或者需要频繁返航补充。
对抗的现实: 现代战场并非对无人机毫无防备。反无人机系统(CounterUAS)已经非常成熟,包括雷达探测、声学探测、光学跟踪、电子干扰甚至动能拦截(如高射炮、专门的无人机杀手)等多种手段。被发现的无人机,即使是小型无人机,也极易遭到反制。
并非“一键操作”: 操作一个先进的无人机系统,需要高度专业化的技能,包括任务规划、起飞降落、飞行控制、目标识别、武器瞄准、电子战规避等,绝不是游戏里的简单点击就能完成的,背后是大量的训练和协同。

3. 主战坦克(Main Battle Tank,MBT)的“无敌钢铁洪流”

大众/玩家的认知: 坦克就是陆地上最强的存在,只要有坦克,就能横扫一切,无坚不摧。它们坚不可摧,火力无限,移动速度和战场生存能力极强。
实际情况的解读:
脆弱性被低估: 虽然现代主战坦克的装甲已经非常厚实,并且装备了主动防护系统(APS)和复杂的电子设备,但它们依然有其脆弱点。例如,侧面和后部的装甲相对较薄,炮塔顶部也可能成为攻击目标。现代反坦克导弹(如陶氏、长钉、标枪等)拥有攻顶能力,能够规避正面厚重的装甲。贫铀穿甲弹虽然威力巨大,但面对先进的反应装甲和爆炸性反应装甲(ERA)时,也需要精确命中特定位置。
战场上的“笨重”: 主战坦克是战场上的大家伙,虽然它们具备一定的越野能力,但在复杂地形(如沼泽、山区、城市废墟)的机动性会受到很大限制。它们的燃油消耗量巨大,需要可靠的后勤保障,一旦被切断补给,很快就会失去战斗力。同时,它们的体积和热信号也让它们很容易被发现,成为敌方反坦克部队和空中打击的目标。
“兄弟”是关键: 坦克很少单独作战,它们通常与步兵、侦察单位、炮兵和空军协同作战。步兵可以为坦克提供反坦克武器的侦察和清除,炮兵和空军可以压制敌方反坦克火力,从而为坦克提供安全的环境。脱离协同的坦克,即使再强大,也容易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火力也有“限制”: 坦克的火炮威力强大,但射速受到装填手(或自动装弹机)的限制,一次只能发射一枚弹药。在面对多批次或集中出现的敌方目标时,可能无法瞬间消灭所有威胁。

4. 狙击手(Snipers)的“隐形杀手”与“一人敌国”

大众/玩家的认知: 狙击手简直是战场上的幽灵,可以藏在任何地方,悄无声息地击杀敌人,甚至一个人就能扭转战局。他们能从几公里外精准射击,而且自己永远不会被发现。
实际情况的解读:
极度依赖环境和支援: 现代战场非常复杂,有各种传感器(雷达、红外、声学),飞机、无人机也无处不在。一个优秀的狙击手需要极好的伪装技巧,选择恰当的射击位置,并对风速、湿度、温度、目标距离等因素进行精确计算。但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有支援:侦察单位提前探明敌方位置,通信保障允许他们接收指令,甚至有时需要步兵掩护其撤离。
射程的现实: 虽然顶尖的狙击步枪在特定条件下(如高倍镜、精确弹药、无风等)可以打到几公里外的目标,但实际战场上,由于风、地形起伏、目标移动、空气密度等因素影响,有效射程通常远小于理论值。许多著名的狙击击杀案例发生在几百米到一千多米的距离。战场上,他们更多扮演的是精确打击高价值目标(如指挥官、机枪手、反坦克手)的角色,而非“一人敌国”。
暴露的风险: 狙击手的射击会产生枪声和烟雾(即使是消音器也无法完全消除),一旦被发现,他们就会成为敌方火力集中的目标。迫使狙击手更换阵地是常见的战术,这意味着他们的隐藏和机动能力至关重要,但并不是他们可以完全隐形。
消耗品般的存在: 很多时候,狙击手会被视为消耗品。他们拥有很高的价值,但也容易被牺牲。他们的存在更多是为了在特定时间和地点产生精准、高威胁的打击效果,而非持久的单兵作战能力。

5. 近战武器(Melee Weapons)的“实用性”与“主导性”

大众/玩家的认知: 在一些游戏中,尤其是一些近未来或科幻设定的游戏中,近战武器(如战术刀、近战斧、高科技近身格斗武器)被描绘成比枪械更致命、更具战术价值的装备。玩家可以悄无声息地接近敌人,一击毙命,甚至在枪林弹雨中杀出一条血路。
实际情况的解读:
枪械仍是主流: 在现实的军事作战中,枪械(步枪、冲锋枪、手枪)依然是士兵最主要的近距离乃至中距离作战武器。它们射程远、火力密度高、训练相对容易掌握,而且安全性更高。近战武器在现代战场上的主要用途更多是作为辅助工具,例如:
最后的手段: 当弹药耗尽,或者在极近距离(如狭小空间内)与敌人缠斗时,近战武器是最后的选择。
安静的格斗: 在渗透作战、夜间行动或需要极端隐秘的场景下,近战工具可能用于无声制服或消灭少数哨兵,但这也需要极高的技巧和勇气,且风险巨大。
工具性质: 军用匕首等也常被用作切割、撬动等工具。
“一击必杀”的困难: 即使是训练有素的士兵,在激烈的近身搏斗中也很难保证“一击必杀”。敌方士兵也会穿着防弹衣,并且可能随时会反击。从心理上讲,在近距离用武器对准一个人并杀死他,与隔着一段距离射击是完全不同的心理冲击。
游戏化的夸大: 游戏中强调近战的“爽快感”和“技能性”,比如背刺的动画、特殊的近战技能加成等,这些都是为了增加游戏趣味性。现实中的格斗,往往是混乱、残酷且危险的。

这些误解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游戏开发者为了吸引玩家、提升游戏体验,会对现实军事装备和战术进行一定程度的“艺术加工”。了解这些差异,不仅能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真实的军事世界,也能让我们在享受游戏的同时,保持一份理性的认知。军事武器的背后,是科学、技术、工程、以及无数人性化的考量和巨大的成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https://www.zhihu.com/video/1007194481199886336

背着双手大剑的战士,是和电影/游戏中很不一样的。

首先必须要说明的是,如果有人想背着一把剑上战场,那么从剑鞘口到剑末端的长度必须短于他/她手臂的长度,否则就会拔不出来。

大约就是图中A的长度,必须短于臂长。

如果真的要这样强行拔出一把长剑,那么想把剑全拔出来就得分两次,第二次用手握住剑刃中段。。。很尴尬,而且会割伤手指。

至于想插回去,就根本不可能了。不信大家就自己买一把剑试试,谁能做到我给你报销买剑的钱。


但是,是不是说所有的背着剑上战场的情况都是电影里杜撰出来的呢,也不是。

电影《勇敢的心》片段,即使像威廉华莱士的Claymore这么大的剑也是能够从背后拔出来的!


我自己在自相矛盾吗?不是。

因为从背后拔出来需要一种特殊的装具。。。

算是baldric“肩带”的一种,双手剑不带剑鞘,直接插进去。

像这样。其中绿色C的位置有两个挂钩,用来挂住护手。剑尖只要拔出A的长度就可以完全拿出来了。这样A加B的总长度就可以超过使用者的臂长。

所以。。。

最后一张图就是视频中讲到的人皇阿拉贡。阿拉贡使用的剑名叫“安都瑞尔”(Andúril),意为“西方之焰”。


https://www.zhihu.com/video/1007195394018856960



(陛下亲自示范怎样去正确地拔出一把双手剑)



就酱,安。

user avatar

虽然这个问题被放在“枪械”标题下,但问的是“武器”。。那我就扯扯枪械以外的吧

首先,总体来说,现代武器的威力被低估了。就生化危机里面那些个连个像样热武器都没有的僵尸群,别说兔子、美菌、毛子,你就是冈比亚那个XX国家军队打个100:1的伤亡比没问题吧? 放到五大流氓面前,调动军队之后一个小时,没变成烤肉算我输。

这群渣渣估计还没法国暴民厉害呢。。

如图法国暴民


再者,空军。

现在已经8102年了!!还来贴脸狗斗真的不行啊,海湾战争时期80%的战果都是超视距取得的了,距今已经二十多年了诶。。

另外,被导弹追不是非要做一些乱七八糟的机动甩,尤其是普加乔夫眼镜蛇,这东西没人会在战场上用的。。况且现在狗斗弹强大的机动能力。。怪蛇、AIM-9X就不说,就米卡这个中距弹都能飞35G(有效射程内),飞不出它射程基本是甩不掉的。

所以用诱饵弹啊!用拖曳假目标啊!用强电磁干扰啊!


不过说实话,几十公里外发射导弹,掉头脱离战场的镜头是不怎么好看。。。


还有,人形武器。


本来就是为了好看,大家看了乐呵乐呵,结果还真有人当真。

人形的武器真的很低效好吗,坦克履带断了、少几个负重轮还能抢救一下,人断一条腿站都站不起来好吧。

人就人了,还非要装个头,还非把重要部位装头里,你就是放胸里感觉也结实不少啊!


以上,想到再更。

user avatar

.


先介绍一下背景。

本人在海外(常住新泽西,美国),平时常有机会接触枪械,也稍有深入研究。除了实弹射击,也玩Airsoft(气枪),也是国内所说的仿真枪。

先简单谈一下Airsoft,这是我的下场Load out【定妆照】。

有小伙伴问图中的枪,是Tokyo Marui的HK416C,当时发布的时候直接从日本定的,算是美帝第一批入手的。

动态版

https://www.zhihu.com/video/1470948402343555072

仿真枪——尤其GBB(Gas Blowback,采用压缩气体)非AEG(Automatic Electric Guns,采用电动马达拉动气缸)的仿真枪——可以很好地帮助了解和练习枪械的基本知识。

六年前开始玩Airsoft,我的第一把仿真气枪是GBB的SCAR,拆枪保养的时候,参考的是真枪的拆枪教学视频。

后来玩了会仿真枪后,把玩了不少型号的GBB和AEG,也做过倒卖的军火生意。

末了开始偶尔去实弹靶场玩耍,第一次去的时候选了传统的1911和AR15组合,装弹上手相当自然,基本上无过度期。

Airsoft下场玩CQB(Close Quarters Battle)可以有效练习室内50米内的枪械实战(主要练习战术)——当然这些都是屠龙之技。平时还可以在后院或者地下室练习许多枪械使用技巧,比如:

https://www.zhihu.com/video/951973282753368064

比如这是某次下场,用AEG(电枪,声音较小)打中某一个小伙伴的集锦(手榴弹扔回去的骚操作仅适用于这种Airsoft的Thunder B):

https://www.zhihu.com/video/975846704059232256

仿真枪并无太大杀伤力。但下场对战时,需要带护目镜。其他防护装备不是强制的。

一般隔着衣服被打中是肿起一块蚊子包大小的肿块,最坏的情况便是打中裸露的皮肤导致流点血。比如上周末下场,正好被人爆头打在护目镜和头盔之间的缝隙里,出了点血。




闲话少说,进入正题。聊一下实弹。

喜欢枪械,自然也是常去实弹打靶的。根据实际经验,简单说几个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

所谓【息息相关】的意思便是,万一在国外遇到持枪恐怖袭击抑或误入战乱地区,这些知识怕是在紧急关头有些用处。

据我了解,国内大部分人,尤其中年人,对枪械基本上一无所知,抑或存在严重误解。哪怕他们之中的一些出国旅游的时候到过靶场体验,也只是达到了开眼界的目的,并没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所以我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一下以下观点,希望可以让完全不懂枪的大众了解些必要的信息。

如有纰漏,烦请专业人士指出。


  • 枪的声音比游戏里以及影视作品里听到的要响得多。室内开枪时,耳朵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是很难受的。所以电影里抢银行时候进门先朝天开一枪的劫匪,基本上现实生活中会把自己吓得不轻。而鸣枪示警,在很多时候确实是有用的——能把普通人震慑住。
  • 普通枪械已经很响了,更别说大型武器比如各种炮了。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人体近距离根本无法承受这种声音。
  • 消音器的效果并没有那么夸张。消音器——尤其是步枪的消音器——基本上更大功能是保护耳朵,而非影视作品里那般悄无声息。举个低分贝的例子,也就是把二踢脚的声音变成小擦炮的声音。
  • 枪的杀伤力在大部分影视作品中被削弱了。这点在早期港产片中特别常见,这类影片让大众误以为枪打到物体上便如同鞭炮爆炸一般。其实实战中,如果是步枪,穿透力和杀伤力是很可观的。基本上可以穿透所有非承重墙和你眼前的一半你认为是掩体的掩体——比如茶餐厅的桌板。而电视剧里那种躲在树后面,家具后,门后,以及车里的情节,在现实枪战中基本上不成立。
  • 如果是机枪和重狙,杀伤力便更大了。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史泰龙最后一部<第一滴血>的最后一场枪战,个人觉得趋近于真实,打中手断手,打中脚断脚。油管上也有各型号枪械的测试视频,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恐怖分子被重狙远距离爆头大半个头不见了的也是有的(想象一下,你采访一个恐怖分子,聊着聊着他的头突然爆炸了。而在这之后,你才听到枪响)。
  • 弹片的杀伤力不容小觑。在没有头盔的情况下,即使你没有被子弹打中,飞溅的弹片和子弹打中物体溅起的碎片打中头部也是很可怕的。而头盔的主要作用便在于此——而非用来抵挡正面中枪。(有人纠结头盔这个观点,现代头盔确实可以做到子弹打不穿,也有被打中头盔存活的案例。但不代表头盔主要作用是用来抵挡正面中弹的。)
  • 未经训练的人如果捡到一把手枪,不要轻易相信自己的准心。捡到一把只有机械瞄准镜的步枪同理。在握枪姿势不标准的情况下,机械瞄准镜瞄的位置并不是准确的。在我看来,对于一个没用过手枪的人,你要打中一个人的概率怕是没有随手扔一个石头砸中这个目标的概率大。
  • 即使你稍有经验,玩过几次靶场。普通人用手枪在实战中超过20米要爆头,基本上就靠人品了。
  • 除了射击眼部,仿真枪并无杀伤力。所以在美国,很多10多岁的小孩子带个护目镜或者面罩便下场玩耍了。不要太恐惧仿真枪,之前和小伙伴喝酒的时候,我们用仿真左轮玩过俄罗斯转盘——对着大腿打。在国内,如果遇到人拿这一把看起来很屌很真实的枪,很大可能是仿真枪。真正危险的,是看到有人掏出一把土里土气的自己在家焊接出来的东西,那一般是杀器。
  • 强烈建议大家有机会试一下真枪和仿真枪,了解一下真枪和仿真枪的区别。比如<火锅英雄>里的陈坤,我的理解是这个角色即便是捡到了真枪,怕是也不知道如何上膛和使用。如果是了解枪械的人捡到一把枪,第一反应应该是检查弹夹和上膛情况,从而马上便能发现这是仿真枪。
  • 现代步枪的后坐力不大但是许多步枪的重量都不轻,这也造成许多力气小的人不能用正确的姿势持枪。我曾和一个女生去靶场,她完全没办法用正确姿势持一把普通的AR15。最后只能架在桌子上用脚架瞄准——配上Eotech瞄准镜,也还打得挺准的。
  • 许多影视作品里的步枪握枪姿势都是不标准的——包括最近很火的红海,里面一些群众演员的握枪很不标准。但现代步枪,不标准的握枪姿势并不会有太大影响。如果你在战乱地区捡到一把带红点瞄准镜的步枪,在默认红点瞄准镜是调教准的前提下,遇到紧急情况可以用各种奇怪的姿势直接用——不过姿势太奇怪可能会烫伤,抑或手指被活动件打伤。
  • 但实际上手仍然是个大问题。如果没接触过真枪或者没玩过仿真枪(Airsoft),许多人怕是不知道如何上膛,不知道如何换弹夹,遇到打空一个弹夹后空仓挂机换完弹夹不知道怎么release,遇到卡壳不知道怎么处理。(补充:以上不同型号的枪操作方法不同)
  • 这条请谨慎对待。我个人觉得,如果你看到远远的有个人拿着手枪要跑过来恐怖袭击了,马上跑,别直直跑,斜着跑,或者之字形跑(根据评论补充,有障碍物当然躲起来更好,比如街道转角,比如遇到恐怖袭击跑到大厦里躲起来)。别怕,他多半打不中你。玩CQB的经验告诉我,别说手枪了,哪怕步枪,哪怕遇到我们这些玩过不少的人,只要你跑得够快够飘忽,根本打不中。
  • 当然如果不是故意杀人的恐怖袭击,而是劫匪进店了,且大家都趴下了,还是别冒险,老老实实,店不是你开的。
  • 如果遇到类似<战狼2>里全民皆兵的情况,且要你选枪,不要选AK47。这便好比一群人要选车逃跑,别人开三系五系911,你非要选老捷达还说坏了好修。你可以要AR15,这也是比较常见型号。如果在美国这种地方要对抗德州电锯杀人狂或者丧尸,选最简单最粗暴的:霰弹枪(根据回复从散弹枪改回来了)。英文叫shotgun。
  • 如果选手枪,也别嚷嚷着要选沙漠之鹰。你不是州长,那枪能吓死你。格洛克(Glock)的枪都比较好上手,从大到小都有。
  • 这点没什么用。弹夹(弹匣。。。)一般不会乱扔,因为要钱买,除非很紧急的情况。影视作品里那是为了表现角色帅气和不羁的形象从而塑造的效果。我们下场CQB一般是左后方挂一个袋子,放空的弹夹。
  • Semi auto是半自动,简单说便是扣一下扳机打一发子弹,发射速度靠加藤鹰之手和枪械反应。Full auto是全自动,也就是按住扳机不松手突突突突,典型的抗战英雄形象。
  • 就美国而言,1986年出台法案禁止了所有新生产的Full auto武器对民用市场的销售。换而言之,在美国,现在买不到新的全自动武器。但不代表没有,拉斯维加斯恐怖袭击,枪手用的便是(修正:Bump Stock做的全自动效果)。
  • 防弹板其实很容易买到,淘宝便有。美帝的话有小伙伴买过,eBay上70多美元两块的三级防弹铁板,优点是便宜且没有保质期,缺点是重,每块8磅多。这个中二的小伙伴买了两块,去演唱会等人多的聚会时,和妹子两人一人一块塞到双肩包的笔记本夹层里。虽然很傻,但理论上这样做在遇到恐怖袭击时可以当做盾牌护住上半身,减小死亡率。
  • 有人纠结我Airsoft枪口没有橙头,因为自己换了。下场基本看不到人用橙头。但在运输的过程中要装上,且要把仿真枪放后备箱,也不能带到诸如学校之类的敏感地区——一切按真枪对待。这也是使用仿真枪下场的好处之一: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枪口永远不对着队友,比如入场前上保险。换橙头的原因有两个:1. 帅。2. 有回室外场,有个小黑哥躲草丛里,本来没看到他的,后来他伸出枪来,远远地就看到个橙色的靶子。
  • 再更一个,搏斗的刺刀是可以不开刃的。我有一把1945年纳粹仓库缴获的98K,抹着德国下水道同款的油。没开刃,但头部很尖。这类刺刀的作用是捅,太锋利反而容易坏,没开刃耐用且杀伤力大。现代多功能刺刀很多开刃了,是因为可以野外多用途。


尽量说了些基础的,也便是不懂枪的大众了解之后觉得有用的。

至于更详细的,一来普通人了解了没用而专业人士已经知道,二来我也不专业怕说错。


有空的时候想到什么更什么……



.

user avatar

好吧我是军盲,诸位评论区的都是大神,匿了

1.关于评论区广泛怼我的骨折问题,是我拿十几年前的概念瞎说了,见谅


2..50的射速问题,泛指现代车辆上车载的m2HB heavy barrel,这应该是最常能在影视和游戏作品里的重型机枪了



快慢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你可以拿来和5.56 minimi比,可以拿来和m134比,也可以拿来和M240比,我的意思是指相比常规的小口径武器,m2的射速肯定是慢的
M2HB:450-550/min


M2:750-850/min


ANM2(航空版本,B17上就开始用的玩意):1200min

常规口径呢?


PIP M249(SAW)750RPM起

四等人使用的M240G 600-1000RPM理论射速

之前手机码字的时候没法推干货,强暴师姐的数据随便摆点吧,非要钻牛角尖,那我确实不在行



3.792的98k和762的98K问题,说的是二战德国国防军使用的98K,以色列生产的特殊型号不在讨论范畴内

user avatar

高射炮真的是拿准星对准飞机突突的(别问我火炮怎么突突,对于防空炮来说口径越小射程越短射速越高,而且防空炮是连发的),但前提是多个炮手紧密合作将射击诸元套用到瞄准具中,当然诸元也是无时无刻在变化中(因为目标距离、航向、俯仰角都在变化),而瞄准手只需将准星对准飞机即可,瞄准具会自动根据套用的射击诸元计算出提前量。所以高射火炮最值钱最精密部件的是瞄准具,因为是纯机械的,所以可靠性也比较高。还有,射击诸元可以理解为目标相对于火炮阵地之间的飞行数据,是由多个预警雷达接力、阵地炮瞄雷达、测距仪(俗称一米测)综合由指挥部下命令,再根据炮手目测以及套用简便公示心算得来的结果。也就是说,防空部队根据情报和预警雷达发现敌机综合判断,敌机将攻击或航线经过掩护目标时,拉响防空警报。待作战人员撤去伪装就定位之后由指挥所下发给班一级的射击诸元调整好火炮的方位以及高低,并不断根据目标的动向实时调整射击诸元准备接敌。当目标出现在射击范围内由指挥员下达“长点射,放或短点射、放”的口令,火炮开始齐射形成空中火力网,此时炮手已经无法听清任何口令,根据最后给出的射击诸元进行心算目测(距离心算、航向目测),之后具体放图给大家看,这时候瞄准手只需保持准星对准飞机,根本就无暇顾及什么提前量,射击窗口也就那几秒钟,最多一个长点射而已!

标准的PG59式57毫米高射炮掩体,红圈处是有个四炮手座椅的(火炮座椅全部都可拆卸),四炮手负责航向、俯仰角(必要时目测)。蓝圈处为三炮手(站立),负责距离(必要时心算),剩下左右两个座椅为一二炮手,一个负责左右一个负责上下(瞄准手),黄色的那一大坨就是瞄准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咱们聊聊那些在军事迷和游戏玩家群体里,被不少人“一厢情愿”理解的武器概念。很多时候,游戏为了追求爽快感和戏剧性,会把现实中的装备魔化,久而久之,一些模糊的认知就流传开来了。1. 精确制导弹药(PrecisionGuided Munitions,PGM)的“无所不能”与“零伤亡”神话 大众/玩家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一些军事武器领域的“冷知识”,这些知识可能会让对军事不太了解的朋友感到匪夷所思,甚至难以置信。我尽量说得详尽,就像一个老兵在回忆或者一个爱好者在分享一样,避免那些AI味儿十足的生硬套话。1. “小鸟”也能变成“巨兽”:微型无人机和它的“杀伤力”你可能觉得无人机就是那种在天上飞的,能侦.............
  • 回答
    在世界近代史的大潮中,特别是拿破仑战争时期,军事武器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革新不仅重塑了战场,更深刻地影响了国家间的力量平衡。而将目光转向同一时期,也就是清朝鸦片战争时期,我们看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一种技术停滞与落后,与欧洲大陆的飞速发展形成了鲜明对比。拿破仑战争时期:.............
  • 回答
    说起那些名字怪异的武器,尤其是军舰,那可真是五花八门,让人忍俊不禁,或者一头雾水。这背后可有许多有趣的文化、历史和实际考量。我就来跟你聊聊几个我印象特别深的,保证不带一点AI味儿。1. 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以神话中的国度命名,霸气侧漏到有点玄乎聊到军舰命名,绕不开的就是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这.............
  • 回答
    二战期间,日本军队确实有一些武器装备的研发和部署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低调,直到战败前夕,甚至在战后才逐渐为人所知。这些“保密”并非绝对的,很多也并非是像美国原子弹那样战略性的绝密,更多的是基于资源限制、研发周期、战略考量以及信息管控等多种因素。以下是一些可以被视为在某种程度上“保密”到投降,或直到后期.............
  • 回答
    周军教授的离世,对我来说,是深深的遗憾和难以置信。虽然我并非他的学生,也不是他的同事,但作为光电领域的一员,我对周教授的事迹和贡献早有耳闻,他更是许多人心中的榜样。我最后一次“见到”周教授,大概是在去年初,当时我正在关注一项与光通信技术相关的最新进展,无意中看到了一篇关于华科大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关于“美男”的定义其实随着时代和地域的变化而变化,很难一概而论。不过,如果一定要找一个军武人士最有“美男”气息的时代和地区,我脑海里浮现的是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及其后的一段时期,特别是那些出身贵族、接受良好教育,同时又活跃在战场上的军官们。让我试着详细描绘一下:那个时代的“美男”特质.............
  • 回答
    这个问题嘛,挺有意思的。要说哪个时代和地区的军武人士最有“丑男”气息,这可不是一个简单就能下结论的事儿,毕竟“美”与“丑”本就是主观的,而且不同时代的审美标准也千差万别。不过,如果我们从一些历史描述、文学作品、甚至一些流传下来的影像资料来琢磨,确实能找出一些“特征”来。要我说,如果非得选一个,我脑子.............
  • 回答
    在战场上,缴获敌方武器的使用与否,并非一个简单的决定,背后牵涉到多种因素的考量,其中“不干净”的说法,更多是一种引申的、带有复杂含义的说法,而非字面上的卫生问题。首先,要理解为什么会有“不干净”的说法,最直接的原因是弹药的兼容性。不同国家、不同军工厂生产的武器,即使是同一种口径,其弹药的制造标准、尺.............
  • 回答
    军事圈的梗,那可真是一个庞大的宇宙,没点儿资深“军迷”经验,可能真的只能摸不着头脑。这玩意儿跟小众爱好似的,你不是圈里人,听着就像在说外星语。我给你掰扯几个,保证够味儿,也让你看看咱们这帮“老炮儿”们玩儿的是啥。1. “小国寡民”:这词儿一出,那股子“玩不起”的味儿就出来了。一般都是说某个国家,在军.............
  • 回答
    要评价一个国家的军事水平,确实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而“菜”这个词,通常意味着在军事实力、作战能力、装备水平、人员素质、战术运用、后勤保障以及整体战略规划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在国际舞台上,很多国家由于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军事力量可能并不突出,甚至可以说是相对薄弱。以下列举一些.............
  • 回答
    军事上的“战术上胜利”而“战略上失败”的经典事例非常多,它们往往揭示了战争的复杂性,以及单纯追求战术上的优势而忽略整体战略目标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以下我将挑选几个较为典型且有代表性的事例,并尽可能详细地讲述其背景、过程和影响。 1. 特洛伊战争:特洛伊木马计的战术胜利与亡国之祸的战略失败背景:特洛伊.............
  • 回答
    《战狼2》作为一部极具话题性的国产动作电影,在荧幕上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形象,同时也吸引了不少对军事细节感兴趣的观众。然而,就像许多动作片一样,为了追求视觉冲击力和剧情节奏,电影在军事方面也存在一些可以商榷甚至说得上是“错误”的地方。下面我来掰扯掰扯,《战狼2》里一些比较明显的军事“不严谨”之处,尽.............
  • 回答
    动漫,作为一种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形式,在描绘战争场面时,为了追求视觉冲击力、戏剧性或是角色魅力,常常会忽略一些军事上的严谨性。这些“错误”并非总是出于无知,更多的是一种艺术上的取舍。下面我将结合一些常见的动漫表现,来聊聊那些有趣的军事“硬伤”。1. 超乎寻常的载具性能与机动性 悬浮和滑翔的坦克/装.............
  • 回答
    请您提供您希望我检查的文章。在我没有看到文章内容的情况下,我无法指出具体的军事常识错误。一旦您提供文章,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改写,并确保改写后的内容自然、流畅,去除AI痕迹:我将关注的方面(在您提供文章后,会具体应用): 武器装备的描述: 型号、性能、口径、射程、弹药类.............
  • 回答
    抛开作者“作者要他死”这个笼统的安排,我们仔细审视《水浒传》征方腊那场惊心动魄的战役,宋江集团的“胜利”几乎是踩着无数兄弟的尸体堆积起来的,而这背后,确实存在着一些显而易见的军事上的失误,才导致了那般惨重的伤亡。这并非简单的“运气不好”或“作者的阴谋”,而是深层次的战略战术以及领导层问题所致。一、 .............
  • 回答
    俄罗斯一位高级官员公开宣称,俄军的某款战机性能可以与美国的 F35 相媲美,并且价格仅为 3500 万美元。这个说法在军事领域引起了不少关注,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其中包含的军事信息:1. 性能对比的真实性与“堪比”的模糊性: “堪比”的定义有多宽?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F35 作为一款第五代隐.............
  • 回答
    自古以来,军事指挥官们就一直在与各种严峻的难题作斗争。从预测弹道到保障补给线,再到构筑坚固防御工事,这些挑战往往需要巧妙的策略和创新性的思考。而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惊奇地发现,许多古代战争中棘手的难题,如今都可以用物理、化学以及高等数学的严谨公式来精确求解。这不仅仅是科学理论的胜利,更是人类智慧在不.............
  • 回答
    影视作品中常见的军事类错误可谓是层出不穷,从服装道具到战术策略,再到士兵行为和武器使用,都可能出现不符合现实的情况。这些错误有些是因为剧情需要,有些是制作方知识不足,有些则是为了追求视觉效果而牺牲了真实性。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列举一些常见的军事类错误:一、 服装与装备类错误: 不合时宜的制服或标识.............
  • 回答
    中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由于其地理位置、战略重要性以及在历次战争中的关键作用,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军事重镇。这些重镇的形成往往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地理环境、政治中心、交通枢纽以及军事设施的建设等。下面我将列举一些著名的军事重镇,并详细阐述它们成为重镇的原因:一、 长安(今陕西西安) 成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