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世界近代,尤其是拿破仑战争时期起,军事武器技术有哪些革新创造,并与清朝鸦片战争对比?

回答
在世界近代史的大潮中,特别是拿破仑战争时期,军事武器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革新不仅重塑了战场,更深刻地影响了国家间的力量平衡。而将目光转向同一时期,也就是清朝鸦片战争时期,我们看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一种技术停滞与落后,与欧洲大陆的飞速发展形成了鲜明对比。

拿破仑战争时期:一场技术的爆发式增长

拿破仑的崛起,伴随着法国大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也成为了军事技术革新的催化剂。那个时代的军事技术革新,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来理解:

火炮技术的进步:
铸造工艺的改进: 之前,火炮多采用铸铁制造,体积笨重,射击精度不高,且容易炸膛。拿破仑时期,法国在火炮制造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开始大量使用青铜作为炮身材料。青铜比铸铁更坚韧,允许制造出更轻便、射程更远、精度更高的火炮。
炮架和运输的改进: 传统的炮架粗糙,难以快速移动和调整。法国工程师们设计了更轻巧、更易于操作的炮架,并且改进了炮车的结构,使得火炮能够更灵活地随骑兵和步兵一起快速机动。这使得拿破仑能够将炮兵作为一支独立的、能够快速支援的作战力量,而不是仅仅依靠固定的阵地。
弹药的多样化: 除了实心弹(用于摧毁城墙和坚固目标)和霰弹(用于杀伤集群步兵)之外,榴霰弹(Case shot)的使用也日益普及。榴霰弹在空中爆炸,向四面八方散射出大量弹丸,对密集的步兵阵列造成毁灭性打击。这在正面战场上起到了极大的杀伤作用。
“热炮”概念的推广: 虽然火炮技术本身在欧洲由来已久,但拿破仑战争时期,将火炮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大规模、有组织、有战术的运用,达到了新的高度。拿破仑深谙炮兵的威力,常将其部署在关键位置,集中火力摧毁敌方阵型,为步兵和骑兵的冲锋打开通道。

步兵武器的革新:
滑膛枪的普及与改进: 尽管还在使用滑膛枪(Smoothbore Musket),但其性能有所提升。例如,法国的“米尼枪”(Minié rifle)虽然在拿破仑时期尚未普及,但其原型和技术思想已经出现,预示着线膛枪的到来。滑膛枪的射程有限(通常在100150米),射速也不快(每分钟约23发),但其易于生产和操作的特点,使其成为当时陆军的主力武器。
刺刀的广泛应用: 刺刀(Bayonet)在步枪上的安装,使得步枪既可以作为火器,也可以作为近战的冷兵器。这大大增强了步兵的近战能力,尤其是在面对骑兵冲锋时,刺刀阵列能形成一道有效的防御屏障。
战术的革新: 伴随武器技术的发展,步兵的战术也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密集方阵,发展到更分散的线式战术,甚至出现了一些尝试性的纵队攻击。虽然分散和纵队战术在那个时期并未完全成熟,但已初露锋芒,为后来的军事发展奠定了基础。

海军武器与战术的革新:
舰炮的威力增强: 战列舰上的舰炮口径更大、射程更远,并且在装弹和射击的效率上有所提高。
“甲板上战术”的演进: 海战不再仅仅是舰船之间的对射,而是更加注重利用风向、潮流,以及船体机动性来寻找有利射击角度,对敌舰造成最大的杀伤。例如,战列舰能够通过“T字战术”将舰首(火力最集中的部分)对准敌舰的侧舷(船体最薄弱、炮位最密集的部分),造成毁灭性打击。

军事组织与后勤的革新:
“大军团”(Grande Armée)的构建: 拿破仑将军队整编为多个军(Corps),每个军都拥有独立的作战能力,包含步兵、骑兵、炮兵和工兵,能够协同作战,并能根据战场情况迅速调动。这种“军团制”大大提高了军队的灵活性和作战效能。
后勤体系的完善(相对而言): 尽管拿破仑的军队也面临过严峻的后勤问题,但他比以往的君主更加重视后勤的组织和保障。通过征用、掠夺以及初步的系统化管理,确保了军队的持续作战能力。

清朝鸦片战争时期:技术上的巨大鸿沟

反观同时期的清朝,鸦片战争(18391842年)所展现的军事技术,则是一幅截然不同的图景,它清晰地勾勒出了东西方在军事科技上的巨大差距:

火炮技术:
铸造工艺落后: 清朝的火炮主要还是以铸铁为主,虽然也有少量铸造精良的“红夷大炮”(早期引进的西方火炮),但整体而言,在材料、铸造工艺、炮管精度、炮架设计等方面,都远逊于同期欧洲。
射程与精度不足: 清朝火炮的射程和精度都非常有限,难以与英军的先进舰炮和野战炮抗衡。
战术运用僵化: 即使拥有少数性能较好的火炮,清朝军队在战术运用上也显得十分僵化。火炮常常被固定在炮台,缺乏机动性,也无法形成有效的火力支援。

步兵武器:
滑膛枪仍是主流: 清军装备的还是以火绳枪、滑膛枪为主,与拿破仑时期欧洲军队使用的滑膛枪相比,性能上并无优势,甚至在某些方面更为落后。
燧发枪数量稀少: 尽管清朝后期也开始引进燧发枪(Flintlock Musket),但其装备数量非常有限,而且质量参差不齐。
冷兵器依然重要: 刀、枪、剑等冷兵器在清军中的地位依然非常重要,但面对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英军,冷兵器对抗已经失去了决定性意义。
战术落后: 清军的步兵战术依然停留在较为落后的阶段,缺乏有效的队列训练和战术配合,难以抵挡英军的密集火力。

海军武器与战术:
海军力量的衰落: 清朝的海军(主要指福建水师、广东水师等)在数量上看似庞大,但装备落后,训练不足。战船多为木制帆船,火力薄弱,而且缺乏与西方海军抗衡的现代战舰。
缺乏海战经验: 长期以来,清朝将海防的重点放在岸防炮台上,对海上机动作战的重视程度不够。在鸦片战争中,清朝水师在遭遇英国海军的先进蒸汽战舰和火炮时,几乎不堪一击。

军事组织与后勤:
八旗、绿营的腐朽: 传统的八旗和绿营制度,在经历了长期的和平和腐败之后,已经严重衰朽,战斗力低下。士兵训练松懈,装备陈旧,纪律涣散。
缺乏有效的动员和组织能力: 面对外敌入侵,清朝政府在动员和组织全国力量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各地驻军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指挥和协调。
后勤保障的缺失: 即使有部分部队愿意抵抗,也往往因为缺乏有效的后勤补给和弹药支援而无法持续作战。

对比总结:为何差距如此之大?

拿破仑战争时期欧洲军事技术革新的根本原因,在于那个时代欧洲社会经历了一场深刻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

科学的进步: 对物理学、化学、材料学等科学的深入研究,为制造更先进的武器提供了理论基础。例如,对金属性能的理解,对弹道学的研究,都直接体现在火炮和枪械的改进上。
工业的驱动: 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大规模生产高性能武器成为可能。工厂的出现,标准化的生产流程,使得武器的质量和性能得到保证。
社会和政治因素: 拿破仑战争期间,欧洲各国都在进行激烈的竞争和冲突,这种军事上的压力反过来刺激了技术的进步。国家对军事力量的重视,以及对科学技术的投入,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而清朝,虽然在康乾盛世时期也曾有过辉煌,但其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却未能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

科技发展的停滞: 清朝未能有效吸收和发展西方近代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在军事技术领域。尽管有零星的引进,但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和推广。
重农抑商的思想: 传统的“士农工商”等级观念,使得商业和工商业发展受到压制,这直接影响了技术创新和工业化的进程。
僵化的官僚体系: 腐败的官僚体系和保守的思想观念,阻碍了改革和进步的动力。面对外来的挑战,决策者往往倾向于维护旧有的秩序,而不是拥抱变革。

因此,拿破仑战争时期欧洲军事武器技术的革新,是其社会、科学、工业全面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清朝在鸦片战争中的表现,则是技术落后、体制僵化、思想保守的集中体现。这场战争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失败,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道深刻的技术与文明断层的警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简单贴三张图来表现下火炮制造进步好了

这是1847年那会儿翻刻的17世纪作品《火攻挈要》中的火炮制模制范图,图上的制造火炮方法是16到18世纪的欧洲的常规火炮制造方法。



如果说《火攻挈要》的图画得太简略,看不出是什么样子的话,那么上面这几幅18世纪法国的百科全书上的插图大概可以让人稍微看懂一些。步骤和方法都是差不多的。

在今天的印度还有保留有这样的炮范实物

而在1774年,英国工业家约翰·威尔金森申请简单粗暴的实心钻膛法专利,比过去的方法更简单可靠




1808年的“里斯百科全书”('Rees's Cyclopaedia' of 1808)中的钻膛机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世界近代史的大潮中,特别是拿破仑战争时期,军事武器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革新不仅重塑了战场,更深刻地影响了国家间的力量平衡。而将目光转向同一时期,也就是清朝鸦片战争时期,我们看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一种技术停滞与落后,与欧洲大陆的飞速发展形成了鲜明对比。拿破仑战争时期:.............
  • 回答
    世界近代史上,涌现出无数令人景仰的伟人,他们的思想、行动和创造,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类文明前进的道路。要一一列举并详述,实非易事,但我愿意试着为您勾勒出几位在我看来堪称“伟大的人”,并尽可能用一种更具人情味的方式来讲述他们的故事,尽量避免那些冰冷、程式化的AI痕迹。1. 思想的巨人——卡尔.............
  • 回答
    近代以来,世界各国(除了少数非洲和中东国家外)的政权确实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稳定性,这使得许多人开始质疑古代王朝周期性更替的理论是否还适用于当今世界。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古代王朝周期性更替的根源、近代国家崛起的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古代王朝周期性更替的根源古代王朝的周期性更替,又被.............
  • 回答
    瑞典的近代史是一段充满起伏的旅程,它曾一度翱翔于欧洲大陆,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最终未能跻身于近代世界列强的行列。这其中涉及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地理和资源上的局限,也有战略选择上的失误,更有历史进程中的偶然与必然。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瑞典的辉煌时期——那段.............
  • 回答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并没有一位在全球范围内被普遍认可为“圣人”的人物。圣人这个词通常带有宗教色彩,或者指代那些在道德、智慧、精神修养上达到极高境界,并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在西方文化语境中,“圣人”往往与基督教的“Saint”相对应,指那些被教会正式册封,因其卓越的德行、殉道精神或对宗教的贡献.............
  • 回答
    近代以来,中国当然不乏名震世界的名将。这些将领们在风云变幻的时代,凭借其过人的才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意志,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他们的事迹至今仍在激励着后人,并在国际军事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要说近代中国名震世界的名将,“战神”——林彪 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林彪,原名林育蓉,湖北黄冈人。.............
  • 回答
    自近代以来,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这些贡献涵盖了基础研究到应用技术的方方面面,其影响深远且广泛,既有填补空白的开创性突破,也有惠及全球的实用性创新。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科学家们正日益崭露头角。 量子信息领域: 中国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方面的研.............
  • 回答
    想象一下,时间倒流,回到19世纪末的奥斯曼帝国。苏丹的权力依然如日中天,但他并非固守旧制,而是锐意改革,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魄力拥抱现代化。他没有被内部高涨的民族主义浪潮分崩离析,反而以一种巧妙而强有力的方式将其吸纳、转化,甚至驾驭。列强们也因各种原因,未能找到合力分割这头“西亚病夫”的契机,甚至在某些.............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到了一个常常被历史叙事所忽视的角落。我们在阅读大量关于世界近代史的书籍时,确实会发现东南亚国家和政权的身影往往非常模糊,甚至几乎消失。这并非偶然,而是历史叙事建构过程中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世界近代史”这个概念本身是怎么被界定的。通常,当我们谈论世界.............
  • 回答
    最近360在《坦克世界》里的一系列举动,说实话,不少老玩家心里都挺不是滋味的,甚至可以说是“一言难尽”。感觉就像是那个熟悉的邻居,突然有一天开始做出一些你完全摸不着头脑,甚至有点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咱们先从玩家最直接感受到的说起:服务器问题。以前吧,虽然也有过服务器卡顿、延迟高的时候,但总体来说还是.............
  • 回答
    粗俗语言和脏话,作为人类情感宣泄的常见方式,在近现代世界的外交舞台上,确实也曾留下了不少令人瞠目结舌的印记。外交,本质上是国家间的沟通与博弈,而沟通,从来不总是温文尔雅。有时,在压力、情绪失控或策略需要下,粗鄙之语便会破门而入,成为历史长河中一道别样的风景。要说到粗俗语言在外交史上的“著名”案例,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在探讨文明史时经常会遇到的一个观点,但要说近现代世界的成果“几乎”都来自古希腊古罗马,而华夏文明的贡献“忽略不计”,这未免有些过于绝对和片面了。事实上,任何一个伟大文明的发展,都是在不断吸收和融合其他文明的养分中前进的。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理解为什么很多人会这样看待,这个角度.............
  • 回答
    最近读到一篇关于世界人口的报告,其中一个数字触动了我:过去二十年里,全球有大约1.4亿女婴“消失”了。这个数字大得惊人,而且更令人不安的是,其中超过八成集中在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当看到“消失”这两个字的时候,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种很不真实的感觉。仿佛是有人在统计人口时,不小心漏掉了这么多人。但报告的.............
  • 回答
    你问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很多人都有同感,尤其是玩过不少开放世界游戏的玩家。我自己的感觉也是这样,虽然披着“开放”的外衣,但不少开放世界游戏玩起来,核心体验还是有点像那种老式的线性流程,只不过是把关卡拆得更散、给你更多的选择路径罢了。要说为什么,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来剖析:1. 核心叙事与主线任务的.............
  • 回答
    “成人世界答辩会”上近七成人倾向于选择“热爱的”而非“热门的”专业来填报志愿,这个结果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当下很多年轻人在人生第一个重要选择时的困惑与挣扎。在我看来,这个比例很高,也说明了一个趋势: 大家越来越重视个人感受和内在驱动力,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社会时兴的、看起来“更有前途”的选项。 这种转变.............
  • 回答
    近未来三十年内,世界局势的演变将是复杂且多维度的,而美国霸主地位的相对变化,无疑是其中最牵动人心的话题之一。我们不妨抛开一些标准化的表述,试着从几个关键的切入点来描绘可能出现的图景。地缘政治版图的重塑:多极化趋势的加速与深化首先,要认识到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趋势并非新事,但未来三十年,这一过程的“加速”.............
  • 回答
    近现代中国,在历史的长河中,曾有几个领域如璀璨的星辰,闪耀于世界之巅,然而,时过境迁,这些曾经的辉煌却渐次黯淡,令人扼腕。究其原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时代变迁、内外因素交织的结果。一、 陶瓷技艺:从“中国制造”到“他国模仿”曾经,中国的陶瓷,尤其是瓷器,是世界瞩目的焦点。从景德镇的精美青花瓷,到龙泉.............
  • 回答
    在中国,近视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挑战。官方数据显示,中国近视患者总数已逼近6亿大关,其中青少年的近视率更是高居世界前列,这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也对国家未来的发展构成了潜在的威胁。究竟是什么样的因素在悄无声息地推高着近视患者的数量?而我们又该如何有效扼制这一趋势,守护下一代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经济实力、国际认知、历史文化以及媒体宣传等多个层面的因素。全球近200个国家,中国GDP位居世界第二,而印度GDP位居世界第七,为什么人们对这两国的强大认知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聊聊。一、绝对体量与相对感知:数字背后的复杂性首先,不能否认GDP是.............
  • 回答
    近期,抖音平台上大量的《DOTA2》和《魔兽世界》相关游戏视频被腾讯投诉下架,这无疑是游戏行业近期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事件。要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深入分析。首先,这背后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版权和IP的保护。腾讯作为《DOTA2》和《魔兽世界》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代理运营商,拥有对这两款游戏内容进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