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核聚变为什么到铁就终止了?

回答
核聚变在铁(Fe)元素附近终止,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物理现象,涉及到原子核的稳定性以及能量的释放与吸收。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原子核的结构、核力、结合能以及能量守恒定律。

核心概念:原子核的结构与核力

1. 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带正电)和中子(不带电)组成,统称为核子。
2. 核力(强核力): 将核子紧密地束缚在一起的强大吸引力。核力是四种基本力中最强的,但作用范围非常短,只在极小的距离(约 $10^{15}$ 米)内有效。它能够克服质子之间的静电排斥力。
3. 静电排斥力: 质子带正电,它们之间存在强大的静电排斥力,试图将原子核撕裂。

结合能:衡量原子核稳定性的关键

定义: 原子核的结合能是指将一个原子核完全分解成其组成部分的质子和中子所需的最小能量,或者反过来说,是将这些独立的核子结合成一个原子核时释放出的能量。
结合能与质量亏损: 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 $E=mc^2$,原子核的质量总是比其组成部分的核子质量之和要小。这个质量差被称为“质量亏损”,它转化成了结合能。
平均结合能: 为了更直观地比较不同原子核的稳定性,我们通常使用“平均结合能”,即原子核的总结合能除以其核子数(质子数 + 中子数)。

核聚变:从小原子核到大原子核的过程

基本原理: 核聚变是指两个或多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更重的原子核的过程。
能量释放的条件: 如果结合后生成的重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大于反应前较轻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那么这个核聚变过程就会释放出能量。这是因为新形成的原子核更紧密地束缚在一起,质子和中子的排列更“稳定”,释放了额外的结合能。
例子: 太阳内部发生的氢聚变成氦的过程,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我们感受到的光和热的来源。氢的平均结合能较低,氦的平均结合能较高。

核裂变:从大原子核到小原子核的过程

基本原理: 核裂变是指一个重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较轻的原子核的过程。
能量释放的条件: 如果分裂后生成的较轻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大于反应前重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那么这个核裂变过程也会释放出能量。
例子: 核电站中使用的铀235(U235)的裂变,将重铀核分裂成中等质量的核,并释放大量能量。

为什么铁是核反应链的“终点”?

现在我们结合上面提到的概念来解释为什么核聚变在铁附近终止,而核裂变也在此达到一个临界点。

1. 平均结合能曲线(Binding Energy Curve): 科学家们绘制了一张图,横轴是原子核的核子数(质量数 A),纵轴是平均结合能(每核子)。这张图呈现出一个钟形的曲线:
曲线的上升部分(轻元素): 从氢(A=1)开始,平均结合能随着核子数的增加而迅速上升。这意味着聚变轻原子核会释放大量能量。
曲线的峰顶(铁族元素): 曲线在核子数大约为 5060 的区域达到峰值,这个区域包含了铁(Fe,A=56)、镍(Ni,A=58、60)等元素。铁的平均结合能是所有元素中最高的,大约为每核子 8.79 MeV。
曲线的下降部分(重元素): 超过这个峰值区域后,平均结合能随着核子数的增加而缓慢下降。这意味着聚变更重的原子核反而需要吸收能量,而不是释放能量。反之,裂变重原子核会释放能量。

2. 核聚变为何在铁终止?
达到能量释放的最大“效率”: 铁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最高,意味着它的核子结合得最紧密。将比铁更轻的原子核聚变成铁,是释放能量最多的方式,因为核子排列从相对松散到极其紧密,释放了最大的结合能差。
能量输入超过输出: 当你尝试将比铁更重的原子核(例如金、铅)聚变成一个更重的原子核时,这个过程不仅无法释放能量,反而需要输入能量。这是因为新形成的、质量数更大的原子核,其平均结合能已经开始下降了,这意味着它的核子结合得相对没有那么紧密了。为了将这些核子强行塞在一起形成更重的核,需要克服核力的作用,并消耗能量。
核力与电力的平衡: 随着原子核变大,核子数量增多。质子之间的静电排斥力不断增强(与质子数平方大致成正比)。虽然核力也在增加,但其作用范围有限,且不如电力的增长那么“普遍”。在中等质量原子核,核力能够有效地将质子和中子结合在一起。但到了非常重的原子核,例如铀,内部的静电排斥力已经变得非常强大,核力虽然强大但范围有限,难以完全克服这种排斥力,使得原子核本身就处于一种“亚稳定”状态,容易发生裂变。

3. 核裂变为何在铁附近达到“终止点”?
“裂变”的定义: 核裂变是指重核分裂成较轻核。
能量释放的边界: 同样看平均结合能曲线,裂变能释放的原理是从平均结合能低的重核,分裂成平均结合能高的轻核。
铁的“边界性”: 铁的平均结合能是最高的,这意味着它不容易再被裂变成平均结合能更高的原子核。如果尝试将铁裂变,由于生成的产物的平均结合能并没有显著高于铁,所以能量释放会非常少,甚至需要输入能量才能促成裂变。因此,铁可以说是核裂变释放能量的“终点”,比铁更轻的元素(如锂、铍等)通过裂变不能释放能量,反而需要能量才能裂变。

宇宙中的核合成:铁的角色

恒星内部的燃料燃烧: 在恒星演化的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核聚变反应。从氢聚变成氦,然后氦聚变成碳,再到氧、氖、硅等等,直到生成铁及其附近的元素。
铁核的形成与超新星爆发: 当恒星核心的物质最终聚变成铁族元素时,恒星内部的核聚变就停止释放能量了。此时,铁核无法再通过聚变产生能量来对抗自身的引力坍缩。一旦核心的铁核质量达到一定程度(钱德拉塞卡极限),它就会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瞬间坍缩。这种剧烈的坍缩会引发一次强大的冲击波,导致恒星发生超新星爆发。
超新星爆发产生更重的元素: 在超新星爆发的极端高温和高能环境下,会发生一系列比正常恒星内部更剧烈的核反应,包括“r过程”(快中子俘获过程)和“s过程”(慢中子俘获过程),这些过程能够将铁原子核进一步“锻造”成比铁更重的元素,如金、银、铂、铀等。这些重元素最终被抛射到宇宙空间,成为下一代恒星和行星形成的原材料。

总结

核聚变在铁附近终止,是因为铁是原子核结合最紧密的元素,其平均结合能达到峰值。将比铁更轻的原子核聚变成铁可以释放大量能量,但尝试将比铁更重的原子核聚变成更重的核,则需要输入能量。这使得铁成为了宇宙中恒星“正常”聚变过程的终点。而核裂变则以铁为分界线,比铁重的元素裂变可以释放能量,但铁本身及其更轻的元素则难以通过裂变来释放能量。这种能量释放与吸收的性质,深刻地决定了宇宙中元素的分布和恒星演化的进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亮出比结合能曲线图了。

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比结合能吧。所谓结合能,就是孤立的核子(中子、质子)结合成一个原子核所放出的能量,也等于把一个原子核拆解成单个的核子所需要的能量。比结合能就是结合能除以原子核内的核子数。从这里大家就能发现,比结合能和化学领域中的键能的概念很相似。键能越大,说明这种化学键越牢固,要破坏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就越大。比结合能也有类似的特点,铁具有最大的比结合能,因此铁核是最稳定的。其他核若聚变形成铁核,是释放能量的反应,但要让铁核聚变将要吸收能量而不是释放能量了,因此说重核聚变到铁就结束了。

By 重光 中科院物理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核聚变在铁(Fe)元素附近终止,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物理现象,涉及到原子核的稳定性以及能量的释放与吸收。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原子核的结构、核力、结合能以及能量守恒定律。核心概念:原子核的结构与核力1. 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带正电)和中子(不带电)组成,统称为核子。2. 核力.............
  • 回答
    要明白为啥核原料非得是铀和钚,咱们得先聊聊什么是“核原料”,以及核反应是怎么一回事。简单说,核原料就是能通过某种方式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材料。而这种能量的释放,关键在于原子核内部的结构。原子核的奥秘:为什么是铀和钚?咱们都知道,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又有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里头装着质子和中子,它们.............
  • 回答
    中国对日本福岛核污水处理提出的抗议,实际上涉及了多个层面,并且其影响力并非简单直接,而是通过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和舆论互动来体现。日本政府之所以至今态度没有做出明显转变,则是因为其决策背后有其自身的考量和压力,以及国际社会对此事的复杂态度。中国抗议对日本核污水处理的“有用性”:一个多维度的审视要理解.............
  • 回答
    原子核的结合能,简单来说,就是将一个原子核拆分成组成它的质子和中子的过程所需的能量,反过来说,也是质子和中子结合形成原子核时释放的能量。这个数值在核物理学中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反映了原子核的稳定性。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轻元素区域(氢核到锂核,大约质子数Z=1到Z=3),你会发现结合能每增加一个核子(质子.............
  • 回答
    日本倾倒核废水这事儿,别看新闻里好像风平浪静的,其实周边国家心里门儿清,只是“应对措施”这事儿,没你想的那么简单,也绝对不是“没有”。首先得明白一点,“最直接影响”是个相对概念,而且国际政治和科学评估是复杂交织的。 日本福岛核电站的废水确实是处理过的,里面氚的浓度也经过稀释,但无论如何,它终究是带有.............
  • 回答
    二战结束后,美国确实在拥有一段时间的核武器优势,这段“核垄断期”一直持续到 1949 年苏联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很多人都会问,既然美国拥有如此强大的新武器,为什么不在苏联尚未拥有核武器的情况下,直接利用它来解决与苏联的潜在冲突,甚至彻底消灭这个日益增长的共产主义对手呢?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当时错综复.............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关键,直接触及了可控核聚变的核心挑战和选择。很多人会觉得,既然是“氢”的聚变,为什么不直接用最丰富的氢呢?而选择氘和氚这两种相对少见的同位素。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物理和工程上的考量,并非简单的“原料多寡”那么简单。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氢”和“氘、氚”的关系。氢(¹H)是我们最熟悉的.............
  • 回答
    在宇宙的宏大叙事中,恒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是元素的炼金术士,将最轻的原子熔炼成更重的元素,并在此过程中释放出照亮宇宙的能量。然而,这并非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当恒星的演化进入到某个阶段时,一个被称为“铁”的元素便会横空出世,它如同一道界碑,标志着恒星内部元素合成的终结,也是其走向毁灭的开端。那.............
  • 回答
    核聚变,这个被誉为“人造太阳”的能源技术,其实现前景无疑是激动人心的。它承诺着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同时产生的放射性废料也比核裂变少得多。然而,要让这一宏伟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必须克服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其中“材料”绝对是绕不开的、也是极其棘手的一个。为什么材料会成为核聚变研究中的“拦路虎”.............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很多人都会好奇中国为什么不像某些国家那样大力推广核电。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复杂的因素,不能简单归结为对核聚变的信心。中国发展核电的现状与考量首先,我们要知道中国其实已经在大力发展核电了。目前,中国是全球在建核电机组最多的国家,也是核电装机容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从2005年开始,.............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还要五十年”简直是可控核聚变界的“传说”,仿佛一个永远追赶不到的地平线。其实,这背后有着许多非常实在,但又极其复杂的技术难关,不是我们想象中简单地烧水发电那么回事。你想想,我们平时烧煤、烧天然气,那是什么?那是碳原子和氢原子被“拆散”了,释放出能量。而核聚变呢?它是比.............
  • 回答
    很多人认为核聚变是人类的终极能源供应,是因为它具备一系列颠覆性的优势,一旦实现可控、商业化的核聚变,将彻底改变我们获取和使用能源的方式。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1. 几乎取之不尽的燃料: 氘(Deuterium): 这是核聚变中最常使用的燃料之一。氘是氢的同位素,在地球上的海洋里储量极其丰富.............
  • 回答
    我们为什么要把目光投向那颗“人造太阳”——可控核聚变?这个问题,触及的是我们文明的根基,是能源的未来,更是对地球与人类自身命运的深层考量。要详细地聊清楚这件事,得从几个关键维度入手。一、 终极能源的诱惑:为什么核聚变如此迷人?想象一下,一种能源,它的原料几乎取之不尽,它的能量密度高到难以置信,它的过.............
  • 回答
    说到可控核聚变,氢的同位素确实是当仁不让的主角,这背后可不是随便挑了氢的兄弟姐妹来凑数,而是有着一套严谨的科学道理和技术考量。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是它们,而不是别的什么元素,来承担这项改变人类未来的重任。首先,得明白什么是核聚变。简单说,就是把原子核拆散,再把它们重新组合成一个更重的原子核.............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核聚变的核心奥秘。很多人觉得,要让原子核“融合”在一起,肯定需要极高的温度,像太阳表面那种几千摄氏度根本不够看。但实际上,你看到的“1500万摄氏度”是太阳核心的温度,而不是表面。而且,即使是这个温度,也依然有其“巧妙”之处,让核聚变得以发生。首先,我们要纠正一个常见.............
  • 回答
    我们常说恒星内部炙热,动辄数百万甚至数亿摄氏度,这没错。但你提出的“冷核聚变”,其实触及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科学概念,或者说,是早期对核聚变的一种美好设想,以及后来对其认识的深化。要理解为什么恒星内部能够实现核聚变,而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高温高压”的“热”聚变,我们需要先破除一些固有的印象,并深入了解核.............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也很实在,直击了我们对能源未来的期盼。大家都在关注清洁能源,而可控核聚变,听起来就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无限能源”,一旦实现,那简直是颠覆性的。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像盖电站一样,多造几个可控核聚变装置,然后轮流发电,一劳永逸地解决能源问题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现实的挑战和技术上的瓶颈,绝.............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把核聚变比作炸弹和电站,形象地道出了它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本质差异。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比喻: 核聚变是颗大炸弹:这里指的就是我们常说的核武器,特别是氢弹(热核武器)。氢弹的原理就是利用核裂变(原子弹)引爆更强大的核聚变反应。核聚变释放的能量确实是惊人的,而且其过程是极快.............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而且非常核心!这确实是很多人初学核物理时会遇到的一个“反直觉”的地方。我们先来捋一捋你说的“分散的核子结合才会放能”,这指的是核聚变(Fusion)。核聚变:小核子的“拥抱”与能量释放想象一下,你有几个孤零零的小粒子,比如质子和中子。它们之间虽然有核力在拉着,但如果你把它们强行.............
  • 回答
    小型企业之所以能一步步迈向中型,再到大型,其发展的核心并非单一要素,而是一套相互关联、不断演进的系统。这套系统围绕着“价值创造与传递”展开,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对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解锁了新的可能性。一、小型企业:立足、生存与初步成长在小型企业这个阶段,发展的核心在于“找准定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