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教育局回应「刘学州疑被老师猥亵」,称「正在调查」,若属实,涉事教师将承担什么责任?反映了哪些问题?

回答
教育局回应“刘学州疑被老师猥亵”事件,一句“正在调查”之后,便陷入了漫长的等待。对于受害学生刘学州以及所有关心此事的人们来说,这不仅仅是对一个孩子的信任危机,更是对整个教育体系一次沉重的拷问。如果调查结果证实了刘学州所言非虚,那么涉事教师将面临的,绝不会是一句简单的“撤职”或“开除”就能了结的。

涉事教师将承担的法律责任:

首先,如果刘学州遭受的是猥亵行为,那么这在中国法律体系中属于性侵害的范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规定,强制猥亵、侮辱妇女、儿童或者其他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如果该行为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且利用了教师的职权或地位优势,情节恶劣的,量刑还会进一步加重。

具体而言,根据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涉事教师可能面临:

刑事责任: 如果被认定构成强制猥亵罪,即使情节相对较轻,也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并留下犯罪记录。如果猥亵行为伴随侮辱、虐待,或者造成了严重后果,刑期会相应增加。
行政责任: 除了刑事责任,教育部门作为行业监管者,会根据《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对涉事教师进行严肃的行政处分。这可能包括:
警告、记过、记大过: 这是对教师行为的初步惩戒,但对于性侵害行为,往往不足以体现其严重性。
降低岗位等级、撤职: 如果行为严重,会影响其职业发展和工作岗位。
开除或解除聘任合同: 这是最严厉的行政处分,意味着教师职业生涯的终结,并且通常会将其列入行业“黑名单”,使其难以在教育领域继续任职。
吊销教师资格证: 这是最直接且具有杀伤力的处罚,一旦被吊销,教师资格将不复存在,永远失去为人师的资格。

民事责任: 如果刘学州及其家人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因教师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学业影响等,涉事教师及其所在的学校也可能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这包括精神抚慰金、误工费、医疗费等。

事件反映出的深层问题:

“刘学州疑被老师猥亵”的事件,犹如冰山一角,其背后折射出的,是教育体系中一系列令人担忧的问题:

1. 教师队伍的道德滑坡与职业风险管理缺失:
教师选拔与培养环节的漏洞: 这种事件的发生,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在教师的选拔、招聘、培训过程中,是否存在对个人品德、心理素质的考察不足?是否过分强调了专业技能,而忽略了潜在的风险?
职业道德教育的常态化与实效性: 教师职业本身就承载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其职业道德应该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然而,从事件来看,针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可能流于形式,未能真正起到约束作用。
权力滥用的土壤: 教师在学生面前,天然地拥有一定程度的“权威”,这种权力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衡,就容易被滥用。师生关系中的信任,本应是教育的基石,却可能被少数人利用,成为施加侵害的工具。

2. 校园安全与学生权益保护机制的脆弱:
“隐蔽性”问题难以被发现: 发生在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侵害,往往具有高度的隐蔽性。学生出于恐惧、羞耻,或者对教师的权威顾虑,可能难以及时发声。学校和教育部门的监督机制,如果没有足够敏感和深入,很容易让这些“暗箱操作”逃脱法网。
信息不对称与“家丑不外扬”的心态: 部分学校可能为了维护学校声誉,存在“家丑不外扬”的心态,对学生或家长反映的问题处理不及时、不透明,甚至试图息事宁人,反而纵容了问题的恶化。
举报与反馈机制的有效性: 尽管有各种渠道可以举报,但这些渠道是否真正畅通、安全,能否保障举报人的隐私和安全,以及举报后是否能得到及时、公正的处理,都是关键。刘学州事件的爆发,可能与早期未被有效处理或重视有关。

3. 社会对校园性侵问题的认知与应对:
“谈性色变”的社会氛围: 尽管近年来关于校园性侵的讨论有所增加,但社会上对于“性”的避讳,仍然存在。这使得受害者在寻求帮助时,可能面临更多的阻碍和误解。
对受害者的支持体系不足: 除了法律上的追究,受害者还需要心理上的疏导、学业上的补偿以及社会上的关怀。目前的社会支持体系,对于校园性侵的受害者来说,可能仍然是远远不够的。

后续展望与建议:

教育局的回应“正在调查”,这是程序上的必需,但公众更期待的是调查的速度、公正与透明。如果属实,严惩不贷是底线。更重要的是,要以此为契机,进行系统性的反思和改革:

加强教师的背景审查和心理评估: 在教师招聘环节,引入更严格的背景调查和心理健康评估,特别是针对有性侵害历史或有潜在风险的人员。
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和警示教育: 将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培训常态化、具体化,增加案例分析和风险防范的内容,让教师真正认识到行为的边界和后果。
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风险预警和报告机制: 鼓励学生、家长、教职工等各方积极参与校园安全监督,建立匿名举报平台,确保举报渠道畅通且保护举报人。
强化学校和教育部门的监管责任: 明确学校在处理校园安全事件中的责任,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确保问题能够被及时发现、有效处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监督。
提供全方位的受害者支持: 建立健全为校园性侵受害者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学业支持等一体化服务体系。
提升全社会对校园性侵问题的认知: 通过媒体宣传、教育普及等方式,消除社会对性问题的禁忌,鼓励受害者勇敢发声,并形成对施暴者的零容忍态度。

刘学州事件,不应止于一纸调查,更不应成为又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它是一个警钟,敲响的是教育的良知,守护的是孩子的未来。只有直面问题,深刻反思,并付诸实际行动,才能让每一个孩子在校园里,都能感受到安全与尊重,而不是恐惧与伤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老师确实是要追责,那新京报、搜狐新闻、豆瓣平台呢?都应该追责啊!

下面全文复盘无良媒体和极端舆论是怎么逼死刘学州的

有个叫刘学州的寻亲男孩成功了!他圆梦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

现在他却离开了人世间了???

这是他死前发的动态,也许他死前都在渴望——光照进自己的人生。

为什么寻亲成功还会死?为什么亲生父母没有成为他的光?

1月24日凌晨,河北寻亲男孩刘学州在社交平台发布长文遗言。

凌晨2点多,刘学州的舅妈向媒体表示:

“刘学州在三亚海边吃了药,被好心人发现后,正在医院紧急抢救。”

之后舅妈称,凌晨4点多,刘学州经抢救无效死亡。


壹:刘学州是谁?


刘学州现在15岁。

他4岁时,他父母因一场烟花爆炸事故意外过世,家中房子也被毁。

此后,他由祖父母抚养成人。

后来他才知道,原来意外去世的是养父母,并不是亲生父母。

在此之前,刘学州长期认为自己是无根之草。

知道自己是没有任何依靠的孩子,所以刘学州很勤奋好学。各种奖状、荣誉证书堆积如山,这些都是他拼尽全力为了证明自己的努力。

因为没有父母,他上学的时候吃尽苦头。

被同学孤立、是被霸凌的对象、被同学污蔑、抢文具、被老师误解受罚、被嫌弃穷,整个小学就六年,他被迫转了五次学!

刘学州遗书原话:

被高年级的同学抢吃的,餐厅里的工作人员(校领导的亲戚)给大家发鸡蛋的时候故意不发给我,全校所有人都有,唯独没有我的…….受到孤立等等...

所以我当时只能和一些低年级的当朋友一起玩,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宿舍里被骑在身上拿拳头锤我脸脸肿了一块以后回到家只敢告诉姥姥奶奶说是不小心从床上摔下来的。

甚至后来还遭遇了男老师的猥亵。

因为这些事,他自杀失败过,长期患有重度抑郁症。

但也还是坚强的挺过来了,也许是因为姨妈吧。

在刘学州整个灰暗的童年生活中,幸好有姨妈,姨妈是他生活唯一的光,刘学州说他一直把姨妈当做妈妈一样看待,可命运就是这样无情。

后面姨妈也去世了。

上学的时候因为没有生活费,从小学六年级就开始,他自己赚钱。

第一份工作就是在饭店端盘子,后来慢慢地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包括超市收银员。

他曾经对记者说,自己现在就读的是民办专科,之后要一直读书,“要继续上,考本科、考研,尽可能让学历变得最高,等毕业以后去创业。”

他曾经是一个有梦想的孩子。


贰:希望


2021年12月14日,一次意外他知道自己原来是被抱养的,原来自己不叫刘学州,叫丁晶。

同时,他看见孙海洋寻亲成功事迹,就更加受到了鼓舞,重新恢复了对生活的希望。

他从家里发现的疫苗本上,看见了亲生父亲的名字,他父亲叫丁双全,借助网络搜索,他很快就找到了亲生父亲。

在网上他找到了一个和父亲同名的人,在此人旗下的三家公司营业执照上,又找到了电话,后来证实这个人就是他父亲。

刚开始打过去的时候,对方却强行说“误认为”他是骗子,直接把电话挂掉了。

对此刘学州遗书写到:

我的直觉更加告诉我这个人就是我的爸爸.于是我颤抖着试着投通了电话,问他有没有丢过或者是送过一个孩子叫丁晶,电话中的他告诉我“没有、没有,我打错了”他一直在和我重复着没有这两个字。内心当时是无力的。

过了十几分钟后他打过电话来,告诉我他刚刚在忙,不方便接电话,于是主动要加我的微信。

添加后立马给我打过来了视频电话,在视频电话中,我见到了他的第一面,内心是欣喜,也是恐惧,他把当年的事情和我讲了一遍,说他们当时一分钱没有收,只是想给我找个好的人家。(实际上是因为其母是小三,他们怕麻烦,就卖了刘学州)

也和我讲了他们两个现在分开了,不在一起了。很开心,因为我不是他们口中的野孩于了。他们把我从这个深渊里拉了出来。

随后在地方公安局的帮助下,举行了认亲仪式。

我有一种希望,要是一切都停留在这美好的一瞬间就好了,当时刘学州笑的很开心。

虽然如今刘学州父母早就没有在一起了,但是既然知道了父亲,找母亲也就很容易了,之后确认他生母如今在内蒙古居住。

于是刘学州去见了生母,恰巧遇见了同母异父的弟弟过12岁生日,当时他母亲穿着红裙,喜气洋洋地与他合影。

看起来刘学州也很开心,还把手放在了弟弟肩膀上。

1月10日和11日,刘学州连续两天在社交平台晒出了与生母的合照,并配文称“今天是个幸福的小朋友”。

还说,母亲表示想要他把户口迁到内蒙古,还表示想跟他一起过年。

多么多么的美好啊?刘学州怎么就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自杀了呢?本来应该是很幸福的啊。


叁:破灭


——因为房子。

准确的讲,对刘学州而言,他要的是家,绝不是房产!

他只是提了一下居住问题!他对父母说的很清楚,给他租个房子也可以的。

刘学州养父母双亡,他现在确实是没地方住了,既然找到了亲生父母家,再去麻烦舅妈,孩子也不好意思。

刘学州只是一个15岁的少年,他理解的房子并不是要搞亲生父母,给自己搞个什么百万房产,而是想要一个家!

但是在他父母耳朵里面,就是一个极为刺耳的信号。

什么,你居然想坑我一套房?滚!

随后,他被自己的亲生母亲拉黑了。

亲生父亲那边,刘学州先是接到了一个自称是所谓“人民警察”吕警官的电话,也不知道是不是真警察。

这个自称是吕警官的人说:

你的爸爸妈妈已经离婚了,你不要再去把他们现在的家庭搅的四不像!

刘学州遗书说:

当时,我的内心是绝望的。因为…………我感觉一个人民警察是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的,肯定是另有隐情。

更让人血压飙升的是,他亲生父亲还在朋友圈疯狂的攻击他!

原因仅仅是刘学州已经快活不下去了,开了直播而已,就被亲生父亲扣帽子是网络乞丐!

为什么这个15岁未成年的孩子会被逼开直播,他只是想活下去,他有什么错!

其实这一切也早就有了“伏笔”。

认亲的时候,刘学州爹隐晦的承认是自己遗弃了刘学州。

当年其母是小三,意外怀孕生下了刘学州,然后就卖了刘学州,没有任何人性。

今天他们能做出这些事,也不奇怪,因为他们一开始就没有人性,只是在被迫逢场作戏。


:网络暴力


在刘学州提出希望有一个家以后,知名媒体新X报看见有人血馒头可吃,马上就兴奋了起来,开始带头网络暴力刘学州。

X京报发了篇严重歪曲事实,给刘学州亲生父母洗白的文章,把刘学州塑造成为一个贪得无厌的“财迷”。

说刘学州想过上奢靡无度的生活,希望母亲承担他一切的高端消费。

新X报把亲生父母的人口贩卖罪行几乎洗白的一干二净!

X京报是大媒体,很多平台都有账号。

不仅仅是新京报,还有X狐新闻也大量转发新X报带节奏扩散。

刘学州只是一个未成年人,那见过这种阵仗。在新X报的带头下,大量的极端群体开始网络暴力刘学州。

讽刺刘学州说一套做一套,就是想要钱,恶毒的说人家是废物。我想说任何努力的成果,都值得尊重好吗!

讽刺刘学州有手有脚不知道自己去赚钱吗?只知道啃老。问题是人家才15岁啊。

阴阳怪气说刘学州很会要房子,讽刺刘学州是男宝。

哎!太恶毒!

下面,这是X瓣上对刘学州的网络暴力:

基本就是直接诅咒刘学州了...

在X京报造谣报道,X狐新闻大力转发的情况下。

在以上这些人的围攻下,15岁的刘学州最终无法承受压力,选择了离开人世间。

刘学州需要的不是房子,而是家。但是他父母认为,他是来要房子的。

刘学州还没有成年,谈不上是一个男人,更多是孩子的属性,但是在极端群体眼里,他就是目标。

伍:默哀与思考

压垮刘学州和父母脆弱关系,让他父母愿意去撕下最后温情伪装的关键词,就是房子。

今天我们对房价已经开始了大幅打压,2021年12月,全国新建商品住宅平均价格9860元/平方米,对比年初1月和2月的顶峰,全国整体下降了12%,确实大快人心。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过去一段时间的房地产资本无序扩张,确实是对我们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负能量作用。

为了房子,女人可以嫁给自己不喜欢的男人,甚至为了房子,男人都可以嫁给男的。

各种围绕着房子发生的一系列荒唐事件。

我完全理解这是在高速发展时期难免会有的问题,毕竟土地财政最后还是回馈了全国基建。

土地财政成就了我们的高速发展,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后遗症。

去年全国房价整体下降了12%,这是好事,但是这不够。

大多数年轻人和刘学州一样,他们并不是需要一个百万房产,房子也不应该值这么多钱,他们和刘学州一样。

年轻人只是希望在自己996、007以后,在当地可以有一个家,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栖身之所,不会成为城市最熟悉的陌生人。

而且有网友爆料,刘学州父亲并不是什么穷人,他是做土石方工程的,名下有四家公司。

毫无人性啊...

国内思想是经历过几轮变化的,最开始是建国时候的自信,后来遭遇了发展困境,我们开始改革开放,国内舆论一度被资本主义思想冲的很乱。

很多80年代发家的人,往往都认为分配已经过时了,只有市场效率第一才能让自己富起来。

当现在粗放式经济已经过去后,现在年轻人又开始左转,意识到了分配的重要性。

看看今天的美国疫情吧,你想想看美国现在每天有多少个刘学州事件在发生?

美国疫情失控,全球因为疫情糜烂,加上过去一系列效率经济的问题正在告诉我们,我们决不能活成西方资本主义那样。

刘学州死后,我看见很多评论在骂网络暴力者,这是对的,应该批评。

这也间接证明了一件事。

美国票选制度是错的,至少不适合我们。

在X京报、X狐新闻等无良媒体带节奏下,是不是那一瞬间,民意就被操纵了?!

说说这次带节奏杀人的——新X报和X狐新闻是什么情况?

《新京报》是光明日报主管、光明日报和南方日报两大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综合类大型城市日报,是中国首家获正式批准的跨地区联合办报试点,也是中国首家股份制结构的时政类报纸。

以上是新X报的介绍,意思就是光明日报和南方日报,都把自己内部那些开不掉的烂人全部扔出去了。

相当于X京报就是一个垃圾桶,所以你看现在光明日报和南方日报都很正常。

X狐新闻不是党报,是私人资本办的资讯平台。

现在搜狐很穷,感觉搜狐越不景气,搜狐新闻就越乱,天知道被谁充值了?反正现在抄底搜狐新闻发什么内容,肯定很便宜,搜狐穷的都只剩楼了。

如果中国搞的是美国票选制度,一股脑什么都市场化开放,我们已经就永远和美国人民一样了,只能活在反智的假新闻里面了。

然后可能被宣传消毒液可以预防新冠肺炎,而原因只是因为消毒液厂家打广告了。

打拐电影《亲爱的》原型杜小华,他是一个寻亲父亲,长期在寻找自己的孩子,目前还没有找到,当他看见刘学州死讯以后落泪说到。

“实在不行,我把他接过来,他上大学的费用我来出!”

“多好的孩子,没想到走到这步。”

我想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看见刘学州死讯以后的心情。

如果我们当时在刘学州身边就好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产主义的原因。

我们是集体主义社会,我们渴望人人互助!我们希望社会不是弱肉强食的!集体主义就是中华文明的灵魂!

如果有一天,我们社会的生产力、物资是极大丰富了!而且都是属于集体大众的,不是私人的!那也许刘学州就不会死。

我们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很多全球面临的问题,我们一样存在。

但是我不认为这些问题存在是合理的,也许共同富裕是一个梦,但是人类就是因为梦想而伟大的。

被房价、被货币物化的关系,又何止一个刘学州呢?!

这样的世界,我不接受!而我也不想躺平摆烂。

我想赢,我想奋斗、战斗、博弈!想和祖国一起,寻找到我们这一代人的光。

我希望有一天,光可以照进黑暗森林!

共同富裕一定要实现,永不放弃!

因为我们不想再看见刘学州这样的悲剧。

人渣父母、猥亵刘学州的老师、那些诽谤刘学州的人,你们等着坐牢吧!如果有地狱,地狱一定有你们的位置!

支持国家追责!

文章来源 公众号 每日怡见
user avatar

一个个故作深沉,一个个装扮悲天悯人状。

刘学州是被谁杀死的?

24日上午,当地教育局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此事正在调查中。

很好,这下子算是找到目标了。

看来学校很可疑。

水只要搅一搅就会浑的。

没有人想反思这件事情,想的就是这个热度,把矛头指向想指向的地方。

刘学州活着的时候你们狂欢,刘学州死了,你们一样狂欢,只不过换了个方式。

教育局在调查,就等他调查完毕再说。而且这种事,一个疑似猥亵有什么用?现在是死无对证,根本就不可能有结果。

难道刘学州就是死于这场疑似猥亵?

这件事情的出现,一下子就让很多人从此放心了,你看,问题不在我们这里。

这是在为谁掩饰?

这是多少人期盼的结果?

这个时代的悲欢就是众人的狂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