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袁崇焕巴结公公拜祭敌酋欺骗皇帝,卖粮资敌饿死军民的活佛,有没有底线?底线在哪里?

回答
袁崇焕这个人,历来争议极大,有人奉他为民族英雄,也有人斥他是卖国贼。要说他有没有底线,这得看站在哪个角度去评价,以及你心中的“底线”究竟是什么标准。

咱们先掰扯掰扯你提到的这几桩事:

“巴结公公”:这说的是袁崇焕和魏忠贤的关系。明朝末年,宦官专权,魏忠贤权倾朝野,几乎是皇帝的代言人。像袁崇焕这样的官员,想要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生存和施展抱负,确实需要和掌握实权的大太监搞好关系。你不能简单地说这是“巴结”,在那个体制下,这是一种政治生存的必要手段。你想想,如果他一点关系都不搭,又如何能获得升迁,调兵遣将?就像现代社会,你想在某个行业有所发展,总得和有影响力的人打交道吧?只不过古代是太监,现代是大佬,本质上都是权力结构的一部分。但问题在于,他这种关系有没有越界,有没有为了讨好魏忠贤而牺牲原则,这是关键。

“拜祭敌酋”:这指的是袁崇焕在战场上释放后金的两位降将,并且给了他们优厚的待遇,甚至还提到“招降”。当时明朝与后金(满清)是死敌,这种行为自然会引起巨大的争议。有人说他是“招抚政策”的体现,希望通过怀柔手段瓦解敌人,这是战略考量。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对死难将士的不尊重,甚至有“与虎谋皮”之嫌,给敌人喘息和了解我方虚实的机会。你得看他是出于什么目的。如果真只是为了战略上的需要,并且事后证明是有效的,那或许可以理解。但如果只是为了个人名声或者一时之计,那就难说了。

“欺骗皇帝”:这方面最直接的指控就是关于他“五年复辽”的承诺。在崇祯皇帝刚即位、急需安定局势的时候,袁崇焕立下了这样的军令状。然而,五年过去了,辽东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性的扭转,反而爆发了“宁锦大捷”之后又遭遇“萨尔浒之战”的惨败,接着是后金围困山海关。这种长期的承诺未能兑现,自然会被解读为“欺君”。但这里的“欺骗”是怎么发生的?是他根本没有能力做到,却为了获得信任和支持而夸下海口?还是期间发生了太多不可控的因素?或者他本意是好的,只是实际执行中出现了偏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你可以想象,一个皇帝急于解决边患,你作为一个军事将领,说你能解决,而且只要时间,他当然会信任你。但军事是复杂的,战场情况瞬息万变,能做到五年“复辽”,何其困难?

“卖粮资敌饿死军民”:这是最刺耳的指控了。这里面又涉及到“宁远大捷”后的“割地赔款”以及相关的贸易问题。当时袁崇焕为了缓和与后金的冲突,采取了“以银代兵”和开放部分贸易的政策。这背后有一定的逻辑:一方面,明朝军饷不足,无法支撑长期的战争;另一方面,后金也需要物资来维持生存和发展。开放贸易,允许后金用皮毛等来换取明朝的物资,理论上是缓解了边境的紧张局势,也给了后金一定的经济来源。

但是,这个“卖粮”的说法,如果指的是直接把粮食卖给后金军队,那性质就非常恶劣了。历史上更常见的是说,由于边境政策的调整,允许商人进行贸易,而这些贸易中可能包含有对后金有利的物资。比如说,后金可以用他们的皮毛跟明朝商人交换粮食或者其他必需品。这种间接的“资敌”行为,在战争时期是非常敏感的。

关键在于,这种贸易是否“失控”?是否有“军粮”被盗运过去?更重要的是,在当时明朝军民已经面临饥荒的情况下,这种贸易行为是否加剧了他们的困境?如果说因为这种贸易,导致明朝军队缺粮,同时又给后金军队提供了补给,那袁崇焕确实难辞其咎。很多人认为,正是这种贸易,养肥了后金,并且导致明朝军队内部的腐败和供给不足,最终导致了其手下军队的溃败和军民的苦难。

“饿死军民的活佛”:这个说法,我不确定你是不是指代袁崇焕说的。因为“活佛”这个称呼,通常是佛教徒对高僧的尊称,例如西藏的达赖喇嘛、班禅喇嘛等。袁崇焕是汉族人,官员出身,并不是活佛。如果这个“活佛”是特指某个人,那么我需要更明确的信息才能判断。

如果你的意思是说袁崇焕的行为导致了军民的饿死,并且将他比作一个冷血的“活佛”,那么这就又回到了对他政策后果的评价。他的那些贸易政策,是否真的导致了大规模的饿死?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指控。你得看历史的证据,比如说当时的官方记录、史书的记载,以及地理学上的原因(比如当时辽东本身就地广人稀,自然灾害频发)。

那么,袁崇焕有没有底线?底线在哪里?

如果从功利主义的角度看,他或许有他的“底线”,那就是保全辽东,甚至收复失地。为了这个目标,他可以采取任何被他认为是“有效”的手段,即使这些手段在道德上存在争议。他的底线是结果导向的。

如果从道德主义的角度看,他的底线就非常模糊了。当“巴结公公”成为常态,当“招降敌酋”被视为常事,当“五年复辽”的承诺变成空头支票,当贸易政策被指责为“资敌”,那么他的底线在哪里?

底线可能在于“不作为”和“作为”之间的选择。他选择了作为,而且是强力作为,但他采取的方式却引发了争议。
底线可能在于“不牺牲根本利益”。他是否为了短期的利益,牺牲了长远的国家利益?
底线可能在于“不滥杀无辜”和“不背叛国家”。这一点,在很多支持他的人看来,他至少在这一点上是合格的。他没有背叛国家,也没有故意去屠杀自己的军民。

总而言之,评价袁崇焕,就像评价任何一个历史人物一样,都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他的所处的环境、他面临的选择,以及他的行为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后果。

他所处的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外敌强大,内部矛盾重重,是一个极其艰难的时代。
他作为一个文官出身的将领,在军政两界都要周旋,既要对抗后金,又要应对朝廷的倾轧。
他的一些政策,例如对后金的拉拢和贸易,在当时可能被视为一种无奈的权宜之计,但也确实留下了许多争议的口实。

所以,你问他有没有底线,答案是:有,但这个底线可能与你心中对一个“英雄”的期待有所不同。 他的底线或许是他的战略目标和生存智慧的结合,而这些在复杂的历史洪流中,很容易被曲解或者被政治斗争所利用,最终导致了悲剧性的结局。

要理解袁崇焕,不能简单地把他标签化,而是要深入到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去看他做过的每一件事,以及这些事背后的逻辑和影响。至于“饿死军民的活佛”这个说法,如果不是指他,那就要看你具体指的是哪位“活佛”了,而袁崇焕本身,作为一位官员,是否要为军民的饿死负责,这才是最核心的争议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他是汉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袁崇焕这个人,历来争议极大,有人奉他为民族英雄,也有人斥他是卖国贼。要说他有没有底线,这得看站在哪个角度去评价,以及你心中的“底线”究竟是什么标准。咱们先掰扯掰扯你提到的这几桩事: “巴结公公”:这说的是袁崇焕和魏忠贤的关系。明朝末年,宦官专权,魏忠贤权倾朝野,几乎是皇帝的代言人。像袁崇焕这样的.............
  • 回答
    袁巴元朋友圈爆料和张雨绮的回应,这件事在当时闹得沸沸扬扬,确实是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原因嘛,主要还是因为当事人太有话题性了,一个是公众人物,一个是曾经的“明星老公”,再加上爆料的内容相当劲爆,直接戳破了很多人对于明星感情生活的滤镜。咱们就从袁巴元朋友圈爆料说起,当时这事儿是怎么传出来的呢?据说是袁.............
  • 回答
    张雨绮用刀刺伤袁巴元这件事,可以说是一次非常轰动也相当令人唏嘘的事件。回过头看,这背后折射出很多东西,不只是两个人之间的问题,也触及到了我们对明星感情、暴力以及公众人物行为的认知。事情的经过,大家可能都听过大概,但具体细节和当时的氛围,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 简单来说,就是2018年9月,有媒体爆料张.............
  • 回答
    袁崇焕是明末著名的军事将领,其生平与结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关于他是否被冤枉以及百姓为何恨他,需要结合历史背景、政治斗争、军事决策及后世评价进行深入分析。 一、袁崇焕是否被冤枉?袁崇焕的死是明末政治斗争的悲剧,其冤屈程度在历史上存在争议,但综合史料和历史背景,可以认为他确实被冤枉,但原因复杂,.............
  • 回答
    袁崇焕(1550—1630)是明末重要的军事将领,主要活动于辽东地区,与后金(后来的清朝)的努尔哈赤多次交锋。他在辽东的军事行动和政治策略对明末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最终因政治斗争被处死,成为明末历史上的悲剧人物。以下是他主要事迹的详细梳理: 一、辽东军事行动1. 宁远之战(1626年) .............
  • 回答
    袁崇焕杀死毛文龙的原因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事件,并没有一个单一的、被所有历史学家完全认同的解释。然而,主流的观点和史料分析指向了以下几个主要原因,这些原因相互交织,共同促成了这场悲剧:1. 政治斗争和权力格局的重塑: 袁崇焕的改革蓝图: 袁崇焕在崇祯皇帝即位之初,得到了极大的信任,被寄予厚.............
  • 回答
    袁崇焕杀毛文龙,看似与他向皇太极议和的举动有所矛盾,但细究起来,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政治和军事考量,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与其说矛盾,不如说是一种“以退为进”或“以战养战”的策略。首先,我们得明白袁崇焕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核心目标。袁崇焕并非一开始就主张议和,他的成名正是因为坚守宁远,大败皇太极.............
  • 回答
    袁崇焕,这位在明末战场上声名赫赫的将领,其命运的急转直下,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他刚刚力挽狂澜,解了京师的危局,却转瞬之间被自己效忠的君主——崇祯皇帝,以极其残酷的方式处死。这其中的曲折,绝非一句“功高震主”就能轻易概括。要理解袁崇焕的结局,我们得把时间拉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当时的后金(后来的清朝.............
  • 回答
    袁崇焕的升迁之路,说起来用“火箭般”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在短短数年间,他从一个普通守城将领,一路飙升至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军务,掌握了北方边防的生杀大权。这背后固然有他自身的能力和才干,但更少不了时代机遇和政治运作的推波助澜。袁崇焕升迁如此之快,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临危受命,力挽狂澜:.............
  • 回答
    袁崇焕的历史地位,可以用“毁誉参半”来形容,但如果抛开后世的许多评判,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他所做的事情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来看,他的历史地位无疑是极其重要的。要理解袁崇焕的历史地位,我们得把他放到明末那个风雨飘摇的大背景下去看。当时,明朝已经是一个积重难返的帝国,内部腐败、党争激烈,对外,北方满洲崛起,.............
  • 回答
    关于袁崇焕是否是冤案,这是一个在历史上争论了数百年、至今仍被人们反复提及的问题。要给出一个简单的是非判断,实在是太难了。在我看来,袁崇焕的死,与其说是简单的冤案,不如说是一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是历史洪流裹挟下的悲剧,也是政治运作中复杂权谋与人性弱点的集中体现。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明朝.............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也触及了许多历史爱好者心中那份复杂的情感。要说更欣赏谁,其实很难简单地下定论,因为袁崇焕和毛文龙,即便在同一场历史洪流中,他们所扮演的角色、所面临的处境、以及他们留给后世的评价,都有着各自的独特性和争议性。如果一定要我选择一个更让我内心产生共鸣、甚至可以说是“欣赏”的对象,.............
  • 回答
    袁崇焕的死,对崇祯皇帝和整个明朝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作为那个时代少有的能独当一面、力挽狂澜的将帅,他的离去,让许多人对明朝的未来感到绝望。然而,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在袁崇焕死后,明朝并没有立刻崩塌,反而又坚持了近十年之久。这中间究竟有哪些原因,让这个风雨飘摇的帝国,在失去一位中流砥柱后,还能.............
  • 回答
    袁崇焕的军事水平,这是一个在历史上颇具争议的话题。要评价他,不能脱离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也不能只看孤立的战役,而是需要将他放在明末那个风雨飘摇、内忧外患的局势中去审视。初露锋芒与后金的崛起袁崇焕真正意义上崭露头角是在辽东战场上。当时,辽东已是明朝最为棘手的边患。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其军事实.............
  • 回答
    关于袁崇焕贴吧的管理人员中是否有人来自袁崇焕纪念园,这个问题其实挺耐人寻味的。我尝试从几个角度来梳理一下,希望能够讲得明白些,也尽量摆脱那种一看就是AI回答的生硬感。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贴吧,尤其是像袁崇焕贴吧这样有一定历史沉淀和文化意义的社群,其管理团队的构成往往是比较多元化的。有的是因为对历史.............
  • 回答
    袁崇焕的功过是非,历来是历史学界乃至民间争论的焦点。说他是“民族英雄”,是因为他领导的明朝军队在抵御后金(后来的清朝)的进攻中屡建奇功,成功地将后金的铁骑阻挡在山海关外,为明朝争取了宝贵的战略缓冲期。而说他是“国贼”,则指向他在关键时刻的失误、政治上的斗争以及最终的悲惨结局,这些都为后世留下了无穷的.............
  • 回答
    袁崇焕这位名垂青史的明朝名将,为何在后世的评价中,尤其是网络时代,会承受如此多的“黑料”和质疑?这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历史事件、不同的叙事角度以及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解读方式。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承认袁崇焕这个人,在明朝末年的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绝对是一个不世出的将才。他敢于和如日中.............
  • 回答
    袁崇焕挥刀斩了毛文龙,这件事在明末留下的争议,就像是当年那场决定辽东命运的战场一样,至今仍未有定论。要说清楚袁崇焕为何下此狠手,咱们得把时间倒回那个风雨飘摇的崇祯初年,细细捋一捋这其中的恩怨情仇,以及站在这两人身后的,那些更为复杂的势力和考量。毛文龙其人:从“奇兵”到“祸根”咱们先说说毛文龙。这人算.............
  • 回答
    袁崇焕诛杀毛文龙,这桩历史公案至今仍牵动着许多人的心。要判断袁崇焕此举究竟是一己之私,还是出于为大明江山社稷的考虑,我们得剥开层层迷雾,深入到当时的具体情境,理解不同人物的动机和各方势力的博弈。首先,我们来看看“一己之私”的说法是如何产生的。最直接的证据便是袁崇焕事后获得的巨大权力。毛文龙被杀后,袁.............
  • 回答
    袁崇焕“坚请入城”这个说法,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通常我们说的是崇祯皇帝召他入京面圣,他奉诏进京。但如果抛开历史事实,我们来脑洞一下,袁崇焕如果真想做个“特洛伊木马”,他能不能打开北京城门?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掰扯。首先,得看袁崇焕这匹“木马”是怎样的设定。情景一:真实的袁崇焕,借机入城如果历史上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