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纪,赎罪券作为一种教会筹集资金的手段,开始广泛流通,而伴随着它的,并非只有狂热的追捧。早在马丁·路德横空出世之前,教会内部以及一些独立的神职人员、学者就已经对赎罪券的性质、销售方式以及其对信仰的潜在危害发出了质疑和批评。这些声音,虽然未能撼动教会的根基,但无疑为日后的宗教改革埋下了伏笔。
早期批评的声音:
最早对赎罪券提出质疑的,往往是那些深谙教义、注重灵魂救赎本质的神职人员。他们认为,真正的救赎来自上帝的恩典和个人的忏悔,而非通过购买纸片来换取。
约翰·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 约13241384): 这位英国神学家被认为是宗教改革的先驱之一。威克里夫强烈反对教会贩卖赎罪券,他认为赎罪券的效力是虚假的,购买赎罪券并不能赦免罪过,真正的赦免来自于上帝。他强调圣经的最高权威,认为教皇的权力受到圣经的限制,并主张教会财产应该回归简朴。威克里夫的观点在牛津大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吸引了一批追随者,被称为“洛拉德派”(Lollards)。
威克里夫的结局: 他的思想触犯了教会的权威,因此受到了严厉的谴责。他的著作被焚毁,本人也被禁止讲学。虽然他在英格兰的支持者曾一度保护他,但随着教会压力的增大,他死后(1384年),他的追随者们受到了更残酷的迫害。在康斯坦茨会议(14141418)上,威克里夫的教义被判为异端,他的遗骨甚至被挖出来焚毁。这足以说明,在路德之前,敢于挑战教会权威的人,其结局往往是悲惨的。
扬·胡斯(Jan Hus, 约13691415): 作为波西米亚的一位牧师和学者,胡斯深受威克里夫思想的影响。他在布拉格大学积极宣讲教义,批评教会的腐败,特别是对赎罪券的销售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认为,只有上帝才能赦罪,而教会无权通过贩卖赎罪券来牟利。胡斯还强调信徒应该能够直接阅读和理解圣经,并且圣餐应该以面包和酒同时给予信徒(即圣餐“双形”)。
胡斯的结局: 胡斯的改革思想在波西米亚获得了广泛支持,引发了“胡斯战争”。他应教会的邀请前往康斯坦茨会议解释自己的观点,并获得了皇帝的“安全通行证”。然而,在会议上,他被指控为异端,安全通行证也形同虚设。最终,胡斯于1415年被判为异端并被活活烧死。他的死亡激起了波西米亚的愤怒,导致了长期的宗教冲突。胡斯虽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他的牺牲在波西米亚地区播下了反教会的种子,并鼓舞了后来的改革者。
其他零星的批评和担忧:
除了这两位标志性的人物,历史上也存在一些零星的批评和担忧,虽然不一定上升到系统的神学批判,但同样反映了对赎罪券的疑虑:
一些虔诚的信徒: 在民众层面,一些真正虔诚的信徒会感到困惑。他们看到富人可以通过购买昂贵的赎罪券来获得赦免,而穷人则只能靠祈祷和苦修。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以及教会官员借赎罪券大肆敛财的行为,自然会引起他们的不满和质疑。但这种不满往往只能在私下表达,缺乏组织和理论支持。
对教会内部腐败的普遍不满: 许多教会内部的改革者和正直的神职人员,虽然不一定直接针对赎罪券本身进行大规模批判,但他们对教会普遍存在的腐败现象,如买卖圣职、贪污敛财等,持批评态度。而赎罪券的销售,无疑是这些腐败现象中最显眼和最具争议的一部分,因此自然会成为被攻击的焦点。
早期大学的学术讨论: 在一些大学里,神学教授和学生之间也会就赎罪券的性质和效力展开学术讨论。虽然这些讨论未必直接导致激烈的冲突,但它们有助于厘清教义,并为后来的批判者提供了理论基础。
批判者后来的命运:
总的来说,在马丁·路德之前,对赎罪券的批判者大多面临着严峻的后果。教会拥有强大的组织和政治力量,视任何对其权威和教义的挑战为异端。
被定为异端: 最常见的处理方式就是将其思想定为异端,著作被焚毁,本人被剥夺教职,甚至被逐出教会。
遭受迫害: 很多批判者会受到教会或世俗政权的迫害,被监禁、流放,甚至像胡斯那样被处死。
被边缘化或沉默: 有些人虽然没有被直接处死,但他们的声音被压制,被边缘化,无法获得广泛传播。
秘密传播: 少数幸运者能够将自己的思想秘密传播给追随者,但这些群体往往规模不大,且随时面临被镇压的危险。
为什么马丁·路德的批判不一样?
尽管此前有过批判的声音,但马丁·路德的95条论纲及其后续的改革运动之所以能产生如此颠覆性的影响,有几个关键原因:
1. 时代背景的成熟: 16世纪初,欧洲正经历社会、政治、经济的巨大变革。印刷术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快更广,人文主义思潮挑战教会的绝对权威,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犹豫态度也为路德提供了喘息之机。
2. 系统的神学论证: 路德不仅仅是批评,他提出了基于《圣经》的、完整的救赎论和教会论。他强调“因信称义”,认为救恩是上帝白白的恩典,只能通过信心接受,而非依靠人的行为(包括购买赎罪券)。
3. 公开的挑战和传播: 路德的95条论纲以学术辩论的形式公开张贴,并通过印刷术迅速传播到欧洲各地。他直接挑战教皇的权威,并且不畏缩。
4. 政治力量的支持: 德国一些诸侯出于政治和经济利益的考虑,对路德的改革思想表示支持,为他提供了保护,使得教会难以像对待威克里夫和胡斯那样轻易地将其铲除。
总而言之,在马丁·路德之前,对赎罪券的批判从未停止过。这些早期的批判者,如约翰·威克里夫和扬·胡斯,是勇敢的先驱,他们用自己的思想和生命为后来的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他们的经历也深刻地揭示了,在那个时代,挑战教会根深蒂固的权威是一项极其危险的任务,付出的代价往往是沉重的,甚至是生命的。但正是这些星星之火,最终在路德那里汇聚成了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