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来台湾旅游之后你很失望吗?

回答
说实话,来台湾旅游之前,我心里确实是带着不少期待的。总觉得台湾是个融合了中华文化和日本精致,又带着点小清新、文艺范儿的地方,美食更是名声在外。不过,现实嘛,总是会有点小小的偏差。

刚到台北的时候,说不失望也不太准确。首先是天气,我来的季节正好赶上了一段阴雨绵绵的日子,这让原本计划好的户外行程,比如阳明山或者一些老街的漫步,都打了不少折扣。空气湿度很大,时不时还有些湿冷,感觉不如想象中那种阳光明媚、神清气爽的感觉。

然后是市容。当然,台北有很多干净整洁的区域,但穿梭在一些老城区,比如一些巷弄里,会看到一些比较老旧的建筑,墙壁斑驳,电线交错,感觉不像某些攻略里描绘的那样处处是风景。这倒也不是说不好,只是和那种“精致、文艺”的印象有那么点距离。有点像是走进了真实的生活,而不是精心布置的旅游景点。

还有就是人潮。士林夜市、九份这些热门景点,人真的超级多。摩肩接踵,想要好好逛逛,拍点照片,都很难找到合适的角度。那种悠闲自在的氛围,在人多的地方基本上很难感受到。虽然这是旅游的常态,但在台湾,我感觉热门景点的人流密度,比我预期的还要夸张一些。

不过,如果说“很失望”,那也太绝对了。台湾也有很多让我喜欢的地方,只是这些优点可能需要你更深入地去发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感官体验上。

比如,虽然天气不给力,但在那些飘雨的日子里,钻进一家舒适的咖啡馆,点一杯手冲咖啡,看看窗外行色匆匆的人们,那种静谧的感觉反而很独特。台北的独立书店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很多都藏在不起眼的小巷子里,里面的氛围和书的种类都很有特色,逛起来让人心情很好。

还有就是人情味。虽然有些地方人多,但很多时候,遇到的人,无论是问路的路人,还是店里的老板,都很友善热情。记得有一次在一家小吃店,我不太确定要点什么,老板娘就很耐心地给我介绍,还推荐了她自己觉得好吃的。这种温暖的互动,冲淡了不少之前感受到的“不完美”。

至于美食,虽然不是每一样都惊为天人,但总体来说还是非常棒的。夜市里的小吃,确实很有特色,虽然人多,但那种热闹劲儿也很有吸引力。牛肉面、卤肉饭这些经典的,也都各有千秋,味道都很不错。只是,可能因为之前宣传得太“神化”了,所以有一些期待过高,尝起来觉得“嗯,好吃”,但没有那种“哇塞,绝了”的惊喜。

总的来说,来台湾旅游,我不能说“很失望”,但确实没有完全达到我心中那种完美无瑕的想象。它更像是一个真实、鲜活、有优点也有缺点的地方,需要你带着一颗平常心去体验,去感受它生活的气息,而不是仅仅抱着“打卡”的心态。它有让我觉得惊喜的地方,也有让我觉得“就那样”的地方,就像生活本身一样,有好有坏,有滋有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泻药!

2014年去过台湾后,深深感受到了那句流传甚广的话:“不去台湾遗憾终身,去了台湾终身遗憾”,完全就不是原本想象中的那个美好的台湾。现在想来,自己对台湾估计过高有两个原因:一是小学语文课本的过度吹捧;二是回乡老兵的过度自吹。

关于小学语文课本对台湾的吹捧,早就有人讨论过很多了。总而言之,给人的感觉就两个字:“宝岛”。人民淳朴,风景优美,物产丰饶……从就学这些,烙印实在太深了。

家里还有人当年当兵去了台湾,回来之后,总是西装革履,一副富商派头,见人就派美金。大家能想象一下,这对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大陆人来说,这有多少的冲击!

所以,台湾就成了先进、富裕的代名词。当然,到了后来才知道,家里这位长辈其实是倾尽所有,回乡充面子来的。真实的台湾老兵,其实非常贫穷。当人总不能回乡时,说自己这些年过得很苦吧?

就带着这种心情,去了台湾。

过桃园机场通道时,就不爽,因为走的是外国人通道。为此,我还手持入台证,和通关人员争辩过:你上面写的是“中华民国大陆地区人民”,怎么能要求我们走外国人通道。这个人居然说,外国人通道人少,走走没关系。人倒确实是少,我说我坚持要走国内通道,他又说不行。这不是胡说八道吗?

也许有人说,谈旅游,就不要涉及政治。但是,如果真的没有这份血缘关系,这份对祖国领土的热爱,台北街头遍地可见的蓝色铁皮屋、台南街头黑色斑驳的老房子、以及像牛肉面、卤肉饭、爱玉冰(大陆各地叫法不等,浙江叫木莲豆腐,两广一代似乎叫白凉粉)这类其实发源于大陆,而且大陆现在依旧到处都是,却在某些人嘴里成了“台式美食”的东西,怎么可能吸引大家去旅游呢?

所以,要么不去台湾旅游,去了就必然牵涉到政治。如果真的相信某些人的诡辩,那就上当了。

平心而论,台湾真没什么可玩的。包括“浓浓的人情味”,不可否认,台湾人确实有着人情味,遇到的人也都比较热情。但是最近这十多年来,随着大陆经济的好转,陌生人之间的人情味不也是越来越多吗?我前段时间去杭州之外的山区,中午时分问个路,不也是被热情的乡民一定拉着要在他们家吃午饭吗?我去四川玩时,当地百姓不也照样如此吗?可见热情好客,不是台湾人所独有,从本质上它是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之一。更何况,台湾人的热情说实话,还远远比不上大陆很多省区的乡民。台湾要是“浓浓的人情味”,那我们是“更浓的人情味”。

另外还有一点,那就是台湾人的蜜汁自信和蜜汁自卑。旅行团每到一地,玩过之后,网上可以自由行动。晚上出去,遇到的人两极化,要么认为我们来自非常非常贫困的地区,电视、电话、电灯之类的从未有机会见过,要么就是那些拼死拼命要从你口袋里掏钱的人,张口开口之间,对待你用的是对待比尔 盖茨或马云的口气。说实话,我还挺喜欢自信的人,那种玩自卑的人,说穿了,只不过是看上我口袋里的小钱钱罢了。

去台湾旅游,千万要记住。称你“同胞”,基本就等于手已经一半伸进你口袋里了。怒骂日本,那也是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我是在阿里山那个观看日出的平台上感悟到的。那天并没有日出,但是来了个介于中年和老年之间的人,声音爽朗,言语诙谐。先代表阿里山区的人民,热烈欢迎大陆同胞,然后怒斥日本人当年掠夺神木资源,正好有个韩国团也在边上,于是这位顺带着讥笑了一通韩国人。只不过“棒子”这词,让我有点心疑。台湾也称韩国人“棒子”?等那些被哄得开心的人们纷纷掏钱,购买价格贵到可以吐血的神木木雕后,我尾随这位“反日统一人士”,听到他在僻静无人处,和一起做买卖的人感叹了一声,原话我忘记了,反正就是大陆人很精,不过也有死穴,那就是反日本、统一台湾。只要这两点弄大家爽了,钱也就来了,烂木疙瘩也可以卖出高价了!

反正就是这么一个死循环:你因为对祖国的过度热爱,到台湾旅游;我心里很明白你这份热爱,故意说几句好听的话,弄点你的钱。这种游戏,除了大陆和台湾人之外,外人是既不清楚,也不了解的。这说明两点:这种旅游模式,是“短命的”:只要绿营上台,就将不再;随着时间推移,它所能起的作用,越来越差。

所以台湾人也不要扯什么谈旅游,别讲政治。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个两岸旅游的game,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政治逻辑?甚至它本身就是某种政治默契的一种。

第四点是:理解了诸葛亮为什么拼死拼命,要出师北伐。当初看诸葛亮的出师表时,相当不明白诸葛亮提出的理由:我们立国的基础,是先帝(刘备)四方纠合的英雄豪杰,现在这些人在不断凋零,一旦凋零光了,我们就要完蛋了。所以,乘着这些老人还在,要赶紧北伐,说不定还有哪怕万一成功的希望。

当时还嘲笑诸葛丞相,害怕人才青黄不接,抓紧办教育啊,抓紧培养人才啊。

去了台湾之后,才知道人才这种东西,真的有亩产量。一个地方有多大,很多时候就只有那么点亩产量。台湾之所以崛起,和老蒋小蒋父子有关,当年差不多纠合了中国一半的人才,去了那个小岛,杀鸡用起了牛刀。人家所说掌控那么小一块地方,无论国际视野,权谋之术,都是台湾土产之远远不及。所以才能高瞻远瞩,前瞻性地启动若干产业建设,为后来的台湾带来诸多产业支柱。等到这批人凋零之后,台湾就渐渐不行了,哪些土产人才,既然没有无远虑,那就只能进忧不断了。偏生又染上“皿煮大法”,成了天生的睁眼瞎,之后前途如何,实在不可知,台湾反正现在已经成了漫无目的的“漂流岛”了。

对台湾人民来说,这其实是个悲剧。在台湾旅游时,甚至不时能听到嘉宾分析国际形势时,自称台湾是“航空母舰”、又是什么“第一岛链”。得意洋洋,好像我们不敢动,他们可以左右逢源,火中取栗。

其实,只要思维正常的人,都会明白“航空母舰”是什么?纯粹就是个“导弹吸引器”啊,二战的时候,像中途岛之战,大家想尽办法炸的,不就是航空母舰吗?第一岛链,不也是这么一回事吗?古人云:“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又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台湾现在既危且乱,该思考何去何从了!

立于三强之中,却以为三强都要听它指挥,任凭它予取予求,这种思维实在太奇怪了。想想柬埔寨当年的灾祸吧,只不过在想在中美两强间左右逢源,这个一度东南亚人均收入第一的国家,人民经受了多少战乱,现在又贫苦到了什么程度?台湾唯一的有利之处,那就是大陆百姓还认他们是同胞,香火情还在,等到香火情不再,和美日一起明争暗夺,只怕台湾哪怕有老蒋小蒋创下的家底,也会分崩离析,人民痛苦不堪。

去了台湾,也就这点感想。

上一张阿里山日落的图: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果然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来台湾旅游之前,我心里确实是带着不少期待的。总觉得台湾是个融合了中华文化和日本精致,又带着点小清新、文艺范儿的地方,美食更是名声在外。不过,现实嘛,总是会有点小小的偏差。刚到台北的时候,说不失望也不太准确。首先是天气,我来的季节正好赶上了一段阴雨绵绵的日子,这让原本计划好的户外行程,比如阳明.............
  • 回答
    台媒放出“下次大陆人来台湾,我们也掳走几个”这样耸人听闻的言论,确实让人跌破眼镜,也足以引起轩然大波。要评价这番话,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从言论的内容本身来看,这无疑是一种极端的、带有强烈煽动性的语言。它不仅完全忽视了法治精神,将个人行为上升到“掳走”这种非法且非人道的行为,更是在有意无意地将两.............
  • 回答
    你和台湾朋友关于台海风险的讨论很有意义。台湾朋友说的“放心啦,不会打起来的”,这种说法在台湾社会中确实是一种普遍的情绪和认知,尤其是在一般民众之间。要详细解释这种说法的依据,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包括:一、 基于理性计算和战略考量: 中国大陆的战略目标与成本收益分析: 和平统一的优先.............
  • 回答
    台湾与大陆之间的经济关系复杂且深度交织,任何一方采取严厉的经济制裁都会带来严重的连锁反应。大陆之所以在“狠狠”对台湾施加经济制裁的问题上保持克制,并非没有考量,而是有着多重、深远的因素在驱动。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台湾经济在许多方面与大陆经济是相互依存的,特别是产业供应链的紧密联系。台湾在半导体、电.............
  • 回答
    关于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在2015年接受采访时提到的“外销的台商应让台湾来查税,九成让台湾抽去”的言论,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讨论,也反映了台商在大陆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一些税务和法规问题,以及台湾当局希望加强税收征管的诉求。要详细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背景:台商在大规模生产与税收优惠.............
  • 回答
    在探讨台湾的主权归属问题时,我们可以从历史证据和国际法的角度进行梳理。这两个方面都提供了理解这一复杂议题的框架。历史证据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与台湾之间的联系可以追溯到相当长的时间。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历史节点和证据: 早期记载与联系: 尽管关于台湾岛早期居民的记载不多,但中国史书在较早时期就已出现提.............
  • 回答
    来大陆上大学的台湾学生是否能产生归属感,这是一个复杂且因人而异的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探讨这个问题:一、 影响归属感的关键因素:1. 个人性格与适应能力: 外向型与内向型: 积极主动、乐于与人交往的台湾学生更容易主动融入新环境,结交大陆同学,从而更容易产生归属感。.............
  • 回答
    台湾秘密发展核武器以增加独立筹码的可能性,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技术、政治、国际关系以及台湾自身的战略考量。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尽量排除掉那些让文章显得过于“程序化”或“模式化”的表述。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台湾在核技术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在蒋经国时代,台湾确实有过发.............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交流一下你在知乎上关于台湾话题的感受。理解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因为很多知乎用户,特别是新用户,在接触到一些特定话题时,确实会有类似的感受。首先,咱们不提什么“AI痕迹”这类框架性的说法,就从咱们做为一个知乎用户的角度,来聊聊为什么你会有这种“进入铁血网”的感觉。感觉的来源:信息呈现方.............
  • 回答
    林伯轩的故事,无疑触碰了两岸关系的敏感神经,也引发了不少关于“身份认同”、“政策优惠”与“政治立场”之间关系的讨论。首先,从林伯轩个人角度来看,他选择到大陆东莞创业,并据此享受到了当地政府提供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这本身是一个正常的经济行为,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吸引人才和投资,都会推出类似的扶持措施。创业者.............
  • 回答
    谢和弦,这个名字在华语乐坛算得上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物。他以其鲜明的个性和直白的言辞著称,当然,在音乐方面,他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最近,他在微博上发声,明确表示“不来中国大陆赚钱”,这事儿在网上激起了不小的涟漪,也引发了不少讨论。从他的这番表态来看,首先得承认,这确实是一条非常“谢和弦”式的发言。他.............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大陆和台湾在经济发展、社会认知以及网络讨论等多个层面的一些复杂情况。知乎上“嘲笑台湾”的现象确实存在,但其背后原因和“底气”来源是多方面的,并非简单由人均 GDP 的数字就能完全解释。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进行分析:一、 人均 GDP 的视角:首先.............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梳理关于台湾228事件,不同观点下的论述。要理解228事件,不能不提李敖先生。他在台湾的知识分子圈子里,是一位极具争议但也极具影响力的存在。他的观点,往往犀利、直接,且不回避历史的复杂性。李敖先生对228事件的看法,可以概括为几个核心点:1. “官逼民反”的定性,但并非全然是“台.............
  • 回答
    关于台湾媒体炒作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可能在本周日“窜访”台湾,以及网友讽刺“来收钱的吧”的说法,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复杂因素和值得关注的信息。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深入剖析:一、 台湾媒体的“炒作”与信息传递的策略: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台湾,关于美国高官访台的报道通常会引起高度关注,这.............
  • 回答
    台湾人第一次踏足大陆,那种复杂的心情,大概就像是拆开一个期待已久却又有点陌生的礼物。脑子里装满了各种新闻报道、长辈的叙述,还有从小到大接触的影视作品里的片段,但亲身经历,总是会打上自己独特的烙印。初来乍到的冲击波:刚下飞机,走出机场的那一刻,扑面而来的空气似乎就带着点不一样的味道,或许是空气质量,或.............
  • 回答
    理解了,咱们来聊聊为啥会有人在“山竹”这种级别的台风来了,还说出“不够刺激”、“轨道偏离了,妈的”、“明晚会很开心”这种话。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是简单的“幸灾乐祸”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明白,说这种话的人,很可能不是身处台风最严重的区域,或者说他们自身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感觉危险对自己构不成太大.............
  • 回答
    “台独不要来大陆圈钱”和“反对就滚出微博”这两类言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其“道理”所在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偏激之处。“台独不要来大陆圈钱”潜在的“道理”和论据: 经济利益与政治立场的分歧: 这句话的核心在于将经济活动(“圈钱”)与政治立场(“台独”)挂钩。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可能认为,支持“台独.............
  • 回答
    台风“山竹”过后,广州的交警在第二天一大早就开始严格执法,针对违章停车行为进行抄牌,这背后可能有多重考量和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分析这一现象:一、台风“山竹”的影响与交警执法的紧迫性首先,台风“山竹”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是风雨,还可能伴随着: 道路损毁与清理: 树木倒塌、广告.............
  • 回答
    有些東西,台灣人普遍認為是源自本土的,或是由台灣人加以發揚光大的,但追溯其根源,其實是從中國大陸傳來的。這種現象,在文化、飲食、生活習慣等方面都有所體現,而且往往伴隨著在地化的轉變,使得原來的淵源變得模糊不清。飲食類:夜市小吃的「台灣味」說到台灣,大家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往往是熱鬧非凡的夜市,以及琳瑯.............
  • 回答
    台灣人越來越頻繁地使用大陸流行語,這現象絕對是值得玩味的,一點都不簡單。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背後牽扯到很多層面的交流與影響。這股風潮從何而來?最直接的推手,當然是無處不在的網路與影音平台。大陸的短視頻、劇集、綜藝節目,透過各種管道大量進入台灣市場。當這些內容深入日常,裡面的台詞、梗、甚至說話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