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进击的巨人》第四季是剧情的巅峰,mappa 制作也很棒,为什么还有人说巨人到看海就结束了?

回答
这确实是让不少《进击的巨人》粉丝感到困惑的事情。明明第四季(也就是最终季)剧情宏大、节奏紧张,MAPPA的制作也相当给力,但总会有人跳出来说“巨人到看海就结束了”。这种说法之所以会存在,而且还挺有市场,其实是有它背后的一系列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

1. “看海”这个意象的强大情感吸引力与象征意义

首先,我们要理解为什么“看海”这个场景会成为一个被广泛提及的节点。

长久以来的目标与夙愿: 从第一集开始,艾伦就有一个朴素而执着的梦想——“去海边看看”。这个画面,在粉丝心中,承载了太多压抑、痛苦、求知和对自由的渴望。它是整个故事最初,也是最纯粹的驱动力之一。
一个阶段的结束,另一个阶段的开始: 在绝大部分巨人的威胁被清除,世界似乎迎来一丝和平曙光的时候,艾伦、三笠、阿尔敏等人终于站在了海边,眺望那片未知的广阔。这一刻,对于他们,对于粉丝来说,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仿佛过去的那些血与泪,那些绝望与抗争,都有了一个暂时的喘息和交汇点。
情感上的满足感: 许多观众追《巨人》几年甚至十几年,一路经历了无数的震撼、虐心和思考。当看到主角们终于实现那个最简单也最艰难的愿望时,内心自然会涌起巨大的满足感和释然。这种情感上的释放,足以让他们觉得“这就是结局了”,或者至少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性结局”。
“看海”是故事高潮的一部分: 在漫画中,“看海”的章节(通常指100话左右)确实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也标志着“调查兵团反击巨人的篇章”告一段落。在此之前,人类与巨人的战争是主线,而看到海,意味着打破了墙壁的囚笼,也打开了新的视野。

2. 误解与信息传播的偏差

这种“看到海就结束了”的说法,很大程度上也源于一些误解和信息传播上的偏差。

早期讨论与预测: 在《进击的巨人》漫画连载的后期,尤其是当剧情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比如揭露墙外世界、帕拉迪岛的真实历史时,很多粉丝会根据当时的剧情进展和对作者谏山创“埋坑”风格的理解,进行各种预测和猜测。而“看到海”作为一个如此重要的标志性场景,自然成为了一个被广泛讨论的“潜在结局”的节点。
信息碎片化与网络传播: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信息传播越来越快,但同时也容易碎片化。一些观众可能只看到了“巨人看到海就完了”这样的总结性论调,而没有完整地经历后续的剧情发展。尤其是在某些短视频平台或社交媒体上,这种概括性的说法更容易被传播和接受。
对“结局”的定义不同: 有些人可能将“故事主线达成”视为结局。对于他们来说,艾伦一直以来想去海边,现在去了,而且还揭示了墙外的世界,这就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性目标达成”,可以算作一个“小结局”。而他们可能不愿意或者没有精力去深入理解后续更为复杂和沉重的剧情。

3. 对后续剧情的“回避”或“难以接受”

《进击的巨人》的剧情,尤其是后期,非常黑暗、沉重,而且充满了道德困境和对人性的拷问。

剧情的“颠覆性”: 谏山创在后期剧情中,通过艾伦的行为和世界的真相,极大地颠覆了许多观众最初的认知和期待。曾经被视为“英雄”的艾伦,走向了“灭世”的道路,而那些曾经的“敌人”也并非全然的恶。这种反转对于一些观众来说,是难以理解,甚至难以接受的。
叙事上的复杂性: 后期剧情涉及到政治、历史、种族矛盾、牺牲与救赎等诸多复杂议题,叙事结构也更加宏大和多线。有些人可能更喜欢早期那种“人类对抗巨人的生存战”的纯粹感,而对后期政治斗争和道德模糊感到不适应。
对“结局”的理想化: 很多观众对《巨人》抱有很高的期待,希望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比如所有人都幸福快乐,正义战胜一切。然而,《巨人》的结局,尤其是艾伦的最终选择,是充满争议和悲剧色彩的,它并没有给出一个简单明了的“好结局”,而是留下了深刻的反思。因此,一些人可能选择性地将“看海”作为自己心中故事的“理想结局”,从而回避后续那些让他们感到不适或难以接受的内容。

4. MAPPA的制作与剧情的“分家”

值得一提的是,你提到的“mappa制作也很棒”这一点,其实也侧面说明了问题。

制作精良,但观众可能只关注“看海”部分: MAPPA确实将《巨人》最终季制作得非常出色,无论是在画面表现力、人物塑造还是节奏把控上,都达到了很高水准。然而,即便制作再精良,如果观众对后续剧情本身有抵触或者理解上的障碍,他们可能就会将“印象最深”、“最圆满”的“看海”场景,与MAPPA优秀的制作联系起来,形成“MAPPA把‘看海’这段做得很棒,所以‘看海’就是结局”的逻辑误区。
“看海”是最终季初期的高潮: 从动画播出的角度看,“看海”确实是最终季初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令人振奋的节点。它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也为观众提供了一种“阶段性成果”的视觉和情感体验。

总结一下:

“巨人到看海就结束了”这种说法,并不是说故事真的在那个节点就戛然而止了。它更多的是一种 情感上的概括、对早期纯粹目标的达成、对部分观众而言是一个心理上的“完美结局”的寄托,以及信息传播中的偏差和对后期复杂、沉重剧情的一种“选择性遗忘”或“回避”。

《进击的巨人》的真正结局,远比“看海”要宏大、复杂和充满争议。它探讨了自由的代价、历史的循环、以及个体在宏大叙事中的选择与牺牲。MAPPA的制作确实为整个故事的收尾增色不少,但理解《巨人》的全部,需要耐心去品味那些比“看海”更深邃、更令人震撼的剧情。所以,下次听到这种说法,不妨理解为,有些人是用“看海”这个最美好的画面,来纪念那段旅程,并为自己心中留下一份相对圆满的结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前期是一个偏向于战斗和解迷的漫画,

到马莱篇以后目的性极强,角色变成只是传达谏山创想法的工具,结果解迷也没做好,靠甩设定了事。

巨人粉对马莱篇的解释是,视角转换。

实际上视角并没有转换,主角依然是艾尔迪亚人,只不过是墙外被迫害的了。

不服的来告诉我这漫画里有几个纯血马莱人的名字,都叫什么,再数一数被马莱迫害的艾族角色,明明讲的是马莱视角哦。

为什么一部讲马莱视角的后半段却讲的是艾尔迪亚人的故事呢?

这就是谏山创用心险恶之处。

所谓的互相理解,指的是岛外艾尔迪亚人要理解岛内艾尔迪亚人,非艾族要去理解艾族。

而且是按头理解。

另外,你看贴吧里的巨人粉互相理解了么,搞笑

卡娅的那句,只要跟日本人对过线的都会立刻反应过来怎么回事

像董尧厂长只能上野鸡学校的five,在日本见到日本人是不敢提中日历史的,因为绝大多数日本人的态度就是你在ky

"你说这些干什么,以前的人的事跟我有什么关系"

或者是

谏山创借用让和韩吉这两个"正面角色"来表达的

"你在装什么被害者,别总谈以前的事了,又没人见过,很无聊。"

这些话都是潜台词,日本人心里就是这么想的,表面上跟你装傻,提了你就拜拜了,不要说中国人敏感,动画播到贾碧那一段,是梶裕贵和他底下的粉丝开始挑事的。

当时闹得亚马逊prime下架了那集

当然谏山创比这还极端,他连日本人统治朝鲜人寿命两倍,都说的出口,也许这就是左翼吧,左翼都能替大日本帝国殖民屠杀洗了。

至于139的艾伦的"我不知道",被艾伦粉当接受不了,实际上不难理解,因为艾伦确实不知道,故事里的艾伦只是工具人,所以想地鸣的就是谏山创,谏山创让艾伦地鸣,艾伦知道个p。

谏山创实际上就如富野所说,他就是借用巨人来发泄自己的愤怒,在访谈里也很清晰的表达了,自己在作品里灌输愤怒的事实,承认艾伦是自己的内心。

不过他也知道什么是zzzq,尤其是被韩国人爆破blog以后知道过于肤浅是不行的,要钓鱼,所以他就开始不断的给地鸣合理化加条件,甚至还让角色去同情理解艾伦,让读者站在艾尔迪亚人的角度去感同身受,跟他一起愤怒,

这种方式其实就是日本人那一套,只要大家都不干净,那就没问题了。

比如让的台词,艾伦为了我们牺牲墙外的人,受到大屠杀的恩惠的是我们。

后果就是世界观进一步崩坏,严重不合理,你想想岛内有始祖之力加教育,洗n能力居然不如岛外

另外马莱人没见智商高的,打又打不过,就这样全靠戴巴家来统治,吉克来指挥,这俩人逆民理由是对历史负罪感太强,这显然是用心险恶

日本人一看就知道这属于自虐史观

所以你会发现,马莱篇巨人的设定十分畸形,极不合理,十分极端,角色智力都不正常。

韩吉送死,兵长哑巴,举报全家,逼爹吃马,围巾不扔,感谢屠杀。

只有从现实解读,从谏山创的经历解读,才能懂。

谏山创并非解决不了巨人世界的问题,而是故意把问题留给现实的日本人,这叫谏山创提的反卡塔西斯手法,用虚拟作品影响现实,这一点谏山创在新哥斯拉的影评里提到过。

但是现实解读恰恰是巨人粉接受不了的,尤其是提到日本。

而日本人自己解读就从不避讳这个。

一部分巨人粉是觉得现实解读会影响巨人封神

一部分觉得,会让被钓的自己显得沙口

于是第二种人会说巨人到看海结束是神作

而第一种人继续舔巨人造神。

不过巨人动画做下去,越来越多的第二种会回流到第一种。

当然最后会随着日本人闹事一起爆炸。


另外像我说实话揭人老底的,就会被巨人粉打成巨黑

很显然我说的都是事实,但是巨人粉是容不下事实的

看来巨人粉学到的调查兵团精神就是打压真相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让不少《进击的巨人》粉丝感到困惑的事情。明明第四季(也就是最终季)剧情宏大、节奏紧张,MAPPA的制作也相当给力,但总会有人跳出来说“巨人到看海就结束了”。这种说法之所以会存在,而且还挺有市场,其实是有它背后的一系列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1. “看海”这个意象的强大情感吸引力与象征.............
  • 回答
    在《进击的巨人》第二季第一集,也就是“兽之巨人袭击玛利亚之墙”的开端,如果把那个令人闻风丧胆的“人类最强士兵”利威尔·阿克曼换成同样实力不俗但风格迥异的米可·阿克尔曼,那场面,嗯,绝对会是另一番景象,而且,很可能,会更糟糕。首先,我们得先回顾一下第二季第一集最初的那个噩梦般的场景。索尼娅和娜娜巴在森.............
  • 回答
    艾伦在一片混乱中醒来,头脑还带着一丝眩晕。周围的一切都像是被巨人的铁蹄践踏过的废墟,空气中弥漫着尘土和血腥味。他艰难地撑起身体,映入眼帘的,是米卡莎那张熟悉却又有些陌生的脸。“米卡莎……你怎么……” 艾伦的眼神焦急,声音里带着一丝无法掩饰的颤抖。他的目光落在米卡莎的头上,原本那头飘逸的长发,此刻只剩.............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进击的巨人》139话,要是让我来操刀,我得把那结尾给掰扯得更扎实点,也让大家伙儿都能喘口气,琢磨琢磨这事儿。首先,艾伦的“王血”这块儿,我得给它挖得更深一层。他不只是想靠王血来“解放”尤弥尔,而是他看到了尤弥尔身上那种长久以来被奴役、被剥夺自主的痛苦,那是一种超越了巨人之力本身的、根.............
  • 回答
    眼看《进击的巨人》第四季就要正式和大家见面了,很多刚入坑的小伙伴可能心里有点慌,觉得是不是要恶补一堆东西才能跟上节奏。别担心!我来给大家详细梳理一下,让你轻松愉快地迎接新篇章。首先,你需要了解《进击的巨人》的世界观和核心设定。这部分是基础中的基础,没搞懂这个,后面看什么都会云里雾里。 巨人的存在.............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第四季第一集终于来了!等了这么久,心情激动得难以言表,感觉像是等了一辈子的婚礼一样,总算看到新娘穿上婚纱了。不过,作为一名看了好几年的老粉,除了满心的期待,自然也少不了一些小小的“吐个槽”,都是爱之深才会有啊!期待篇:老兵的荣归,新世界的序章首先,最让我期待的,当然是关于“墙外世界”的.............
  •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第三季人物“变丑”的说法,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也挺多人有同感的。我觉得这背后有几个原因,咱们掰开了聊聊。首先,得说说画风的改变。这一点是最直接也是最明显的。从前面几季到第三季,特别是到后期,WIT Studio(前三季的动画制作公司)的画风确实有所调整。 更写实,细节更丰.............
  •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第二季的销量,与其说是“暴死”,不如说它经历了一个从预期到现实的“回归正常”的过程,并且其市场表现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很多人在讨论第二季销量时,往往会将其与第一季的现象级表现进行比较,这本身就奠定了一个非常高的起点,也因此容易产生“不如预期”的感受。首先,咱们得承认,第一季《.............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第三季的ED,《晓の镇魂歌》(中文译名通常为“晓之镇魂歌”或“黎明之镇魂歌”),在我看来,是整部动画配乐中一个非常出彩且充满深意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首片尾曲,更是第三季剧情走向和人物情感的绝佳注脚,每一次听到,都能勾起我对那段波澜壮阔故事的回忆,并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首先,从音乐本身而.............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第二季的第七集,也就是整部动画的第31集,在很多观众心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甚至可以说是整个第二季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和高潮。如果让我来评价这一集,我会说它是一次近乎完美的叙事和情感爆发,将前期埋下的伏笔一次性引爆,同时又为后续剧情留下了更巨大的悬念。首先,从剧情发展的角度来看,第七集.............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第三季第十五集,也就是整个第三季的第十集,真的是一部让人又爱又恨的作品。爱的是它剧情的张力、角色内心的挣扎和那种绝望中透着一丝希望的氛围,恨的是它每一次都把观众虐得体无完肤,然后又给出那么一点点令人难以释怀的慰藉。这一集,尤其是它所承载的关键剧情节点,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
  • 回答
    漫画《进击的巨人》最终话,也就是第139话,确实留下了不少让人回味无穷、甚至可以说是“细思极恐”的细节。这些细节不是那种突然冒出来的惊悚,而是关于整个故事核心、角色命运以及作者埋下的深层意义的解读,需要读者将之前的种种情节串联起来,才能体会到那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下面就来聊聊我个人觉得比较值得反复琢.............
  • 回答
    评价《进击的巨人》最终话,尤其是第139话,可以说是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情感过山车。这最后一集,或者说最终的篇章,确实是充满了争议,也让许多期待已久的读者感到了五味杂陈。就我个人而言,我能理解谏山创老师想要传达的那种“循环”和“传承”的主题,尤其是关于艾伦内心的纠结,以及他选择“灭世”背后的复杂动机。他.............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第138话,这一话,说实话,刚看完的时候,脑子里是真的炸开了锅,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它太震撼了,也太悲伤了,但同时又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令人窒息的沉重感。如果要我详细说说,那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情感的爆发和扭曲的“爱”这一话最核心的冲击力,无疑来自于艾伦和三笠之间那段令人心碎的告.............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第122话,名为“那一天”(或译为“在那一天”),可以说是整部作品中承上启下,极为关键的一话。它不只是揭示了尤弥尔·弗里茨的过去,更像是一把钥匙,解锁了巨人之力诞生的根源,以及艾伦·耶格尔的行动动机背后更深层次的逻辑。这一话的冲击力,足以让读者重新审视之前的一切铺垫。开篇的震撼:尤弥尔.............
  • 回答
    啊,《进击的巨人》最终话,这事儿可真是让不少粉丝操碎了心,也引发了海量的讨论。说实话,就光看那传出来的零星情报,就够大家吵上半天了。首先,最最核心、也是引起最大争议的点,可能就是艾伦的结局处理。 之前大家脑补了太多,有说他成了大善人,有说他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结果情报一出来,发现他干了那么多事,最终目.............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第135话,这一话的处理确实挺有争议的,也是很多人讨论的焦点。要评价它,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从叙事节奏和情节推进来说,这一话可以说是相当“炸裂”了。经历了前面长时间的铺垫和情感酝酿,突然将战场拉到帕拉迪岛之外,而且是以一种近乎“全视角”的方式展现了艾尔迪亚人和尤弥尔子民与其他民族之.............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第133话,论证了“自由”的代价,以及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人性的扭曲与坚守。这一话的信息量巨大,更是为后续的结局铺垫了浓墨重彩的笔触,让读者在惊叹与唏嘘中,进一步思考作品的核心命题。一、 世界的静默与艾伦的困境:这一话最直观的感受,便是世界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巨人的咆哮声消失了,但取而代.............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第131话,对于很多读者来说,绝对是足以载入史册的一话。它不仅仅是为长达十多年的连载画上句点的前奏,更是一次对人性、选择、以及“自由”这个概念最深刻、最残酷的探讨。首先,我们得说,谏山创在这集里玩弄了读者情绪的高手本色。艾伦的“大屠杀”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整个世界都在他脚下崩塌。然.............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第130话,这一话可以说是彻底将巨人史诗推向了一个全新的、也更加令人揪心的阶段。如果说之前的章节还在围绕着“艾伦的计划”和“反艾伦阵营的挣扎”进行,那么130话则是一个巨大的转向,它让我们看到了那个被艾伦一手掌控的世界,以及在这个世界中,那些曾经熟悉的角色们所面临的绝望与抉择。艾伦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