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还不开始征收房地产税或者空置税?应不应该征收房地产税?

回答
关于房地产税和空置税,这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且争议颇多的议题。在中国,这两项税收的推迟和讨论,背后牵扯着复杂的经济、社会和政治考量。

为什么还没开始征收?

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全新的税种,尤其是一个影响如此广泛的税种,绝非一拍脑袋就能落地。它需要一个相当漫长且审慎的酝酿过程。

1. 立法流程的复杂性: 房地产税作为一种新的税种,需要在全国人大层面通过法律,这个过程本身就需要充分的调研、草案的起草、广泛的意见征集、反复的审议修改,以及最终的表决通过。这本身就需要时间。

2. 利益集团的博弈: 房地产市场牵涉到数以亿计的房产所有者,其中很多是中产家庭,房产是他们最重要的资产。征收房地产税无疑会增加他们的持有成本。同时,房地产行业本身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房地产开发商、中介机构等利益相关者,也可能对新税种的征收持保留甚至反对态度。在这些利益的拉扯中,政策的制定必然会更加谨慎。

3. 经济环境的考量: 房地产税的征收时机对宏观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如果经济正处于下行压力较大,或者房地产市场本身正在经历调整期,此时突然引入一项增加持有成本的税种,可能会对市场信心造成进一步打击,加剧经济的波动。政府需要权衡“堵住税收漏洞”和“稳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4. 配套措施的准备: 房地产税的征收需要一套完善的配套机制,比如:
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完善: 准确掌握全国范围内的房产信息是征税的基础。虽然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已经推行,但其信息系统的联通、数据更新的及时性、准确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评估体系的建立: 如何公平、准确地评估房产的价值,是征收房地产税的关键。评估标准的制定、评估人员的专业性、评估过程的透明度,都需要精心设计,避免出现新的不公平。
征收和管理机制的搭建: 需要建立起一套高效、便捷、低成本的征收和管理系统,以及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法律和技术支持。
免征额和累进税率的设计: 为了减轻普通家庭的负担,通常会设置一定的免征额,或者根据房产数量、面积、价值等因素设置不同的税率。这些细节的设计,直接关系到税收的公平性和居民的接受度。

5. 试点和试错的需要: 新税种的引入,往往需要经过试点来检验政策的可行性、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根据试点结果进行调整。虽然有地方进行了一些房产税的试点(例如上海和重庆的房产税),但其范围和性质与全国性房地产税尚有差异。

应不应该征收房地产税?

这是一个更具价值判断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其利弊。

支持征收的理由:

1. 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抑制贫富差距: 拥有多套房产的往往是资产较高的人群,征收房地产税可以增加他们的持有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财富过度集中,缩小贫富差距。
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房地产税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一个稳定、可持续的收入来源,用于改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从而提高居民的福祉。
“藏富于民”的另一种体现: 许多人认为,对于自住且合理住房面积内的房产,不应该征收房地产税,或者税率极低。征收房地产税的重点在于“多套房”和“奢侈房”,这可以被视为一种“劫富济贫”的财富调节方式,在保障基本居住需求的同时,让更多财富承担社会责任。

2. 抑制房地产投机,促进市场理性发展:
增加持房成本: 房地产税会增加投资者持有空置房产的成本,迫使他们将资金投向其他更具生产性的领域,从而降低市场上的投机性需求。
挤出“泡沫”: 当持有成本过高时,一些囤积房产的投资者可能会选择出售,增加市场上的房屋供应,有助于稳定甚至降低房价,挤出可能存在的房地产泡沫。
引导资源配置: 促使资金更多地流向实体经济,而不是过度集中在房地产领域,有助于优化国家整体的资源配置。

3. 完善税收体系,增加税收公平性:
堵塞税制漏洞: 在许多国家,房产税是地方政府重要的税收来源。在中国,相比于流转环节的增值税、契税等,持有环节的税收相对较少,征收房地产税可以使税收体系更加均衡。
“占有”与“使用”的税收: 房地产税是对房产“占有”这一价值状态征税,而目前的交易税费则主要针对“流转”行为。两者性质不同,前者有助于更全面地体现税收的公平性。

反对或担忧征收的理由:

1. 增加居民负担,影响居民消费:
直接增加持有成本: 对于拥有房产的家庭,尤其是刚需购房者和拥有唯一一套房产的家庭,房地产税会直接增加其生活成本。
可能挤压消费支出: 当家庭可支配收入被房产税占用后,用于其他消费的资金就会减少,可能对整体消费需求产生负面影响。

2. 对房地产市场可能造成的冲击:
引发抛售潮: 如果税率设定不当,可能会引发部分持有者恐慌性抛售,导致房价短期内大幅下跌,影响市场稳定。
影响二手房交易: 房地产税的征收可能使二手房交易的成本增加,影响市场活力。

3. 操作和执行的难度:
评估的公平性: 如前所述,如何公平、准确地评估房产价值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同地区、不同地段、不同类型房产的差异巨大,一旦评估出现偏差,可能引发大量的争议和上访。
征收成本: 建立和维护一个覆盖全国的房产税征收和管理系统,需要巨大的前期投入和持续的运营成本,这笔成本是否值得,需要仔细权衡。
“空置”的界定: 对于空置税,如何界定“空置”本身就是一个难题。例如,房屋暂时无人居住(比如在外地工作、长期出差、房屋装修等)是否算空置?如何取证?这都会带来很多管理上的困难。

4. 对特定群体的潜在影响:
中产阶级: 很多中产家庭的财富主要体现在房产上,房地产税的征收可能会对他们的财富构成产生实质性影响。
老年人: 一些老年人可能只有一套房产,但收入较低,房地产税的压力可能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困扰。

关于空置税:

空置税比房地产税的争议可能更大,因为它更加直接地针对“房产不用于居住”这一行为。

支持者认为: 空置税能更有效地打击囤房炒房行为,加速房屋的流通,缓解住房供需矛盾。
反对者(或担忧者)则认为: 鉴于前面提到的“空置”界定困难,以及可能引发的隐私侵犯问题(如何调查房屋是否空置),空置税在实际操作中可能比房地产税更难推行,也更容易产生新的不公。

总结来说:

是否征收房地产税或空置税,以及何时征收,是一个“利弊权衡”与“时机选择”的复杂决策。政府在推进这项改革时,需要充分考虑到经济发展的阶段、居民的承受能力、市场稳定性的需求,并在此之前做好充分的制度准备和配套措施。

目前来看,中国政府似乎更倾向于谨慎推进,可能在特定区域进行更深入的试点,或者先通过其他政策工具(如限购、限售、金融杠杆调控等)来管理房地产市场,待条件成熟、各方面准备更充分时,再考虑全国范围内的推行。 这并非意味着这项税收永远不会到来,而是其到来需要一个更加稳健和周全的路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地产税已经开始收了,只是大部分地方不收。有心人可以查查上海的政策,该户超过人均60平的部分是要按房价每年交0.4%的房产税的。政策较为合理。

但是,大部分地方十年内应该收不了。

因为公务员群体的工资摆在那里,这个群体房多,贷多,公积金也多!有非常微妙地平衡。维稳,公务员群体最需要稳。

所以一方面土地财政一定要ok,另一方面按照他们的还款能力,加上房地产税肯定要出事情。而且房地产税还涉及到一个公开财产统计的问题,越往上可是牵涉越多呐!

你们觉得,大多数红三代红四代们人均几套?

很多人嚷嚷着割韭菜的。其实对政策制定者来说,动地主可以,动世家大族可就麻烦了,动自己,想都不要想。那种按所有面积征收的,有生之年估计看不到。按超出部分的,我估计比例也会非常低,而且推进会及其慢

user avatar

征收啊,作为一个幸运E,我都光荣纳税八年了。

房产税只是一个税,开征也就是一次加税而已。迟早要征的,一鱼三吃,鱼肉吃了,鱼皮炸了,剩下鱼骨头也要熬个汤。不过现在经济下行,失业风险激增,不是开征的好时机。

我明白题主的意思,歌颂你们一下。

中国人民是全世界最高尚的。在其他国家,你很难看到这么多底层人士翘首以盼求统治阶级加税。只有我们中国,或许还有隔壁,会有这么多憨比朝思暮想求加税。

留三个思考题:

1,当初开征燃油税,也有些没车的憨比手舞足蹈要买车的为尾气污染和道路拥堵买单。

这么多年过去了,先不提尾气和拥堵治理什么时候兑现。就说这笔买单,如今是不是全民在交?没车的难道没受影响么?

2,每次加税,憨比们都跟风喊劫富济贫,调节贫富差异。

这些年加了这么多税费,请问贫富差异降低了么?富不富的都被劫了不少,请问济到你了嘛?还拿车子说,燃油税收了这么多,物流成本水涨船高,没车的买菜时给你打折了嘛?铁皮牌八万一块卖了这么多年,挤公交堵车迟到时替你缴考勤罚款了么?憨比们想想,加来加去,最后到底济了你们什么?

3,这个不用思考,直接告诉你们答案。

没有开征房产税时,上海房价2万,重庆房价6千。

抚今追昔,复可得乎?

user avatar

我觉得主要是考虑国内外的环境。

和美国的斗争将是长期的,面临外部压力的时候对内处理就比较谨慎。房地产这个事情现在不处在战略面上,相对会更冷一点处理。

估计内部经济结构调整有一定成果了,和美国斗争烈度降低,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升高的时候就会开始搞房产税和空置税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