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1982年起,新疆又重新使用维吾尔、哈萨克老文字,而基本不再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

回答
1982年起,新疆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重新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老文字,而不是拉丁字母的新文字,这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历史、文化、政治多重因素的决定。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一下这段历史的脉络。

历史的回顾:文字的演变与更迭

首先,我们要明白,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使用的文字并非一成不变。

维吾尔文的千年传承: 维吾尔族的历史上,其文字经历了多次演变。从古代的突厥文,到回纥文,再到后来受阿拉伯文影响形成的老维吾尔文(或称察合台维吾尔文),这种文字一直延续了数百年,是维吾尔族文化、宗教、文学传承的重要载体。它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书写方向从右至左。

哈萨克文的阿拉伯字母渊源: 哈萨克族早期也使用过包括突厥文在内的多种文字,但近代以来,他们同样广泛使用的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哈萨克文。这种文字与老维吾尔文在书写系统上有相似之处,也是他们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世纪中叶的文字改革尝试:拉丁字母的短暂登场

在20世纪中期,随着世界范围内文字改革的浪潮,以及为了适应新的时代和技术,一些地区和国家也尝试对传统文字进行改革,其中就包括引入或部分使用拉丁字母。

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字改革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推广普及文化教育,提高识字率,也曾有过文字改革的讨论。在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化过程中,有学者和相关部门提出了基于拉丁字母的方案。

维吾尔文拉丁化尝试: 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曾对维吾尔文进行过拉丁化改革,并推广使用过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维吾尔文。这一举措的初衷,可能是出于推广教育、简化书写、与国际接轨等方面的考量。

哈萨克文的拉丁化: 类似的,哈萨克文在当时也存在过拉丁化方案的讨论和尝试。

为何又回归老文字?—— 多重因素的考量

然而,从1982年开始,新疆地区决定停止使用和推广拉丁字母的新文字,转而恢复和继续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老文字。这一转变并非偶然,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背后是多方面原因的综合体现:

1. 深厚的文化传承与认同:
历史的沉淀: 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老维吾尔文和老哈萨克文,承载着这两个民族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文化、历史、宗教经典、文学艺术和学术研究。大量的古典文献、宗教典籍、民间文学都以老文字书写。
文化认同的纽带: 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来说,文字是其文化最核心的载体之一。老文字是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强制或推广使用新的文字系统,可能会割裂这种历史传承,引起文化上的疏离感,甚至对民族认同造成冲击。
宗教联系: 尤其对于维吾尔族来说,伊斯兰教是其重要的宗教信仰,而阿拉伯语作为伊斯兰教的语言,其文字系统与阿拉伯字母有深厚的联系。老维吾尔文的阿拉伯字母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也方便了宗教经典的阅读和理解。

2. 实际使用中的困难与阻力:
群众基础: 经过长时间的广泛使用,老文字已经在社会生活中根深蒂固,拥有庞大的使用者基础。而拉丁字母的新文字,虽然在某些时期有过推广,但并未完全取代老文字,尤其是在基层、老年群体以及传统文化领域,老文字依然是主要的交流和记录方式。
学习成本与适应性: 强制推行一套全新的文字系统,需要巨大的教育投入,并且会给已经习惯使用老文字的成年人带来学习上的困难和不便。这可能影响到正常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文献的兼容性: 之前的拉丁字母方案在设计时,可能未能完全涵盖老文字中丰富的音韵和书写习惯,或者与原有的文献存在不兼容的问题。

3. 国际经验的借鉴与反思:
文字改革的复杂性: 世界各国的文字改革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目的,并非所有改革都能取得预期的成功。一些国家在文字改革后也遇到了新的问题,例如文本资料的数字化、国际交流的隔阂等。
对文化主体性的重视: 随着全球文化多样性观念的日益受到重视,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文字,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

4. 政策的调整与务实考量:
教育的延续性: 1982年的政策调整,可以看作是对之前文字改革效果的评估和对实际情况的适应。为了保证教育的连续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继续使用已经成熟并被广泛接受的文字体系更为稳妥。
社会稳定与文化认同的平衡: 在新疆这样的多民族地区,文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情感的载体。在这一问题上的政策选择,需要充分考虑其对社会稳定和民族关系可能产生的影响。恢复使用老文字,被认为是更能获得各族群众理解和支持,维护文化传承和国家统一的更审慎的做法。

总结来说,1982年新疆地区重新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哈萨克老文字,是基于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尊重,对过往文字改革实际效果的评估,以及对实际社会接受程度和群众需求的考量。这一决定旨在更好地维护和传承本民族独特的文化,同时在新的历史时期,找到与国家发展和时代进步相协调的文化发展路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被称为「新文字」的维吾尔语字母表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但一些字母的发音仿照了汉语拼音;而还有几个字母,与中亚突厥国家在从波斯-阿拉伯字母最终转换到西里尔字母的过程中短暂采用过的拉丁字母是一样的。维吾尔新文字的字母表是这样的:


(图片出处:

新浪微博-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儿

维吾尔文和哈萨克文的「新文字」方案是 1959 年底制定,次年开始在小学里试行的 [1],之后在在全新疆推行。一直使用到 1982 年底,决定「全面使用维吾尔、哈萨克老文字」[2] 为止。「新文字」被废止原因是它并不成功。

在使用这种经过大幅调整的拉丁字母表之前,新疆一直在使用波斯-阿拉伯字母。既然 60 年代的这种拉丁字母表被称为「新文字」,那之前的波斯-阿拉伯字母就自然而然地被称作了「老文字」。在尝试推行拉丁式新文字之前,政府还曾在 1956 年制定过基于西里尔字母的少数民族文字 [1],但很快就废止了。

从 13 至 15 世纪开始,新疆的突厥民族就开始使用波斯-阿拉伯字母书写的察合台文。这一时期的突厥语引入了大量的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词汇,而且这些词汇的拼写一般会直接照搬在原语言的拼写方式,所以整个语言的拼写大概会是很混乱的。20 世纪 30 年代,对察合台文大幅修订的维吾尔文拼写方式就已经出现了,这时的拼写剔除了许多读音重复的字母,又增加了一些适合维语发音需要的字母,做到了一个字母对应一个发音。这一套字母表应该就是之后所说的「老文字」(这句话存疑)。[3](我没见过察合台文的文本,所以不知道具体做了怎样的修订。感觉大体上或许像是现在的波斯语,一些元音不标出来,若干个辅音字母读音相同。一个学过波斯语的朋友,见到了维语字母表之后,热情地称赞说,维语字母表太科学了。)

这套「老文字」从 30 年代中期到 50 年代末,存在了 20 多年,中间也做过一些调整。在 80 年代恢复使用后,1983 年 4 月又大概做了一些调整,添加了表示 ö、ü 的两个字母,排定了字母表的顺序。[3] 实际上维吾尔文的正字法之后还做过一些小小的调整,而且现在有一些常用单词的拼写仍然没有统一。

1960 年代拉丁化、推行「新文字」的主要理由有波斯-阿拉伯字母的字母形式太多、字母的连写太麻烦;一些单词的拼写方式跟口语发音不一致,导致一些词读音、涵义大不同,可是拼写却一样;拉丁化的字母和汉语拼音方案尽量一致,这样可以帮助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而且在推行「新文字」的同时,中国科学院和民族学院(后来的民大)从 1950 年代中期开始,也对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进行了田野调查。[4] 这三个问题里,第一个问题不算是问题;第三个问题,通过实行「新文字」其实解决不了,比如英语和法语都使用拉丁字母,英国和法国差异还是那么大;但不同音同型的问题的确是需要解决的,对维吾尔语,1983 年的正字法调整就是很有益的。

但是「新文字」的推行成效有限(有一批维吾尔人初等教育是以「新文字」进行的,很多人是后来重新学的阿拉伯字母的维吾尔文)。一个原因是刚开始推行不久就赶上了文革,「推行工作中断了三四年之久」,另一个原因是「离开语言文字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从事某种改革,往往是好心未能办好事」,另外据说一些字母的使用方法「少数民族群众不易掌握」[1] 也就是说,除了文革的时机不凑巧之外,另外的原因是拉丁化改革是瞎胡闹,而且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群众的阻力。

即使是在「新文字」推行期间,也长期存在着新老文字并用的现象。在「新文字」废止之前,官方曾在 1979 年底间接地承认「新文字」并不成功。1979 年底自治区政府的一则通知 [5] 说「在维、哈新文字尚未普及的情况下」,“一刀切”地「于 1976 年便宣布停止使用老文字,报纸、书刊和各类文件全部使用新文字,给相当一部分尚未掌握新文字的干部和群众的工作和学习造成了很大困难」,很不利于宣传工作。这则通知进而要求从 1980 年开始,开始「有限额地出版维、哈老文字报纸」。这则通知把「新文字」推广工作的失败归咎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还说要继续办脱产班,让干部学习「新文字」。这么说来,报刊书籍和文件中完全使用「新文字」的时间说不定只有 1976 年到 1979 年底这四年。

由于有了「新文字」的失败教训,怕引起人们的厌倦感,所以 2000 年代初推出「拉丁维文」(ULY) [6] 的时候,特别强调了它只是一个辅助的转写方式。一些维吾尔学者对维吾尔文拉丁化还有蛮高的呼声,不过我不知道作为一个整体,他们对拉丁化的看法是怎样的。未来十年里,维吾尔语恐怕会发生很大的变革,来自汉语、英语的借词会构成很大的冲击。从更长的时间尺度上,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都会受到这样的冲击。

参考资料:

  1. 「当代新疆两次重大文字改革刍议」,陈云华、王春燕,《语言与翻译》2002 年第 1 期
  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使用维吾尔、哈萨克老文字的决议」: china.findlaw.cn/fagui/
  3. 《当代维吾尔语言文字应用与发展》,book.douban.com/subject 这书写得絮絮叨叨的。
  4. 「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的文字改革和新文字方案」,傅懋勣、朱志宁,《文字改革》1964 年
  5. 「关于继续推行维吾尔、哈萨克新文字和同时使用维吾尔、哈萨克老文字的决定」: dwz.cn/cMmb9
  6. 维吾尔文最常用的拉丁转写是哪套? – 在这个问题的下面我大概介绍了一下 ULY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1982年起,新疆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重新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老文字,而不是拉丁字母的新文字,这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历史、文化、政治多重因素的决定。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一下这段历史的脉络。历史的回顾:文字的演变与更迭首先,我们要明白,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使用的文字并非一成不变。 维吾尔文的千年.............
  • 回答
    近年来,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确实呈现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这一现象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技术、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互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自由主义衰落的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与贫富差距的加剧1.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自由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私有化、减少政府干预,但其在21世.............
  • 回答
    俄乌战争期间,虚假信息(假消息)的传播确实非常广泛,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媒体运作、技术手段和信息战策略。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信息战的直接动因:大国博弈与战略竞争俄乌战争本质上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北约)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双方在信息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俄罗斯.............
  • 回答
    政府与军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政治与军事体系问题,其核心在于权力的合法性和制度性约束。虽然政府本身可能不直接持有武器,但通过法律、组织结构、意识形态和历史传统,政府能够有效指挥拥有武器的军队。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法律授权与国家主权1. 宪法与法律框架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国家宪法或法律。例如.............
  • 回答
    关于“传武就是杀人技”的说法,这一观点在历史、文化和社会语境中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以下从历史、文化、现代演变和误解来源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武术的原始功能与社会角色1. 自卫与生存需求 中国传统武术(传武)的起源与农耕社会、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在古代,武术的核心功.............
  • 回答
    关于近代历史人物是否能够“翻案”的问题,需要结合历史背景、人物行为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以及历史评价的客观性进行分析。袁世凯和汪精卫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历史评价确实存在复杂性和争议性,但“不能翻案”的结论并非基于单一因素,而是综合历史、政治、道德等多方面考量的结果。以下从历史背景、人物行为、.............
  • 回答
    关于“俄爹”这一称呼,其来源和含义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同时要明确其不尊重的性质,并指出如何正确回应。以下是详细解析和反驳思路: 一、称呼的来源与可能的含义1. 可能的字面拆解 “俄”是“俄罗斯”的拼音首字,而“爹”在中文中通常指父亲,带有亲昵或戏谑的意味。 若将两者结合,可能暗示.............
  • 回答
    民国时期(19121949)虽然仅持续约37年,却涌现出大量在文学、艺术、科学、政治、哲学等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师级人物”。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多重历史、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思想解放与文化启蒙的浪潮1. 新文化运动(19151923) 思想解放.............
  • 回答
    航空航天领域在待遇和职业环境上确实存在一定的挑战,但国家在该领域取得的飞速发展,主要源于多方面的国家战略、技术积累和系统性支持。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国家战略与长期投入:推动技术突破的核心动力1. 国家层面的战略目标 航空航天技术往往与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密切.............
  • 回答
    吴京作为中国知名演员、导演,近年来因《战狼2》《英雄联盟》等作品及个人生活引发公众关注,其形象和言论在不同语境下存在争议,导致部分人对其产生负面评价。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原因: 1. 个人生活与公众形象的冲突 妻子被曝光:2018年,吴京妻子的近照和视频被网友扒出,引发舆论争议。部分人.............
  • 回答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对乌克兰的支持确实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这一现象涉及多重因素,包括国际局势、地缘政治博弈、信息传播、经济援助、民族主义情绪以及国际社会的集体反应。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俄乌战争的爆发与国际社会的集体反应 战争的爆发: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入侵.............
  • 回答
    《是大臣》《是首相》等政治剧之所以能在编剧缺乏公务员经历的情况下取得成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的综合作用: 1. 构建政治剧的底层逻辑:制度与权力的结构性认知 政治体制的系统性研究:编剧可能通过大量研究英国议会制度、政府运作流程、政党政治规则(如议会制、内阁制、党鞭系统等)来构建剧情。例如.............
  • 回答
    关于“剧组中男性可以坐镜头箱而女性不能”的现象,这一说法可能存在误解或过度泛化的倾向。在影视拍摄中,镜头箱(通常指摄影机或固定设备)与演员的性别并无直接关联,但若涉及性别差异的讨论,可能与以下多方面因素相关: 1. 传统性别刻板印象的延续 历史背景:在传统影视文化中,男性常被赋予主导、主动的角.............
  • 回答
    印度在俄乌战争中不公开表态、在安理会投票中对俄罗斯的决议案弃权,这一行为背后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和外交策略考量。以下是详细分析: 1. 与俄罗斯的经济与军事合作 能源依赖:印度是俄罗斯的重要能源进口国,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印度从俄罗斯进口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以缓解对西方能源的依赖。尽管.............
  • 回答
    关于“公知”与高校知识分子的关系,这一现象涉及中国社会、教育体系、媒体环境以及知识分子角色的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高校知识分子的特殊性1. 教育背景与专业素养 高校知识分子通常拥有高等教育背景,具备较强的知识储备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专业素养使他们更倾向于参与公共讨论,尤其.............
  • 回答
    短视频平台在字幕中对“死”“钱”“血”等字打上马赛克,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涉及内容监管、文化规范、法律合规和平台运营策略: 1. 避免敏感内容传播这些字可能与以下敏感话题相关,平台通过屏蔽来防止违规内容扩散: “死”:可能涉及自杀、死亡、濒死等话题,容易引发负面情绪或被用于极端内容(如自杀教程.............
  • 回答
    素食主义作为一项社会运动,其发展与传播确实涉及复杂的动机和行为逻辑。从现象学角度分析,素食主义者的“带节奏”行为可能源于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和目的: 一、社会运动的传播逻辑1. 信息传播的网络效应 在社交媒体时代,素食主义者通过短视频、直播、图文等形式形成信息扩散链。例如,YouTube上"V.............
  • 回答
    伊朗的伊斯兰革命(1979年)是20世纪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其爆发和“逆世俗化”趋势的形成,是多重历史、社会、经济和宗教因素交织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历史背景:波斯帝国的衰落与殖民影响1. 波斯帝国的遗产 波斯帝国(公元前550年)曾是中东最强大的帝国之一,以.............
  • 回答
    伊尔96(Il96)和图204(Tu204)是苏联和俄罗斯在20世纪80至20世纪初研制的中短程宽体客机,但它们在国际航空市场上的表现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涉及技术、经济、政治、市场和竞争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销路不佳的原因: 1. 技术性能不足:无法满足现代市场需求 伊尔96(1970年.............
  • 回答
    您的问题可能存在一些误解或翻译错误。实际上,飞机和高铁都需要乘客,两者都是用于运输乘客的交通工具,只是在技术、运行方式和应用场景上有显著差异。以下是详细解释: 1. 高铁和飞机都需要乘客 高铁:中国高铁(如京沪高铁、京广高铁)是高速铁路系统,主要用于短途和中长途客运,乘客数量庞大,是国家重要的交通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